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豚灣》一部引人深思的環保紀錄片

2020-12-14 百家號

這已經是自己好久以前看的紀錄片了,但是在參加了保護動物的環教後,面對可愛生命的消失,突然覺得自己無能為力。這種無力感讓我想到了《海豚灣》中裡克的堅持,那美麗海灣裡發生的血淋淋的殺戮,一隻只海豚最後的掙扎與悲鳴都浮現眼前。

我想世界仍有許多生命和那個海灣裡的海豚一樣,他們在掙扎,因為人類。

你知道嗎?

2009年它震驚了世界,當大多數國家舉起旗幟大聲呼籲保護鯨類物種時,日本太地町卻每年上演海豚屠殺。

這是日本最美麗的海灣,但所有美麗卻在每年的九月戛然而止。每年這裡的漁民都會利用聲音將海豚驅逐到岸邊,世界上所有優秀的海豚訓師聚集於此挑選他們中意的「飛豚」——寬吻海豚。那剩下的呢? 漁民們會毫不猶豫的殺死所有被挑剩下的海豚。血水會侵染整個海灣!但這些屠殺卻被嚴密的隱瞞!就連政府也參與其中!

你知道嗎?

"你在海裡遊泳的時候,周圍有海豚相伴這是最難以置信的時刻。」

他們就在你眼前並對你產生興趣,你真的感覺自己和他們進行某種深層次的交流就像你們之間可以相互理解。"這是紀錄片中那群救援者說的話。他們並不渴望去贏得人類的褒獎和頌揚。熬夜潛伏,偷摸拍攝,迂迴前進,偽裝對抗,公開展示,這一系列不討好的方式,只是為了一個目的:只是想讓大家知道,在這個地方,每年都有230000條海豚在悲鳴。

也許不應該感性,但必須坦白,觀看影片時內心的感動與不忍,甚至憤怒,都抑制不住的湧上心頭。我們熱愛著大自然,喜愛動物,可面對殺戮又能做些什麼。《海豚灣》用鏡頭來揭露殘忍,也許這種揭露並不合法,甚至觸碰了權利的底線,但是這種勇氣讓全世界的人們都開始反思。並且真正地實現了"Stop it!"

影片觸及了人類內心最邪惡的部分,播出後全球的呼聲很大,迫於壓力太地町捕殺海豚的行為大有節制。同樣也了有更多其他的改變,例如臺灣的一家水族館放生虎鯨,國際捕鯨協會也換掉了許多日本當地的議員等。也許這還遠遠不夠,但是這都在說明電影的成功,宣傳的成功。所有的改變都源於個體的激情,所以更需要一部好的影片,一次好的宣傳去喚醒那份熱情。

不知你們是否有想起,有一種鯨類動物在中國也已經功能性滅絕了——生活在長江裡的白鰭豚。其實這樣的野生動物還有很多,像我們熟知的長江江豚,高原上的藏羚羊等,他們都處在滅絕的邊緣,任務仍然很重。你會發現不管是保護野生動物,還是保護我們的身邊的環境,仍然要堅持不懈的努力。

我們可以做的也許不能偉大到震撼全世界,力所能及的可能也只是在網絡平臺中堆砌文字,希望可以有更多的人看到;可能只是給小孩子們講述那些可憐動物的故事,希望他們也可以真正的愛上動物,長大後不忘初心 。

這綿薄之力也並非無用,當它慢慢積累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大熊貓的保護就是一個很成功的案例,在成都旅遊的人都可以看到許多熊貓的製品,玩偶,帽子等等,這樣來自中國不同地方的人都知道了並且都喜歡上了這個可愛的生靈,都發自心底的想要保護他們。同樣在很多動畫和影視劇中也有它們的身影,《功夫熊貓》的誕生不正是世界給我們的回應嗎?這些雖看似平常卻也真實地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每個人。這就是宣傳的力量。

作為環保宣傳人,我們不能忘記自己的責任在那裡,更不能放棄呼籲,也許我們無數次自問這些宣傳有什麼用?真正想要做環保的人又會有多少?也許我們會傷心,但要明白有些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們堅持下去。要相信,會有人回應,會和我們一起走下去的。

