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紀時,緬甸有多強?南滅泰國,西徵印度,造成乾隆最大恥辱

2021-02-23 緬甸爆料

緬甸爆料是專門為緬甸小夥伴以及邊境朋友而設立的,突發事件、隨手拍、尋人等都可以發給小編。真實、有效內容100%獲得獎勵,說明如下:一個自然月內,發布一次者給予10-30元人民幣紅包獎勵,累計兩次者給予價值30-50元人民幣獎勵,累計3次者給予80元人民幣,4次及以上給予100元人民幣紅包!

東南亞,尤其是中南半島上的國家,很多人都覺得沒有什麼實力強勁的,但是在明朝中後期,在東南亞就已經有一個國家崛起,等到清朝時期,此國經常入侵雲南等地區。到了乾隆時期,這個國家甚至能夠輕鬆擊敗清軍,成為東南亞一霸。此國就是緬甸,而乾隆皇帝一生最大恥辱就是清緬之戰戰敗。

乾隆皇帝任內,攻克臺灣,收復西藏,吞併蒙古,從維護國土方面來說可以說是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但是他一生中也打過不少敗仗,其中清緬戰爭可以說是他一生都難忘懷的戰役,打得他懷疑人生。乾隆皇帝先後四次進攻緬甸,但是舉全國之力都沒能打敗一個東南亞小國,而且清朝損失慘重,乾隆皇帝的小舅子一家死傷慘重。再看另一邊的緬甸,不僅能正面硬剛清朝,就連印度都打不過他,而且緬甸先後滅了泰國,寮國。成為東南亞第一強國。這個強大的緬甸是怎麼樣崛起的呢?

明朝中期崛起的東籲王朝在後來陷入了四分五裂的地步,大家都在爭奪緬甸的王位,而所有部落之中孟族是最強大的。公元1752年,孟族佔領了東籲王朝的國都阿瓦,想要重新統一緬甸。就在此時,緬甸一個弱小的部落中,一個名叫雍籍牙正在想辦法聯合附近村落,在這個亂世之中做一番大事業。

隨後雍籍牙用自己的指揮,不斷離間緬甸各部,隨後憑藉著出色的軍事指揮能力迅速崛起。當時他為了能夠削弱孟族,他利用離間計離間了孟族和另外一個大族,讓兩族不斷發生爭鬥。但是東籲王朝已經覆滅,王朝有半個國家的土地都在孟族手中,但是雍籍牙卻利用自己的個人魅力迅速拉攏東籲王朝舊部以及反對孟族的部落,漸漸形成了一個強大的反孟族集團。僅僅一年之後他就在瑞冒建國,5年之後就成功統一緬甸。

因為在統一戰爭中他見識過歐洲火炮的強大,所以他一直努力想要獲得歐洲人的武器。他為了能夠獲得英國人的大炮,甚至把一座島給英國東印度公司來獲得英國的支持。在當時世界殖民時期,東方國家都還沉浸在冷兵器時代,而歐洲已經在用火槍大炮的時代,一個緬甸王就已經擁有這樣的眼光,與同時期的乾隆形成了鮮明地對比。在法國人,英國人的幫助下,雍籍牙建立起了亞洲第一支近代化軍隊。

隨後,緬甸的對外擴張道路正式開始。他僅僅只用了半個月就成功徵服曼尼坡,隨後進攻當時東南亞大國,泰國。之後又不斷向北,向西擴張,先後和清朝打了7年。清緬戰爭爆發時,緬甸的主力部隊都在泰國和印度作戰,所以進攻清朝的僅僅只是一支偏軍,所以長達7年的清緬之戰,緬甸方面並沒有得到太大的好處,但是就這樣子,清軍已經是舉全國之力,要是乾隆知道了不知道會怎麼想。

1785年,僅僅建立不過30年的緬甸就已經稱霸南亞次大陸,後來被稱為緬甸第三帝國。但是因為緬甸向西擴張到了印度,已經威脅到了英國人,所以英國人利用自身優勢暗中分化緬甸軍隊。最後在1824年爆發了英緬戰爭。向外擴張的強盛帝國終於走向了滅亡,不久之後緬甸成為了英國的地盤。

