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盟助理秘書長訪問黎巴嫩 總統奧恩尋求幫助以解決敘利亞難民問題

2021-01-13 瀟湘晨報

據當地媒體報導,17日,黎巴嫩總統奧恩、議長貝裡、看守政府總理迪亞卜以及候任總理哈裡裡分別會見了阿盟助理秘書長扎伊(Houssam Zaki)。奧恩表示,希望阿拉伯世界對黎巴嫩經濟社會困局形成統一的立場,特別是在敘利亞難民問題上。

△阿盟助理秘書長扎伊

根據IMF報告,2011年至今,黎巴嫩因收容敘利亞難民遭受的直接和間接損失已超過540億美元。扎伊表示此次訪問旨在了解黎巴嫩領導人對當前國內政局的評估,以及組閣面臨的困局,阿盟隨時準備幫助黎巴嫩擺脫困局。(總臺記者 關盼盼)

(編輯 陶夢琪)

【來源:央視新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耗時9個月 黎巴嫩完成組閣
    【結束僵局】黎巴嫩內閣秘書長福阿德·弗拉費爾31日宣讀3份由總統米歇爾·奧恩籤署的政令,分別為宣布哈裡裡領導的看守內閣解散、任命哈裡裡為新總理和新一屆內閣組建完成。新內閣有29名部長,包括4名女性,女部長人數比上屆內閣有所增加。
  • 歐洲議會呼籲幫助中東國家接納難民匈牙利賦予國防軍新任務
    新華網北京9月22日電 綜合新華社駐外記者報導:難民問題持續升溫,歐洲議會議長舒爾茨21日號召歐盟籌集更多資金,幫助約旦等國家接納難民;匈牙利通過法律修正案,規定在大規模移民引發的危機狀態期間,國防軍可根據警察的法規執法。
  • 敘利亞亂局中的眾生相(全文)
    反對派堅決要求巴沙爾下臺敘利亞境內外激進反對派組織均堅持不與政府對話的立場,堅決要求巴沙爾總統下臺。敘利亞境外反對派組織「敘利亞全國委員會」的宗旨是推翻敘現政權,要求巴沙爾總統下臺.主張將敘利亞問題移交聯合國安理會,同時呼籲國際社會「保護敘利亞人民」,並尋求世界各國的承認。
  • 黎巴嫩基督教馬龍派主教呼籲和平解決敘利亞危機[2013-10-03]
    新華網貝魯特10月2日電(記者劉順)黎巴嫩基督教馬龍派主教巴沙爾2日在貝魯特呼籲國際社會採取措施,通過和平方式公正、全面解決敘利亞危機。
  • 黎巴嫩印象:歷史悠久,教派複雜,難民眾多
    在2016年本屆總統奧恩當選之前,曾有兩年半時間沒有總統!黎巴嫩國內政治的多元,也導致了其外交關係的多元。馬龍派傾向歐洲,什葉派傾向伊朗和敘利亞,遜尼派傾向沙特。黎巴嫩還是個深受難民問題困擾的國家。(UNRWA),在黎的巴難民多數可以得到幫助和救濟。
  • 黎巴嫩總統呼籲國際社會為黎提供幫助
    新華社貝魯特12月3日電(記者劉宗亞)黎巴嫩總統米歇爾·奧恩2日表示,當前黎巴嫩陷入多重危機,他呼籲國際社會為黎巴嫩提供幫助。第二次援助黎巴嫩國際會議2日通過視頻方式舉行。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法國總統馬克龍及其他30個國家的領導人參加會議。奧恩在會上表示,當前黎巴嫩陷入多重危機。國家經濟面臨困境,貝魯特港口區爆炸事件和新冠疫情讓黎巴嫩人民的生活雪上加霜。他呼籲國際社會為黎巴嫩提供幫助。奧恩說,組建新政府是黎巴嫩的當務之急。新政府面臨籌劃改革、提出經濟復甦政策等艱巨任務。
