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在日本①|東京「新中華街」池袋華人社區

2020-12-06 澎湃新聞
【編者按】

隨著中國融入世界的程度越來越高,中國人的遷移足跡遍布世界的各個角落,日本是移民目的地的主要選擇之一。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選擇移民日本。2007年,中國超過韓國,成為日本移民第一大來源國。據日本法務省數據,截至2018年,居住在日本的中國籍人口(含中國臺灣)達80.54萬人,加上日籍華人,在日中國人超過96萬。他們主要集中在日本三大都市圈,半數以上集中在以東京為中心的首都圈地區。在眾多華人聚集區中,具有代表性的除了橫濱、神戶、長崎,還包括位於東京豐島區、近年來發展迅速的池袋。

南京大學社會學院於2018年牽頭啟動了南京大學本科生國際科考與科研訓練項目「中國人在海外的社會適應與社會融入狀況系列調查」。高校教師帶隊,與本科生一道走出國門,每年前往不同國家進行實地調研。研究團隊通過觀察與訪談的方式走進具有代表性的華人社區,力圖闡釋華人在海外不同文化環境中的生存與發展狀態。

2018年,項目組調研在韓國生活的中國人。2019年項目又選擇日本東京都豐島區的池袋華人社區開啟第二次調研。整個調研過程歷時近兩周,研究團隊共完成了對30位池袋華人經營者的深度訪談。澎湃研究所從社區形成歷史、身份認同、社會網絡建構以及家庭關係四個角度整理了此次調研的四篇文章,展示池袋華人的生存圖鑑。

池袋地區首先是一個地理實在,位於東京西北部,是八條鐵路線的交匯點。池袋地鐵站是日本客流量第二大的地鐵站,僅次於新宿,在某種程度上池袋的繁華不亞於新宿、澀谷、銀座、淺草。

20世紀之前,池袋地區一直被視作一個「不存在的地方」(Auge,2009),因為這裡遠離東京核心城區,一直被大片農田和關押犯人的監獄所覆蓋。

1903年,池袋成為了東京第一條東西向鐵路山手線的沿線區域之一。交通的便利促進了池袋地區的發展,一批木質房屋和小規模的便利店相繼建立。不過由於城市框架的限制,這裡的發展仍然較為緩慢,地區形態類似於中國的「城郊結合部」。

池袋白天街景。本文圖片均由南京大學「中國人在日本的社會適應與社會融入狀況調查」科考隊提供

華人移民進入池袋

新的契機出現於1932年,東京市政府決定擴大城市面積,將包括池袋在內的周邊5個地區、82個村莊吸納進新的東京城市版圖。這一規劃對於池袋的影響極為深遠,池袋很快成為多條道路交通的交匯點。

交通的發展為池袋帶來了商業、人口和教育的繁榮。著名公司京濱、菊屋和西武百貨等相繼落戶池袋,立教大學等高校也在池袋或附近地鐵沿線設立校區,大量勞工階層和之前的農村人口為謀求生計遷入池袋。

需要特別提及的是,鐵路發展使得池袋與品川之間的交通比之前便利,住在日本海岸線附近、銷售農漁產品的部分中國臺灣與韓國移民遷入池袋。

第二次世界大戰使得日本經濟社會遭到重創,城市一度出現物品供應緊張。在這種背景下,居住在池袋的移民得益於跨國渠道和便利交通,在這個「法外之地」開始了黑市貿易,黑市貿易的繁榮預示著池袋地區的魚龍混雜,各種色情產業、毒品交易等相繼出現,中國人和韓國人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Jamie Coates,2018)。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赴日移民的數量被嚴格限制,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1978年的改革開放,以及198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出臺,使得赴日華人數量顯著增長,其中留學生群體的數量增長尤其顯著。池袋再次由於其便利的交通條件和低廉的地價相繼吸引了一大批為留學生設立的民營語言學校,便宜的房租、豐富的打工機會也留住了中國留學生。

留學生的大規模湧入還催生了池袋獨特的青年亞文化,這批群體被視為在日「新移民」,區分於大量聚集在橫濱中華街的「老華僑」。

20世紀50年代中期,日本經濟迅速從戰後的衰敗中復甦,直至1990年,日本經濟都保持增長狀態,一度創造了震驚世界的「日本奇蹟」。隨之而來的是日本社會一大批中產階層的誕生,為了獲得更舒適的生活條件,他們紛紛從東京市中心搬離,遷移至交通便利的池袋地區,以獲得更加寬敞舒適的居住體驗。

