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沙火車站,這對老夫妻為何寫下兩封感謝信

2020-12-12 華聲在線

華聲在線1月13日訊(通訊員 唐小平 甘麗莎 記者 龍騰)在長沙火車站「星火雷鋒服務臺」的旅客留言本上,有一對老夫妻寫下了兩封感謝信。這兩封信時長間隔一年,感謝的都是車站工作人員。兩封感謝信的背後究竟發生了什麼故事?

1月9日下午,年近八旬的劉其幫和妻子單靜玲從漢壽來到長沙火車站,準備坐火車去北京的女兒家中過年。兩位老人拎著大包小包,走得慢慢悠悠。

第五候車室的客運值班員陳小勇趕緊迎上前,幫忙提拿行李,熱情地將兩位老人領到愛心候車區候車。看到老人行李多,沒有人送車。問清車次後,陳小勇要他們先休息,等會開車前送他們上站臺。

長沙站客運工作人員的熱心服務,讓兩位老人深受感動,他們主動在留言本上寫下了一封發自內心的感謝信。

「我們一走進長沙車站就感到溫暖!」劉其幫衝陳小勇豎起了大姆指,「我們老年人出門不容易,女兒擔心我們轉車不方便,我說放心,鐵路車站工作人員蠻細心。我為你們的服務點讚!」

在和陳小勇閒聊中,劉其幫夫妻倆告訴她,兩人每年春節都要去北京的女兒家中過年,每次都是在長沙站轉車。近年來,隨著老人年齡越來越大,女兒有些擔心。夫妻倆總告訴女兒,每次出門都挺好,有問題鐵路工作人員會幫忙解決。

「去年在長沙站坐車時,我們就碰到了難題。」妻子單靜玲笑著說,「當時我們急急忙忙往車站趕,結果把行李箱的拖杆摔斷了。進車站後不知道怎麼辦才好。正好來了一個叫陽勉的客運員,她拿了透明膠幫我們把拉杆固定好,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還送我們上車。那閨女太貼心了!」

「因為在異地,特別是在車站,碰到這種情況,有人伸出援助之手,特別感激。」 提起一年前在長沙站的遭遇,單靜玲有些動情,她輕輕抬手拭擦著眼角。時隔一年,這份愛心與溫暖依然清晰地留在老人心中。

