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邙山小村驚現北魏蓮花盤,揭開一代梟雄爾朱榮的下落之謎

2020-12-19 西樓訪古

洛陽城北二十裡的邙山腹地有一個名叫張家凹的小村子,這是一個普通的北方村莊,從外表看不出任何特別之處,然而你不要忘了這裡可是邙山,不要小瞧任何一個邙山上的村子,比如這個小小的張家凹。

蓮花盤出土

01驚現蓮花盤

2018年3月的一條新聞使這個小村子一夜間出名了,具體情況是村民們集資修築村道,在通往村辦鍛造廠的路上從地基下面挖到了一尊石刻蓮花盤,邙山上的老百姓對這些東西都不陌生,馬上意識到挖到文物了。村幹部不敢遲疑馬上向縣文物辦報告,文物辦來人現場查看,經過勘察確定這是一尊北魏時期的墓前神道石刻蓮花盤。

蓮花盤

由於張家凹村此前幾年曾出土過石羊等神道石刻,這次的蓮花盤離上次出土石羊的地方不遠,基本可以斷定同屬一墓。

那麼這究竟是誰的墓前之物呢?

張家凹村出土的石羊

村子裡有幾位上了年紀的老人對村裡過去的情況非常了解,他們明確地表示這個蓮花盤就是埋葬在村子南邊的北魏天柱大將軍、太原王爾朱榮墓前之物。

據已故的洛陽文史學者郭玉堂先生的著作《洛陽出土石刻時地記》一書記載,張家凹、閻凹和十裡等村子附近是北魏爾朱家族的祖塋,此地已經陸續出土了十幾方爾朱氏成員的墓誌,光在張家凹就發現了四個爾朱氏的成員墓,包括冀州刺史爾朱紹墓和定州刺史爾朱襲墓等高等級大墓。

爾朱榮的大名相信對南北朝史略有研究的朋友都不會陌生,這位契胡酋長不但親手摧毀了北魏孝文帝以來幾代帝王苦心經營的新都洛陽城,甚至敲響了北魏王朝的喪鐘,成為這個馬背帝國的掘墓人。後來埋葬北魏江山的兩大梟雄宇文泰、高歡幾乎都和他有著密不可分地聯繫。

爾朱榮

02北魏終結者

這麼重要的角色,還是先隆重介紹一下吧。

爾朱榮,字天寶,北秀容(今山西朔州)人,契胡部落的領民酋長。此人是當時很有威望的部落貴族,後來趁著北魏邊境爆發六鎮之亂,招兵買馬發展壯大,成為一方霸主。六鎮之亂的烈火很快便燒遍北方大地,北魏朝廷上下束手無策,爾朱榮不失時機向朝廷秀軍事肌肉,朝廷果然病急亂投醫,對爾朱榮加官晉爵,極力籠絡,利用他的軍事實力鎮壓六鎮之亂,爾朱榮自然也心知肚明,這原本就是你情我願的事兒。

爾朱榮出馬自然是不費吹灰之力便打了幾個勝仗,爾朱榮雖然在歷史上名聲不佳,但他的軍事才能還是很厲害的,沒幾下子便打出了威名,勢力急劇膨脹,慢慢地連朝廷都控制不住這頭猛虎了。洛陽那幫深度漢化的鮮卑貴族不得不小心謹慎地捧著爾朱榮,加封大都督,成了北方一支舉足輕重的軍事力量。

爾朱榮輕鬆幹掉叛軍頭目杜洛周后,正準備和另一個叛軍頭目葛榮掰手腕,這時一個來自洛陽的密使找上門交給他一份皇帝密詔,原來洛陽那邊的孝明帝和他的母親胡太后爆發了激烈衝突,說白了這對母子為了爭奪皇權圖窮匕見——攤牌了。

孝明帝忍無可忍之下寫了密詔命令爾朱榮帶兵進京勤王,調外兵進京對付自己的母親,這實在是個悲劇。這份密詔正中爾朱榮下懷,他馬上拉起兵馬趕往洛陽,途中突然接到了孝明帝駕崩的噩耗,那個心如蛇蠍的女人毒死了自己的親兒子。

這下爾朱榮更高興了,手裡有了這個藉口還有什麼能阻擋住他的滾滾鐵流呢。

一定要為皇帝不明不白的死討一個說法!

