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師表》說「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那就是河南南陽人嗎?

2020-12-16 掌心和腳心的痣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表明心跡,其中有這麼一句話,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於是很多人就以為諸葛亮就出生在現在的河南省南陽市。但是在歷史上,現在的南陽,在當時叫做宛城,而諸葛亮所寫的南陽,只是南陽郡。到了明朝時期,宛城才被改名為南陽縣,所以當時的南陽和現在的南陽並不是一樣的。但是現在南陽市的轄區很大,所以我們就來纖細的分析一下,諸葛亮是不是南陽的人。

一、隆中現在屬於襄陽

古時候的隆中,屬於南陽郡的鄧縣,但是經歷了這麼多年的演變,現在的地圖上已經把這個地方化到了襄陽市境內。在元朝之前,關於南陽的爭議是沒有的,而且諸葛亮死後的百年內,魏晉的史學家已經去詳細地調查了這個地名的文字,而且編寫在了他們的書籍裡面。後來的史學家陳壽也寫出來古隆中是在襄陽這裡,諸葛亮在這裡隱居種地。

二、南陽臥龍崗是紀念諸葛亮的祠堂。

南陽和襄陽關於諸葛亮之爭就沒有停止過,現在在南陽市臥龍區也修建了武侯祠,就是一個紀念諸葛亮的祠堂。南陽的那個躬耕地在當時的城牆邊850米處的位置,所以諸葛亮是不可能自傲這種地方種地的。而且在南陽的史書中,很少關於臥龍崗的記載,但是在襄陽的隆中,關於這個記載就有很多。

三、現在的劇本多寫襄陽。

新版的一些關於三國的電視劇已經不再寫南陽了,擔心引起人們的誤解,現在已經把臺詞改為襄陽。除此之外,諸葛亮的很多親戚也都是在襄陽,諸葛亮的叔父和劉表是好朋友,劉表就是襄陽人。但是對於諸葛亮真正的歸屬,我們只能等待專家查詢更多的資料,給出一個明確的答覆。

