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霸中南半島!泰國和緬甸為什麼打了300年的戰爭?

2020-12-13 環球情報員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但是近鄰有時候也會產生一些矛盾,國家之間的關係也如此。世界上一些鄰國因在領土、資源等方面的矛盾會發生戰爭。

盤點世界上鄰國之間的戰爭,大多數戰爭在幾年之內就分出了勝負,但還有一些戰爭持續時間長得可怕,其中最著名的當屬「英法百年戰爭」。在這些涉及到幾代人,長達幾十甚至數百年戰爭中產生了所謂的「世仇」國家。

▲ 英法百年戰爭

不僅英法這些世界性的大國爆發過長時間的戰爭,一些區域性有影響力的國家之間的戰爭有時候持續的時間也很長。在中南半島上就有兩個國家曾經發生過接近三個世紀的戰爭,交戰雙方是泰國和緬甸。

▲泰國和緬甸在中南半島的位置

泰國和緬甸,不僅現在是中南半島面積第一和第二的國家,在整個中南半島的歷史中也曾經是稱霸一時的地區強國。這兩個強國有一段時間因為資源、土地、人口等原因大打出手,竟然從16世紀中期一直爭鬥到了19世紀早期。

兩國之間為什麼會爆發如此長時間的戰爭?最後的結局又如何?

一、緬甸統一,戰爭爆發

中南半島民族眾多,其中最主要的有泰族、緬族、高棉人和京族四個民族。在這四個民族中,最早建國並有著最悠久歷史的是高棉人。高棉人(柬埔寨人)在公元1世紀就在湄公河流域建立了扶南國,其後雖歷經多個王朝,但柬埔寨在中南半島霸主的位子上一直坐到了15世紀初,其鼎盛時期控制了中南半島的大部分土地。

緊隨高棉人建國的是緬族。公元7世紀,緬人在柬埔寨王國的西北側建立了早期國家—驃國。驃國在9世紀被南詔所滅,其統治的區域分裂成了若干個小國。11世紀,蒲甘王朝通過徵戰統一了緬甸地區,但這時候的緬甸主要還是一些諸侯國的聯合,並沒有統一的經濟政治基礎,因而國內時有反叛發生。

▲ 緬甸和吳哥(高棉)帝國的位置

到了13世紀,蒙古人在擊敗宋朝後想要南下佔領中南半島。蒙古人派使者招降緬甸,但使者被緬甸所殺,更厲害的是緬甸竟然派兵進攻元軍控制的地區。螳臂當車不自量力,在強大的元軍面前以及其自身內部存在的矛盾,緬甸再次分裂成了若干個小國。

從7世紀驃國建立到13世紀緬甸為蒙古人徵服,這段時間緬甸在中南半島的鄰居都是柬埔寨(吳哥帝國)。對於弱小且四分五裂的緬甸來說,強大的柬埔寨是其不可能戰勝的敵人。當然了這個時候的緬甸自顧不暇,也沒有能力去侵略柬埔寨。

再強大的王朝也有謝幕的一天,13世紀柬埔寨國內爆發了爭奪王位的戰爭,柬埔寨帝國北部的泰族人趁柬埔寨內亂的機會發動起義,建立了蘭納、素可泰等泰人政權。

泰族人一開始生活在中國的雲南等地,由於西南地區各民族之間的戰亂,他們南遷與當地的居民融合而成了泰族。到了14世紀,泰族人烏通王實現了對泰人各政權的統一,定都阿瑜陀耶,史稱阿瑜陀耶王國。

▲公元1300年左右中南半島形勢,其中蘭納、素可泰都是泰人政權,中南半島西北方分布著緬甸割據政權

作為一個新興的國家,阿瑜陀耶王朝限於地形的阻礙,它的東邊和京族人建立的越南之間是山地,西邊和緬甸之間也是山地。它主要的擴張方向就順著湄公河向北和向南,向北向湄公河上遊擴展,往南則是進攻柬埔寨,掠奪柬埔寨的財富。

