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牛奶,而是豆漿;不用酸奶,而是陳醋;不用堅果,而是香乾,甚至偏門一點的朗姆酒冰淇淋,對應的都有中國傳統的茅臺和花雕酒冰淇淋。一面是獵奇新鮮的口感,一面是尋溯傳統的情味。就像當今流行的中西融合菜一樣,中國化口味的冰淇淋也悄然繁盛了起來。
鎮江陳醋、桂圓桂花、油條……這些口味不僅西方人聽著新鮮,中國人也感到驚奇。在福系列餐廳,油條豆漿冰淇淋是老顧客基本每次必點的甜點,這源於主廚盧懌明對老上海風味的回憶。盧懌明回憶起弄堂口的大餅、油條、粢飯和豆漿來便滔滔不絕。「全國各地的油條我幾乎都吃過,就是不對口味,還是上海的『四大金剛』最地道。」
在油條豆漿不再佔據上海人主流生活的年代,給它們換個形態興許更美味。油條並不能和冰淇淋生拉硬湊。油條本身質軟,再和更軟的冰淇淋搭配就會少了一份「精氣神」,而且一般油條的油性也不適於和冰淇淋的清爽搭配。於是,盧懌明的油條不用油炸,而是烤熟的,切成薄片和冰淇淋搭配在一起。而豆漿則替換了傳統冰淇淋中三分之二的牛奶,讓整個冰淇淋降低了甜度。大豆淡淡的醇香隨著冰淇淋在口中融化而流淌開來,口中的烤油條開始嚼得鬆脆,又被「冰豆漿」泡得略略軟起來,傳統的油條豆漿味因為化身冰淇淋而多了豐富的層次。
上海外灘茂悅大酒店新大陸-中國廚房廚師長杜才清告訴《第一財經日報》,酒店餐廳晚市大約有80%桌臺的客人都會點上陳醋冰淇淋作為餐後甜點。近1000克的總原料中,加入35克的陳醋就已經有了明顯的醋味,對於重口味的客人,陳醋最濃可以加到50克。比起酸奶冰淇淋,陳醋少了奶的醇厚,而有了清爽的口感,一絲絲的酸滑滋潤著舌尖。據杜才清介紹,鎮江陳醋其實在加溫到90攝氏度時酸味最醇厚,而把它做成冰淇淋則是反其道而行,追求醋的另一種口感。不為香醇,而為酸得冰涼清透。
大董餐廳的焦糖凍柿子則演繹了老北京與柿子的情結。它不僅用了中國風情的食材,也用了更中國化的方法來處理冰凍甜品。每逢入秋,北京房山區張坊鎮有名的磨盤柿子也到了收穫的季節。老北京人喜歡在家裡屯上一筐柿子,入冬後慢慢吃。飯後一家人圍著火爐吃柿子,是老北京的習慣。剛摘的柿子都有澀味,把柿子捫起來脫澀味的過程叫做「醂柿子」,這是北方柿子變甜必經的過程。醂過的柿子皮薄汁多甜度大,一個柿子都能有一斤多。
大董餐廳上海區域總經理張朝暉介紹,把醂好的柿子冷凍,吃的時候用水化開,去了皮果肉就成漿了,就要給客人吃到柿子的原味。待這道焦糖凍柿子上了餐桌,打破上面一層硬焦糖,好像鑿穿了冰窟窿,冰凍的柿子肉漿就留了出來,比普通的鮮果冰淇淋更富於自然的果味,清津潤肺。「處理柿子的方式其實是土辦法,但是最土的也是最傳統文化的,這就是中國特色。」張朝暉說。
中國口味冰淇淋有著東方人的細膩,這個特質令它區別於西式口味的渾厚濃重。「西餐是概念性的飲食,很標準化,而中餐講究意境,中國的食材口味都能融合進西餐中,結合後有全新的美味。」 杜才清認為,當人們對冰淇淋的印象停留在西式口味的時候,對中國口味就要格外花點心思去品,正如那酒釀冰淇淋吃的時候要用舌尖頂著牙齒碾下,才嘗得出其中還有酒釀的米。
當然,廚師對食材演繹的深度,也決定了中國口味冰淇淋能否成為流行趨勢。杜才清用了形態彎曲的芝麻餅和做成核桃造型的核桃酥配陳醋冰淇淋。朝暉用切成細絲的老北京糖餅配他們的豆漿冰淇淋,搭配的山楂糕還裹了一層巧克力。除了冰淇淋本身的口感,裝盤、搭配,以及配食的修飾,都一樣要有細膩的心思。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