相關焦點

  •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
    襄陽與南陽爭執不下,或明或暗的大動作、小動作搞了不少。目前看來,在諸葛亮這個IP 的爭奪戰中,力拔一籌,業已領先。南陽的父老鄉親們,只要打開書本,一起對鄰居用最大的分貝朗讀: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 就好。 沒辦法!誰讓諸葛亮那麼實在,非要自報家門,說自己親自在南陽種地——農婦山泉有點田呢?親自種地,親筆寫了出師表,事必躬親的力量,戰勝一切。別人說啥都沒用,扯破喉嚨都沒用。
  • 用慣用思維和現代思維探討「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這句話
    用慣用思維和現代思維探討「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這句話以下只是個人觀點:史料記載的「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這句話與諸葛亮性格、家庭有關係,都知道那時候的襄陽城西有不少名士,諸葛亮是隨叔父到的隆中也算是慕名而來
  • 記·新野丨臣本布衣,躬耕於新野!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曾說:「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南陽之大,躬耕具體地點究竟在何處?有資料表明:諸葛亮隱居躬耕地在新野的野白崗(今施庵鎮玉皇廟村)。清代汪介人的《中州雜俎》卷八《人紀》三記載:「諸葛亮,本琅琊人。......又嘗寓於新野之野白崗,莊宅基址今為玉皇廟,古今尚在。南陽臥龍崗碑陰載新野地五頃,佃戶張某佃種,有一琉璃井尚存亦先賢之遺蹟也。」在乾隆19年新野縣誌中也有類似的記載,並明確說此處為諸葛莊。
  • 用現代思維和科學角度理解諸葛亮「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這句話
    用現代思維和科學角度理解「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這句話史料記載的「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這句話雖與諸葛亮性格、家庭、理想有直接關係,但與真正的躬耕地地址沒有重要關係。都知道那時候的襄陽城西有不少名士,諸葛亮是隨叔父到的隆中,算是慕名而來。娶的媳婦非常牛,其本身又是一個官二代。放到我們現在,創業成功後就被尊稱為老師,諸葛亮作為曾經的創客,為了拉粉自然要講點經歷,越坎坷越艱苦越說明你的奮鬥不易,精神可嘉並容易吸粉,故而出一句「躬耕於南陽」。
  • 教育部門連續發文,究竟為了什麼:臣本布衣 躬耕於南陽
    教材體現國家意志,是解決「為誰培養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的載體。教材一旦出錯,將會誤導一大批人,也將會改寫歷史,影響國家的未來發展。1月7日,教育部發布了一系列教材管理辦法,明確教材「凡編必審」「凡選必審」「管建結合」,並納入教育督導範疇,加強激勵保障,激發建設活力,切實提升教材質量。
  • 兩城爭地名課本改注釋 諸葛亮到底躬耕哪個南陽
    中新網8月21日電 河南南陽和湖北襄樊關於諸葛亮躬耕地的爭執由來已久,其中中學課本的一個注釋是導火索。北京娛樂信報今日報導,來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消息稱,為避免進一步造成誤解,新版教材中已修訂了該注釋。
  • 諸葛亮說「臣本布衣」,可別天真的信了,人大牛就只是謙虛一下!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說:「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因此很多人理所當然的以為,諸葛亮在遇到劉備之前,就是一個出身低微,種田南陽之人。遇到劉備之後,才一飛沖天,建功立業。不,你錯了,諸葛亮來歷可不平凡。這也不怪大家,中國人自古一來都以「謙虛」為美德。
  • 河南南陽與山東濟寧的2020年一季度GDP來看,兩者成績如何?
    南陽市是河南省著名的歷史古都,這裡古時候叫鄧州,是大禹治水時期的首都,可謂是歷史非常悠久,當然我們南陽最著名的還當屬三國時期的諸葛亮了,依稀記得小時候學的出師表中諸葛亮寫著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至今我們南陽還有臥龍崗為證,真可謂是臥虎藏龍之地。
  • 南陽復建「臥龍崗」引爭議 湖北襄陽曾爭奪
    新京報訊(記者 周世玲)河南南陽黨報刊發系列文章,稱要復建臥龍崗,此事引發關注。同樣是以「諸葛亮故居」之地自居的湖北襄陽市,近年也以故居為名號,推進隆中風景名勝區建設。6月3日,新京報記者從南陽市臥龍崗文化旅遊產業集聚區管理委員會處獲悉,臥龍崗復建工程中的臥龍崗武侯祠文化園景區引水上崗工程已完工,而襄陽方面拒絕了新京報記者採訪。
  • 《三顧茅廬》臥龍崗,躬耕精神人頌揚!
    諸葛亮的《出師表》中「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亦有明確記載。 劉備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書信,說非常渴望得到諸葛亮的幫助,平定天下。 三顧茅廬的典故此後被傳為佳話,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拜訪有專長的賢能之人。 二、出師表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
