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精讀】全球氣溫變暖,當冬天不再來

2020-12-18 騰訊網

原文譯文

Winter is not coming

冬天不再來

The northern-hemisphere winter of 2019-20 was the warmest ever on land

2019- 2020年北半球的冬天是有史以來最溫暖的

Temperatures stayed roughly the same from November to March

從11月到3月,氣溫基本保持不變

1. THE MOST commonly cited risks of climate change are natural disasters: fiercer wildfires and hurricanes, bigger floods and longer droughts. But one of the most striking recent effects of global warming has been unusually mild weather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談及氣候變化的風險,最常提及的就是自然災害:更猛烈的野火、颶風、更大的洪水、更長時間的乾旱。但最近全球變暖最顯著的影響之一,就是世界許多地區變得異常溫暖。

2. The northern-hemisphere winter that ended on March 20th was the second-warmest since records began, and the warmest ever on land. The anomaly was biggest in Europe and Asia, where average temperatures from December to February were 3.2°C (5.8°F) and 3.1°C above the average from 1951-80, and 0.8°C and 0.7°C above those continents』 previous record highs. After a normal autumn, temperatures stayed close to their November levels for months. In Boston, where daily lows in January tend tohoveraround -6°C, the averageminimumthis January was 0°C; for Tokyo the figures were 0°C and 5°C. By local standards, thebalmiestwinter of all was in Russia. Moscow’s average daily low in January was -2°C, far from the customary -13°C.

3月20日結束的北半球冬季是有記錄以來的第二大暖冬,也是陸地上有史以來的第一大暖冬。歐洲和亞洲的異常最大,從12月到2月的平均溫度比1951- 1980年的平均溫度高3.2°C(5.8°F)和3.1°C,比之前的歷史最高記錄高0.8°C和0.7°C。正常的秋季過後,後面幾個月的溫度都與11月的一致。在波士頓,1月份的日最低氣溫往往徘徊在-6°C左右,而今年1月份的平均最低氣溫為0°C;東京1月份日最低氣溫為0°C和平均最低氣溫為5°C。按照地區的標準,最暖和的冬天出現在俄羅斯。莫斯科1月份的平均每日最低氣溫為零下2攝氏度,遠低於通常的零下13攝氏度。

3. The winter-that-wasn’t of 2019-20 is not yet a new normal. The main factor determining the severity of northern winters is the 「Arctic oscillation」: the relative pressure of Arctic and sub-tropical air. When pressure is higher in the Arctic, cold air from the North Pole pushes south, bringing harsh, dry winters to many places. When pressure is higher towards the sub-tropics, warm air pushes northwards,hemming incold air around the pole. These two patternsflip backand forth irregularly.

並不是說,2019-2020的冬天還不是一個新常態。決定北方冬季嚴寒程度的主要因素是「北極振蕩」:北極和亞熱帶空氣的相對壓力。當北極的氣壓升高時,來自北極的冷空氣就會向南推進,給許多地方帶來嚴酷乾燥的冬季。當副熱帶地區的氣壓較高時,暖空氣向北推動,在北極周圍形成冷空氣。這兩種模式不定期地來回變換。

4. For reasons that are not yet clear, pressure in the sub-tropics this year was much stronger than in the Arctic. And researchers have not yet determined how rising temperatures affect the Arctic oscillation. Until a few years ago, climate models tended to show pressure in the Arctic strengthening, reducing the amount of warming during winter at temperate northernlatitudes. The latest models find the reverse.

今年亞熱帶地區的氣壓要比北極地區大得多,原因未知。研究人員還沒有確定氣溫上升如何影響北極振蕩。直到幾年前,氣候模型還顯示北極地區的壓力在增強,這降低了溫帶北緯地區冬季變暖的程度。而新模型顯示的情況正好相反。

5. However, climate change is still responsible foranomalieslike this one. At the average global temperature in 1950, a winter this mild was all but impossible. In today’s climate, suchreprievesfrom the cold should occur once every 11 years. And if global warming continues on its currenttrajectory, winters like this year’s could become standard within a few decades.