河陰之變

後面的事情我們都清楚,爾朱榮兵不血刃進入洛陽,在黃河邊的河陰陶渚大肆屠殺了兩千多北魏朝廷的高官,幾乎將北魏朝廷清洗了個乾淨,上至丞相、高陽王元雍,下到普通的朝臣都沒有倖免,這場史稱「河陰之變」的大屠殺使爾朱榮在歷史上留下了抹不去的惡名,一直到今天。

河陰大屠殺後,洛陽官民人心惶惶,對爾朱榮的暴虐可以說是人神共憤,爾朱榮自己或許也意識到玩得太過火了,於是他在擁立新皇帝孝莊帝元子攸後不久便上奏請求追諡那些死在河陰的朝臣,並以禮厚葬。

於是,那個月洛陽的殯葬生意出現了井噴現象,成群結隊地往邙山上送葬,賣棺材的,刻墓碑的,製作冥器的都狠賺了一筆。

03魚死網破

孝莊帝雖然是爾朱榮擁立的傀儡,但這個年輕人卻並不甘心對爾朱榮俯首聽命,他時刻都在準備反戈一擊,奪回屬於自己的皇權。

孝莊帝永安三年(530年)九月,萬事齊備的孝莊帝詐稱皇后(爾朱榮的女兒)生了兒子,將爾朱榮騙進皇宮後孝莊帝親手一刀捅死了自己的老丈人,這就有點那啥了……

誅殺爾朱榮

爾朱榮精明了一輩子,怎麼也想不到最後會死在一個毛頭小子手上,而且還是自己的女婿,看來千萬不能把女兒嫁給自己的上司,忒不靠譜。

爾朱榮死後,他的兒子爾朱兆氣勢洶洶地帶兵攻入洛陽皇宮,將孝莊帝綁到太原關進佛寺裡,不久後將其勒死,為老爹報了仇。

爾朱榮死後葬在了什麼地方,一直以來因為沒有找到證據而導致各種說法不絕於耳,有的說法還有鼻子有眼,似乎證據確鑿。不過隨著爾朱榮墓蓮花盤的出土,那些鼓吹爾朱榮葬在山西的說法可以消失了。

爾朱榮墓

據張家凹老人回憶村南的爾朱榮墓早在1933年就被盜了,當時出土了大量陶器以及最重要的文字證據——墓誌。不過非常可惜的是抗戰爆發後墓誌就下落不明了,據說是被日軍運回國去了。

後來有村民又下到墓室挖了一次,又挖出幾十件陶器,因為不值錢又不捨得扔掉,就把這批陶器藏到了村外的草垛中,可惜後來幾乎都損毀了。爾朱榮墓前些年出土的石羊現藏孟津縣漢陵博物館,還有一隻殘缺的石羊放在村裡的廣場草叢裡,村民家門口還埋了一隻石虎的殘軀。

這次出土的蓮花盤計劃會在新建成開放的孟津博物館展出(文物古蹟浩如煙海的孟津縣至今竟然沒有自己的博物館)。至於爾朱榮的墓,早年因為多次盜掘,加上雨水的侵蝕,早已塌陷成大坑,旁邊的鍛造廠和附近的村民把大坑當作了垃圾坑。

爾朱榮墓

我在村南找到了爾朱榮塌陷的墓坑,還能隱約看到黑漆漆的墓室洞口,幾乎快被垃圾掩埋了,我突然想起六年前在河北磁縣看到的高洋武寧陵,也淪為了村裡的垃圾坑。

難道這就是暴君劊子手的下場嗎?

