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貸款購買商品房、汽車等大宗物品,到以「分期付款」「打白條」等方式在電商平臺上進行小額商品的網購。這樣的變化一方面說明分期消費已經成為民眾的消費習慣之一;另一方面也證明我國消費金融市場正在走向成熟。日趨完善的法律法規和運作機制保障了消費品供應商及消費者間的良性互動。
在我國,坐飛機出行正逐漸從高端性消費向大眾經濟型消費轉變,在分期消費已經成為大眾消費習慣的今天,航空公司如果能夠發揮數據、渠道等優勢,通過多方面努力,讓分期購機票成為旅客們主動的、下意識的選擇,將有助於推動民航消費市場的進一步拓展。
事實上,分期購買機票並不新鮮,在一些OTA平臺上和金融服務平臺上都曾推出分期購機票的服務。但就總體而言,分期購機票這樣的消費方式只是分期消費在民航市場上的簡單嫁接,而沒能將二者有機結合生成具有民航特色的消費金融服務,最終導致其長期處於不溫不火的狀態,沒能流行起來。
在機票銷售加速提直降代的背景下,航空公司應該將提供有特色的分期購買機票服務的主動權抓在手上。
要推出有特色的分期購票服務,充分了解旅客的消費需求是首要基礎。航空公司擁有內容豐富多樣、數據量龐大的旅客信息,能夠用以進行大數據分析,從而構建出精準的、靈活的用戶信息系統。依託這一用戶信息系統,航空公司可以進行市場細分,推出更精準的產品。
南航在推出「南航白條」這一航空信用白條產品時曾經列出以下兩個用戶畫像:小楊,28歲,女,單身白領,每次搭乘飛機去旅行都只能坐經濟艙,很希望體驗頭等艙。小陳,31歲,男,已婚白領,出差各地飛,經費都需要自己先墊付,月底再報銷,信用卡常常被刷爆。顯然對於小楊來說,期數較多,但同時手續費也更高的產品更適合她;而對於小陳而言,一款期數較少,低手續費甚至免手續費的產品更適合他。
金融產品推出往往伴隨著一定的風險,可能出現壞帳等,機票分期產品也不例外。完善的用戶信息系統在幫助航空公司做好服務的同時,在風險控制和反欺詐中能發揮關鍵作用。對內,可以基於用戶的飛行行為、消費歷史、身份特質來進行信用評估,建立「白名單」和「黑名單」,精準識別交易詐騙、惡意欺詐、盜號交易等危險行為。對外,可以同電商平臺、銀行、公安、徵信機構等單位進行數據共享,對用戶的信用水平進行多維度的評估。但必須充分重視對用戶信息的保護,防止個人信息的洩露。
對於航空公司而言,深耕分期消費不能只著眼於機票這個產品。除購買機票外,旅客在升艙、機上購物、貴賓廳、來回接送等服務中也存在分期消費的需求。同時,機票與出差、旅遊常常「攜手」出現,如果能將酒店住宿、餐飲、景點門票、娛樂服務等進行打包,推出「一條龍」式的航旅分期產品,將會得到更多旅客的青睞。航空公司可以機票為軸心,內部整合、外部合作,向上向下打通分期消費的鏈條。例如,東方航空與春秋航空都瞄準了旅行願望迫切的「90後」和學生群體,在網站和APP上都上線了旅遊度假產品分期服務。
有民航特色的消費金融服務不僅能讓人們花明天的錢,看今天的世界,也將進一步推動民航走向大眾化。(《中國民航報》評論員 劉韶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