  • 王晉:難民人數居高不下,回歸故土困難重重——敘利亞難民危機緣何...
    數量龐大的難民群體不僅面臨生存困境,也給收容國帶來了巨大的治理壓力。 敘利亞難民問題可謂由來已久。2011年敘利亞危機爆發後,衝突導致數百萬敘利亞人逃離家園,前往他國尋求庇護。截至2019年底,土耳其境內的敘利亞難民人數已經高達370萬,黎巴嫩接收了近100萬難民,約旦、伊拉克和埃及也分別接收了70萬、25萬和15萬難民。
  • 黎巴嫩外長呼籲歐盟幫助解決黎國內危機
    新華社貝魯特11月27日電(記者劉宗亞)黎巴嫩看守政府外交部長沙爾貝勒·韋貝26日表示,黎巴嫩正經歷嚴重金融和經濟危機,需要加強與歐盟的夥伴關係,希望歐盟在各方面予以支持。「自敘利亞危機爆發以來,黎巴嫩一直是而且仍然是接收流離失所的敘利亞人最多的國家,其人數已超過黎巴嫩總人口的三分之一。」他說,大部分滯留在黎巴嫩的敘利亞難民生活在貧困線以下。韋貝呼籲國際社會「為確保流離失所者和難民安全並有尊嚴地重返家園作出貢獻」。
  • 黎巴嫩總理異國辭職為哪般
    哈裡裡說,他上任之初承諾要尋求黎巴嫩的團結和統一,但面對如今這種因真主黨和伊朗造成的無力掌控的分裂局面,他既不會向真主黨和伊朗屈服,又不願讓黎巴嫩民眾失望,因此宣布辭職。  有媒體分析認為,哈裡裡辭職是沙特與伊朗這對中東地區宿敵相互角力的結果,一些跡象顯示他此舉很可能與沙特有關。  哈裡裡宣布辭職是在其訪問沙特期間,而這是他一周之內的第二次訪問沙特。
  • 王毅談中東難民問題:難民不是移民
    據外交部網站24日消息,當地時間2017年6月23日,外交部長王毅與黎巴嫩外交部長巴西勒在貝魯特共見記者時,應詢就中東難民問題闡述中方立場。 2014年6月6日,王毅會見黎巴嫩外交部長巴西勒。圖片來自新華社 難民不是移民 王毅說,當前中東難民問題突出,包括黎巴嫩在內的中東國家為接收來自敘利亞等國的難民付出了巨大努力。難民不是移民。在世界各地流離失所的難民還是要回到自己的祖國,重建自己的家園。
  • 難民!制裁!2020黎巴嫩舉步維艱...
    「被難民毀掉的國家」黎巴嫩是目前敘利亞難民問題的重要接收國之一。敘利亞動蕩發生以來,大量敘利亞人在黎巴嫩避難。部分敘利亞難民已經在黎巴嫩生活了6到7年之久。根據聯合國難民署的統計,截至2015年,黎巴嫩接納的敘利亞難民總數達到了120萬人,佔敘利亞總人口的四分之一,難民營營地數量竟達到了2500多個。雖然從2015年開始,考慮到接納能力,聯合國難民署應黎巴嫩政府的要求停止接納新的敘利亞難民,但超過百萬的難民安置也給黎巴嫩帶來了巨大的壓力。黎巴嫩《大使報》評論稱,敘利亞難民問題已經成為黎巴嫩的一顆定時炸彈。
  • 黎前外長警告馬克龍:若黎巴嫩崩潰,數百萬難民將逃往歐洲
    阿拉比亞電視臺8月6日消息,黎巴嫩最大政黨之一自由愛國運動(Free Patriotic Movement)領導人、前外交部長吉卜蘭·巴西勒(Gebran Bassil)警告法國總統馬克龍稱,如果黎巴嫩崩潰,數百萬難民將逃往歐洲
  • 敘利亞在中東地緣政治上的位置