不容青史盡成灰,也許這就是最好的結局吧。

相關焦點

  • 北魏孝莊帝元子攸:奮起一擊殺死大軍閥爾朱榮,結局極其悲慘
    爾朱榮大惑不解,派人到洛陽一打聽才知道元詡死了,爾朱榮大怒,當即上表拒絕,爾朱榮和與自己關係很好的元天穆一頓商量,決定另立元子攸為帝。元子攸(507—531年),即北魏孝莊帝(528年—530年在位),字彥達,北魏第十位皇帝,獻文帝拓跋弘之孫,孝文帝元宏之侄,彭城武宣王元勰第三子,母親名李媛華。
  • 強大北魏走向衰弱的兩個轉折:南遷,董卓式爾朱榮引發的河陰事變
    一、北魏由強變弱的轉折南遷以前的北魏,一直保持著蓬勃向上的進取心,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狼性,它散發著勃勃生機,將一個以弱小部落起家的北魏,吞後燕,敗後秦,伐柔然,滅大夏、北涼,最終統一北方,成為二分天下有其一的強大國家,而且對另一半的南朝呈壓迫之勢。
  • 河陰之變 重創北魏
    裡應外合進兵洛陽  面對北魏的亂象叢生,爾朱榮與并州刺史元天穆,以及帳下都督賀拔嶽秘密策劃,打算進兵洛陽,內誅幸臣,外除盜賊。這時,元詡不滿胡太后專權,便乘機密詔晉陽軍閥爾朱榮前來幫忙。密詔外洩,胡氏閱後大怒。
  • 關於北魏著名的六鎮之亂、河陰宮變,竟讓繁華帝都洛陽沒落百年
    爾朱榮當時手中有八千強悍的騎兵,專門和農民軍作對。北魏孝明帝於是就利用爾朱榮的兵力來對付葛榮。可是,這個爾朱榮也是個野心勃勃的傢伙,他不僅沒有全力對付葛榮,反而藉口胡太后鴆殺孝明帝,從晉陽出兵向洛陽,來到河陰。
  • 河洛春秋洛陽曆代戰役系列(20):驚心動魄的河陰之變
    公元528年,北魏權臣爾朱榮屠殺皇族和百官,因事件發生在河陰縣(今孟津縣),故稱為「河陰之變」。  歷史上的「河陰之變」非常有名,就發生在我市孟津縣。  孟津戰略位置重要,跨步於黃河,橫亙於邙山,北方鐵騎若南襲洛陽,必須渡過黃河,在孟津做一番廝殺,才能打到洛陽,所以孟津歷來是洛陽北側的前沿陣地。
  • 中原有點小,容不下兩個梟雄,兩個政權,宇文泰與高歡的宿命對決
    北魏末期,懷朔鎮鎮兵鮮于修禮率領北鎮流民於定州左人城起義,宇文泰一家也參加了起義隊伍。輾轉流離,投到了葛榮麾下。起義最後失敗了,被爾朱榮鎮壓下來,爾朱榮也抓住了宇文泰,後來被放在爾朱榮的部將賀拔嶽的軍中,隨賀拔嶽坐鎮關中,就此在關中落下腳跟。
  • 北魏末路六鎮之亂現權臣,元修羊入虎口終歸西
    直到孝明帝時期,胡太后專政,這使得北魏更加羸弱,更爆發了六鎮之亂。爾朱榮待得軍事強大,南下長驅直入,拿下了洛陽城,將胡太后和皇帝投入河中,新立元子攸為帝,退居晉陽遠控洛陽,很是囂張,並且製造做了一場令得朝臣發冷的河陰之變,使得自孝文帝以來的漢化群臣毀於一旦,不僅鮮卑漢化人沒有脫離這次災難,安分守己的漢族群臣也被統統殺害。
  • 北魏歷代皇帝列表,北魏歷代皇帝的年號及廟號,北魏怎麼滅亡的
    爾朱榮的女兒,原為孝明帝嬪妃。爾朱榮執政後,便讓孝莊帝納為皇后,孝莊帝無奈,只好答應。孝莊帝外逼於爾朱榮,內迫於爾朱後,處處受制,心中怏怏不樂。擊敗葛榮孝莊帝即位不久,葛榮所領導的起義軍,號稱百萬,繼續南下,北魏國都洛陽受到嚴重威脅。孝莊帝派大將軍、太原王爾朱榮率七萬騎兵,以侯景為前鋒,在鄴城圍攻葛榮。
  • 矛盾重生的北魏走向分裂,北齊佔據洛陽,弱勢的北周「逆風翻盤」
    孝文帝去世之後,北魏政權便開始走向了混亂,特別是在當時北魏王朝北部邊疆地區,還有柔然人給予軍事壓力,這令北魏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北方六鎮起義對於北魏的統治是一次巨大的考驗,由此催生了爾朱榮這一大軍事集團,"河陰之變"後,北魏皇帝以及官僚集團成為了爾朱榮的掌上玩偶。