然而,氣候變化仍然是造成這種反常現象的主要原因。在1950年的全球平均氣溫下,這樣溫和的冬天是不可能有的。而在如今的氣候條件下,冬天這樣的溫度會每11年發生一次。如果全球變暖持續,像今年這樣的冬天可能在幾十年內成為正常。

6. Mild winters offer benefits. Heating is cheaper, flu seasons are shorter and fewer people die overall. But problems mount as well. Without hard frosts, pests can survive and multiply to attack crops more harshly. Warmer winters are usually wetter, changing snowfall patterns. This can shrink the snowpack that supplies rivers, and cause floods. Even people whobemoanfrigid winters may miss them if they vanish.

溫和的冬天有好處:供暖更便宜,流感季節更短,總體死亡人數更少。但問題也層出不窮。沒有嚴酷的霜凍,害蟲就能生存並繁殖,從而危害農作物;暖冬通常比較潮溼,降雪模式也在變化;這可能會導致供應河流的積雪減少,並引發洪水。如果冬天消失了,即使是那些憎恨寒冬的人也會想念冬天的。

精讀解析

篇章結構

P1:背景:但最近全球變暖,許多地區出現了異常溫和的天氣。

P2:北半球冬季出現暖冬。

P3:北半球冬季嚴寒程度的決定因素:北極振蕩。

P4:今年亞熱帶地區的氣壓要比北極地區大得多,導致暖冬出現。

P5:氣候變化是暖冬出現的原因,如果全球變暖持續,暖冬就不再成為異常現象。

P6:暖冬有好處,也有壞處,但是如果暖冬持續,人們還是會想念寒冬的。

重點單詞

hover/'h v / vi. (鳥等)盤旋;(人)徘徊, 走來走去;猶豫, 搖擺不定

【短語】

hover over停留於, 盤旋於;威脅

【例句】

The dog hovers around the kitchen door every mealtime.

每到吃飯的時間,那隻狗就守在廚房門邊。

minimum/'m n m m/ n. 最小量;最小值;最小化;最低限度adj. 最小的;最低的

【例句】

They want to spend a minimum of both time and money.

他們想花費最少的時間和錢。

balmy/'bɑ m / adj. (指空氣)暖和的;溫暖的;芳香的;能止痛的;如香酯的

【例句】

The Virgin Islands, located in the Caribbean, have a balmy climate.

位於加勒比海的維京群島氣候溫和。

Arctic oscillation北極振蕩(縮寫:AO),又稱北極濤動,是指北極的氣壓與北半球中緯度地帶的氣壓呈現反向變動關係的現象。此現象描述於1998年由美國華盛頓大學的氣象學者大衛·湯普生(David W. J. Thompson)與約翰·瓦拉斯提出。相似的現象在南極與南半球中緯度地帶亦有觀測到,稱為南極振蕩(縮寫:AAO,多加一個A以與北極振蕩區別)。另外,在北極振蕩說被提出之前,於1920年代即觀測到的北大西洋振蕩(縮寫:NAO)因與北極振蕩相當一致,所以也有研究者將兩者合併為「AO/NAO」。

Arctic/'ɑ kt k/ adj. 北極的;極寒的n. 北極圈;禦寒防水套鞋

【例句】

Always amid the High Arctic mists!

它總是出現在那片北方的濃霧中!

oscillation/ si'lei n/ n. 振動,擺動;動搖;波動;振蕩

【例句】

But actually if you slow down you'll experience very big rocking oscillations.

但如果你慢下來,箱子會更劇烈地震蕩。

hem in包圍;限制

【例句】

In every direction the great snow-capped peaks hemmed them in, peeping over each other's shoulders to the far horizon.

現在,他們置身在一片白雪披頂的群山當中;山戀重疊,一直綿延到遙遠的地平線上。

flip back向後翻轉

【例句】

We had this ability to be kind of a yin and yang on problems: one guy would say that's unsolvable, and our roles would flip back and forth.