相關焦點

  • 《海豚灣》:一部看過就難以忘懷的紀錄片
    紀錄片通過參與型的方式,向人們敘述在這裡的所見所聞,人們通過理察.奧巴瑞在片中的所作所為,了解到真相。正是通過參與型的方法,《海豚灣》才會讓觀眾看過就難以忘懷。一、出演者介入影片的身份,為紀錄片增加了真實性並且增加記錄片的情感共鳴。
  • 《海豚灣》:一部充滿浪漫主義的紀錄片
    《海豚灣》《海豚灣》是一部紀錄片,更是一部痛徹心扉的用人類的欲望和殘忍寫下的大自然的悲歌。《海豚灣》在《海豚灣》裡,那些被海洋公園裡選剩下的當場就被戳死,血染海灣。《海豚灣》理察·奧巴瑞是曾經世界著名的海豚馴獸師,上世紀60年代,他創建了最早的海豚訓練辦法。
  • 每日紀錄片推薦:《海豚灣》《那天,大海》
    《海豚灣》是一部拍攝於2009年的紀錄片,由路易·西霍尤斯執導,裡克·奧巴瑞主演,該片記錄了日本太地町當地的漁民每年捕殺海豚的經過。影片於 2009年7月31日美國上映。這部電影在獲得奧斯卡最佳紀錄片之後,讓日本在國際上的形象跌落不少,日本至今耿耿於懷。2015年8月31日,日本警方以未攜帶護照為由,逮捕了美國動物保護家理察·奧巴瑞,而他正是《海豚灣》的發起者和演員。
  • 海豚灣,一部值得所有人類銘記的紀錄片
    日復一日的殺戮,會整整延續6個月,而在這期間,單就太地町每年會有兩千多頭海豚被屠殺……當湛藍的海豚灣泛起猩紅的海水,一場血腥的屠殺在悄無聲息地進行……我們只是共同生活在一個星球。我們並不是這個星球的主宰。
  • 《海豚灣》:一部讓人震撼的紀錄片,海豚在日本慘遭屠殺
    《海豚灣》如果你去到水族館,那你一定會看到一個項目:海豚表演。《海豚灣》我們也曾經聽到過關於海豚救人的消息,當你掉進海裡,如果你的周圍有一隻海豚,它極有可能去救你。因為它能夠感受到你的存在,感受到你身體器官的運作。
  • 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海豚灣》主演被日方拒絕入境
    央廣網北京1月21日消息(記者馮爍 實習記者陳姣姣)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2009年一部展現日本太地町捕殺海豚血腥場面的美國紀實影片《海豚灣》在全球引發關注,電影中無數海豚慘遭殺害、血染海灣的畫面讓全球陷入討論與反思。2010年,這部片子榮獲第8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長片獎。
  • 日本海豚灣血流成河,這部奧斯卡紀錄片《海豚灣》揭秘背後的秘密
    圖片來自\紀錄片《海豚灣》到了清晨,會等到各國的馴養師來這裡挑選海豚,進行馴養。在這裡每隻活海豚以15萬美元的售價,完成交易,這裡也成為運輸海豚的最大出售基地。可能大家平時去海洋館看到的海豚就有可能是從這裡運輸的。
  • 10部全球經典的環保紀錄片,每一部都值得我們深思!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回顧10部全球經典環保紀錄片中的自然之殤及生命禮讚,重新體味這個星球上的每一刻瞬間與永恆,讓最美星球正在遭受破壞的警鐘長鳴。不同於其他環保類紀錄片的主題——「愛護自然」,《第十一個小時》全片旨在釐清一個基本事實——「拋除人類生存與否,環境自身是可以自救的。亟待我們拯救的不是地球,只是我們自己。」影片以三段式結構展開——問題是什麼?問題的起源?問題如何解決?並邀請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進行出鏡訪談,50位全球頂尖的科學家、思想家和領導者一一道出了問題的答案,並告知我們應該如何改變這一切,拯救人類自己於水火之中。
  • 剛剛從網上看了一部紀錄片《海豚灣》,心情難以平靜
    剛剛從網上看了一部紀錄片《海豚灣》,心情難以平靜。不知該從何說起。到底是我們人類太自大、野蠻、愚蠢、醜陋……還是那些海豚太善良、純潔……為什麼從沒有聽過海豚傷人的故事,總是聽說海豚救人的故事。而現實中,人類卻要野蠻的屠殺那如天使般的生靈!地球是人類的家園,也是其他生物的家園。
  • 《海豚灣》真實的紀錄片,總有那麼些畫面震撼心靈
    《海豚灣》一部帶有主觀意識的紀錄片,它所表達的就是製作人的願望:揭露人類獲得海豚以作表演及殘殺並售賣海豚肉的事實。在片中令我久久不能忘懷的是,在圍捕區裡那隻滿身鮮血流淌,還一直一直想越過漁網而不斷努力掙扎的海豚,最後無力沉入被自己鮮血染紅了的水裡。
  • 《海豚灣》︱創作手法探討
