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當全國大部分地區處於高溫時,此時的青海,平均20多度的氣溫,有著涼爽愜意的風,一塵不染的藍天,純淨無瑕的白雲,走進青海,恰如走進一幅渾然天成的油畫。除了欣賞美景外,高原上的特色「飲料」也勾起了不少外來遊客的食慾。蓋碗茶、熬茶、酸湯、酸奶……說起青海這些特色的「飲料」,一定讓你過足了癮。
青稞小麥甜醅,酸酸的爽爽的
甜醅,應該可以和南方的醪糟有相似之處啦,但細細品味二者還是有所不同的。甜醅,是青海人民喜歡的一種傳統小吃甜食。一碗優質的甜醅,聞起來「酒香甜溢」,品起來「可口味美」,可以說是人間美味,尤其是在炎炎夏日,可是青海人民愛不釋手的美味甜品。小時候,每到三伏天,母親為給家人防暑降溫的同時,增加一點「小吃」,便開始做甜醅,這是家中小孩兒們最好的最健康的「零食」了,甜醅,稀的可以當做飲料,稠的可以當做一道小吃,深受青海人民的喜愛。
甜醅的原料主要是小麥或青稞。是在人們釀酒的過程中無意間「發明」的。在釀造時,首先把小麥或青稞用水洗乾淨,放在鍋內注入足量的水,大火燒開後再用文火慢煮,將原料煮到「開口笑」為止,把原料撈出放到面板上均勻攤開晾冷。然後將甜醅曲(酵母)碾成細粉,按比例均勻拌在糧食中,裝入陶瓷器中,復蓋保溫物,放在25℃-30℃的乾淨的環境中(在農村一般放在火炕上)。大約二天——三天,香氣撲鼻的甜醅就做好了。「甜醅甜,老人娃娃口水咽,一碗兩碗能開胃,三碗四碗頂頓飯」,夏天吃它能清心提神,去除倦意;冬天食用則能壯身暖胃,增加食慾。現如今,人們開始創新了,推出甜醅子奶茶,個人以為要比那珍珠奶茶之類的健康好喝。
甜醅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以考量一個人酒量。有人一碗甜醅下肚,就已經是微微醉了,立竿見影的小心臟撲通撲通,心跳速度加快。也有人四碗五碗,吃了頓飯一樣,一點事兒都沒有。
為了讓甜醅喝起來更加涼爽可口,可以在喝之前2-3小時將其放置在冰箱中冷藏,然後拿出來喝,此時,甜醅是最好的飲料,酸酸爽爽、冰冰涼涼,一口下去,沁人心脾;一碗下去,精神抖擻。再也不怕夏天的炎熱,春秋的乾燥了……
遊客自遠方來,蓋碗茶敬上
所謂「蓋碗茶」,包括茶蓋、茶碗、茶船子三部分,故稱蓋碗或三炮臺,其寓意為「天蓋之,茶蓋 ;地載之,茶船;人育之,茶碗。」
撒拉族人喜歡喝蓋碗茶。他們認為喝碗子茶,能去膩生津,滋補強身,是一種甜美的養生茶。
據海東市循化撒拉族自治縣當地人介紹,衝泡三炮臺碗子茶時,除茶葉(多為曬青綠茶)外,一般還要加入冰糖、桂圓、枸杞、蘋果、葡萄乾、紅棗等,有的還要加上白菊花、芝麻等,故也有人美其名為「八寶茶」。紅棗補血養神、枸杞甘平質潤、補益肝腎、冰糖則補中益氣、和胃、潤肺、有生津、清熱的功效、桂圓能補益心脾、養血安神,葡萄乾可以補氣血,強筋骨,而菊花在夏天喝最宜,清熱解毒。
而且泡蓋碗茶一定要用滾燙的開水,這樣在飲用時會發現,每一口茶味道都會不一樣。
那麼蓋碗茶怎么喝才喝的地道呢?循化撒拉族自治縣當地人說,喝時要左手拿起託盤,右手拿蓋碗,刮一下,喝一口,不能取掉上面的蓋子,也不用嘴吹飄在水面上的茶葉,而拿起蓋子輕輕「刮」幾下。正如俗語說的「吃油香要掰呢,喝蓋碗茶要刮呢」。
別小看這輕輕一刮,一刮甜,二刮香,三刮茶露變清湯。刮第一次時,能喝到最先溶化的糖味;刮第二次時,茶與其他佐料的香味完全散發出來,這時茶的味道最好;刮第三次時只有茶葉淡淡的湯色,只能起到解渴的作用。
