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到元旦臨近,中國傳統節日團圓節快到了,很多年輕人群雖然不喝白酒,但是回家之前還是為家裡的老人帶幾瓶有面子的酒,以盡孝道。據統計,喝白酒的人群主要集中在中年以後,大部分消耗在逢年過節的送禮市場。
但因為很多年輕人平時不怎麼愛喝白酒,因此對白酒的認知非常有限,基本上是靠價格、品牌來決定好壞,送酒成了送面子,越貴的酒越有面子。殊不知,白酒的好壞與太多因素有關係了,今天就教大家如何從產品成分表中區分好酒還是劣質酒,糧食酒還是酒精酒!
以洋河海之藍為例:
酒盒成分表上一般都會有以下幾項內容:
1、香型
香型代表了這款酒水的典型風格,以濃、醬、清為主,各地還有各地的特色香型(如鳳香、特香、芝香等等,不一一列舉)。
要注意香型不同,口感不同。如果愛喝洋河,那他通常喝五糧液、劍南春也不會排斥,因為都是濃香。但你買汾酒或者茅臺,他大概率會喝不慣,因為汾酒是清香,茅臺是醬香。
2、原料
釀造白酒的原料有很多,通常只要是富含澱粉的作物基本上都可以釀酒,產出的酒也有不同的香味。我國釀造白酒使用的原料主要有高粱、玉米、大麥、小麥、大米、小米、糜子、甘薯等等,一般多以混合原料來發酵,很少使用單一原料發酵。
這裡面就要注意:只要出現玉米、薯類、糖蜜、食用酒精、液態法白酒等原料,那這瓶酒大概率是酒精酒。
3、產品標準
為了統一酒水行業的標準,國家制定了嚴格的酒水產品標準。是不是糧食酒,從標準號這裡就能看出來。
為了方便大家鑑別,我把市場上常見的產品標準號整理如下:
其它的就是產地、廠址、生產日期了,這些信息簡單明了,就不解釋了。但是也得注意一下這些產品信息是否齊全哦!
最後送大家酒水選購口水歌,可能不完全準確,僅供大家參考:茅臺多個鎮,不真;五糧不帶液,坑爹;劍南不帶春,失準;古井不帶貢,別動;瀘州無老窖,這酒不可靠;汾酒多集團,多花冤枉錢;西鳳不帶酒,統統繞著走。
喜歡文章的親們,可以關注一下本號,後續有更多精彩內容等你來看。
檢測就這麼簡單!
※部分素材來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