新興泰國軍隊的戰鬥力遠遠強於和平了幾個世紀的柬埔寨軍隊,它經過徵戰佔領了柬埔寨的首都,使得柬埔寨成為它的附屬國。可以說,15世紀的泰國是中南半島的霸主。

▲ 中南半島地形圖(現代),泰國除了南邊其他三面都是山地

泰柬戰爭後,柬埔寨一蹶不振,進入了「衰落時代」,同時喪失了對中南半島的爭奪資格。中南半島由曾經柬埔寨一家獨大的局面開始變成了泰緬兩強相爭。

▲鼎盛時期的阿瑜陀耶帝國(泰國)

泰國因忙著入侵柬埔寨,與緬甸的交往以和平為主,但泰國這時候的國力因強於四分五裂的緬甸,時有侵略緬甸邊境的情形發生。

到了16世紀,緬甸的東籲王國強大起來,在國王莽瑞體領導下統一了緬甸。緬甸的統一打破了中南半島泰國一家獨大的局面。剛統一的緬甸國內經濟凋敝百廢待興,經過200年發展和掠奪積累了大量財富的泰國成為了它掠奪的目標。

緬甸統一走向強大而泰國國內卻爆發了爭奪王位的混戰。此消彼長,軍隊戰鬥力強大的緬甸為了泰國的財富、土地等,1549年發動了對泰國的戰爭。

在緬甸的攻勢下泰國潰敗,緬軍圍困了其首都。緬甸國王樂觀的認為能夠迅速解決掉泰國,誰知道戰爭的持續時間遠遠超出了其估計。最後因為緬軍未攜帶重型武器、糧草等補給不足,再加上雨季的到來,在圍困四個月後緬甸被迫撤走。

▲緬甸國王莽應龍

回國不久莽瑞體病逝,莽應龍繼位。莽應龍為了確立中南半島的霸主地位準備再次出徵泰國。而泰國在緬甸的上次進攻中因見識到緬甸的強大而積極備戰。

東南亞地區氣候溼熱適合大象這種龐然大物的生存,緬甸和泰國都有一隻特殊的部隊——象兵。泰國為了擴充自己的軍備,到野外去捕獲大象,竟然捉獲了祥瑞之獸——七隻白象。莽應龍憑藉著自己實力強於泰國而要求泰國將白象贈送給自己,泰國以平等國家不能贈送瑞獸為理由拒絕了莽應龍。

▲南亞和東南亞地區的特殊部隊——象兵

莽應龍以此為藉口再次進攻泰國。泰國儘管做了一定的準備,但是在緬甸的強大攻勢下,還是落了個首都被佔領、國王被俘虜、領土被佔領的境地。從1569年起的15年裡,緬甸在泰國建立起傀儡政權,將泰國變成了自己的附庸。緬甸取代泰國成為了中南半島的霸主。而這個時候柬埔寨趁機擺脫了泰國的控制。

▲圖中褐色部分為1575年緬甸(東籲帝國)疆域

二、泰國反擊,徵戰不斷

泰國儘管成為了緬甸的附庸,但它新國王不甘心做一個傀儡。泰國先是假借柬埔寨威脅其南部邊境而儲備了大量物資並訓練了一支部隊。1581年,莽應龍去世,緬甸國內爆發了爭奪王位的戰爭。泰國趁緬甸陷入困境宣布獨立。

緬甸不能容忍泰國脫離它的控制,先後多次派兵攻打泰國,但都以失敗而歸。多年的戰爭消耗了緬甸的國力,導致了國內經濟凋敝、兵源不足。反觀泰國,在其新國王納黎萱的帶領下逐漸走向軍事上的強盛。

▲納黎萱大帝劇照

納黎萱積極對外擴張,重新將柬埔寨納入了泰國的控制之下。為了對緬甸的侵略進行報復,納黎萱趁緬甸實力衰落的時機,率部隊圍困過緬甸的首都長達四個月。納黎萱大帝在1605年徵討緬甸的途中去世,泰國的反擊結束。

在1605年後的一個半世紀裡,泰緬之間國力相對均衡,雙方都難以發動大規模的入侵,因而爭奪主要集中在清邁、馬都八等邊境地區。在兩國爭奪不休的時候,他們開始遇到一個新的敵人——西方殖民者。