    現在基本上漸漸可以演化出兩個陣營了在中東,主要還是以他們的教派來劃分,另外還有跟戰略訴求劃分,另一方就是伊朗,伊朗前不久它的副外長高調訪問敘利亞,再次表達了全力支持敘利亞的決心,所以是伊朗牽頭,後面有敘利亞還有黎巴嫩,因為黎巴嫩是真主黨控制的,過去跟敘利亞也是有非常緊密的聯繫,那麼現在還有伊拉克恐怕也在這條戰線裡面,因為他們都是什葉派。
  • 土耳其願助黎巴嫩重建港口 開放梅爾辛港
    土耳其副總統福阿德·奧克塔伊與外交部長梅夫呂特·恰武什奧盧8日到訪黎巴嫩,會晤黎巴嫩總統米歇爾·奧恩。  奧克塔伊會見奧恩後告訴媒體記者,土耳其願意幫助黎巴嫩重建港口,並派遣救護飛機運送傷者前往土耳其接受治療。
  • 阿盟觀察員稱敘利亞政府正進行「種族滅絕」
    環球網記者趙小俠報導,首批赴敘利亞阿盟觀察員當地時間12月26日晚8點抵達敘首都大馬士革。他們將監督阿盟和平計劃在敘利亞的實施情況。然而,阿盟觀察員團到達敘利亞境內後似乎「只能眼睜睜地見證悲劇」。據外媒消息,觀察團一名成員26日向記者表示,「敘利亞國內正在發生種族滅絕」。
  • 全球戰疫·觀察丨政黨、醫護、民眾、難民:黎巴嫩疫情群像
    海外歸國人員防控問題是當前黎巴嫩疫情的重中之重。疫情早期防控尚不到位,大量民眾自行過境回國,對疫情防控造成較大壓力。在2月底公共工程與交通運輸部宣布暫停疫情嚴重國家進入黎巴嫩的海陸空交通前後,大批黎巴嫩學生和遊客從伊朗抵達敘利亞後經過境點進入黎巴嫩,為黎邊境管理和疫情監測帶來巨大壓力。
  • 黎巴嫩民眾慶新年鳴槍意外致死敘利亞難民
    【新華社微特稿】黎巴嫩媒體2021年1月1日報導,該國一些民眾鳴槍慶祝新年,流彈意外導致一名敘利亞難民死亡。據黎巴嫩國家通訊社報導,黎巴嫩東部巴勒貝克一處難民營內,一名敘利亞婦女「因被流彈擊中頭部死亡」。
  • 難民之源 動蕩難解的敘利亞困局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2000年6月,哈菲茲·阿薩德去世,巴沙爾「順理成章」地成為復興黨推選的唯一總統候選人。這一年,巴沙爾只有35歲,不滿足敘利亞憲法規定的總統最低年限40歲的規定。但敘利亞議會臨時修憲,修改總統最低年齡限制。巴沙爾最終以97.29%的得票率當選總統。  巴沙爾上臺後,推行一系列改革,一度被稱為「大馬士革之春」。
  • 憤怒的黎巴嫩青年點燃難民營,數百名敘利亞難民被迫逃離
    敘利亞難民從廢墟中搶救財物(圖源:法新社)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27日報導,國際救援機構官員周日表示,在當地年輕人和難民營居民發生衝突後,數百名敘利亞難民逃離了黎巴嫩北部的臨時難民營。黎巴嫩國家通訊社報導,在沿海城市黎波裡附近的米耶地區12月26日發生的事件中,至少有三人受傷,隨後憤怒的年輕人點燃了營地。
  • 歐洲嚴防難民問題捲土重來
    「如果美伊開戰,美國在中東地區的盟友也將加入衝突,中東局勢會陷入新一輪混亂,歐洲難民問題有可能捲土重來。」崔洪建分析。土耳其在中東的軍事行動,也為歐洲增加了不小的難民壓力。2019年10月9日,土耳其向敘利亞北部發動「和平之泉」軍事行動。據法新社消息,10月12日,至少有2.5萬敘利亞平民從伊德利布省逃往土耳其境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