中新網7月29日電 據日本《中文導報》報導,隨著日本新出入國管理法正式實施,許多以往不能靠「留學生」、「技能實習生」、「高級人才」等籤證資格留日的外國單純勞動者也能在日本公司工作,這或許會使在日本生活的外國人數量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峰。
前不久,日本總務省公布的高級外國人才成果評價報告書中提到,已經認定的1.5萬多名高級外國人才當中,有約65%是華裔。在日華人往往依託社交軟體相互聯繫,構築起一個龐大的、只屬於華人的交流網絡,影響力與日俱增。而近年來,除傳統中華街以外,日本各地也逐漸出現了一些新「中華街」的雛形。
日本現有三大傳統中華街:橫濱中華街、長崎中華街、神戶南京町。中國改革開放之前,來日本工作和生活的老華僑曾居住於此,是歷經上百年形成的華僑華人主要聚居地。而改革開放後赴日的新華僑華人,多集中在東京池袋、新宿等新興街區。
據了解,中日邦交正常化以來,越來越多的新華僑在東京豐島區居住,池袋附近也出現了不少由新華僑經營的中國餐館、中國食品雜貨店、中文書店、中文報社、網吧及旅行社,令此地有了「東京中華街」之稱。與傳統的日本三大中華街所不同的是,池袋中華街完全是由新華僑創建的,並且呈現出不斷發展的勢頭。在這裡,可以體驗到全新的中國,品味到中國老百姓的飲食文化。
琦玉縣川口市也是極具代表的新華僑居住區之一,該市60萬人口中有約2萬華僑華人。其中尤以JR西川口站附近為甚,面向華人的地道中華餐館讓人眼花繚亂。據悉,西川口一帶因地價便宜吸引了華人遷入,如今已華麗變身為華僑華人的宜居之城,被稱為「小中華街」。連JR西川口的下一站蕨,華人住戶也已超過半數。
此外,因為早稻田大學的中國留學生數量龐大,學校周邊中餐館也紛紛湧現。初來乍到的中國學生不能迅速適應壽司、生魚片等日本飲食,這些中餐廳既能滿足他們的口味,還能一解莘莘學子的思鄉之苦。再加上針對中國留學生的各種語言學校、考學培訓機構也紛紛在此設立教室,這都讓附近具備了形成中華街的土壤。
大阪新今宮車站南側曾是日本最大的日薪勞動者聚集地,繁盛時期,這一帶的商店街曾有四百多家店鋪。不過伴隨著人口老齡化的愈演愈烈,許多店鋪難以為繼。然而,在部分華人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在這一帶的商店街開店經營,為當地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由於華僑華人商鋪大幅增多,於是「大阪中華街」的構想被當地僑團提上議程。
有人曾撰文,描述過新生中華街的模樣:「這裡沒有中國傳統的牌樓,也看不到傳統中華街裡特有的色彩豔麗的招牌。傍晚在這裡側耳傾聽,可以在鼎沸的人聲中聽到中國各地方言。下班的華僑和從學校歸來的留學生邊用手機和朋友通話,邊急急忙忙地趕往約會的餐館」。或許,這才是真正的中華街未來該有的樣子。
儘管上述多處華人聚居地並沒有正式打出「中華街」之名,但實際上,許多小型的「中華街」已經在日本社會的喧囂與變化中悄然興起。(尤錫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