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電動車統一停放在路邊。
中安在線訊 據江淮晨報報導, 5萬輛ofo單車、2萬輛mobike單車,再加上「騎唄」等共享單車企業的進駐,今年以來,合肥的共享交通經濟熱鬧非凡。近日,不少市民在合肥街頭還發現了一種被稱為「小黃峰」的共享電動車。
半小時1元,12小時9.3元封頂
共享電動車和你熟悉的共享單車類似,通過車上的二維碼,就能跳轉至一個支付頁面。註冊成功後,用戶需繳納303元保證金(凍結)並充值一定餘額後,此後,車輛會自動完成開鎖。
價格方面,前十分鐘車輛租用不收費。十分鐘後,以半小時為計費單位,每半小時收費1元,不足半小時,按半小時收取。
此外,「小黃峰」以12小時為節點,設置了封頂價格,最多消費9.3元。保證金則可以隨時申請退回。
「滿電情況下,可以跑55公裡左右。」共享電瓶車運營方介紹。
「車輛是我們自己生產的。考慮到電瓶的使用壽命大多是兩年,我們計劃每年更新一次車。」江琪娜稱,由於車身加配了GPS等設備,每輛車的成本在2800元以上。
記者在體驗時發現,使用車輛前,可以通過搖晃車身,確定該電動車還剩多少電量。
年底計劃增至2000個布點
記者發現,目前大多數「小黃峰站點」都設置在電瓶車店鋪,車輛停放在店鋪門口的人行道,租用者並不多。記者在亳州路與北一環交口以及安徽大市場周邊的站點發現,數量不等的電瓶車都停放在電瓶車鋪的門外,與待售車輛簇擁在一起。
「之所以將站點設置在電瓶車商鋪,是為了解決現階段電瓶車的充電和維修問題。目前還沒有面向公眾服務的app上線,市民需要關注微信公號後,通過『最近站點』的子菜單就能找到。」
運營方告訴記者,截至昨日,「小黃峰」已在合肥設點超過30個,投放車輛超過500輛。目前重點投放區域集中在瑤海區、廬陽區和蜀山區。
「計劃年底投放車輛達到十萬輛,站點設置2000個。」運營方介紹,其所在公司正在與相關部門溝通,希望能在數量龐大的站點內增設太陽能充電設備。
與「網紅」共享單車停車即上鎖,隨時會被別的用戶騎走不同。「小黃峰」在用戶歸還至站點前,都只能被同一用戶使用。
「對還車的時間沒有要求。雖然現階段的站點都是營業中的電瓶車商鋪,但是用戶並不需要在商鋪營業期間還車,而是24小時隨時歸還都可以。」運營方稱,由於車身設置GPS,當用戶將車輛送還至站點周邊時就可以結束用車,並自動鎖車。
為用戶購買人身保險
相較於單車,速度更快的電瓶車的事故率要高出不少。「如果在用車前,用戶發現車輛受損,可以拍照反饋。行車後造成車輛損壞的,因為難以核實,目前也不會對用戶進行處罰。如果騎車過程中,發生交通事故,將根據保險公司和交警部門的認定結果,進行理賠。」運營方稱,公司為用戶購買了第三者責任險和人身安全險,賠付金額最高超過兩萬元。
此外,「小黃峰」會按照國家政策運行共享電動車,根據相關部門的要求,為電動車上牌。
馬上就訪
交通局:
尚未批覆共享電瓶車企業
設置停車點
記者在走訪時發現,雖然「小黃峰」聲稱將站點布置在部分電瓶車商鋪,但在實際操作中,這些商鋪都將車輛置放在了店鋪外的公共區域,甚至是人行道上,影響了公眾出行。再加上為了給電瓶車充電,充電樁和多種電線直接在地面纏繞,給公眾出行造成隱患。
如此設置是否合規?記者昨日就此採訪了交通部門。市交通局一名工作人員表示,目前該局並沒有批覆共享電瓶車企業設置停車點,對於申請設置2000個停車點則表示「不清楚有這個事。」 對於亂停車的可能性,這位工作人員則表示,「會聯同相關部門進行檢查」。
城管部門:
共享非機動車
成了城管管理的新課題
亂停亂放,擠佔盲道,有的甚至停在了綠化帶上。對於共享非機動車出現的新問題,城管部門怎麼看呢?
「違規停放是絕對不允許的。」蜀山區城管局秩序大隊大隊長張濤對於共享單車的違規停放是堅決反對的。據了解,因為違規佔據了人行通道和盲道,蜀山區城管局在年前暫扣了50多輛「小黃車」。
「目前來看,共享單車公司管理方面的缺失,的確給城市管理工作帶來了難題。」合肥市城管局宣傳處李大勇告訴記者,今年1月至今,合肥城管部門接到的關於共享單車的案件超過了4000起,問題集中在亂停亂放、佔用公用設施、破壞綠化等方面。
李大勇表示,城管部門支持共享單車的發展,所以大多數時候,城管隊員發現共享單車亂停亂放,不會暫扣車輛,而會主動將它們放置於規範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