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壓氧艙內,血和淚的教訓

2020-12-19 隨筆亂談

今天東院區高壓氧艙的人明顯比上周多了。可能是因為昨天西院區的艙出了問題,原本在那邊做的人來了這邊。

昨天下午也是一場驚魂。東院區周日不開艙,西院區照常開放。但是昨天西院區有一個艙出了問題,大家進了另一個艙。開始加壓感覺加了好久,大夫還沒有下達開始吸氧的指令,有人說感覺壓力不對,不舒服,向外面的大夫喊話,大夫說沒有問題,才加壓了十七分鐘,壓力還不夠。

但是就是有人感覺有異樣,艙裡還有個兩歲的孩子,一直在哭。我和鄰座說話時聽到自己的聲音都變了。

果不其然,開始吸氧沒有一會兒,就傳來了巨大的聲音,艙內越來越冷,是在緊急減壓。大家互相看看,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大夫的喊話也被減壓的轟鳴聲蓋住了。時間過得很漫長,在裡面沒有表,不知道時間到底過了多久。艙門開了,大夫在外面給大家直道歉,說電腦出了故障,加壓加得太高了不顯示,緊忙降不下來,明天檢修,暫停治療。

回想了一下,這次也是幸運,有驚無險,要是再加壓再加壓,這一艙的人會出現什麼狀況,不敢想像。

今天一早去東院區,看到推著床的坐著輪椅的都來排隊了,三個病床,一個艙放不開,另開了一個小艙。我們三個一氧化碳中毒的,還有那個一氧化二氮中毒的18歲小夥子,加上從山鋁來的一個躺床上的大姐和兩個陪人在小艙裡。

那個一氧化碳中毒的小夥子,是回老家,住在一所不常住的房子裡,一家好幾口都昏迷了,早上七點被發現,大小便都失禁了,搶救過來幾天後出院,現在要做一到兩個月的高壓氧治療。

一氧化二氮中毒的小夥子說,那得花四五千塊錢吧?一氧化碳中毒的小夥子說,要是不做,幾個月後如果有遲發腦病,就是花十倍的錢也沒法治了。

小夥子仍然是好奇心比較重,一直在問床上的大姐怎麼受傷的。大姐說疼的無心說話,小夥子說我看著你這樣也覺得好疼啊。大姐後來忍著疼跟小夥子說:「你看你阿姨飆吧,騎著電動車rourou地,這不摔倒了成這樣了。」

她今年五十六歲,剛剛退休,騎電動車上坡時不慎往後摔倒,傷到了頸椎,剛做完手術不到一周,全身疼疼到無法入睡,打杜冷丁都沒有用,「從昨晚到現在,腿上疼得跟割肉一樣」。陪同進來的人是她的妹妹,還有一個戴眼鏡的是主治大夫。他們幫她摘頸託,餵她喝水,幫她按摩腿,給她擦痰,說她肺部還有點感染,誰也無法減輕她的痛苦。她的妹妹說來做一趟高壓氧太麻煩了,從早上五點多就開始準備,救護車送來,一會兒做完了,救護車還得來接。侍候這樣的病人想必是太累了,她說自己「站著都能睡著」。

大姐痛苦的樣子,讓我們看著都覺得心疼。我說,看來交警要求騎電動車戴頭盔是太有必要了。要是當時摔倒裡戴著頭盔,可能傷勢也不至於這麼嚴重。是得提醒更多的人,吸取事故教訓啊。

小夥子一直在安慰大姐,要堅強面對,要樂觀,相信一定能康復。大姐說好。

我們看小夥子,說他這幾天康復得很快,前兩天兩個人架著他走路還不太行,今天一個人扶著他進來自己坐在那裡還可以。看來有望恢復如常。他又向新來的這幾位說了一遍自己患病的原因。他媽腿疼,上月底本來準備搬新房子,然後去給媽媽看腿,沒想到自己病了,來醫院大概一周的時間花了兩萬多了,打針打的屁股疼。

「我媽哭了,那天轉院的時候」「我看見我爸也哭了」。

我說孩子,哪個父母遇到這樣的事能不哭啊,就你這一個孩子,以後站不起來他們可怎麼辦啊。

我問他當時不上學時爸媽管沒管過他?他說管了他不聽。雖然他很叛逆,但是還很孝順。他出來玩,沒有問爸媽要過錢,都是自己賺的錢,現在全花光了。病好以後先得去學點手藝,再去賺錢,把看病借的錢還上,不能光讓爸媽還啊。

我問他,「有沒有想過要是恢復不好,你的小女朋友就不跟你了?」他笑著說「不會,因為我長得好啊!」。還說他的女朋友這幾天就會再來看他。

我說「人長得好只是一方面,咱們活得好才行。」他點頭。

跟他說要舉報那些誘騙他吸「笑氣」的人,不要再讓他們去害人了,他說他已經通過電話舉報了,警方已經把那些人全端掉了。

看來這個孩子通過這件事,真的懂事了。

祝福那位大姐和這位小朋友早點康復。

希望看到的人轉發提醒大家:

騎電動車的人一定要戴頭盔!安全和健康對你和家人來說很重要!