  • 諸葛亮到底是哪裡人?河南人還是山東人?
    作為三國歷史中最受人們喜歡的人物之一,諸葛亮是哪裡人的問題一直備受關注。特別是河南南陽和湖北襄陽,都認為自己孔明的第二故鄉。一首先,針對諸葛亮的出生地,目前是幾乎沒有爭議的。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人。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古徐州的範圍是遠遠超過現在江蘇徐州的。也即在東漢時期,徐州包含了今山東、江蘇等地區。至於諸葛亮出生所在的琅琊,東漢改琅琊郡為琅琊國,建都開陽城(今山東省臨沂市市區)。從出生地上來看,諸葛亮是今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人。
  • 訪南陽、襄陽、漢中:踏尋諸葛亮遺蹤,領略三國文化
    河南南陽 歷史文化古城,範蠡的故鄉,諸葛亮躬耕、觀星之地。景區大門左側巨石「臥龍崗」三個紅漆大字極其醒目。諸葛亮南陽躬耕、觀星之地武侯祠始建於魏晉,隆盛於唐。當年嶽飛過此,恰逢驟雨,夜宿臥龍崗,心念忠魂,手書諸葛亮《出師表》,後人刻成碑文;武侯名言、武穆書法,雙壁輝映,是為一絕。諸葛亮自言「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李白詩曰「誰識臥龍客,長吟愁鬢班」;劉禹錫《陋室銘》雲「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可見諸葛亮曾在此地修行學問。
  • 古蹟勝地:南陽臥龍崗_武侯祠,諸葛亮躬耕地。
    陳振豪,無錫人,明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進士,明崇禎七年(1634年)任南陽知府。同年,重修山門時題「武侯祠」額。》碑廊,內置清人摹寫的嶽飛前後《出師表》計二十一塊。觀其褫孟德,走仲達,孔明其人豪也與。惜乎!將星隕地,中道而殂,漢遂不振,皆天也,非人所能為也。表忠有祠,遺祭有儀。靈爽不昧,尚其歆之。」多說一句,鄔景和還是疊翠詩詩體創始人。
  • 2010中考文言文訓練題與答案-出師表
    出師表  ①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
  • 諸葛亮出身世家,為何在《出師表》中說,臣本布衣?
    「臣本布衣,鞠躬於南山。」當諸葛亮遷到隆中之後,田園隱居生活並不意味著蝸居在深山老林之中避世不出,諸葛亮在那是雖然不再擁有官位,也不再生活在自己世家地盤之上,但他的才華依舊顯露著鋒芒。在隆中這十年間,諸葛亮沒有功名在身卻與高官做友,種田為樂卻走遍川西大江南北,熟知天下事宜,「臣本布衣,鞠躬於南山。」對諸葛亮而言只是一種謙遜,卻也算得上實話。布衣含義為何?
  • 今南陽在三國叫宛城,咋說臣本布衣躬耕於宛城?這個細節透露玄機
    事實是宛在秦初,還沒有設南陽郡之前已叫南陽。《史記》:南陽郡初設於秦昭王35年。而昭王27『年,宛同時兼南陽之名。反觀襄陽隆中,初次誕生於三國後170年。但是,早在100年前的《蜀記》中,已有「隆中」之名。豈不是很矛盾。 諸葛亮的叔叔諸葛玄,早年在劉表的手下做官。
  • 臣本布衣......出師表個諸葛古鎮
    李遊天下 圖文說世界——大李帶你遊中國【文末自攝美圖多多】【陝西漢中勉縣諸葛古鎮前門。大李攝】「臣本布衣」.導遊攝】大李所知道的中國較大的武侯祠有四個:襄陽、南陽、成都,以及這漢中勉縣。諸葛古鎮在勉縣。孔明兄一心幫助劉家光復漢室,在他實施北伐的大業中,在勉縣八年建立大營,與同樣有著智聖之稱的司馬懿較量到死。說到死,雖對誰都是一個傷心詞,但對孔明兄,卻更有不公——他54歲就走了,智慧樓坍塌,智慧的光芒黯然,連司馬懿都扼腕。
  • 遊南陽臥龍崗武侯祠
    井口為六邊形青雲鑿穿覆蓋,汲水之繩勒石痕累累,可見當年諸葛亮躬耕之辛苦。緊鄰著「諸葛井」就是諸葛亮躬耕隴畝之地。「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即指此處。甬道的左邊有白居易的「魚到南陽方得水, 龍飛天漢便為霖」的時刻。
  • 河南最「可惜」的古城:諸葛亮姜子牙等聖人輩出,卻少有人知
    說到河南省,我們都知道是一個人口大省。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來說,河南的經濟發展整體並不算太好,但是近兩年省會城市鄭州可以說是引人矚目,經濟上一騎絕塵,甚至是衝上了萬億城市的行列之中。河南自古以來就是中原地帶,歷史文化一直都是悠久厚重,能人名士也是輩出。而其中尤以南陽最為出彩。
  • 臥龍與臥龍崗:諸葛亮名號與南陽此地名,孰先孰後?
    還是說先有了諸葛亮叫了臥龍,他在南陽的躬耕場所才叫了臥龍崗。長期以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成為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莫衷一是。筆者不揣淺陋,查閱有關史料,進行分析考證,試圖對此進行明確解答。 一、「臥龍」與諸葛亮 諸葛亮號「臥龍」,中國古代文人雅士,常常既有名字,又有字和號,號也叫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