中產階層的到來重塑了池袋地區的階層構成和地區景觀,使得池袋開始呈現出繁華與破敗交融的「中間地帶」跡象(Douglass,1993)。與此同時,伴隨中產階層而來的商業綜合體也提供了許多工作機會,以中國人為首的外國勞動力得以在此工作,維持生計。

好景不長,20世紀90年代開始,日本經歷了毀滅性的「泡沫危機」,整個國民經濟體系的運轉遭到重創。宏觀的經濟環境對池袋地區的微觀社會同樣產生了巨大的衝擊,一大批原有的商鋪因資金鍊斷裂而無力周轉,紛紛破產倒閉、撤出池袋。

然而,

這一大規模的換血使得改革開放帶來的中國新移民獲得了發展空間,一大批中國商店和餐館如雨後春筍般在池袋出現,這也奠定了今日池袋的基本樣貌

2008年,一群在池袋從事商業經營的華人打出了「東京唐人街」的口號,希望將池袋地區打造成類似於神戶和橫濱的「東京中國城」。然而,這一舉動激起了地方社會和日本媒體大批反對的聲音,其中最為著名的是時任東京豐島區行政長官藤井佐伯。

藤井佐伯在媒體上發表的講話中,反覆地提到了所謂「池袋歷史」的說法,認為「池袋歷史」是由華人造成的黑暗的、威脅日本社會的歷史,而這種歷史並未遠去。最終,「東京唐人街」構想被迫流產。

2010年前後,池袋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2015年,在慶祝二戰結束70周年的慶典活動上,東京豐島區行政長官首次提出了「池袋自由城市文化項目」的構想。同年,日本著名的旅遊雜誌《觀賞》(Rurubu)刊登了一篇訪談豐島區高級行政人員的文稿,這位官員認為池袋的黑市交易歷史「以一種不突破底線的方式為日本社會注入了能量……增加了池袋的吸引力」。

可見,21世紀以後的池袋開始被主流話語重塑成為一個多元包容和富有創造力的地區,華人參與了當代池袋的構建,與日本居民一道塑造了這個地區多元的文化氛圍。

那麼,現在生活在池袋的華人還好嗎?他們又是怎樣理解這個自己居住與生活的社區的呢?

在池袋生活的華人

池袋由池袋站的東口、西口、北口大致分成三片區域。東池袋是豐島區快節奏、現代化的商業中心,西池袋則分布著眾多休閒、教育與藝術空間,北池袋則是主要的華人聚集區,中國物產店、中華飲食、中文書店及網吧都在此地高度集中,形成了池袋獨特的中國文化特徵。

中國料理相關的餐飲文化盛行。

池袋有很多外觀陳舊、房租低廉的公寓,大量赴日留學生居住在這裡,伴隨而生的還有不計其數的語言學校。大量新華僑的集聚為中華料理的出現提供了市場。1991年,「知音中國食品店」在池袋站北口開業。自此,新華僑經營的各類中華美食店鋪相繼出現,上海生煎、東北菜餚、雲南米線等都應有盡有。

華人數量多,形成了以中文為語言的華人社群。

在我們的採訪對象中,有較多人不擅長說日語,甚至完全不會日語,但這些人也能夠在池袋生存下去。例如,在池袋開火鍋米線店的L先生就表示自己的日語水平屬於「僅僅會蹦幾個單詞,和日本人交流不了,一句不會」。但他依然能夠在池袋開店,因為「我的店面對的都是中國人,僱用的也都是中國人,也住在池袋,所以不需要和日本人進行交流」。

經營一家三寶粥店的Z先生也表示:「如果有需要用到日語的事情,我一定會找翻譯辦妥,如果有人要來找我辦事,就是找翻譯也得讓自己明白。但日常的生活當中,我不太需要用到日語。」

池袋一角

池袋的華人社群內部競爭激烈,經營氛圍欠佳,華人商販之間的聯繫並不密切。

池袋地區雖然華人多,但文化水平、素質等參差不齊。華人經營者聚集也帶來了一些不良的競爭之風。池袋武館老闆H先生在訪談中就曾透露:「日本人是想著做好了來超過你,華人是想著怎麼把你絆倒來超過你。」

在走訪過程中我們發現,池袋的日本店鋪依然很有競爭力。池袋中國城中與中國相關的大多數店鋪通常都開在雜居樓的高層樓或地下而不是一層臨街的位置。也許受到這個因素的影響,池袋的中國經營者已經不像過去的傳統中華街一樣僅僅是面向華人,日本人也成為了他們的客戶。

採訪對象中的Z先生與J先生經營著以日本顧客為主的日本串燒店,僱傭的員工都是會日語的中國人和日本人。同時,為配合日式料理,店內的裝潢也變成了日式,以榻榻米為主。

正如前文所述,池袋依然有濃厚的日本氛圍,整個地區只有一部分由華人群體所填充。那麼,這些華人怎樣看待自己周圍的日本人和日本社會?