    海豚灣》是由導演路易西霍尤斯創作的一部紀錄片,這部紀錄片榮獲2010年第8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長片獎,影片關注日本太地町地區的屠殺海豚的惡劣行徑,採取一系列非正常的拍攝手法進行記錄,本文將從拍攝手法的必要性、影像畫面以及這種拍攝方式有哪些值得借鑑和摒棄的地方這三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 影片《海豚灣》,最具藝術感的紀錄片,真相都真的讓人難以想像!
    海豚灣的鮮血讓人心痛。志願者們的勇敢無畏令人動容,偉大而悲愴的紀錄片。整部劇看下來都很難受,最後看到那個老爺爺終於拿到拍攝證據,大步地走進去向世界揭露日本人醜惡罪行的時候,他一人掛著TV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時,實在忍不住爆哭。被利益驅使,泯滅人性,是整個人類的恥辱。我們能做的,是帶著使命去愛護保護它們,不只是海豚。
  • 日本警方逮捕紀錄片《海豚灣》主角
    理察·奧巴瑞是以太地町非法捕殺海豚為題材的紀錄片《海豚灣》的發起者和演員。為呼籲停止非法捕殺鯨魚和海豚,理察·奧巴瑞和其他動物保護家此前相約前往日本和歌山縣太地町。 《海豚灣》劇照 《海豚灣》中日本對海豚的血腥捕殺
  • 《海豚灣》獲奧斯卡引日本拍攝地漁民不滿
    新華網北京3月9日專電美國環保題材紀錄片《海豚灣》7日獲得第82屆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獎,引發影片拍攝地——日本和歌山縣太地町漁民的抗議。  《海豚灣》記錄了太地町漁民將大群海豚逼入港灣並捕殺它們的血腥場面。拍攝者潛入太地町禁區,藉助數臺隱藏的攝像機和微型麥克風完成了拍攝。
  • 紀錄片《海豚灣》:平靜港灣裡的騙局與殺戮
    《海豚灣》是一部拍攝於2009年的紀錄片,由路易·西霍尤斯執導,裡克·奧巴瑞主演,該片記錄了日本太地町當地的漁民每年捕殺海豚的經過。影片於 2009年7月31日美國上映。路易·西霍尤斯導演的《海豚灣》記錄著這一切的發生,為我們講述了一個令人震驚的事實。電影的海報是深藍的海水與流著鮮紅血水的海豚構成,這兩明亮顏色的對比強烈,看完電影不難發現這是電影的結尾,小小的港灣被鮮血染得通紅。漁民們在水中不停地敲打金屬棒來破壞海豚的聲吶系統,將它們趕入港灣裡,用網攔住它們的出路,海豚們的痛苦叫聲刺耳,整整一晚。
  • 原創《海豚灣》:努力做一個素食主義者
    2009年拍攝的美國紀錄片《淘灣》,尖銳地以紀錄片寫實的手法,揭示日本人大肆捕殺和獵食海豚的事實。該片由美國攝影師、潛水員、紀錄片導演、就職於《國家地理》雜誌的路易·皮斯霍斯導演。由上世紀六十年代,海訓練和海表演的代名詞,之後其餘生中三十多年裡卻在努力解放海豚的理察·奧巴瑞主演。
  • 《美人魚》:周星馳童話背後的海豚灣真相
    2009年,紀錄片《海豚灣》問世,將這個狹小海灣裡發生的血腥的屠殺揭露給了世人。而2016年周星馳那部票房超過30億的影片《美人魚》,靈感也來源於此。雖然周星馳並沒有把電影背後隱藏的真實海豚灣悲劇掀開在世人面前,電影最後依然大團圓結局,但過程中觀感上遭遇的不適,必然會導致觀眾接受無能。除了電影開篇,全片過程中多次大膽穿插海洋生物生存危機紀錄片和新聞短片。這些真實的血腥場景,帶給觀眾的感官刺激是震撼且憤怒的。
  • 《海豚灣》|一場對海豚的慘無人道的殺戮!
    2009年有這樣一部紀錄片——《海豚灣》揭露了小鎮的罪行,原來小鎮並非像表面展現的那樣熱愛海豚,反而以這個作為掩蓋他們在小鎮裡屠殺海豚的真相。看著那些觸目驚心的片段,就像是走入了海豚的地獄世界一樣,那染紅整片海域的鮮血在昭告著日本漁民的殘忍!
  • 繼《海豚灣》之後日本捕鯨主題紀錄片美國上映,美媒為捕鯨站隊
    【環球網報導 實習記者 楊璐】反應日本捕鯨傳統文化的紀錄片《海豚灣》上映之後,引起全世界各地的強烈反響。日本導演佐佐木芽生,在看了《海豚灣》之後,認為影片中「某些部分是不對的」,「選擇了極少數漁民並將他們描繪成惡棍」,於是她赴太地町重拍紀錄片《鯨世寓言》,希望人們能從其他多個角度看待當地捕豚現象。據日本NHK電視臺8月18日報導,由佐佐木芽生拍攝的日本捕鯨題材紀錄片電影17日在美國上映。上映後引起歐美媒體的關注。
  • 「海豚灣」又被血水染紅
    「海豚灣」又被血水染紅文/旅者心心哈嘍,大家好,我是旅者心心,歡迎閱讀本篇文章。這次心心要說的是一個沉重的話題,前不久,日本恢復了商業捕鯨,又開始在沿海小鎮太地町捕殺海豚、鯨魚,場面非常血腥殘酷,湛藍的「海豚灣」又被染成了血紅色。太地町究竟是什麼地方?為什麼要在這裡大肆捕殺海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