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慣用思維和現代思維探討「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這句話
用慣用思維和現代思維探討「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這句話以下只是個人觀點:史料記載的「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這句話與諸葛亮性格、家庭有關係,都知道那時候的襄陽城西有不少名士,諸葛亮是隨叔父到的隆中也算是慕名而來
-
《出師表》說「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那就是河南南陽人嗎?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表明心跡,其中有這麼一句話,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於是很多人就以為諸葛亮就出生在現在的河南省南陽市。但是在歷史上,現在的南陽,在當時叫做宛城,而諸葛亮所寫的南陽,只是南陽郡。到了明朝時期,宛城才被改名為南陽縣,所以當時的南陽和現在的南陽並不是一樣的。
-
用現代思維和科學角度理解諸葛亮「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這句話
用現代思維和科學角度理解「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這句話史料記載的「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這句話雖與諸葛亮性格、家庭、理想有直接關係,但與真正的躬耕地地址沒有重要關係。放到我們現在,創業成功後就被尊稱為老師,諸葛亮作為曾經的創客,為了拉粉自然要講點經歷,越坎坷越艱苦越說明你的奮鬥不易,精神可嘉並容易吸粉,故而出一句「躬耕於南陽」。為何不躬耕於襄陽?
-
記·新野丨臣本布衣,躬耕於新野!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曾說:「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南陽之大,躬耕具體地點究竟在何處?有資料表明:諸葛亮隱居躬耕地在新野的野白崗(今施庵鎮玉皇廟村)。清代汪介人的《中州雜俎》卷八《人紀》三記載:「諸葛亮,本琅琊人。......又嘗寓於新野之野白崗,莊宅基址今為玉皇廟,古今尚在。南陽臥龍崗碑陰載新野地五頃,佃戶張某佃種,有一琉璃井尚存亦先賢之遺蹟也。」在乾隆19年新野縣誌中也有類似的記載,並明確說此處為諸葛莊。
-
教育部門連續發文,究竟為了什麼:臣本布衣 躬耕於南陽
教育部如此迅疾出臺這樣一系列教材管理措施和發布相關錯誤教材修訂的新聞,緣自南陽人民對三國著名軍事家、政治家諸葛亮躬耕地在人教社教材下方持續顯現為「隆中」而非「南陽」的錯誤做法之呼聲一浪高過一浪。歷史是公正的,不可篡改的,有別於野史和相關文學作品。
-
諸葛亮說「臣本布衣」,可別天真的信了,人大牛就只是謙虛一下!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說:「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因此很多人理所當然的以為,諸葛亮在遇到劉備之前,就是一個出身低微,種田南陽之人。遇到劉備之後,才一飛沖天,建功立業。不,你錯了,諸葛亮來歷可不平凡。這也不怪大家,中國人自古一來都以「謙虛」為美德。
-
兩城爭地名課本改注釋 諸葛亮到底躬耕哪個南陽
中新網8月21日電 河南南陽和湖北襄樊關於諸葛亮躬耕地的爭執由來已久,其中中學課本的一個注釋是導火索。北京娛樂信報今日報導,來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消息稱,為避免進一步造成誤解,新版教材中已修訂了該注釋。
-
諸葛亮的臣本布衣,其中布衣是什麼?
「臣本布衣」出自三國諸葛亮的《前出師表》,其中的布衣是指古代當時普通百姓的衣著,這裡用布衣來代指普通百姓。因此,「臣本布衣」按現代意思就是說,「我原本只是普通百姓」。下面,分析一下當時為何用布衣來代指普通百姓?
-
今南陽在三國叫宛城,咋說臣本布衣躬耕於宛城?這個細節透露玄機
事實是宛在秦初,還沒有設南陽郡之前已叫南陽。《史記》:南陽郡初設於秦昭王35年。而昭王27『年,宛同時兼南陽之名。反觀襄陽隆中,初次誕生於三國後170年。但是,早在100年前的《蜀記》中,已有「隆中」之名。豈不是很矛盾。 諸葛亮的叔叔諸葛玄,早年在劉表的手下做官。
-
《三顧茅廬》臥龍崗,躬耕精神人頌揚!
諸葛亮的《出師表》中「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亦有明確記載。徐庶臨走時告訴劉備,南陽臥龍崗有個奇才叫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幫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
襄陽武侯祠只是諸葛紀念地而非躬耕地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諸葛亮如是說。而襄陽在歷史上也建設有武侯祠,並且一個襄陽老人——習鑿齒,把自己家鄉襄陽的武侯祠在自己著作《漢晉春秋》中認定為諸葛亮躬耕地,號曰隆中,而襄陽武侯祠其實只是一個諸葛亮紀念地,自有其應有價值,而非陶醉於爭奪躬耕地。
-
布衣
○楊崇演 我無端喜歡古人說的「布衣」二字,喜歡就是喜歡,沒有太多的理由。 一襲布衣,質樸無華——載世間大道,成傲骨無雙;素衣麻縷,覓半畝方田;桃林詩畫,尋一處安居。做一介布衣,過一世逍遙,多好! 傳統概念中,衣著代表身份。比之綢緞皮草,布衣是粗劣的,如草芥般,系平民,難登大雅之堂。
-
諸葛亮出身世家,為何在《出師表》中說,臣本布衣?