葡萄牙、荷蘭、英國和法國的殖民者在地理大發現後,為了東南亞的資源先後來到南亞和中南半島。他們利用泰緬之間戰亂不斷的時機想要獲得特權,也曾在緬甸的沙林建立殖民據點,但因為這時候他們的侵略重點在印度和馬六甲等交通便利的地方,交通相對不重要的泰緬暫時還不是他們侵略的重點。人數極少的殖民者這個時候難以撼動相對繁盛的泰緬的統治,他們的殖民活動先後失敗了。

▲17世紀葡萄牙曾進犯緬甸和泰國,圖為葡萄牙人騎著大象

到了18世紀中期,緬甸又出現了一個偉大的首領——雍籍牙,雍籍牙建立起強大的軍隊,而泰國正好相反,國內統治混亂,王子之間為爭奪王位爭鬥不休。泰緬之間力量均衡的態勢再次被打破。

雍籍牙渴望通過對外掠奪迅速獲得大量的財富、土地和人口,朝政混亂不堪的鄰國泰國自然就成為了他進攻的首選。緬軍再次攻陷泰國首都,泰國再次淪陷。

膨脹的緬甸這時候不僅進攻泰國,還出兵侵擾清朝邊境。面對著緬軍的侵略,清朝進行了堅決的抵抗。清緬戰爭為泰國復國提供了機會。泰國在將領耶達信(鄭信)的帶領下,收復了首都實現了獨立。泰國儘管獨立,但因為之前緬甸的入侵導致了國內四分五裂,因而耶達信首要任務是實現了泰國的統一而無力去攻打緬甸。

▲耶達信(鄭信)雕塑

緬甸與清朝議和後,不甘心它的屬國泰國再次獨立,轉過頭來繼續對泰國用兵。從1770年後雙方發生了多次大規模的衝突,結果泰國一改之前被動挨打的局面先後取得了勝利。1785年,緬甸再次派重兵進攻泰國,結果損失慘重大敗而歸。

從1549年到1785年,泰緬兩國經過了若干次大大小小的戰爭,泰國總體處於劣勢,兩次亡國兩次獨立,但是緬甸並沒有真正的控制住泰國。1785年後由於雙方國力再次均衡,誰也不能佔領誰,所以雙方由大規模衝突開始變成局部的邊境衝突,它們也將對外擴張的對象變成了周邊的其他國家。

三、西方入侵,戰爭結束

18世紀後期,英法兩國在亞洲的爭鬥主要集中在南亞和東南亞地區。英國經過與法國的七年戰爭後,實現了獨佔印度,而法國不甘心自己喪失在這個地區的特權,轉而從越南入侵中南半島。英國既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也為了阻止法國獨佔中南半島,開始從印度入侵中南半島。英法的侵略和緬泰的擴張剛好碰到了一起,結果是緬泰慘敗。

緬甸因為位於中南半島的西北部,其北面是強大的清王朝,東面和南邊是打了幾百年相互都控制不了對方的泰國,因而只能向西擴張自己的勢力。緬甸向西先後佔領了阿拉幹、阿薩姆、曼尼普爾邦等小國。

緬甸佔領這些小國後它的疆域就與英國的殖民地印度接壤。英國在17世紀泰緬大戰的時候就覬覦緬甸國內的硝石、木材等資源,但因為當時要與法國爭奪北美洲、印度等地的霸權而暫時放棄了對緬甸的侵略。

▲1824年,英國攻克緬甸仰光

等到18世紀末英國確立了自己在印度的霸權後,緬甸成為了英國的下一個目標。英國藉口保護曼尼普爾邦的安全派兵阻止緬軍的進攻。面對著英國的幹預,緬甸認為先下手為強,襲擊了英軍。英緬之間的戰爭爆發了,最終緬甸戰敗淪為了英國的殖民地。在英國控制下的緬甸喪失了自己的主權,和泰國之間的戰爭也就結束了。

▲第一次英緬戰爭

泰國在結束和緬甸的戰爭後繼續入侵柬埔寨和寮國,但是卻碰到了從越南南部登陸向西滲透的法國。法國要建立殖民地,其中越南、柬埔寨、寮國等都是法國的目標,泰國迫於法國的壓力放棄了對柬埔寨、寮國的佔領。