訪談過程中的科考隊員

大多數的採訪者都表示自己能夠與日本人比較和平地相處,未發生過大的矛盾和摩擦。他們認為日本人比較守規矩、不會給他人添麻煩。日本人在經營中的誠信也得到了華人群體的讚揚。

但中日文化也在池袋產生了許多矛盾對立之處,尤其體現在華人與日本人的交流過程中,許多受訪者都將其歸因為國民性格的差異。池袋手機運營商W先生表示:「日本人不善於表露,比較喜歡藏,說話方式很委婉,常常省略,需要費勁理解。」這點也被很多其他受訪者提及,日本人的含蓄常常會讓包括中國人在內的外國人產生疑惑,不能明白其真實意圖。

同時,日本人的保守也不太能被中國人理解。很多日本人內心比較抗拒與外國人的接觸,池袋火鍋米線店老闆L先生說:「只要是不在日本本土長大的,無論是日籍外國人還是在海外長大的日本人,都不太能與日本人打成一片。」儘管自己從來沒有受過日本人的歧視或排斥,大部分受訪者也仍然表示自己無法真正進入到日本人內心世界,不能跟他們成為真正的朋友。

另外,日本人謹慎的性格也讓中國人在池袋的發展受到一定限制。L先生就在訪談中談及,很多日本人曾遇見過素質較差的中國人,並且對中國餐館有油煙大等類似的刻板印象,因此不願將自己的房子租給中國人居住或者經營餐飲。

池袋華人社區關係結構鬆散

池袋社區因為華人標籤的存在而呈現出從外向內的吸引力,華人的聚集又進一步固化池袋的「華人社區」標籤,成為眾多赴日華人的第一選擇。但是,也有部分人離開池袋,形成一種「店在人不在」的狀態,而新來的赴日華人又填補了這一空白,從而達到了了華人數目穩定的微妙平衡。

在這種流動性之上,池袋一直未能如新宿附近的新太久保一般,形成關聯緊密的社區形態。「稀疏鬆散卻又藕斷絲連」,可以比較貼切地形容池袋華人社區關係結構。

我們的訪談對象中只有9人住在池袋,另3人住在池袋附近,其餘半數均住在東京其他地區。除12位居住在池袋和池袋附近的經營者外,另有3位經營者最初居於池袋,後搬離。

仍在池袋居住的華人經營者對於池袋華人社區的未來發展持不同觀點,多數經營者雖生活在池袋,工作也在池袋,但他們與其他居住在池袋的華人關聯並不緊密。「沒有時間」成為池袋社區華人交往鬆散的主要原因。由此可知,雖然眾多華人因為「中國人多」「互相幫襯」住在池袋,但在實際生活中,他們卻並不完全依靠池袋社區所搭建的華人關係網來獲得幫助。

經營內容相異是造成華人社區關係鬆散的原因之一。雖同在池袋開店,但不同的經營內容使他們缺乏信息交換的可能性。其次,以往華人經營者獲取商業信息多依靠自己的中國朋友與日本客戶,當前流動的商業信息與眾多獲知渠道使得「抱團取暖」不再成為華人經營者的唯一選擇。最後,不少經營者表示不抱團也受到了所謂「劣根性」的影響。當把所有華人經營者聚集起來,很容易形成惡性競爭關係。相對於促進共同進步的良性競爭,部分華人傾向於「使絆子」,反而不利於商業發展。