相關焦點

  • 巔峰時的緬甸有多牛?擊敗大清西徵印度佔領泰國,終成英國殖民地
    而緬甸,作為東南亞的一個國家,在世界上的知名度並不是很大,甚至放在東南亞地區都不算是強國行列,一直以來靠著農副產品發展,發展得十分緩慢,被評為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但是其實它是一個文明古國,而且還有過一段非常輝煌的歷史,擊敗大清,西徵印度,佔領泰國,可惜最終還是成為英國殖民地
  • 如今軍閥割據的緬甸,卻有著十分輝煌的過去:吞併泰國還敢撩撥乾隆!
    可是不要看今天的緬甸如此的落魄,在16到18世紀的時候,緬甸非常的強大,其象兵打遍中南半島無敵手,雄霸一方。 在18世紀最巔峰的時候更是滅亡泰國,還撩撥乾隆,幾次擊敗大清朝,妄圖吞併雲南。 緬甸崛起 根據史料,緬甸地區在1世紀左右就出現了一些封建王朝,但都各自為政,互相攻伐。7世紀,出現了一個驃國,統一了現柬埔寨西北側的緬甸地區,但是9世紀被南詔國所滅,之後分裂成大大小小的割據政權。
  • 泰國南部旁,緬甸為何多出一塊狹長的領土?
    緬甸看似多出來的這塊狹長領土從何而來,這裡又有過怎樣的歷史紛爭?這種特殊的地形,一方面隔絕了來自附近中國、印度方向強大文明的衝擊,另一方面賜予了得天獨厚的農耕條件。緬北由於若開山的阻隔,來自印度洋的水汽無法進入,形成的乾燥河谷,避免了洪水與瘧疾的侵襲,當地人民修建灌溉系統,養育了兩三百萬的人口。緬甸南部的伊洛瓦底江三角洲降水充沛,土地肥沃寬廣,支撐著緬甸成為世界最大的大米出口國。
  • 緬甸靠近泰國南部為何多出一塊狹長的領土?
    從地圖上看,緬甸南端的狹長地帶,仿佛一條觸手,直插泰國南部,一路延伸到克拉地峽附近,形成一道詭異的邊境線。 緬甸看似多出來的這塊狹長領土從何而來,這裡又有過怎樣的歷史紛爭?
  • 泰國和緬甸為什麼打了300年的戰爭?
    在中南半島上就有兩個國家曾經發生過接近三個世紀的戰爭,交戰雙方是泰國和緬甸。11世紀,蒲甘王朝通過徵戰統一了緬甸地區,但這時候的緬甸主要還是一些諸侯國的聯合,並沒有統一的經濟政治基礎,因而國內時有反叛發生。
  • 緬甸被英國殖民時,曾是英屬印度一個省,為何後來沒和印度合併?
    尼赫魯曾建議緬甸與印度合併,為何沒得到同意?可能性太小乾隆皇帝號稱「十全皇帝」,他標榜自己的文治武功無人能比。當然不能否認乾隆的功績很厲害。但如果把他與俄國的有名皇帝彼得大帝和葉卡捷琳娜二世相比,乾隆的戰略眼光很差,因為俄國一直在尋找出海口,而乾隆卻喪失了一個出海口。
  • 古代緬甸的國力有多強大?把泰國全境納入版圖,還打敗了大清王朝
    18世紀的緬甸通過戰爭,把強大的鄰國泰國納入自己的版圖,與此同時還打敗了中國大清王朝。 18世紀亞洲局部形勢 根據確切考證,緬甸在公元1世紀就出現很多君主制國家,公元1044年緬甸境內的蒲甘王朝國王阿奴律陀通過戰爭滅掉了周邊所有國家,實現緬甸歷史第一次統一,疆域大致是今天緬甸全境
  • 19世紀,印度人為何大量移民到緬甸?他們對緬甸又有何影響?
    一、緬甸印度移民的歷史  在十八世紀至十九世紀,由於緬甸英國的殖民統治,對外來人口移民政策的放鬆,緬甸人口迅速增多,其中以印度貧民移民為主。  這個時期,中國與印度是英國的主要殖民國之一,為了完成對印度全面的殖民統治,英國採取了一些戰略,其中一點是英國人認為印度大量的貧民,只會對英國殖民統治造成阻礙,並不會有任何有利的影響。  最初英國的決策是通過殺戮的方式減少印度貧民,最後發現印度人口過多,貧民的數量也超乎想像,如果一味執行殺伐策略,極有可能會造成印度全面反撲,導致殖民失敗。
  • 清緬戰爭:當極盛的緬甸碰上極盛的清朝時,會發生什麼呢?
    蒲甘王朝還未實現統一東南亞的大業,蒙古鐵蹄已然南下,元緬戰爭以蒲甘王朝的戰敗而告終,蒲甘王朝成為元朝屬國,不久後滅亡,緬甸重新分裂成眾多小邦,其中就有東籲王朝。經過數百年戰爭,東籲王朝終於在16世紀統一了緬甸大部分地區,卻又逐漸走向分裂,於18世紀初被貢榜王朝取代。
  • 泰國和緬甸誰的軍事力量更強?
    顯然是泰國軍事力量要強很多,泰國不僅有先進的第三代戰鬥機和預警機,還有東南亞唯一的航空母艦,雖然現在是觀光艦。緬甸軍事力量整體而且要差泰國一個檔次,主要是裝備水平落後。
