藁城區城區全景
藁城,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古稱肥累、高城,因水草豐美而得名,是宮燈、宮面、宮酒三宮文化發源地,素有冀中明珠、燕趙天府之美譽。西漢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置縣,1989年7月撤縣建市,2014年9月撤市設區。轄13個鄉鎮、1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總人口84萬人,總面積836平方公裡,是河北省首個財政收入突破百億的縣(市、區),先後榮獲「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全國工業百強區」「全國綠色發展百強區」「中國最具區域帶動力中小城市百強縣」「中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縣」「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全國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範縣」「全國文化先進縣」等榮譽稱號。
石家莊市藁城區特色標誌性文化建築——四明樓
2020年以來,藁城區以新發展理念統攬「經濟強區、品質藁城」建設全局,紮實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系列決策部署,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力做好「六穩」「六保」工作,大力實施「八大提升工程」,經濟社會發展逆勢上揚,城鄉建設日新月異,人民生活富足安康。預計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完成430億元,同比增長5.5%;全部財政收入120億元,同比增長18.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36.72億元,同比增長7%;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主要經濟指標均高於省會平均水平。中央和省市各級媒體給予了大力宣傳推廣,今年以來,國家級媒體刊發我區稿件95篇,其中中央廣播電視總臺30篇(含新聞聯播5篇)、新華社刊發44篇、人民日報8篇、經濟日報5篇、光明日報3篇、中新社4篇、中國日報1篇,極大提升了我區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各路客商紛至沓來、爭相布局,藁城日益成為「實現夢想、再展輝煌」的投資沃土。
石家莊市藁城區著名特色傳統手工藝品——藁城宮燈
文化燦爛英才輩出。早在仰韶文化時期,先人就在這裡勞作生息,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歷史。臺西商代遺址出土文物中擁有鐵器、酒麴等七項世界第一,耿村被譽為中國故事第一村,收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非遺藁城宮燈先後登上奧運會、世博會等世界級舞臺,藁城戰鼓、藁城宮酒釀造工藝被列為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裡歷史悠久、英才輩出,誕生過唐代尚書右丞倪若水、金代文學評論家王若虛、元代開國功勳董俊、明代吏部尚書石珤、戶部尚書石玠等名卿良將,滋養了抗日名將郝夢齡、何基灃等一批批報國志士,走出了國醫大師路志正、中國第一代女飛行員底建秀、帕運會冠軍黃麗莎等祖國建設戰線耀眼新星。
石家莊經濟技術開發區全景
區位稟賦得天獨厚。把守省會石家莊東大門,位於北京、太原、濟南、鄭州等城市1小時交通圈,處於承接京津產業轉移核心帶,距石家莊正定國際機場30公裡,至雄安新區不到1小時車程,規劃中的石家莊市地鐵3號東延線直達城區。坐擁5個高速出入口、1座火車站、1座高鐵站,石濟客運專線、石德鐵路、石黃高速、307國道、衡井公路橫貫全境,京港澳高速、省會三環路、定魏公路等多條幹道縱穿全區,形成了鐵路、公路、航空三位一體、覆蓋全區、通達四方的立體交通網絡。功能區位優勢明顯,毗鄰石家莊高新區、河北自貿區正定片區、高校園區,是省會石家莊先進位造業高地,電力、石油、天然氣等能源供應充足,具有承接產業輻射帶動的便利條件。
藍天白雲下的滹沱河生態修復二期工程(藁城段)
親商安商興業福地。牢固樹立「抓項目就是抓發展、抓項目就是抓後勁、抓項目就是抓未來」的理念,不斷增強發展意識、憂患意識、擔當意識,堅持一刻不停抓招商、快推進、優環境、提效能,積極推行容缺審批、並聯審批、聯合審批,在河北省率先啟用「秒批」系統,營業執照審批時間由原來的4個小時壓縮到十幾秒,項目履約率、開工率、復工率、竣工率、投產率、達規率大幅提高。同時,嚴格落實領導分包責任制,堅持一切圍繞項目轉,項目有事馬上辦,提供「全鏈條、無縫隙、保姆式」服務,全力做到「不讓審批在任何環節有延誤,不讓效率在任何環節有耽擱,不讓企業在任何環節受冷落」。2020年以來,藁城共謀劃儲備項目128個,其中「兩新一重」項目52個,列入省重點項目10個,項目的數量、規模、強度領跑全市;參加集中開工項目61個,總投資308.8億元,信工學院新校區、滹沱河二期等一批重大項目在全省率先開工並實現了當年開工、當年竣工。中央電視臺先後5次報導我區的項目建設情況,人民日報、新華社、經濟日報等國家級媒體先後十餘次予以報導。
梅花鎮許家莊小麥種植一帶
位於藁城區的河北吉藁化纖有限責任公司,工作人員正在生產自主研發的竹纖維產品