▲英法在中南半島的殖民過程,其中只有泰國(黃色)保持了獨立

英法兩國在中南半島激烈爭奪,但是又不想爆發戰爭,因而泰國在兩國相互制約下保住了自己的獨立地位,成為了英法在東南亞殖民擴張的緩衝地帶。

自身難保的泰緬無暇再去爭奪地區的霸權,長達三個世紀的戰爭宣告結束,但是兩國歷史上的不斷爭奪,造成了在馬來半島留有一段複雜的國界線。緬甸在成為英國的殖民地後,國內的民眾進行了艱苦的抗爭,最終在二戰後獲得獨立,兩國複雜邊界也就保留了下來。

▲泰緬兩國在馬來半島上的邊界,從泰緬戰爭後到現在基本不變

二戰後的泰國和緬甸走上了不同的發展道路。泰國國內相對穩定,經濟迅速增長。反觀緬甸則是國內內亂不斷,嚴重阻礙了發展。國內政局的變化影響到了雙方的國力,進而影響到它們在東南亞的地位。

作為一個地區性的大國,泰國在東南亞內部事務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是東協的創始國之一。相反的是緬甸在東南亞的存在感不強。

作為鄰國,泰國在緬甸獨立後就與緬甸建立了外交關係。一開始,泰緬之間因三百年戰爭造成的隔閡以及緬甸國內政局混亂引發的矛盾,如緬甸的反政府軍經常潛入泰國境內,導致了雙方的關係經常處於緊張狀態,也沒有什麼深層次的合作。

90年代後隨著緬甸國內政局的穩定以及兩國為了維護中南半島的安全,才在禁毒等方面進行了廣泛的合作。近幾年,泰緬兩國的關係越來越密切,在2018年泰緬建交70周年的慶祝典禮上,泰緬雙方將兩國關係提升為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長期作者|羊洋洋