每刮一次後,將蓋子有點傾斜地蓋上,再吸著喝。切忌端起蓋碗一氣喝飲,也不能對著蓋碗喘氣飲吮,要一口一口地慢飲。如果喝完一盅還想喝,要留一點茶水在碗底,主人便會繼續倒水。如果不想再喝了,則把水喝乾,或撈起碗子裡面泡的紅棗、桂圓吃,或用手把蓋碗口捂一下,主人就知道你不喝了,也就不再為你倒水了。大抵說來,一杯刮碗子茶,能衝泡5-6次,甚至更多。
現在,青海人喝蓋碗茶不僅是延續下來的古老習俗,也成為青海一些地方待客的最高禮節,正所謂「客人遠至,蓋碗先上」。一些商家也看好了青海人喜喝蓋碗茶這一習俗,專門製作加工成配套的蓋碗茶飲料,既賺了錢,又方便了群眾的生活。值得一提的是,時下的一些高檔賓館、飯店、街道裡的小飯館,也用香甜酌美的蓋碗茶招待客人,一些專供喝茶的茶館也都配有蓋碗茶。
過癮吃肉,一杯熱熬茶解膩
來到青海旅遊,除了酸奶、甜醅等清涼爽口的小吃,熬茶作為青海的特色飲品也不可不飲。走進水井巷裡任何一家烤羊肉店,店裡都會端上一杯深紅的茶水,這就是熬茶。
熬茶,在青海方言裡讀作熬(nao)茶。和一般用沸水泡飲茶葉不同,用茶餅熬製的茶水,看起來有些粗糙。來青海旅遊的陸先生評價說,「熬茶裡的茶葉杆看起來讓我覺得茶葉的質感不太好,但是喝起來鹹鹹的,味道還不錯。配著烤羊肉,挺有味道的,我剛才一口氣喝了三杯。」
熬茶鹹鹹的味道是因為在熬製的時候加入了青鹽、花椒、姜皮、草果、荊芥等調味料,喝一口下去帶著暖暖的鹹味,不少青海人都對熬茶喜愛有加。「小時候很喜歡喝熬茶,天氣冷喝下去暖和,帶點鹹味,比白水有味道。」青海小夥李雲鵬說起熬茶,帶著滿滿的兒時回憶。
青海人喜喝鹹茶,俗話說「茶冇鹽,水一般」,足見茶裡青鹽的重要性。「鹽需是青海湖產的青鹽,味道才正。」店裡的夥計說道。
青海人愛喝熬茶,這也和青海當地的氣候有關。青海地處高寒地區,花椒、生薑、荊芥等調料可以驅寒。而且以前青海冬季新鮮菜蔬少,牧民多吃牛羊肉,熬茶可以緩解吃肉所帶來的油膩感。所以現在烤羊肉店裡一般多提供熬茶。
外地遊客覺得在茶中加入食鹽和調味料是件不可思議的事情,但這種熬茶而飲的方式,其實是尊古而循的古茶飲法。清人所著《茶餘客話》有道:「芽茶得鹽,不苦而甜。古人煎茶必加姜鹽,今內廷皆用熬茶,尚有古意。」青海地處茶馬古道,一直延續著熬茶的傳統。
現在很多青海的老人依舊不喜衝泡綠茶、紅茶,卻偏愛熬茶。在青海人的風俗裡,熬茶是鄉裡鄉親、街坊鄰居聯繫的紐帶。青海人待客,熬茶是絕對不能缺少的。
如果是去青海人家裡做客,家中熬製的熬茶可能還會加入鮮奶。調入牛奶的熬茶,有著淡淡的奶香,和著茶葉、青鹽和各種調味料的芳香,香味衝入鼻中,沁人心脾。這種調入鮮奶的熬茶,也被稱做奶茶,喝起來甜中帶鹹,濃而不膩。
青海的熬茶文化源遠流長,來青海旅遊的外地遊客也可以多品品青海的熬茶。一來消渴解乏,去除水土不服和高原反應帶來的不適;二來可以了解西北地區的飲食文化,增長見識。對外地人來說,喝熬茶的確是一個能迅速融入當地生活、了解和參與高原人文環境的好方式。
這酸奶離天很近,實話好吃
「以前我們叫喝酸奶,來到青海後發現,酸奶是吃的,不是喝的。青海的酸奶比較黏稠,味道醇厚,我這次來青海特地買了一箱帶回去,讓大家都嘗嘗這人間美味。」45歲的西安遊客劉芳玉端起一碗純正的青海酸奶一勺一勺送到嘴裡……
隨著高原上最美季節的到來,外地遊客紛紛踏足這片人間淨土,醇厚香甜、鮮嫩質細的青海酸奶自然成了舌尖美味上的不二選擇。
青海酸奶與內地酸奶不同,這裡的酸奶濃厚的要用勺子來吃,上面凝結著一層厚厚的奶皮,它的香醇鮮嫩非同凡響,在西寧的小吃巷口就可以品嘗到,但要品嘗真正的「饕餮級」的酸奶是一定要深入牧區,到牧民家裡去發掘……
每年從盛夏到深秋,當牧業區產奶旺季到來時,就是製作酸奶的最佳季節。牧人們常製作清涼的酸奶,自家食用、款待遠方客人,保留了古樸的製作方法,散發自然淳厚的芳香。