農業生產全國領先。作為傳統農業大縣,藁城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被國務院授予「糧食生產元帥縣」稱號。近年來,藁城區紮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智慧農業、高效農業、綠色農業、功能農業,先後11年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單位」「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全國綠色能源示範縣」「全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全國農產品加工基地」「省級蔬菜產業示範縣」「河北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縣」,「藁優麥」「藁城宮面」被認證為國家地理標識產品,「藁城宮米(富硒)」獲得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是全國最大的小米加工集散地。全區糧食麵積100萬畝以上、年總產50萬噸以上,蔬菜種植面積11.5萬畝、年總產58萬噸,建成省部級及市級標準化養殖示範場38個,擁有省市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37家,是農業農村部劃定的蛋雞、生豬、奶牛優勢生產區和河北省蛋雞養殖示範區。2020年5月,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到藁城調研,對我區強筋麥育種、夏糧田管、生豬生產等工作予以充分肯定;2020年9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武維華現場視察我區優化糧食結構工作後給予高度肯定。
位於石家莊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河北中農博遠農業裝備有限公司
位於石家莊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青島啤酒(石家莊)有限公司
工業經濟質效雙升。全區工業結構完備、鏈條完整、配套完善、實力雄厚,形成了機械製造、醫藥化工、輕工紡織、食品加工等四大主導產業,光電信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製造、節能環保、新材料等戰略新興產業發展迅猛,擁有各類工業企業2300餘家,涉及41個工業大類中的32個,佔比8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17家、佔石家莊市的八分之一,12家世界500強參股企業、9家大型央企在此落地興業。立足「製造」向「智造」邁進,大力實施數字賦能、科技賦能戰略,加強與中科院大學創新創業學院、清華大學等科研院所合作,加快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強化高新技術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全區擁有高新技術企業127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110家,總量名列省會各縣(市、區)第一,被確定為全省工業轉型升級試點示範區、河北省第二批創新型縣(市、區)建設試點,成功躋身河北省縣域科技創新能力A類縣(市、區)。當前,藁城積極與華為、阿里巴巴、大唐網絡、北方稀土等集團開展深度合作,以數字賦能搶抓經濟發展制高點,以新材料提能激發經濟發展新活力,加速新舊動能轉換,助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石家莊經濟技術開發區華北製藥
石家莊經濟技術開發區石藥集團中諾藥業有限公司園區
兩大園區活力四射。堅持改革創新、轉型升級不停步,持續推進用地向園區傾斜、項目向園區集中、設施向園區配套、要素向園區集聚,大力引進、培育、發展創新產業集群,全力打好高質量發展「組合拳」,擦亮藁城金名片。石家莊經濟技術開發區,1992年經省政府批准設立,2012年10月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規劃面積26.26平方公裡,是石家莊國家生物醫藥產業基地核心區,註冊企業1936家,擁有世界500強參股企業11家、大型央企6家、上市公司21家、中外合資企業15家,建有國家級檢測中心2家、院士(博士後、諾獎)工作站10家、國家及省市級工程實驗室(研究中心、技術中心)61家,先後榮獲「國家綠色工業園區」「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中國十佳優質營商環境產業園區」等稱號,獲得獎勵資金4100萬。預計2020年,經開區主營業務收入、稅收收入將首次突破2000億元和100億元,全面吹響「再衝刺、進百強」號角,力爭2022年躋身全國百強開發區行列。藁城經濟開發區,2001年9月開始建設,2011年5月升級為省級工業聚集區,是河北省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規劃面積17.3平方公裡,建成化工、機械製造、機電製造、裝備製造、高新技術、綜合配套、倉儲物流、配套服務等8個產業園區,擁有「四上」企業96家。預計2020年,全區完成主營業務收入386.5億元、同比增長24%,連續六年保持兩位數增長,發展勢頭強勁。
石家莊經濟技術開發區新投用的蘇寧藁城物流標準化基地
現代服務業迅猛發展。大力發展文旅休閒、現代物流、電商雲商、樓宇經濟等現代產業,全力打造城市經濟發展新高地,培育發展經濟新業態。宮城印象商業綜合體、萬科智能物流園先後籤約,河北潤沃智慧物流、紫御新街、廉東大街地下商業街、北國廣場等一大批現代服務業項目入駐運營,服務業增加值始終保持兩位數增長。以美麗鄉村、特色小鎮和現代農業園區為載體,大力培育以省會現代農業觀光園、肥畾國莊園、派爾理想國等休閒農旅項目,以青啤夢工廠、可口可樂大世界為代表的樂活工旅項目,以國御溫泉為代表的休閒康旅項目,做精做強宮燈博物館、宮面產業園、宮酒文化園、耿村故事村等特色文旅項目,「夏納涼」「秋採摘」線路入選農業農村部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精品景點線路。當前,我們正在積極籌備承辦石家莊市第九屆旅發大會,按照產業支撐、產旅融合、文旅融合的思路,高標準高起點謀劃推進滹沱河風雨廊橋、四明樓片區整體風貌改造、臺西商代遺址文化公園、微電影小鎮、書畫小鎮等一大批精品文旅項目建設,必將進一步完善全域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全面提升藁城形象品位、提高知名度美譽度。