那一天,夫妻倆欣然在候車室的留言本上寫下了一封感謝信。

陳小勇找出留言本翻看,果然找到了老人在2019年1月17日寫下的一封感謝信。

「今年在長沙站坐車,服務還是讓人這麼溫暖。以後,我還要給你們寫表揚信。」劉其幫樂呵呵地說。

陳小勇笑著說:「讓每一個旅客平安出行是我們的心願。歡迎來長沙站坐車,歡迎給我們的服務多提意見。」

春運大幕已經開啟。候車室就像一個大家庭,鐵路工作人員的點滴愛心猶如玫瑰留香,讓更多旅客的旅途充滿溫馨。

相關焦點

  • 教育局收到兩封感謝信,長沙這所普通小學如何讓自閉症兒童找到信任...
    說這句話時,小宇(化名)爸爸滿臉興奮,然而三年前,他同許多自閉症兒童父母一樣,焦慮、迷茫,生活一片灰暗。 日前,長沙望城區教育局收到了一封列印的感謝信,滿滿的文字足足寫了四頁,寫信人正是小宇的爸爸與媽媽,他們在落款處一筆一畫寫下了自己的姓名。
  • 他們寫下一封感謝信
    2月8日,桐城市文昌街道黨工委、文昌街道辦事處收到了一封來自武漢市民的感謝信。1月24日,家住武漢市江岸區的任某一家三口來到桐城市旅遊。「沒想到,因為疫情的關係,桐城所有旅遊景點關閉,賓館飯店也停止營業,武漢封城了我們也回不去。」任某說。任某打電話到桐城市文昌街道尋求幫助。
  • 這家24小時不打烊的服務中心,一天收到兩封感謝信
    王奶奶不怕工作人員還沒上班,因為這是一家專門為老年人服務的24小時「不打烊」的中心。王奶奶難以掩飾心中的激動直接表明來意,原來她是來給工作人員送感謝信的。王奶奶想感謝的小姑娘於婧今天還沒上班,接待她的是已經值了一個通宵班的韓玲和狄雲,在看了王奶奶一筆一划親手寫下的這封充滿感謝之情的信後,韓玲的眼眶有些熱熱的,一夜未眠的疲憊、早冬清晨的寒冷仿佛都煙消雲散了。
  • 幫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讓我們從這封感謝信說起……
    幫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讓我們從這封感謝信說起…… 2020-12-07 12: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為何說長沙火車站甚至超越了當時的北京火車站?
    站在長沙火車站廣場上,仰望這座建築,可以清晰看到它的外部立面結構。這是一種底部巨大、頂端高聳的「方盒子」。橫向長度達150米的主體建築,63米的鐘樓,站房建築面積4.2萬平方米的巨型體量,這種橫向的巨大建築排列,形成一種極為廣闊的氣勢。在上世紀七十年代足以傲視城市中的絕大多數建築,在當時屬於僅次於北京站的全國第二大站。當年站在五一路的任何一個方位,都能看到長沙火車站。
  • 為這事,鹹寧市政府今天給央視發出兩封感謝信
    6月12日鹹寧市人民政府分別向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發出兩封感謝信感謝對鹹寧文旅產業復工復產的支持與幫助今年4月,央視網主辦感謝信原文(向上滑動啟閱)感 謝 信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0年4月,我市報名參與了貴臺央視網主辦的「雲遊美麗中國之雲遊湖北」暨「雲遊湖北」嘉年華大型線上公益直播活動
  • 長沙火車站,即將大變!
    長沙火車站鐘樓頂上的「火炬」被圍起來了!11月2日,長沙火車站正在進行提質改造,鐘樓頂上的「火炬」被鋼架圍了起來。圖自三湘都市報矗立在長沙火車站鐘樓頂上的火紅色建築體,遠遠看上去,外形有點像火炬。對於很多老長沙人來說,這是記憶裡熟悉的一道風景線。近日有市民反映,長沙火車站的「火炬」四周被鋼架團團圍住。
  • 湘籍僑領助力荷蘭抗疫 5月收到感謝信10餘封
    紅網時刻記者 聶伊岑 長沙報導「非常感謝湖南省委,湖南安邦製藥有限公司和荷蘭湖南商會及時援助防疫物資,為海外僑胞抗疫增強了信心。我們相信,在祖國強有力的支持保障下,海外僑胞必定能戰勝疫情,平安度過最艱難的時期。」
  • 60封厚厚的感謝信
    這學期期末我取得了全班第3名的好成績,非常感謝你們的關懷和幫助,願春天帶給你們永遠的美好,祝你們享受這個迷人的季節……」 2018年8月,中交集團所屬中國路橋喀喇崑崙公路項目總經理部又收到了來自巴基斯坦SOS兒童村孤兒院孩子們的感謝信。孩子稚嫩但飽含深情的話語暖化了整個項目總經理部,而這只是60餘封感謝信中的其中一封。
  • 喜得雙胞胎後,浙江這戶人家寫下一封感謝信……
