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歷史上北歐四國(丹麥,挪威,瑞典,芬蘭)作為德國首要目標,個人認為只有芬蘭才是為了真正中立而夾縫中求生存,並沒有助紂為虐幫助德國。
首先,丹麥是北歐四國中最弱小的國家,再加上國土與德國接壤。在開戰僅4個小時後以後就宣布投降。之後成為二戰中的德國最大的奶製品和肉製品提供者。
挪威擁有北歐四國最長的海岸線,其岸炮部隊是挪威最大的軍力投入。但是,挪威在德國外交、軍隊雙重恐嚇下國王哈康七世被迫逃亡北極。德國在挪威扶植了維迪昆吉斯林領導下的傀儡政府。之後為二戰中德國提供魚肉和皮革製品。德國通過駐紮在挪威深水港裡的海軍,有效地攔截盟軍對蘇聯的援助。挪威還為德國原子彈計劃提供主要的原料——重水。
一直打著中立旗號的瑞典,在二戰中為了本國利益卻對德國「眉來眼去」。在1940年瑞典就允許德國在其境內運輸物資,事實上就是瑞典人承接了德國在瑞典境內的運輸任務。有數據表明到1943年底,瑞典幫助德國運輸了214萬部隊和10萬多列火車的物資到前線。並且在面對猶太人在瑞典的存款,瑞典完全面向德國利益。
芬蘭,作為北歐四國裡唯一保持真正中立的國家。在面對蘇德強大的壓力,依然堅守本國利益,夾縫中求生存。
在二戰以前,很多俄羅斯帝國的士兵逃亡芬蘭。並且在芬蘭建立反抗蘇軍的陣地,蘇聯一直視芬蘭為威脅。芬蘭的最早的國境線緊挨蘇聯的列林格勒,再加上蘇聯覬覦芬蘭在波羅的海的出海口。蘇聯提出和芬蘭交換領土被拒後,挑起了蘇芬戰爭。
最終結果是,芬蘭人在傳奇總統曼納海姆的帶領下將蘇軍打的頭破血流。並且成功阻止蘇聯扶植政府的傀儡政府的統治,打破了將芬蘭劃為蘇聯領土的陰謀。
雖然這場戰鬥蘇聯傷亡率高達了5:1,但無奈芬蘭本來就是一個小國,最終還是無法與蘇聯抗衡。1940年3月芬蘭被迫籤署條約,割讓10%的領土給蘇聯。
1941年「巴巴羅薩」計劃實施之前,德國就希望拉著芬蘭一起進攻蘇聯。但是芬蘭人清晰記得在剛結束的蘇芬戰爭中,德國雖然沒有直接參與侵略,但是卻大量攔截國際對芬蘭的援助。德國為了表示真誠,派遣大量教官和物資幫助芬蘭重建軍隊。但是,芬蘭依然不為所動,保持中立。直到1941年蘇德戰爭全面爆發,芬蘭人意識到這是收復失地最好機會。於是,芬蘭加入德國開始收復失地。
值得提醒的是,芬蘭在收復了蘇芬戰爭失地後,拒絕擴大芬蘭參戰範圍。即使在希特勒許諾將整個科拉半島劃給芬蘭,芬蘭高層依然不為所動(科拉半島面積將近是芬蘭國土的1倍以上)。這說明芬蘭高層對於蘇德戰爭性質的有著明顯的認識。
在史達林格勒戰役德軍出現敗勢以後,曼納海姆便預言蘇德戰爭德國必敗。1944年曼納海姆接任芬蘭總統以後開始秘密和蘇聯聯繫。在和蘇聯談判反覆協商後籤署停戰協議,隨即要求德軍撤出在芬蘭駐軍。在德國拒絕以後,芬蘭立刻調轉槍頭將德軍趕出拉普蘭。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芬蘭一直在蘇德兩大強國之間捍衛著國家的尊嚴、民族獨立和領土完整。並且保持清晰不受法西斯的誘惑,沒有助紂為虐幫助德國侵略蘇聯。所以說,芬蘭才是二戰中北歐四國真正嚴守中立和正義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