城市品質蓄勢進階。聚焦「新城市、新形象、新品質、新生活」,按照城市建設「一二三四五」的工作思路和「一年一大步、三年大提升」的任務目標,對標國內先進城市規劃設計理念,瞄準國內一流設計團隊、一流精英人才,先後邀請中國城市規劃設計院、清華大學建築設計院、深圳蕾奧規劃設計院等,對國土空間規劃、城市風貌形象、重要節點設計等,逐一把形象、定功能、審方案、促落地。今年以來,廉州路西延、滹沱河觀光路等「三路一橋」重大交通工程全面啟動,廉州路、四明街、市府路、工業路、育英路改造提升、雨汙分流、管線入地等關係民生的基礎設施建設依次展開,城中村改造、老舊小區改造等民生工程紮實推進,城市會客廳、人民廣場改造提升等公共服務項目加緊實施,體育公園、公共停車場、便民市場等公益項目建成投用,城市品質和生活環境大幅度提升。同時,對標省會標準,狠抓城市精細化管理,紮實開展「十亂」「七小」等專項整治,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不斷提高,順利通過全國文明城市復檢測評和國家衛生城市評優驗收,獲得省級「潔淨城市」榮譽稱號。
藁城經濟開發區——建設中的鐵科翼辰集團
宜居鄉村鄉愁永駐。圍繞打造生態宜居、宜業宜遊鄉村環境,以打造「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為目標,全域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2020年,累計改造廁所3.2萬座,完成7個村汙水治理,創建美麗庭院608戶、精品庭院775戶,康村被評為「國家森林鄉村」,南窪、金莊、倪家莊、南鄉4個村入選「省級森林鄉村」。同時,作為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圍繞「傳、評、幫、樂、建」五字真經,持續培育壯大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打通了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探索出一條體現藁城特色、彰顯品質內涵的城郊型地區新時代文明實踐新路徑,相關經驗做法被央視《新聞聯播》予以報導,並作為全省唯一縣區代表,參加全國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工作座談會;杜村被評為「全國文明村」,成為全國首批、全省唯一村級「鄉風文明建設」典型,作為全省唯一案例入選《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案例選編》。
生態環境持續向好。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堅決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突出抓好大氣綜合治理,全面完成「煤改氣、煤改電」任務,徹底關停城區周邊汙染企業,在全市率先實現清潔能源取暖全覆蓋、全域無煤化。截至2020年11月28日,空氣品質綜合指數5.87,優良天數達到193天,同比增加30天,多次獲得市級資金獎勵。統籌抓好土壤和水汙染防治,滹沱河生態修復一期、二期工程全面完工,水生態修復102.8平方千米,生態綠化7.3平方千米,目前已經形成水面650萬平方米、景觀溼地1300餘萬平方米、景觀綠地2300餘萬平方米,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滹沱美景再次呈現在市民眼前,千年滹沱煥發出勃勃生機。同時,加快推進滹沱河生態修復等重大服務配套工程,省、市相繼提出打造滹沱河產業帶的重大戰略構想,域內35.8公裡長的沿河地帶,是布局文旅、休閒、康養等產業的首選之地。
民生事業協調發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每年謀劃實施10件民生實事,全部財力的80%以上用於民生支出,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眾,讓發展更有「民生溫度」。大力發展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婦幼保健院、通安小學教學樓等一批民生工程相繼建成,藁城人民醫院被列入河北省現代醫院管理制度試點醫院。城鄉居民養老、醫療保險參保率均達到95%以上,126戶、296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以列入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綜合試點為契機,持續深化「五+五」社會治理新模式,高標準建成區鎮兩級綜合指揮和信息化網絡平臺,率先在全市實現綜治視聯網村村通,區鄉村三級公共法律服務體系逐漸完善,矛盾糾紛化解能力顯著提高,杜村被評為「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崗上村、系井村被評為「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大同、康村等6個村被評為「全省民主法治示範村」。統籌抓好食品藥品安全、安全生產、防汛防災等工作,我區連續10年被評為全市安全生產目標管理優秀單位,「平安藁城」建設取得新成效,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增強。
藁城蘊育著巨大的發展機遇和無限商機,誠邀各路客商赴藁考察洽談、投資興業,我們將以更加優惠的政策、更顯優質的服務、更具品質的環境為廣大投資者打造「政策窪地」「服務高地」「投資寶地」,竭力實現共贏,讓大家在藁城放心投資、安心創業、順心發展。
(責任編輯:曹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