  • 這個清朝人跑到泰國,建立了個王朝,臨死時發了個毒咒
    古代泰國和古代中國的淵源很深。比如元朝忽必烈曾派軍隊討伐東南亞的「八百媳婦」國,所謂「八百媳婦」就是當時的泰國。元朝兵強馬壯,「八百媳婦」為了避免元軍討伐,於是向元朝稱臣。元朝以後,泰國依舊向後繼的中原王朝稱臣,直到19世紀後期,在西洋列強策動下,暹羅才宣布脫離朝貢體系。
  • 東南亞國家·寮國、柬埔寨、緬甸、泰國雕塑賞析
    寮國是一個位於中南半島北部的內陸國家,北鄰中國,南接柬埔寨,東臨越南,西北毗鄰緬甸,西南毗鄰泰國,首都萬象。寮國水利資源豐富,產柚木、花梨等名貴木材。寮國境內80%為山地和高原,且多被森林覆蓋,有「印度支那屋脊」之稱。
  • 列強瘋狂殖民下,整個南亞東南亞都淪為殖民地,泰國為何沒有淪陷
    大乘佛教,在8世紀經印尼、高棉傳入,現存之猜耶(ya)佛塔、六坤原形石塔(後曾加修成錫蘭式)等,均系那個時代的作品。第三個階段是11世紀,緬甸篤信小乘佛教的阿努羅陀王朝崛起,勢力擴展到泰國的北部和中部。小乘佛教又一度在泰國北部地區流行。
  • 中緬恩怨史:緬甸成大國博弈的天然戰場
    導語:緬甸夾在中南半島(泰國、寮國、柬埔寨、越南)和印度半島之間,北臨中國雲南省,南通印度洋,對中國有著特殊的戰略意義。  明代,從16世紀5O年代至17世紀初,即從中國明朝嘉靖末年至萬曆年間,緬甸東籲王朝完成緬甸的統一後,曾入侵中國雲南邊境,對雲南邊境安全造成威脅。兩國之間進行了一場持續數十年的邊境戰爭。明朝戰敗,明王朝喪失了原來在緬北擁有的大片領土。  明末,永曆帝朱由榔帶1500餘人進入當時中國的屬國緬甸瓦城(即曼德勒近郊的古都阿瓦),1661年,緬京老王駕崩,新王莽白繼位。
  • 泰國國王為什麼會有印度名
    而如果看看詩琳通公主的父親,當今泰王蒲美蓬,名字則為Buhumibol Adulyadej,來自梵文bhūmibala atulyatēja,為「大地的力量」之意,也頗具印度風味。為什麼泰國的王室會有如此印度風格的名字呢?
  • 你知道緬甸歷史上是什麼樣子的嗎?英國將緬甸納為一省
    在緬甸5000年前的伊洛瓦底江邊的村莊就已經有人在居住了。在阿朗西都國王(King Alaungsithu,1111年至1167年在位)掌政時,上座部佛教逐漸成為主流,並在13世紀初期達到頂盛。當時建造的3000餘座寺廟尚有100座保存至今。
  • 泰國為何有這麼多緬甸人?泰國疫情,真的要怪他們嗎?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華輿訊 據泰國網報導 在泰國生活,常可以看到緬甸人的身影。都市的建築工地附近,常常會有一些荒地,每當附近有工程開工,荒地上便會建起一排排用鐵皮和石棉瓦組裝而成的簡陋工棚。每天清早,年輕的緬甸民工,便會穿著工作服,戴著安全帽,像一股橙黃色的潮水一般湧過曼谷的街道。
  • 緬甸貢榜王朝徵戰史:英國是如何將緬甸變為「英屬緬甸」的?
    東南亞還有一個例子,18世紀末,荷蘭紮根巴達維亞,已經將近200年。爪哇與荷蘭東印度公司間,僅止於貿易協定,或當荷蘭任命高級官員負責外國事務時,才有所聯繫。幾世紀以來,不只是爪哇人的生活幾乎維持不變,荷蘭的殖民統治者,對他們聲稱有控制權的區域,仍然只有少得驚人的認識。
  • 乾隆4次打緬甸獲得一個平手:1769年12月22日清緬戰爭結束
    乾隆4次打緬甸贏了面子卻輸了裡子:1769年12月22日清緬戰爭結束清緬戰爭,是滿清歷史上最慘烈的邊境戰爭,持續了長達4年之久,前後有過4次戰役。在18世紀,緬甸貢榜王國建立,國家實力增強。貢榜王國的建立者叫做雍笈牙,這是緬族的領袖。
  • 越來越多在外緬甸人偷渡回國,緬甸會「失守」嗎?
    據了解,相關負責人接獲信息得知有18人非法偷渡入緬,因此便展開了聯合稽查行動。在高當鎮,聯合組抓到5名女性,1名男性。7月14日,又在博賓檢查站抓到剩下的12人。目前,18人被送到高當鎮和博賓鎮隔離中心隔離觀察,隔離期滿後,18人將被追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