在解決問題上,我們是陰陽相濟的:其中一個人可能會說這個問題沒法解決,然後我們的角色就會此消彼長。

latitude/'l t tju d/n. 緯度;界限;活動範圍

【例句】

Our position is latitude 32 degrees north.

我們的位置是北緯32度。

anomaly/ 'n m( )l / n. 異常,反常,不規則;畸形人〔物〕;異常現象

【例句】

A bird that cannot fly is an anomaly.

不會飛的鳥是個另類。

reprieve/r 'pri v/ n. (死刑)緩期執行令;暫緩,暫止vt. 緩期執行(死刑)

【例句】

But these key allies - Canada, Mexico and the E.U. - were given a temporary reprieve.

不過當時加拿大、墨西哥和歐盟等美國的關鍵盟友獲得了臨時豁免。

trajectory/tr 'd ekt( )r / n. 彈道,軌跡;軌道;軌線;常角軌道

【例句】

And they seem to be on different trajectories.

兩者的價格趨勢不盡相同。

bemoan/b 'm n/ v. 惋惜;為…慟哭

【例句】

Yet for those who bemoan Europe's influence, the court is a lightning rod for discontent.

然而對於那些哀嘆歐洲影響力的人來說,歐洲法院就是他們宣洩不滿的避雷針。

- THE END -

堅持就會有收穫!