「你這次回來給我帶上兩桶當地酸奶!」每當西寧市民洪玉傑要去玉樹藏族自治州工作出差的時候,朋友都會這樣囑咐他。因為他們都覺得青南牧區的犛牛酸奶特別香濃可口,老少皆宜。
吾金才夏是玉樹州嘗試開拓犛牛乳製品市場的第一人。在此之前,犛牛奶並不作為商品買賣,只是自家食用或者饋贈親友。2001年,吾金才夏白手起家,在珍秦草原紮下帳房,成立玉樹查拉犛牛乳業,用最傳統的工藝製作酸奶,2008年在政府的扶持下,查拉乳業在珍秦草原建立了現代化的生產車間。
吾金才夏告訴記者,以前牧民加工酸奶的過程特別簡單,用新鮮的牛奶經過傳統方式發酵然後裝盆儲存就可以了,不添加任何防腐劑,綠色產品就這樣自然而然誕生了。研究表明,從營養成分和分子結構看,犛牛奶是最接近人體母乳的奶品,這樣一杯高品質酸奶可謂是難得的佳品。
據說,任何到青海旅居過的遊客,都會對這碗青海酸奶讚不絕口。 「嫩豆腐一樣潔白、爽口,第一口下去很酸,但慢慢品味卻後味悠長,如果再加一勺白糖,酸中帶甜,更是涼快適口。!」 吃過牧區的犛牛酸奶後,劉芳玉更是對青海酸奶念念不忘。
青海的酸奶,滋味甚好,品質甚佳,這都是因為青海擁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尤其是三江源地區自然無汙染,它是出產純生態綠色食品的基礎。青海酸奶它代表的是青海三江源地區自然無汙染的純生態綠色食品,釀造過程都不使用任何人工添加劑,屬真正的綠色食品。
享高原美味麵食,必備「酸湯」
青海人喜食麵食,青海的麵食也富於變化,乾拌麵、炮仗面、羊腸面等各類麵食口味也各有特色,但不論這面是如何和、揉、搓,盛盤後總少不了配一碗酸湯。
走進西寧興海路美食街,一路上牛肉麵、羊腸面、尕面片,各種麵食店鋪不絕於眼前,但是無論走進哪家店,店家一定會免費提供一杯熬茶,或是一碗酸湯。熬茶和酸湯都是青海獨具特色的飲品,尤其是酸湯更是麵食的好伴侶。
酸湯不算是青海專門的小吃,只有在點了無湯的麵食之後,店家怕客人吃麵吃起來幹,才會配一碗酸湯,如果點是牛肉麵這種帶湯的麵食是不會送酸湯的。
「老闆,來碗幹拌。」客人走進店裡,點完餐徑直走向店裡的兩個大茶桶,倒一杯熬茶,倒一碗酸湯。像是乾拌麵、羊腸面這種不帶湯汁的面,一碗加上蒜苗、蔥末兒的酸湯,爽口開胃,一下就激起了人的食慾。
「這一碗酸湯喝下去,整個人都舒暢了。雖然酸湯的底子和牛肉麵的湯是一樣的,但是喝起來的滋味大不一樣。加上一大把綠油油的蒜苗,看起來就特別有胃口。」顧客陳順壽說道。
據店裡的老闆介紹:「我們家的酸湯是店裡熬的牛肉湯,客人多的時候一天能能喝掉3桶。」面可能只吃一碗,但是酸湯肯定要多來兩碗的。
酸湯是用牛肉或羊肉湯汁勾兌而成,每家店加的調味料略有不同。「上次來青海出差,同事介紹吃了幹拌,喝了酸湯。覺得酸湯很好喝,回家想自己試著做一下酸湯,但是始終調不出在店裡喝的那種味道,這次過來玩,就又找過來喝酸湯了。」食客黃路遙說道。
黃路遙是來青旅遊的外地遊客,說起酸湯讚不絕口,「酸湯的味道真爽口開胃。第一次來西寧同事給我盛了一杯熬茶、一碗酸湯,感覺酸湯的味道更好,可惜一碗麵只給盛一碗酸湯。」
旅行不僅是去看沒有看過的風景,也是去吃沒有吃過的美食。美食的魅力不僅是好吃,也展現了當地的文化發展。每一口都融合了當地歷史的發展和當地人的智慧。
麵食配酸湯,是青海獨有的特色,如果去蘭州吃幹拌一般不會配酸湯,多會配當地的棗茶。各地飲食皆有其不同的地方,你來青海旅遊一定不能錯過這樣獨特的搭配。
(責編:李易、連品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