    >【來源:杭州交通918】本文來源:台州交通廣播(tzjtgb) 「感謝那晚及時出手相助的兩位警察,如果沒有當時兩位警察的及時相助,孕婦和孩子可能都有生命危險,在此我代表我全家再次感謝貴局培養出來的這兩位警察
  • 我們應如何撰寫感謝信,才能打動面試官?
    近日,我和招聘經理收到一封感謝信。幾經思考,我們最終決定錄用撰寫這封感謝信的候選人。當然,錄用這名候選人的主要原因,是他的經驗和能力符合我們的招聘要求。恰好這段時間,我們有三位候選人的條件不相伯仲,各有其特點。招聘經理考慮再三,起初對這名候選人的印象一般,談不上她心中的「最佳選擇」。
  • 這些湖北客人寫給河口的感謝信,太暖了……
    「感謝河口地方人民政府在這疫情之中給予我恩情!使我深深感受到雲南黨和人民政府給予我的溫暖!」 「不忘這些恩人,發揚大愛精神,傳承中華美德,做一個有愛心的人。」
  • 致醫護父母、愛人、子女 醫院的這三封特殊感謝信情暖寒冬
    若把感謝信出現的地點圈定在醫院,你第一反應,寫信、收信人該是誰?是病人寫給醫護,還是醫院寫給職工?近日,重慶市第十三人民醫院寄出了60餘份不一樣的感謝信。說特殊,是因收件人是醫院此前從未有過的醫護父母,愛人,以及子女,而信上,也有著薄紙難載的深情。
  • 醴陵:真情幫扶暖人心 貧困戶寫來感謝信
    紅網時刻3月18日訊(醴陵融媒記者 邱紅 張逸鳴)日前,醴陵市板杉鎮寨下村的扶貧工作隊收到了一封感謝信。平日裡不愛多說話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羅金秋通過這樣的方式,衷心表達全家人發自內心的感謝。羅金秋寫下的感謝信。
  • 這封時隔一年的感謝信,道出五指山一段為民服務暖心故事
    12月16日,五指山市政務服務中心收到一封來自群眾任宏偉的感謝信,對一年前五指山市住房保障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表示感謝。是什麼讓任宏偉時過一年還能對工作人員心存感激、念念不忘?這封感謝信,牽出一段耐人尋味的故事。任宏偉的感謝信。
  • 字少情長 這封古詩體感謝信背後是一臺長達15小時的接力手術……
    這是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神經外科六病區腦腫瘤患者小梅及家屬寫給其主治醫生閆長祥教授、劉寧副主任及團隊的一封古詩體感謝信。醫院經常會收到來自患者或家屬的各種感謝方式,如感謝信、錦旗之類,這種「古文體」感謝信並不多見,深情之中不乏「創意」。
  • 進博會圓滿落幕,維也納酒店收到了兩封感謝信
    第—屆進博會雖結束數日,但這場世界上第—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大型國家展會牽動國人的興奮神經,至今熱情不減。        感謝信紛至沓來        接待了中央電視臺新聞中心報導團隊的維也納國際酒店上海金沙江店收到了一封感謝信、一面錦旗,和普陀區消防安全委員會頒發的「消防工作先進集體」證書。
  • 這一次,換我們為群眾送上感謝信
    ,換我們登門,為一位可親可愛環衛工人送上感謝信。要從兩周前說起——阿姨比較「帥」2018年3月9日,一位姓帥的環衛阿姨在湖南省醴陵市火車站附近打掃衛生時撿到一個裝有身份證件阿姨第一時間將錢包交到火車站巡特警崗亭。直爽的阿姨放下錢包就急著離開去工作。民警追問並請阿姨見證錢包內的相關財物,才得知阿姨的姓名和聯繫方式。
  • 許義:這封感謝信帶給我的旅遊行業新思考
    Travel星辰大海的第213篇乾貨文章上周收到一封感謝信,給了我一些新的啟發,分享給你。2019年下半年嘗試提升創造價值的能力,嘗試做目的地跟團遊,武漢,恩施,長沙目的地產品的創造。依賴OTA流量為王的打法,提供標準化,流程化,庫存最大化的模式,困難有。2020年疫情停滯。困難的2020年團隊,未裁員,未減薪,未調休。
  • 【暖新聞】江蘇常州:一封來自湖北的感謝信 背後的故事暖人心田
    這三個月以來,我身處湖北社區戰『疫』一線,感到疲憊感到焦慮時,一想到他們的身影,就促使我在工作中要像他們一樣,把百姓的訴求放在首位,對待群眾多一點耐心、多一些幫助!」陳城送來的感謝信近日,常州市救助管理站收到一份從湖北宜昌發來的快遞,裡面是宜昌市夷陵區小溪街道馮家灣社區工作人員陳城寄來的大紅錦旗和感謝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