相關焦點

  • 全球氣溫節節升,為何有人說「全球變暖」是騙局?
    這個夏天,關於「某地氣溫破記錄」之類的新聞鋪天蓋地:北極圈內出現32℃的高溫;7月是德國自1881年有氣溫記錄以來最熱的7月之一,持續乾旱和高溫將給農業經濟損失約達14億歐元;日本名古屋氣溫突破40度,創1890年來最高;重慶全市7月平均氣溫成為1951年來最高;……每次到熱die的時候,人們都不禁聯想到一個詞:全球變暖。
  • 全球變暖,為何「冬天越來越冷」?
    在全球變暖的趨勢下,為何我們的冬天反而變得更冷呢?難道是全球變暖真的停滯了?針對這些問題,《科技文摘》專刊特約請《中國氣象報》記者採訪權威氣象專家為讀者解疑釋惑。在亞洲,日本和韓國也遭遇了近幾年最寒冷的冬季,日本38處觀測點的氣溫跌破有氣象觀測以來的最低紀錄,北海道最低氣溫達到-32.6℃,創下日本全國的最低氣溫紀錄;韓國首爾2月2日氣溫降至-17℃,為近55年來最低。  而與這一系列「冰冷」的數據相伴的還有:法國41個省因大雪或嚴寒宣布進入警戒狀態。持續嚴寒大雪天氣造成歐洲超過300人死亡。
  • (雙語精讀)在全球變暖的情況下,原油巨頭是否會覺醒?
    ( ̄△ ̄)每天一篇雙語精讀長度大概為1~2段英語罐頭本文是我的第7篇雙語精讀本材料能這樣用:一.做精讀。罐頭菌會給與一些詞彙表達出來,但你也可以自己進行查詢,分析長難句。二.英譯漢/漢譯英。雙方向翻譯,並與原文做對比,對於考翻譯,鍛鍊寫作的人來說,能好好地鍛鍊布局與論證。三.精聽。
  • 如果全球變暖是真的 為什麼這幾年冬天感覺格外冷?
    對於全世界人民來說,冬天顯然是最難相信「全球變暖」的季節。天降暴雪,冷風刺骨——這些把人凍得牙齒打架的天氣往往會讓人認為,外界宣傳的「地球平均溫度上升」肯定是假的。進入2018年以來,北半球的各地居民在幾天內就紛紛感受到了風雪交加的威力。
  • 科普|說好了全球變暖,怎麼天氣還要凍死人的節奏?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1月6日,受極端寒潮影響,北京最低氣溫達-19.6℃,北京創下了幾十年來的最低溫!是1952年之後的1月氣溫最低值,1966年之後的氣溫最低值。這讓很多人免不了懷疑「全球氣候變暖」這個話題。既然全球變暖,為啥冬天還會有極端冷天,要凍死人的節奏?
  • 新知|南極2月氣溫破20℃——全球變暖,人類何去何從?
    回想起剛過去的這個冬天,似乎不太冷。監測數據顯示,2019-2020年這個冬季,江蘇全省平均氣溫為6.1℃,經歷了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暖冬季。地球 真的越來越熱?不知不覺中,我們共同感受著全球變暖。「當前,全球變暖呈現著波動上升的態勢。」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青藏高原與極地氣象所研究員、中國極地青年科學家協會主席丁明虎告訴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比如,厄爾尼諾發生時全球氣溫會偏高、拉尼娜發生時氣溫偏低,兩者周期存在著2-8年的波動。此外,全球溫度還與太陽活動的周期性有關。
  • 新知| 南極2月氣溫破20℃——全球變暖,人類何去何從?
    回想起剛過去的這個冬天,似乎不太冷。監測數據顯示,2019-2020年這個冬季,江蘇全省平均氣溫為6.1℃,經歷了有氣象紀錄以來的最暖冬季。  地球 真的越來越熱?  不知不覺中,我們共同感受著全球變暖。
  • 今年冬天這麼冷,居然是因為全球變暖?
    結合能把豬刮上天的風口,讓人不覺產生這樣的懷疑——說好的全球變暖呢? 歡迎來北極(阿拉斯加北極鎮,非真正的北極)體驗一下全球變暖▼ 就說今年的寒冬,其實恰恰部分源於全球變暖,是不是很反常識? 極地渦旋的作用 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前年冬天美國人也被凍壞了。2019年1月,整片五大湖區的平均氣溫降至-34℃至-40℃,芝加哥附近的氣溫甚至一度降至-46℃,從五大湖區到新英格蘭無不受到這次超強寒潮的影響。
  • 為何今年冬天這麼冷?全球氣候還在變暖嗎?
    為何今年冬天這麼冷近期,冷空氣頻頻來襲,我國中東部大部分地區也出現持續低溫天氣。新冠病毒在寒冷天氣中更為活躍,目前關於今年是「冷冬」還是「暖冬」等話題受到公眾關注,記者就此採訪了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宋連春等專家。
  • 讀報刊學英語:零工經濟-精讀筆記01
    【導讀】我們繼續來了解「零工經濟」。這種新型僱傭關係有其好處,例如工作時間靈活、能增加收入,也有其存在的問題,例如缺乏保障性、缺乏交流空間。今天的精讀文段選自經濟學人2020年02月08日。一起讀外刊-學英語-看世界。