(文中出現的人名均為化名。本文由張舜傑、張司鈺、湛翥宜執筆,整理自張舜傑、湛翥宜、馬士琪、張司鈺的調研報告。)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中國人在日本①|東京「新中華街」池袋華人社區
    據日本法務省數據,截至2018年,居住在日本的中國籍人口(含中國臺灣)達80.54萬人,加上日籍華人,在日中國人超過96萬。他們主要集中在日本三大都市圈,半數以上集中在以東京為中心的首都圈地區。在眾多華人聚集區中,具有代表性的除了橫濱、神戶、長崎,還包括位於東京豐島區、近年來發展迅速的池袋。
  • 日本池袋"東京中華街"面面觀:讓人歡喜讓人憂
    東京中華街雖然是一個民間自發、鬆散形態的經營者集合,但打出品牌之日即一石激起千層浪。東京中華街不僅在華人社會引起反響,也對日本社會,尤其是池袋地區的商業組合形成衝擊。在經濟不景氣、消費大滑坡的背景下,東京中華街的影響何在、效果何在、勝算何在,是令華人備感興趣、值得關注的問題。
  • 日本池袋「東京中華街」面面觀:讓人歡喜讓人憂
    中國僑網消息:據日本《中文導報》報導,在日本東京,有匯聚中國人商業和消費的池袋地區,在不景氣的市況下依然維持著繁華的景象,成為一個都市亮點。為了應對不景氣的市場、振興地域經濟,同時也使華人企業能夠聚沙成塔,形成統一的窗口,構築統一的品牌,以池袋地區的中國人經營者為主體,於今年8月成立了「Tokyo China Town池袋」,簡稱「東京中華街」。
  • 池袋為什麼會成為日本的東京中華街?
    這一年,中日籤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日本國和平友好條約》。在這之後,中日交流開始變得友好而頻繁。由於池袋深厚的文化底蘊,來到日本的一眾中國人開設的日語語言學校也聚集於此,由此在不知不覺中開啟了池袋另一個重要的定位——中華街!2007年,一些海外華人的努力,又為池袋開啟中華街模式助力了一把。
  • 中國人在日本②|池袋華人的身份認同
    研究團隊通過觀察與訪談的方式走進具有代表性的華人社區,力圖闡釋華人在海外不同文化環境中的生存與發展狀態。2018年,項目組調研在韓國生活的中國人。2019年項目又選擇日本東京都豐島區的池袋華人社區開啟第二次調研。整個調研過程歷時近兩周,研究團隊共完成了對30位池袋華人經營者的深度訪談。
  • 旅日新僑和他們的池袋中華街:和諧促進共贏
    旅日新僑和他們的池袋中華街  7月15日晚,日本東京練馬文化中心小禮堂內座無虛席,東京華僑華人懷著極大的興趣觀看一部名為「夢系池袋」的系列微電影。這部微電影以日本華僑華人的奮鬥故事為題材,真實動人的情節引發在場華僑華人觀眾的強烈共鳴。
  • 中國人在日本④|池袋華人家庭的教育模式
    研究團隊通過觀察與訪談的方式走進具有代表性的華人社區,力圖闡釋華人在海外不同文化環境中的生存與發展狀態。2018年,項目組調研在韓國生活的中國人。2019年項目又選擇日本東京都豐島區的池袋華人社區開啟第二次調研。整個調研過程歷時近兩周,研究團隊共完成了對30位池袋華人經營者的深度訪談。
  • 人數突破8000人 東京池袋漸成華人最大聚居區
    人數突破8000人 東京池袋漸成華人最大聚居區   中新網東京8月19日消息:據調查顯示,約38萬人的在日華人已經開始在日本各地形成新的「華人街」。東京池袋(東京都豐島區)的繁華街道目前也日漸成為「新中華街」。
  • ...中華街 池袋 日本右翼勢力 右翼組織 日本政治 陽光城 警方...
    2009年9月26日,30多名日本人聚集在東京池袋的「陽光城」門外  東方網1月8日消息:據日本東京池袋警察署確認,大約100名日本人將於1月10日(周日)中午在東京池袋地區華人區舉行示威遊行活動
  • 在日華人影響力增強 多處新「中華街」悄然興起
    前不久,日本總務省公布的高級外國人才成果評價報告書中提到,已經認定的1.5萬多名高級外國人才當中,有約65%是華裔。在日華人往往依託社交軟體相互聯繫,構築起一個龐大的、只屬於華人的交流網絡,影響力與日俱增。而近年來,除傳統中華街以外,日本各地也逐漸出現了一些新「中華街」的雛形。  日本現有三大傳統中華街:橫濱中華街、長崎中華街、神戶南京町。
  • 中國七夕,東京池袋北口竟然出現當街強姦!【在日烏託邦】