作為世家弟子的他又是為何自稱為布衣?在諸葛丞相傳奇的一生裡,又是什麼經歷讓他將自己稱做布衣?「臣本布衣,鞠躬於南山。」當諸葛亮遷到隆中之後,田園隱居生活並不意味著蝸居在深山老林之中避世不出,諸葛亮在那是雖然不再擁有官位,也不再生活在自己世家地盤之上,但他的才華依舊顯露著鋒芒。
-
河南南陽與山東濟寧的2020年一季度GDP來看,兩者成績如何?
南陽市是河南省著名的歷史古都,這裡古時候叫鄧州,是大禹治水時期的首都,可謂是歷史非常悠久,當然我們南陽最著名的還當屬三國時期的諸葛亮了,依稀記得小時候學的出師表中諸葛亮寫著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至今我們南陽還有臥龍崗為證,真可謂是臥虎藏龍之地。
-
布衣精神:中國人的品格
與錦衣華服相比,布衣,顯得有些粗劣。在以前,布衣代表著身份低微、生活貧寒的鄉野之民,但很多時候,布衣卻也是蟄伏於市井,而思謀又高於平民者的自謂。圖片|《琅琊榜》視頻截圖圖片|李木白-攝【 先天下之憂而憂 】布衣屬一介草民、閭巷黔首,本可覓半畝方田,尋一處安居,苔痕上階,草色入簾,採菊東籬,悠然自得,但沒有泯然眾人,在於他們胸懷濟世之志,自任當世之責。
-
臥龍與臥龍崗:諸葛亮名號與南陽此地名,孰先孰後?
細考歷史,諸葛亮號「臥龍」有三個特點: (一)諸葛亮本人未稱「臥龍」 縱觀諸葛亮躬耕於南陽及其後20餘年的政治生涯中,其本人並未自稱「臥龍」的名號。在當前已知的諸葛亮的作品中,諸葛亮對自己有三種稱謂:一是稱「臣」或「亮」。
-
南陽臥龍崗文化園,奠基開工!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 通過復崗植綠,這裡不僅恢復了自然生態,而且通過「臥龍崗印象」實景演藝,重現了諸葛亮南陽躬耕的生活畫面。 先到臥龍崗上體驗躬耕生活,再到武侯祠祭拜「智聖」,最後到武侯裡欣賞美食美景,整個臥龍崗武侯祠文化園形成了精彩的旅遊環線,輔以遊客中心、地下停車場、便民公廁、智慧旅遊等「高端大氣上檔次」的服務設施,八百畝臥龍崗盡顯南陽文化旅遊「龍頭範」。
-
南陽復建「臥龍崗」引爭議 湖北襄陽曾爭奪
文中稱,南陽市委市政府提出目標,「恢復臥龍崗、創建5A級景區」,將建設臥龍崗武侯祠文化園作為「建設國內知名的文化旅遊目的地」的標誌性工程。南陽方面的臥龍崗規劃思路包括,以臥龍崗、武侯祠、漢畫館及其周邊1平方公裡區域為重點,以「一人一崗一館一祠」為核心,以文化保護、生態修復為基礎,以「顯崗」「滲綠」「智城」為理念,系統恢復臥龍崗生態原貌,全面提升武侯祠和漢畫館兩大景點,建設集自然生態、歷史文化和現代文化為一體的躬耕紀念地,打造5A級景區。核心區總用地面積約176.46公頃。
-
臥龍路穿崗段7月中旬封路,即將打造南陽城市中央5A級景區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諸葛亮鞠躬盡瘁的報國情懷和《出師表》一起,千古流傳,躬耕田園,更是成為都市人的夢想。南陽武侯祠以南到漢畫館的這片區域,曾經是諸葛亮躬耕隴畝的地方,不久的將來,這裡將恢復成綠樹成蔭、移步換景的千年以前的諸葛亮躬耕地實況景象。南陽市啟動的自清代以來最大規模的復建千年臥龍崗工程正火熱開展,成為世人矚目的焦點。近日,我們實步踏訪臥龍崗區域,來了解相關規劃、建設的有關情況。
-
訪南陽、襄陽、漢中:踏尋諸葛亮遺蹤,領略三國文化
河南南陽 歷史文化古城,範蠡的故鄉,諸葛亮躬耕、觀星之地。景區大門左側巨石「臥龍崗」三個紅漆大字極其醒目。諸葛亮南陽躬耕、觀星之地武侯祠始建於魏晉,隆盛於唐。諸葛亮自言「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李白詩曰「誰識臥龍客,長吟愁鬢班」;劉禹錫《陋室銘》雲「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可見諸葛亮曾在此地修行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