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9日上午,時值第十三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南陽市博物館(臥龍崗武侯祠)聯合南陽烙畫院、漢合箏樂坊、南陽亮倩文化傳播公司、玖珂漢服文化傳播公司在大門外和臥龍書院舉辦了「呵護文化遺產,講好中國故事」系列傳統文化展示活動,通過現場烙畫製作、仿漢樂舞展演、唯美漢服展示等精彩演繹,在傳承非遺文化之脈的同時,讓市民細細品讀華夏之美帶,步入夢回大漢的心靈之旅。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從2017年起,將每年6月第二個星期六的「文化遺產日」,調整設立為「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目的是營造保護文化遺產的良好氛圍,提高人民群眾對文化遺產保護重要性的認識,動員全社會共同參與、關注和保護文化遺產,增強全社會的文化遺產保護意識。
南陽市博物館圍繞「文化遺產的傳播與傳承」主題,倡導「為文化遺產點讚,為美麗中國添彩」。「保護成果,全民共享」,積極邀請社會力量參與投入、到文化遺產的保護中來,讓遺產在我們手中薪火相傳。
市博物館文保部的文物鑑定專家為廣大市民義務進行鑑寶。
由漢合箏樂坊、南陽亮倩文化傳播公司、玖珂漢服文化傳播公司聯合南陽市博物館漢代文化苑在大門外為廣大市民奉獻了一場唯美文藝饕餮盛宴。
「陶笛」演奏的《千年風雅》清脆嘹亮、低回婉轉。
《華服之美》真情詮釋「錦緞如雲,綾羅似雪。華綢英姿,絕倫妙義。」漢服以其悠久歷史的沉澱而熠熠生輝。
「盤鼓舞」又名七盤舞,是南陽市博物館精心為觀眾打造的仿漢舞蹈,常年在該館「漢代文化苑」為觀眾免費展演。它是將盤、鼓置於地上為舞具,舞者在盤鼓之間雀躍跳動,時而健朗明快,時而雍容惆悵。
琴聲悠揚,錚錚作響。這是被譽為「群聲之相、萬樂之師」古箏演奏的《女兒情》。輕柔而典雅的旋律,華麗而婉轉的音符,動人心魄、意境燎原。
「心懷女兒志,傾聽傳漢韻。素手彈玉箏,勵志成風雅。」箏舞鼓韻《採薇》讓大家真切感受到了來自帝鄉南陽的古風漢韻。
《蹬技》這項有兩千多年發展歷史的雜技將演出推向了高潮,現場叫好聲不絕於耳。演員通過身體技巧完成一系列高難度動作,扣人心弦,讓人大開眼界。
南陽市博物館領導張效景、張曉剛、羅松晨高度重視此次「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的宣傳工作,全程指導並參與了此次活動,市場策劃部和社教部工作人員全程策劃並實施。
(南陽市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