  • 全球變暖,火炎焱燚怎麼破
    人體對冷熱的感覺不僅取決於氣溫,還與空氣溼度、風速等因素有關,當人處於高溫高溼環境時,體感溫度會比實際溫度高很多。當實際氣溫為30℃,相對溼度為70%時,體感溫度為35℃;當實際氣溫為32.2℃,相對溼度為70%時,體感溫度會高達40.6℃。一般情況下,當體感溫度達到35℃時,人就會感到難以適應;當體感溫度高於40℃時,人就會感到難以忍受。
  • 全球變暖為何冬天更冷夏天更熱?這個物理現象可能是元兇
    無處可去的北極熊這時候有些人可能會有疑問,不是說全球變暖了嗎?怎麼現在的冬天好像是更冷了,就連傳說中的廣州近幾年都出現了雪花。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社會各界是眾說紛紜,但是始終沒有沒真正權威官方的解答。這裡,小編給大家一個都能理解的民科解釋,不一定對,但至少是一種思路。從物理現象看,全球變暖變暖是怎麼出現的呢?舉個例子,我們都有這樣的生活經驗,下雪的時候相對來說並不是最冷的的,化雪的時候才是最冷的。
  • 地球變暖是個騙局?NASA數據顯示:全球氣溫兩年內下降了0.56℃!
    根據美國NASA的最新數據,全球平均氣溫在最近兩年內,已經下降了半個多攝氏度。NASA戈達德空間科學研究所的「表面溫度分析」項目專門用來評估地表溫度的變化,數據每個月都會更新一次。研究顯示,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全球平均氣溫下降約0.56℃。這也創造了上世紀80年代以來,全球氣溫在兩年之中的最大降幅——1982年至1984年的降溫幅度約為0.47℃。專家表示,本次全球氣溫變化包括兩個階段的短時降溫,分別發生在2016年2月至6月,以及2017年2月至6月。
  • 全球變暖惹的禍:災難性山火可能更加頻繁,冬天也將成為山火季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許多人還記得,去年美國加州遭遇了有史以來最致命的世紀山火,上百萬的加利福尼亞人上演了一場大撤離。近日科學家發現,在全球變暖的影響下,未來災難性的山火事件可能更加頻繁,甚至隨時都有可能發生。這對飽受山火折磨的美國西部人來說簡直是一場噩夢...當大規模山火爆發時,往往會伴隨一種奇怪且可怕的天氣現象——「firenado(火龍捲)」。
  • 科學家預測:50年後全球氣溫將大幅上升,華北平原不再適合定居
    據衛星網近日援引《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撰文報導稱,在未來的幾十年裡,許多國家的氣溫上升可能要比以前六千年來的氣溫上升都要多。美國專家們推測認為,到2050年的時候,這樣的氣候會威脅到那些無力購買空調的窮人生命。按照他們的推測,50年後,大多數年平均氣溫零上13攝氏度的地區將升高到20攝氏度。而現在,中國南方地區、北非、地中海的人們就生活在這樣的氣候下。
  • 外國專家:南北半球強烈氣溫反差是全球變暖的結果
    專訪:南北半球強烈氣溫反差是全球變暖的結果——訪秘魯國家氣象水文局專家阿瓦洛斯新華網利馬8月22日電新華社記者賈安平南半球今年入冬以來,素以溫暖著稱的秘魯已多次遭到寒流襲擊,大部分地區的氣溫降至多年來的低值。
  • 英國氣象局研究160年氣溫數據 證明全球確實變暖
    據英國《每日郵報》3月19日報導,全球變暖一直被科學界的一些人士視作「氣候學醜聞」,這些人認為部分科學家對氣候數據進行了有利於支持全球變暖理論的傾向性「編輯」。英國氣象局的最新報告顯示,全球氣溫自1900年以來確實上漲了0.75攝氏度,其中2010年的平均氣溫最高。
  • 美英兩國3月氣溫破紀錄 氣候變暖或加劇極端天氣發生
    就在不久前的3月28日,聯合國氣候變化委員會發布一份報告稱,全球變暖致未來熱浪和洪水發生的頻次會越來越高,一些地區會經歷更多地乾旱;熱帶氣旋數量也會增加。各個國家都需做好應對準備。根據英國氣象部門4月3日公布的數據,3月份的全國氣溫平均達到7.7攝氏度,是英國近半個世紀以來最高。
  • 全球變暖竟造成了極寒天氣?
    目前歐洲大部分地區氣溫創下歷史新低。瑞士夜間溫度已降至零下35攝氏度,捷克部分地區溫度則降至零下39.4攝氏度。低溫和大雪造成多地交通和電力中斷,很多學校被迫停課,當地政府呼籲居民儘量減少戶外活動留在家中。  日本多人被雪掩埋而亡  日本同樣遭受著冰雪的重創,日本北部持續數周的暴雪已造成多人死亡。
  • 今年冬天為何格外冷?恰恰與全球變暖有關
    ◎ 科技日報記者 付麗麗今年冬天格外冷。在剛剛過去的「霸王級」寒潮中,全國降溫8℃以上的面積達250萬平方公裡,降幅12℃以上面積達40萬平方公裡;北京、河北、山東多地氣象觀測站最低氣溫突破或達到建站以來的歷史極值。「不是說全球變暖嗎,怎麼今年還這麼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