揚州大學歷史系畢業|歷史愛好者

責任編輯|Thomas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畢業生|環球情報員主編

—(全文完)—

相關焦點

  • 世界五大衝突半島之中南半島一——越南?緬甸?泰國?誰來稱霸中南半島?
    本期是第2期,中南半島。跟朝鮮半島一樣,中南半島和中國的聯繫也是千絲萬縷,尤其是越南,堪稱和中國歷史千年情仇。那麼究竟誰才是寮國和柬埔寨兩國的「太上皇」呢?泰越兩國為此爭得不可開交,終於在1827年爆發了戰爭。雖說泰國經過鄭信、拉瑪一世以及拉瑪二世三代國王的勵精圖治,國力日漸增強,但依舊不是有著中華體系加成的越南軍隊的對手。戰爭的結果以越南勝利告終。在古代,泰國在與越南在中南半島的爭霸過程,暫時處於劣勢。
  • 中南半島的「三國演義」
    有朋友問我,中南半島五國同中國的地緣關係如何?為什麼只有越南跟中國過不去,總是疙疙瘩瘩的。今天講一下這個話題。圖1:中南半島五國因為越南歷史大部分時間都生活在中國的陰影下而無暇他顧,所以中南半島的核心歷史線,是緬甸和泰國的爭霸,這倆國家可謂世仇啊,互相數次滅國,攻入對方首都,屠城殺戮。當然,總體而言,按照北克南定律,肯定是緬甸佔優勢,南侵的時候多,泰國是劣勢,防守的時候多。
  • 世界五大衝突半島之中南半島二——連柬埔寨都差點統一的中南半島,為何至今難以統一?
    緬甸?泰國?誰來稱霸中南半島2、連柬埔寨都差點統一的中南半島,為何至今難以統一「 在暹羅人狂潮般進攻下倖存下來的柬埔寨王國,只能龜縮在洞里薩湖、湄公河一帶的水網中苟延殘喘。古代為什麼沒有國家能夠統一中南半島?
  • 地緣政治:誰來稱霸中南半島?
    那麼究竟誰才是寮國和柬埔寨兩國的「太上皇」呢?泰越兩國為此爭得不可開交,終於在1827年爆發了戰爭。雖說泰國經過鄭信、拉瑪一世以及拉瑪二世三代國王的勵精圖治,國力日漸增強,但依舊不是有著中華體系加成的越南軍隊的對手。戰爭的結果以越南勝利告終。在古代,泰國在與越南在中南半島的爭霸過程,暫時處於劣勢。
  • 中南半島地理及三宣六慰的失敗
    大家好,今天讓我們來聊一聊關於中南半島地理及三宣六慰的失敗。中原王朝攻略中南半島的失敗,一邊可以歸咎於進取心不足,另一方面,則地利原因則佔有很大成分。 那就是對北對西封閉,內部兩大核心地區爭霸。2.中部兩個相互隔離的平原地區(中南半島的核心之地) 中南半島千年來的歷史就是這樣,誰奪取了平原,誰就是中原半島的主人,中南的主要平原是緬甸的伊洛瓦底江平原,以及湄南河平原-湄公河下遊平原,泰國的湄南河平原與柬埔寨的湄公河下遊平原沒有山河阻隔,可以視為一體。這就是中南半島千年以來的核心地帶。
  • 如今軍閥割據的緬甸,卻有著十分輝煌的過去:吞併泰國還敢撩撥乾隆!
    可是不要看今天的緬甸如此的落魄,在16到18世紀的時候,緬甸非常的強大,其象兵打遍中南半島無敵手,雄霸一方。 經過將近300年的混戰之後,在16世紀,莽瑞率領東籲王朝重新統一緬甸。
  • 為什麼河流是中南半島的超級大禮包?
    若問農業佔優勢的國家有啥特點,答案肯定離不開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人口密集,中南半島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以緬甸、泰國、越南、柬埔寨和寮國舉例,前四個國家都位於中南半島的沿海地區,佔據水源優勢;而內陸國家寮國,明明國土面積不是最小的,但人口卻是五個國家裡最少的,連柬埔寨的一半都不到,GDP也是五個國家中排名最靠後的。
  • 中南半島 — 金三角
    就在臺灣和香港迎來大批移民的同時,緬甸也迎來了新的一批中國移民。當然這批移民帶有強烈的軍事色彩,一般被稱之為「國民黨殘軍」,儘管我個人覺得用「殘軍」來形容這些移民顯得有些不夠尊重,但其實這支軍隊本身也是這樣來稱呼自己的,這其中悲壯之情溢於言表。由於本貼所關注的並非意識形態,因此我僅從地緣和人口遷移的角度來分析漢民族對中南半島的這一次滲透。
  • 緬甸「始皇」莽應龍:統一國家 取中南半島大半
    前不久,聯合國發布的一項報告指出,如果緬甸能進行有效的改革,2011年緬甸的經濟增長率將達到5.8%。國內革新能改善對外形象,之後將是國家影響力的提升。東協主席國印尼近日透露出信息,暗示將支持緬甸出任2014年東協主席國。  當下緬甸無疑正處於國力復甦的過程中,而數百年前緬甸就曾是中南半島的強國之一。
  • 泰國,大戰緬甸三百年!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NO.1635-泰國大戰緬甸作者:呂井旺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泰國和緬甸同處中南半島,兩國體量相近,文化相通。但泰國的GDP總量是緬甸的六倍,人均收入也是緬甸的近5倍,明顯更為強勢。