青少年要抵制誘惑,遠離毒品,否則致傷致殘,花錢受罪,親人流淚,一生後悔!

相關焦點

  • 走進神奇的「太空艙」——高壓氧治療
    近年來,高壓氧治療在提供醫學輔助治療、提高患者治癒率的同時,「吸氧」逐漸走進市民生活工作。高壓氧提供專業醫學輔助治療在恩澤醫院路橋院區新高壓氧艙治療中心內,呈現在記者面前的這個龐然大物,外觀像個潛水艇,其實這是一套兩艙四門大型空氣加壓氧艙。患者走入高壓氧艙,背靠艙壁坐好,關閉艙門,醫生通過操作臺的電腦控制,給艙內空氣加壓。
  • 蛟龍號潛航員選拔 兩女生高壓氧艙裡唱"藍精靈"
    十強考生在一個半小時的測試中均表現優異,沒有一個人出現氧敏感症狀,兩位女生甚至在高壓氧艙裡唱起了動畫片《藍精靈》的主題曲。  1日上午,在401醫院高壓氧艙外,入圍十強的考生們正在準備即將進行的氧敏感測試。對於眼前這個形如「油罐」的高壓氧艙,考生們都很好奇,紛紛拿出手機拍照 。
  • 「上山入海」後他們進了高壓氧艙!醫生:玩「極限」先評估身體
    他們坐在高壓氧艙裡,一邊看著電視,一邊進行治療,終於找到了平原上那種自在舒服的感受。解放軍總醫院第六醫學中心高壓氧科主任潘樹義提醒,準備玩「極限」旅遊項目的「驢友」們,最好先評估一下身體狀況再出發。肥胖的人更易得高原病高壓氧艙看起來就像「太空艙」。
  • 桐廬縣第一人民醫院關於高壓氧艙等維護保養項目的招標公告
    項目名稱:桐廬縣第一人民醫院高壓氧艙、液氧供氧、負壓吸引維護保養項目採購人名稱:桐廬縣第一人民醫院採購人地址:>桐廬縣城南街道學聖路338號招標內容及其它要求:1、招標內容:高壓氧艙設備、液氧供氧設備及負壓吸引設備維護保養,總價要求在10萬元以下
  • 華山醫院虹橋院區高壓氧治療中心...
    中心佔地約500平方米,配備有一座大型一艙兩室四門式醫用空氣加壓氧艙,該氧艙裝配有智能計算機自動化操作艙,空調系統與安全檢測系統,可同時容納20人進行高壓氧治療。氧艙外觀精美,艙內配有可視影像系統,患者可以在輕鬆舒適的環境中接受治療。01什麼是高壓氧治療?
  • 健康|通過高壓氧艙,以色列科學家首次將人體衰老過程逆轉
    以色列科學家在加壓艙中對老年人進行氧氣治療,首次將人體的衰老過程在生物學上得到了逆轉。該項研究成果發表在《衰老》(AGED)雜誌上。染色體是人體的遺傳物質、基因的載體。增加端粒的長度和擺脫衰老細胞,是許多抗衰老研究的重點。科學家們進一步研究表明,細胞的分裂是一個極為精細有序的過程,其中癌基因、抑癌基因、細胞周期基因等起著重要作用。美國三位生物學家因為發現端粒酶的作用而獲得2009年的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
  • 這個酷似「太空艙」的儀器 疲勞失眠壓力大可以試試
    勞累的人要是在這個艙內進行高壓氧治療,就能有效緩解疲勞和釋放壓力,聽起來是不是很棒呢。  9月27日,浙江省中醫院新高壓氧治療中心啟用儀式暨高壓氧臨床應用培訓在浙江省中醫院下沙院區拉開了序幕。從9月28日開始,大家就可以來浙中醫院下沙院區預約體驗新高壓氧治療啦。  什麼是高壓氧治療?
  • 「太空艙」裡睡個好覺!
    在市人民醫院求診的過程中,康復醫學科副教授劉道龍邀請TA們進入一個漂亮、舒適的「太空艙」,經過8天的治療,易嗲嗲依賴的安眠藥減量了,睡眠時間增加到每天7、8個小時。 5天的「太空艙」體驗,讓張女士12點前就可以入睡,夢減少了。
  • 川航備降後,死裡逃生的乘客為啥要進這個艙?
    當日下午,在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27名乘客接受了高壓氧治療。一位剛從高壓氧艙出來的乘客感嘆:「真是感覺走了一趟鬼門關,撿回了一條命。」為什麼這些死裡逃生的乘客要第一時間接受高壓氧治療?杭州師範大學附屬醫院(杭州市二醫院)神經外科程軍主任說,在萬米高空氣壓很低,氧氣含量稀薄,當擋風玻璃破裂脫落後,機艙內的氣壓急速降低,加上精神高度緊張,都可能會導致減壓病。就是人處於快速減壓環境時,體內一些組織、體液裡的氣泡氣體(主要是氮氣)會處於過飽和狀態,形成氣泡溢出來,引發皮膚瘙癢,像螞蟻爬的感覺,嚴重的會關節疼痛,可能還有胸痛、咳嗽等。
