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真情下沉扶真貧︱赫章縣達依鄉沙壩村扶貧幹部洪濤

2020-12-25 天眼新聞

我叫洪濤,原是赫章縣公安局工作人員,2019年7月9日,下沉到赫章縣達依鄉沙壩村任扶貧幹部。  沙壩村海拔2100餘米,這裡山高坡陡,土地貧瘠,村民居住分散。全村有10個居民小組,有573戶2745人,屬於深度貧困村。  在村裡,我最關心的是孩子們的教育問題。

洪濤(右一)在課堂上

一次,我們去學校走訪,看到寒冷潮溼的天氣,孩子們穿著單薄的衣物,露出凍的通紅的小腳趾,我的心揪著,下定決心要改變他們最基本的生活問題。  我積極與貴州梓青傳統古建工程有限公司聯繫,多次往返畢節,經過不懈努力,該公司自願捐贈學生校服秋裝155套、冬裝155套,共計310套,合計人民幣32550元。後來我又聯繫到赫章縣方達製鞋也貿易有限公司,該公司無償捐贈學生鞋子155雙,合計人民幣18600元。

洪濤為孩子們籌集的物資

2019年,廣州市舒華體育用品有限公司的體育物資到達了沙壩小學,這批捐贈物資內含書包260個,足球、籃球、排球各30個,兒童滑滑梯等體育用品,總價值45500元。  聽到孩子們朗朗讀書聲在校園響起時,看到孩子們穿上新校服、新鞋子奔跑在校園裡時;看到孩子們打著籃球,踢著足球,歡樂的笑聲迴蕩在校園時,我們心裡的石頭總算落了下來,看著他們明媚的笑臉,我們看到了春暖花開。  為了幫助貧困戶致富增收,結合該村實際特點,結合貧困戶實際發展,我多次和村支兩委開會研討,多次進村訪談農戶,決定在沙壩村開展養殖本地雞產業。  養雞場地有了,養雞人有了,可是沒有雞,拿什麼來養。我們一次又一次跑企業,一次又一次跑公司,等我們快要失去信心的時候,我突然想起了我的老領導,於是我厚著臉皮大著膽子再一次敲響了老領導的門,向他述說了我現在所面臨的難處。  而我的老領導馬飛同志聽完我的匯報之後,立即給我聯繫到愛心企業赫章縣飛亞商貿有限責任公司。該公司表示願出資10萬元購買雞苗無償捐贈沙壩村老百姓養雞產業。拿到資金的那一刻,我們看到了希望。

村第一書記和我對購買雞苗的地點進行層層篩選,既要考慮到路途遙遠小雞的存活率,又要考慮到小雞放養後的生存率,最終我們選擇在赫章縣六曲河鎮購置雞苗,現在養雞場終於建立起來。   現在沙壩村已經脫貧摘帽了,可我做的工作還遠遠不夠的,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將發揮自身優勢,腳踏實地,竭盡所能為老百姓服務,為老百姓辦實事,發揮帶頭作用,帶領群眾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共同走上富裕之路。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王星