  • 北魏皇帝的悲慘經歷(下)
    北邊的山西之地是爾朱兆的地盤,可直接出兵南下,數日便可抵達洛陽;東邊的徐州一帶為爾朱仲遠(爾朱榮的從兄弟,爾朱世隆的哥哥)掌控,兵眾甚多;西邊的關中為爾朱天光佔有,他平滅万俟醜奴不久,兵鋒正健。一聽聞爾朱榮遇刺,爾朱家族的成員也反應不一。爾朱兆立即從汾州率騎兵佔據晉陽,安頓完畢後,又疾馳至山西長子與爾朱世隆合兵。
  • 邙山上到底有多少古墓?為什麼邙山成為了「亡人之鄉」?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中國人的人生理想之一,就是希望能將生命的終點留在洛陽城北的邙山上。唐代詩人王建有詩云:「北邙山頭少閒土,儘是洛陽人舊墓」。而白居易則留下了「何事不隨東洛水,誰家又葬北邙山」的詩句。那麼,邙山上到底有多少古墓呢?在中國歷史上,有二十四位帝王先後埋葬在了邙山之上。
  • 洛陽北邙山的風水和墓葬文化
    邙山東西綿亙190餘公裡,海拔250米左右,「生在蘇杭,死葬北邙」,它是古代帝王理想中的埋骨處所。在面積700多平方公裡的邙山地區,冢連冢,墓壓墓,古代墓葬的數量之多,面積之大,延續時間之長,不僅在中國獨一無二,也是世界罕見。目前已初步確定「洛陽邙山陵墓群」埋葬著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後唐六代共計24座帝王的陵墓及其陪葬墓群。
  • 六鎮之亂徹底平定,北魏帝國走向末路
    賀拔嶽說:「希望讓一位爾朱氏家族的人為統帥,我作為副手輔佐他。」賀拔勝也贊同這個主意,於是,便向爾朱榮講了賀拔嶽的建議,爾朱榮聽了很高興,任命堂侄爾朱天光為使持節,都督諸軍事,以賀拔嶽為左大都督,又任命侯莫陳悅做右都督,一起當爾朱天光的副手以徵討万俟醜奴。
  • 六鎮之亂——北魏崩潰前的喪鐘
    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將南下伐齊和南遷洛陽的兩個選擇同時擺在了群臣的面前,不得已居安以久的朝臣們面面相覷同意離開平城。然而,就在孝文帝東遷洛陽,花了數十年時間以政府的強制手段移風易俗,培養出漢化鮮卑人和北地漢族豪強相結合的龐大政治集團的同時,鮮卑內部的危機同樣也在醞釀。而危機正是率先從當初被譽為「國之肺腑」的六大軍鎮爆發。
  • 河陰之變:一場針對統治階級的大屠殺,改變了此後百年的歷史走向
    公元499年正月,在北魏孝文帝元宏剛剛從齊魏前線回到洛陽之時,南齊為了奪回之前被北魏奪去的州郡,再度調集四萬精兵攻擊北魏,北魏邊境守將因倉促應戰,一敗再敗。爾朱榮得知這一消息後,打出了為孝明帝報仇的旗號,率領大軍南下,兵鋒直指洛陽。因為爾朱榮出師有名,加上各地官員早已對胡太后不滿,一時之間,爾朱榮南下的消息竟然沒有傳到洛陽城。而爾朱榮在進軍的同時,又派出親信前往洛陽城,與當時在北魏宗室中威望極高的長樂王元子攸達成裡應外合的盟約。
  • 古代人死後,為什麼都想埋在北邙山?北邙山究竟為何是他們理想的埋骨之地
    正所謂「青史幾行名姓,北邙無數荒丘」,從商周一直到明清,有數不清的古人選擇安息在了北邙山上,使這裡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亡者之城」。北邙山上眺望黃河那麼,北邙山到底是一座什麼樣的山?為什麼古代人死後都想埋在這裡呢?一、北邙山是一座位於天下之中的山北邙山,位於洛陽以北十多公裡的地方,它的北側是黃河,南側則是洛陽平原。
  • 洛陽邙山的傳說
    相傳禹王沒有治水以前,洛陽一帶是汪洋一片,成為浩瀚的中州大海。這個海裡還有些巨龍怪獸,時常興風作浪,使洪水毀壞良田,毀滅人畜,為害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