  • 第五人格:第五經典語錄,每一句都是「血」的教訓!
    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範,親人兩行淚。小編這段時間聽到的最多的就是這段話了,也是源於春節檔的某部國產電影中的經典臺詞,皮一下很開心,看來官博這次又皮了!一些經典語錄放到第五人格中,沒想到還挺押韻,在官博的帶領下,眾網友也是奇思妙想,小編總結了一下,第五人格的那些經典語錄,每一句都是「血」的教訓!一、道路千萬條,修機第一條;操作不規範,隊友兩行淚。
  • 漁民潛水出意外快速上浮昏迷,在上海加壓艙治療45小時獲救
    6月12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獲悉,李遊經過45小時加壓艙內治療,得以轉危為安,出院接受進一步康復治療。類似救治成功的案例在國內外均屬罕見。海洋潛水被快速「放漂」上浮,是每個潛水者都不願遭遇的噩夢。
  • 學術頭條:高壓氧治療血細胞或可逆轉衰老,珠穆朗瑪峰頂現微塑料...
    高壓氧治療血細胞或可逆轉衰老染色體端粒會隨著生物衰老逐漸變短,是衰老的一大標誌;修復端粒損傷,防止其過速變短,是衰老領域的主要目標之一。據一項《衰老》上的研究,科學家讓35名64歲及以上的健康老年人在90天內接受了總計60次的高壓氧治療,即在壓力室中呼吸高濃度氧氣,並分析了他們治療前、中、後的血液免疫細胞。結果表明高壓氧治療或可延緩,甚至逆轉染色體變短和衰老細胞變多的衰老過程。
  • 「酒」字三點水 幾多血和淚
    「酒」字左邊的三點水,對軍人來說可能是淚、血。對軍中那些因酒而敗的教訓,只有哀之,鑑之,才能使後人而不復哀後人也。酒這個東西很奇怪,它似水非水,是糧食的精華但不是糧食,來自於甘泉卻不是甘泉。高興時,人們拿它助興;煩惱時,人們借它消愁;閒暇時,一些人也喜歡「揮茲一觴,陶然自樂」。歷史上、文化上關於酒的逸聞趣事不少,但似乎以見於稗官野史者居多。
  • 江城一家醫院半月內接診十餘起
    密閉臥室擺炭火,直排式熱水器洗澡惹禍12月15日23時許,已經陷入昏迷的宋爹爹被家人緊急送到中部戰區總醫院(漢口院區)急診醫學科,醫生診斷為一氧化碳中毒,遂聯繫康復理療科高壓氧艙。醫生為宋爹爹緊急加艙。
  • 包廂內烤全羊3人一氧化碳中毒 燒炭環境聚餐這些細節別忽略
    報告單顯示碳氧血紅蛋白分別為中度和輕度中毒,其中一名44歲左右的男性來院前有昏迷和大小便失禁的症狀,而另外兩名患者則有不同程度的頭暈、噁心表現。  醫生詢問病史得知,他們發病前是在包間內吃炭烤全羊,並關上了門窗,不久就開始出現頭暈和心慌症狀。至此,急診科基本已經可以明確診斷患者為一氧化碳中毒。
  • 「獄中八條」:血與淚的政治囑託
    這是一份誕生在黑牢裡的報告,是烈士們最後的囑託,字裡行間充滿了痛切、悲憤、反省、憂慮、期望,唯獨沒有頹傷和灰心。這些被習近平總書記稱為「血的教訓」的「獄中八條」是如何誕生的?「獄中八條」到底寫了什麼?11月7日,重慶日報記者採訪了市委黨校文史教研部副主任陳曉莉。
  • 是血!是淚!是戰爭!
    是血!是淚!是戰爭!戰爭片,亦稱「軍事片」,現在是和平年代,過去兵慌馬亂的戰爭是不容輕易忘卻的,通過電影我們可以回望過去,珍惜現在,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去看看戰爭片中的十大精品。《戰馬》改編自同名小說由史蒂文·史匹柏執導,講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一個英國農場少年艾伯特和喬伊的故事,艾伯特和他心愛的馬不得不分離,但他們被分離的命運又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又重新交織在一起的故事。《戰馬》是一部老少鹹宜的佳作,無論對於孩子、中年人還是花甲老人,他們都會有不同的收穫;而放眼當今如此之作實屬罕見,所以要向史匹柏深深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