  • 清朝和緬甸打仗,卻意外挽救了泰國亡國的命運
    緬甸在元明時期隸屬中國版圖,明朝末年逐漸脫離了中國的統治。緬甸國力日強且開始了對外擴張之路,緬甸貢榜王朝試圖從東北、東南、西北三個方向擴張。1762年,緬甸軍攻入撣邦高原以南暹羅(泰國)腹地。乾隆三十年(即1765年),緬甸與泰國的戰爭需要大量的錢糧以及勞力為軍隊的進軍做後勤保障,再次出兵入侵中國,騷擾升級,還大量掠奪民眾。此時乾隆帝已經平定了準噶爾叛亂,開始對緬甸這種壓迫西南少數民族和挑釁清朝國威的行為採取強硬態度,中緬邊境局勢逐漸緊張,從1765到戰爭結束,一共有四次大的戰鬥。
  • 東南亞宗教觀:佛教為什麼在中南半島佔據優勢?
    題/東南亞宗教觀:佛教為什麼在中南半島佔據優勢?文/玉衡,莫道少年無愁緒,世間皆醒我獨醉盜用警告/本號已與「維權騎士」籤約,可實時監測全網盜用文章行為,請遵守道德底線,莫伸手伸手必被捉!(泰國信仰佛教)2、上表可以看到,民眾主要信仰佛教的國家有:越南、柬埔寨、寮國、泰國、緬甸和新加坡,這些國家幾乎都分布在中南半島。(新加坡除外,但是考慮到新加坡華人佔比很高,佛教信仰佔優並不意外)(緬甸:仰光大金塔)3、主要信仰伊斯蘭教的國家是: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汶萊。
  • 泰國,大戰緬甸三百年!|地球知識局
    泰國和緬甸同處中南半島,兩國體量相近,文化相通。但泰國的GDP總量是緬甸的六倍,人均收入也是緬甸的近5倍,明顯更為強勢。中南半島國家中泰國和緬甸的人口差距不是很大但是GDP和人均GDP差距巨大▼然而倒退回古代王朝時代,緬甸曾經是一個非常強悍的國家,曾多次同中原王朝交手而不落下風。
  • 泰國南部旁,緬甸為何多出一塊狹長的領土?
    泰國和緬甸地處中南半島的核心,兩國陸地邊境線長約1800餘千米,北起著名的毒品產地——「金三角」地帶,南迄馬來半島西海岸線。從地圖上看,緬甸南端的狹長地帶,仿佛一條觸手,直插泰國南部,一路延伸到克拉地峽附近,形成一道詭異的邊境線。
  • 緬甸靠近泰國南部為何多出一塊狹長的領土?
    泰國和緬甸地處中南半島的核心,兩國陸地邊境線長約1800餘千米,北起著名的毒品產地——「金三角」地帶,南迄馬來半島西海岸線。泰國西部與緬甸接壤,東北與寮國隔著呵叻高原,東南和南方是弱小的柬埔寨和馬來西亞,湄南河、湄公河、蒙河交織在中部平原上。泰國年均氣溫24到30℃,作物一年三熟,孕育出璀璨的農耕文明。
  • 厲害了我的國,中南半島修鐵路,中國與7個國家相連
    半島上擠著緬甸、泰國、寮國、越南、柬埔寨、馬來西亞、新加坡7個國家,人口則超過3個億,密度與中國南方不相上下。中南半島供需旺盛,人口紅利也大,但這裡除最南面的新加坡是發達國家,其他6國都是發展中國家,在亞洲來說經濟只比中亞那幾個內陸國好一點。新加坡的成功是因為馬六甲海峽,這一點只有馬來西亞可以學習,其他各國不具備借鑑意義。那麼中南半島的國家,究竟如何發展經濟呢?
  • 世界五大衝突半島之中南半島四——湄公河三角洲:曾經屬於柬埔寨上千年,為什麼卻被越南搶走了
    緬甸?泰國?誰來稱霸中南半島2、連柬埔寨都差點統一的中南半島,為何至今難以統一3、泰國和緬甸為什麼打了300年的戰爭4、湄公河三角洲:曾經屬於柬埔寨上千年,為什麼卻被越南搶走了河流三角洲,尤其是大河流域的三角洲因地勢平坦
  • 中南半島「山國」:寮國如何在龐雜的地緣危機中謀求發展?
    北方為會芬高原和中國為鄰,南部與柬埔寨接壤,東面隔著長山山脈與越南接壤,西北方向可達緬甸,西南邊隔著湄公河毗鄰泰國,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其中境內80%為山地和高原,且多被森林植被覆蓋,遍布寮國各地,有「中南半島屋脊」之稱。
  • 廢除貴妃一切頭銜的泰國,在中南半島哪個位置?
    泰國位於中南半島的中南部,西鄰緬甸,北面與東面鄰東南亞唯一的內陸國寮國,東南鄰柬埔寨。泰國的面積51.3萬平方公裡,約相當於我國的雲南省(約39萬平方公裡)與福建省(約12萬平方公裡)面積之和。泰國首都曼谷,到處都是佛塔,看起來感覺很溫暖。
  • 想一統中南半島,做世界第三大國
    想一統中南半島,做世界第三大國。在越南戰爭後,美國退出越南,狼狽的走了,美國走後,北越秋風掃落葉,迅速的就把南越給佔了。佔了南越後,越南統一,軍隊也多達幾百萬。而此時,正處於最輝煌時刻的蘇聯開始大力扶持越南,給予巨額的經濟援助,武器援助。於是,有了軍隊,有了錢的越南開始有些心大了,飄飄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