    8月28日上午,在日華人微信朋友圈裡開始流傳一段據稱是發生在東京池袋的「強姦未遂」事件視頻。這名網友稱施暴男子可能是中國人,但是判斷的根據不明。記者與日本網友問答為什麼又是池袋?!池袋車站位置示意圖目前日本媒體尚未對事件進行報導,但是相信與日本警方有著密切往來的日本媒體很快會有報導。
  • 日本東京將建全球首條網絡「中華街」
    新華網東京7月2日電(記者張華 葉佳)由日本東京池袋地區華僑華人業者發起、以網際網路為依託的虛擬「東京中華街」將於今年8月8日「落成」,這將是全球第一條網絡「中華街」。  這條「東京中華街」的日文名稱為「東京中國城·池袋」,匯集以東京輕軌池袋站為中心、方圓約1平方公裡內的約200家華僑華人商家的經營和服務信息,供網絡檢索。這些商家包括餐廳、卡拉OK廳、旅行社、書店、報社、出版社、中華物產店和科技企業等。  池袋有東京都「副都心」之稱。近20年來,這裡一直是華僑華人比較集中的地方,已經形成了事實上的中華街。
  • 東京新華人塑造新形象 池袋成為華媒最集中地區
    據悉,目前日本有印刷、放送、電子等各類華文媒體60餘家,這些媒體90%為新華人運營。池袋的華文報紙雜誌,周報《半月文摘》、《華人周報》、《陽光導報》、《網博周報》,旬刊《日本新華僑報》,半月刊《知音報》等,均擁有廣泛讀者,受到較高評價。同屬東京豐島區、離池袋僅一站地的大冢,還有一家在日本影響廣泛、創辦了12年的大開版周報《東方時報》和擁有18年歷史的半月報《中華時報》。
  • 中國人在日本②|池袋華人的身份認同
    研究團隊通過觀察與訪談的方式走進具有代表性的華人社區,力圖闡釋華人在海外不同文化環境中的生存與發展狀態。2018年,項目組調研在韓國生活的中國人。2019年項目又選擇日本東京都豐島區的池袋華人社區開啟第二次調研。整個調研過程歷時近兩周,研究團隊共完成了對30位池袋華人經營者的深度訪談。
  • 東京北部的池袋 正成為日本新華人的淘金地
    中新網1月26日電 據日本中文導報報導,東京都豐島區的池袋正成為日本新華人的淘金地。  去年下半年以來,在池袋北口最熱鬧的西一番街一下子就湧出了4家中國料理店,還有網吧、食品店也在不斷出現。如今,以西一番街為中心方圓500米的區域內已聚集了5家中華食品店、7家華人旅行社、3家中文書店、6家錄像帶店、10數家中華料理店、電話卡代理店,此外,還有華人卡拉OK、整骨院、理容院以及華人網吧、華人服飾店,數不勝數。  地處東京北端的池袋,是JR山手線、東武、西武鐵道以及地下鐵丸內線、有樂町線等五大鐵道交匯地,每天有上百萬的人流吞吐量。
  • 東京池袋的華人經營者們在行動!
    就在中國和日本兩國人民互相援助、共同激勵的同時,池袋的華人經營者們並沒閒著,而是積極行動起來了。故事一:永安駕校永安駕校起源於2003年。作為東京池袋華人的老企業經歷過311大地震、福島核洩漏.永安駕校的陳新峰先生說,「日本各種各樣的大災難只會讓我們更堅強。每次的災難都很深刻,但是每次災難都很短暫。
  • 十五年匠心打造 中華美食榮耀東京池袋
    在日本東京,池袋(Ikebukuro)可謂是非常著名商業區和交通樞紐站。出池袋車站東口至陽光城為止的街道兩旁,各種大型百貨店、電器店、時裝店、電影院、遊藝中心鱗次櫛比、中華料理等,目不暇接。日本的年輕人,將這條街簡稱為【ブクロ(袋)】。
  • 中國人在日本④|池袋華人家庭的教育模式
    研究團隊通過觀察與訪談的方式走進具有代表性的華人社區,力圖闡釋華人在海外不同文化環境中的生存與發展狀態。2018年,項目組調研在韓國生活的中國人。2019年項目又選擇日本東京都豐島區的池袋華人社區開啟第二次調研。整個調研過程歷時近兩周,研究團隊共完成了對30位池袋華人經營者的深度訪談。
  • 東京池袋現「新華埠」 華人盼其成日中交流場所
    東京池袋現「新華埠」 華人盼其成日中交流場所 2008年03月30日 15:52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日媒稱東京池袋「不良華人」增多 影響當地治安
    要說在日本華人最多的地區,當屬位於橫濱、神戶南京町以及長崎新地的三大日本中華街。而如今,東京池袋的華人數也開始急速增加,大有趕超中華街的勢頭,當地的騷亂傷亡事件也是接連發生。2014年6月發生的一起槍擊事件,導致1名50多歲的女性死亡,6月下旬發生的一起惡意交通事故,更是造成了8人死傷。日本警視廳表示:「不良中國人的增加嚴重影響了日本的治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