編輯 劉思博

編審 王璐瑤 韋一茜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生命不息,扶貧不止|都勻市毛尖鎮江洲村下沉幹部...
    我叫繆毅,是都勻市市委辦的一名普通的幹部,我從2016年作為結對幫扶幹部開始接觸脫貧攻堅,2019年8月以下沉幹部的身份派駐黔南州都勻市毛尖鎮江洲村,成為了駐村工作隊中的一名網格員。繆毅(左一)組織召開村民小組會「做事和做人是一樣的,要用真情。你對他一分好,他會回報你十分好,淳樸的百姓都是記恩的。」面對一個個問題,我時常會想起父母說過的這句話,在日常工作中,我用自己的真情不斷感化百姓。
  • 「我的扶貧故事」幫一把 扶一程丨冊亨縣坡妹鎮者王村幫扶幹部黃宇星
    我包保的搬遷貧困戶共有10家,者王村秧岔組潘文建就是其中一戶,潘文建不僅患有慢性病肺氣腫,家中還有三個讀書郎,只有一個有效勞動力,生活過得十分艱辛。參與易地扶貧搬遷真搬實住「戶戶過」檢查我在走訪的時候發現,潘文建家中有很多沒有包裝的藥品,在我再三詢問下,他的妻子岑胡芬告訴我,這是在趕集天購買的用於治療肺氣腫的藥物,每個星期都要買100多元的藥。
  • 「我的扶貧故事」貧困戶的「心願」丨正安縣班竹鎮上壩村駐村幹部...
    「感謝國家扶貧的好政策,感謝李主任的幫助,讓我終於搬進了新家……」  2018年2月6日,初春時節,鄒孔祿在新居裡一邊鋪床,一邊對來幫助他搬家的幫扶幹部激動地說。  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開展以來,我被派到正安縣班竹鎮上壩村任駐村工作隊隊員,並結對幫扶了5戶貧困戶,鄒孔祿就是其中之一。李俊松入戶登記群眾信息「我叫李俊松,是上壩村駐村工作隊隊員,今後就是我就是你的幫扶人。」
  • 「我的扶貧故事」貧困戶的「心願」丨正安縣班竹鎮上壩村駐村幹部...
    「感謝國家扶貧的好政策,感謝李主任的幫助,讓我終於搬進了新家……」  2018年2月6日,初春時節,鄒孔祿在新居裡一邊鋪床,一邊對來幫助他搬家的幫扶幹部激動地說。  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開展以來,我被派到正安縣班竹鎮上壩村任駐村工作隊隊員,並結對幫扶了5戶貧困戶,鄒孔祿就是其中之一。李俊松入戶登記群眾信息「我叫李俊松,是上壩村駐村工作隊隊員,今後就是我就是你的幫扶人。」
  • 「我的扶貧故事」索白樺:用真情扶真貧
    我暗下決心,要把這裡當第二故鄉,紮下根來,用對待親人的真情,實實在在地為貧困群眾做點實事。用了一個月的時間,我把每家每戶的情況打成表,還繪了一幅下河組的地圖,標註各家各戶的住址。憑著幾十年的工作經驗我知道,要開展扶貧工作,必須先贏得村民信任。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是我最大的幸福|赫章縣結構鄉沙壩村第一書記...
    我叫肖明軍,是畢節市委組織部人事科科長,2018年2月,單位派我到赫章縣結構鄉擔任沙壩村第一書記。  駐村期間,我做得最多事情就是走訪群眾,儘快精準掌握全村扶貧底數;多說,改變貧困群眾的思想觀念,有效推動脫貧攻堅工作;多做,用實際行動解決村民的實際困難,帶動大家真正脫貧。
  • 「我的扶貧故事」幫扶的「酸甜苦辣」|赫章縣河鎮鄉雙樂村駐村幫扶...
    我叫陳瓊,赫章縣河鎮鄉雙樂村駐村幫扶幹部。  2019年7月我到雙樂村,駐村一年多來,我體會到了脫貧攻堅工作的辛酸與無悔、艱辛與幸福、付出與擔當,也品嘗到了扶貧幹部的「酸、甜、苦、辣」。  無以言表的「酸」  每月回家一次成了最大的福利,陪家人的時間太短、太少,讀小學的兒子總是生怕剛回家的媽媽又「跑」了,年邁的父母總是在電話中叮囑要照顧好自己……還記得有一次檢查孩子的作業時,要求是用「多麼」造句,孩子寫的是「我多麼希望媽媽能多點時間陪陪我
  • 「我的扶貧故事」直把他鄉當故鄉|黔西縣花溪鄉扶貧工作站站長吳長茜
    作為一名90後幹部,5年來,我與許多同仁一樣,為按時打贏脫貧攻堅戰揮汗如雨,「山崗上有我們的腳步,小河邊有我們的理想,天地間有泥土的芳香,我心中有淳樸的老鄉……」花溪鄉是全縣深度貧困鄉,有貧困人口1135戶4928人,全鄉十個村(社區)中深度貧困村就佔了3個,是全縣脫貧攻堅主戰場。
  • 「我的扶貧故事」幫扶的「酸甜苦辣」|赫章縣河鎮鄉雙樂村駐村幫扶...
    我叫陳瓊,赫章縣河鎮鄉雙樂村駐村幫扶幹部。  2019年7月我到雙樂村,駐村一年多來,我體會到了脫貧攻堅工作的辛酸與無悔、艱辛與幸福、付出與擔當,也品嘗到了扶貧幹部的「酸、甜、苦、辣」。  無以言表的「酸」  每月回家一次成了最大的福利,陪家人的時間太短、太少,讀小學的兒子總是生怕剛回家的媽媽又「跑」了,年邁的父母總是在電話中叮囑要照顧好自己……還記得有一次檢查孩子的作業時,要求是用「多麼」造句,孩子寫的是「我多麼希望媽媽能多點時間陪陪我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就要全心全意為群眾服務丨赫章縣德卓鎮德卓...
    我叫張開琴,是赫章縣第一小學的一名教師,2019年的7月16日,我來到了赫章縣最邊遠的德卓鎮德卓社區駐村。  來到德卓鎮後,這裡的情況讓我震驚,狹窄的老街凌亂不堪,這種感覺,就像穿越了時空隧道,倒回了10年前,甚至是20年前……我和一起下沉的李瑜老師分在德卓社區。開過誓師大會,我便迫不及待地和我的貧困戶見了面。
  • 「我的扶貧故事」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取群眾的幸福指數|赫章縣德卓...
    我叫孫成相,畢節市公安局工作人員,現任赫章縣德卓鎮勝營村第一書記。去年6月,一個雷雨交加的晚上,我第一次踏上了德卓鎮勝營村的路。我向單位反應後,單位組織幹部職工捐款15萬餘元為該村購置灌溉設施,解決了灌溉難題,有效提高了半夏產量。今年我們種植了860餘畝半夏,較以前共計年增收約136萬元。 群眾增收了,但我發現可能是較為偏遠的原因,部分群眾文化低,對脫貧攻堅政策不夠了解,所以對於我們一些政策不太願意配合。
  • 「我的扶貧故事」讓群眾的「錢袋子」鼓起來丨赫章縣朱明鎮朱歪...
    我叫李立,赫章縣朱明鎮朱歪社區第一書記。  我原是赫章縣紀委監委的普通幹部,去年7月,根據組織安排,被選派到朱歪社區駐村任第一書記。赫章縣朱歪社區 管彥博 攝我剛到社區報導的就被社區情況嚇了一跳。朱歪社區雖然不是貧困村,卻有貧困戶151戶650人,貧困發生率11.93%。要完成脫貧任務,我的任務重,責任也大!
  • 「我的扶貧故事」不讓一個貧困群眾掉隊是我的職責|省委統戰部幹部...
    無論作為同步小康駐村工作隊副隊長還是聯合定點督戰隊隊長,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問題,不讓一個貧困群眾掉隊是我的職責。2016年4月,我作為省委統戰部黨建扶貧暨同步小康駐村工作隊副隊長進駐赫章縣鐵匠鄉開展扶貧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讓選擇不留遺憾|織金縣白泥鎮倮木村駐村幫扶幹部...
    面對許多同事家人的疑惑,我通常只是微笑著回答:「我還不老,我還幹得動。」  2018年9月底,我帶上簡單的行囊出發了,來到畢節市織金縣白泥鎮倮木村爛壩組,開始了我的駐村生活。  剛到白泥鎮倮木村爛壩組時,一點基層工作經驗也沒有的我一籌莫展,不知道如何開展農村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易青松:扶貧扶在群眾心坎上||岑...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易青松:扶貧扶在群眾心坎上||岑建達:「搬」出來的幸福生活 2020-12-18 1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更駐心,做群眾的貼心人|赫章縣野馬川鎮石丫...
    我叫李德銀,是赫章縣野馬川鎮人民政府工作人員,同時也是野馬川鎮石丫社區的駐村幹部。2016年我到石丫社區駐村,四年多以來,發生過許多事,其中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有兩家人,其一是石丫社區三組的鄧奇。記得我和社區工作人員一起到鄧奇家動員搬遷,鄧奇家一共7口人,居住在20平方米的磚木結構房子裡,一到他家坐下,鄧奇的父親鄧維剛便對我們說:「搬遷後,自己不能幫鄧奇帶孩子,而且沒有圈養豬、養雞,沒有地方種菜吃,吃顆蔥都要花錢買。」無論社區工作人員怎麼解釋,他家都不搬。
  • 「我的扶貧故事」我與「山頂人家」的故事︱赫章縣雙坪鄉海子村...
    我叫汪遠成,是赫章縣雙坪鄉海子村的扶貧幹部。海子村是個典型的深度貧困村,今年已經成功脫貧,我們所有幫扶幹部都感到無比驕傲。  我是2018年3月到海子村駐村幫扶的,如今已經是第三個年頭了,一路的扶貧歷程,充滿著極大的挑戰和無數的艱辛,特別是要幫助那些貧困程度深的家庭脫貧,考驗的是扶貧幹部的智慧和功夫,不下大力氣和沒有一番「繡花功夫」,是難以脫貧的。
  • 半月談|帶著女兒駐村的扶貧幹部,現在怎樣了?
    帶著女兒駐村的扶貧幹部,現在怎樣了?半月談在貴州省思南縣,有這麼一位第一書記,她在2018年通過事業單位招聘走上工作崗位,剛工作沒幾天,組織就委以她重任——前往思南縣塘頭鎮沙壩村任第一書記。過去,貴州省思南縣塘頭鎮沙壩村土地貧瘠,基礎設施落後,群眾收入主要以外出務工為主。2018年10月,馬軍芬帶著剛滿一歲的女兒,到沙壩村開始了駐村生涯。「2018年10月,懷揣著對未來的期許和對人生價值的追求,我來到了沙壩村,成為一名駐村第一書記。我的女兒現在有三歲,我剛帶她來駐村的時候,她剛滿一歲。
  • 「我的扶貧故事」我為我是一名扶貧幹部而自豪丨天柱縣鳳城街道雷...
    我曾經身患癌症,感謝上天給了我一次重生的機會,我趟在病床上對自己許下了這樣的承諾。我叫楊麗娜,是天柱縣鳳城街道派駐雷寨村的一名普通的同步小康駐村幹部。當我病好回到單位後,我聽說縣裡要選派同步小康駐村幹部下村開展幫扶,就主動請纓要求下到基層一線做些有意義的事情。因為我身體的原因,剛開始領導不同意我駐村,後來在我軟磨硬泡下,領導終於同意了我的想法。
  • 「我的扶貧故事」山旮旯裡飛出金鳳凰丨赫章縣興發鄉丫口社區幫扶...
    我叫陳永鵬,是一名新聞記者,就職於畢節市赫章縣融媒體中心。2019年7月,我作為一名下沉幹部,來到赫章縣興發鄉丫口社區,開始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幫扶工作。得知我幫扶的周真松戶有個女兒在日本留學,我心裡感到一種莫名其妙的興奮,有一種迫不及待地到他家看看的衝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