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雙塔博物館舉辦「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專題活動

2020-12-10 山西日報數字報

  山西晚報訊(記者 南麗江)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當天下午四點,由太原市文物局主辦,太原市雙塔博物館、太原市文物稽查隊、太原廣播電視臺融媒體中心共同承辦的「文物賦彩全面小康」2020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專題活動在太原普光寺舉辦。太原市文物局黨組書記劉玉偉、山西大學副校長杭侃、太原考古所研究員常一民以及省城的一些書畫藝術家、古琴演奏家彭建軍、後小河小學的部分學生和家長等參加了此次活動。
  普光寺,位於太原市杏花嶺區西緝虎營15號,佔地5000餘平方米。據園內清代碑文記載,普光寺初建於東漢建安年間,現存主要建築為明清遺物。2020年初,普光寺交由雙塔博物館管理,成為一座集建築、雕塑、繪畫藝術為一體,致力於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群眾身邊博物館和廣大市民開展文化交流的城市會客廳。6月13日,雙塔博物館根據館內文化遺產特色,主動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策劃推出一系列活動:講故事、品書畫、賞名曲、聽分享、看展覽。
  這是一場前所未有的文化盛宴。在講故事環節,劉玉偉書記和文博專家杭侃、常一民一起圍繞「文物賦彩全面小康」為大家講述了一些和文化遺產相關的故事。其中,杭侃舉了一個世界文化遺產保護中的典型例子——西班牙的畢爾巴鄂,這座小城曾經以出口鐵礦石和製造鐵器而聞名,後來由於經濟危機遭到重創,上世紀90年代,因修建了「畢爾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館」而讓這座小城重煥新生。杭侃認為,「山西除了豐富的能源,還守著很多珍貴的文化遺產,因此一定能找到新的發展道路。」關於文化遺產的保護,普通大眾可以做些什麼呢?常一民表示,首先要了解它,只有認真了解了才能熱愛它,也才會去保護它。活動現場,文博網紅志願者閻鑫也為大家分享了自己參與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嘗試將洪洞廣勝寺流失海外的壁畫「回家」的故事。
  在品書畫環節,趙國柱、徐曉梅、王志剛、冀衛東、袁筠、牛力、劉偉等省城書畫藝術家和後小河的小學生們現場揮毫創作,分別寫下了「文物賦彩全面小康」「保護遺產你我同行」等內容,這既是一種書法的傳承,也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古琴演奏家彭建軍還在現場演奏了經典樂曲《流水》,在古色古香的普光寺中聽著古韻悠悠的曲子,仿佛穿越了時空,觀眾們聽得如痴如醉。除此之外,大家還可以在普光寺內參觀正在舉辦的「力量和信心——抗擊疫情見證物展」,通過百餘件抗疫相關實物,見證中國力量。
  此次活動的目的是為營造保護文化遺產的良好氛圍,提高人民群眾對文化遺產保護重要性的認識,動員全社會共同參與、關注和保護文化遺產,增強全社會的文化遺產保護意識,積極引導公眾參與,凝聚社會共識,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使國家文化遺產日成為全民的文化遺產日,使國家舉措轉化為每一個公民自覺的文化行為。

相關焦點

  • 鄭州多家博物館、紀念館舉辦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題活動
    鄭州多家博物館、紀念館舉辦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題活動 2020-06-13 11:00:07 來源:大河網  |  作者:莫韶華《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保護法》巡展遺產日當天舉辦《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巡展,並派發文物保護法宣傳單頁。鄭州博物館1.線上活動。以唐戶遺址中裴李崗文化和雙槐樹遺址中仰韶文化為主,依託鄭州博物館文物展品,用H5形式設置兩條觀眾虛擬體驗線路,讓觀眾深刻了解鄭州地區深厚的文化底蘊。2.線下活動。
  • 福州市舉辦系列活動迎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廈門網訊 據福州日報報導: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  主會場活動 13日在福州文廟舉行,同時設立羅源、永泰分會場  鼓樓 13日9:00開啟,將開展2個小時的非遺展演活動
  • 「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暨重慶文化遺產宣傳月專題活動」正在火熱...
    梳理、挖掘、傳承、利用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盟國駐渝外交機構遺址群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有利於塑造重慶城市建設,培育重慶核心競爭力,彰顯提升重慶的國際地位,進一步提升重慶的影響力和美譽度的重要載體,6月13日就是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切實保護利用好抗戰文物,向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統一戰線教育,為全面小康賦能發揮積極作用。
  • 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大沽口炮臺遺址博物館六大系列活動等你來
    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大沽口炮臺遺址博物館六大系列活動等你來 2020-06-13 16: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晉源區優秀非遺項目參加2019年太原市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傳統...
    6月8日為我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為進一步提高人民非遺傳統體育類項目的保護意識,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武術,營造非遺保護良好社會氛圍,2019年太原市「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傳統體育項目精品展演活動於6月10日上午在太原市龍潭公園春秋大鼎前舉行
  • 開封市博物館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特別活動
    2020年6月13日是我國第15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為了進一步提高公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更好地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由開封市文廣旅局主辦,開封市博物館承辦的「朱仙鎮木版年畫傳統顏色製作技藝挖掘恢復」新聞發布會,於下午三點半,在開封市博物館中意湖館區舉行。
  • 廣東省博物館「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啟動
    大洋網訊 昨日是中國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為了響應今年文化和旅遊部非遺活動主題「非遺傳承健康生活」,廣東省博物館本次推出「粵傳承粵健康」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以線上直播為主,結合線下互動體驗,宣傳廣東非遺文化。廣東省博物館選取涼茶、針灸、嶺南醫食等具有廣東特色的非遺項目,策劃了一系列線上與線下活動。
  • 朝陽區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即將開啟!
    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您知道什麼是文化遺產,什麼是自然遺產,該如何保護文化遺產嗎?6月12日起,朝陽區文化和旅遊局將舉辦「文蘊朝陽 活態傳承」——朝陽區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趕緊抓住機會,跟小編一起走近文化和自然遺產吧。
  • 三分鐘,帶你回望焦作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雲臺山景區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河南省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展演展示活動暨河南省2020年非遺購物節 6月13日,由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承辦的 「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河南省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展演展示活動暨河南省2020年非遺購物節」在雲臺山景區盛大開幕。
  •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天山天池舉辦系列活動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是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是中國文化建設重要主題之一。天山天池作為世界自然遺產,天山天池西王母文化是第四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為傳承文化瑰寶,守護自然之家,天山天池在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將舉辦:非遺集市首發天山天池遺產日紀念門票舉辦主題旅遊活動保護遺產接力環湖徒步賽
  • 華清宮隆重舉辦 全國首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陝西省主場活動
    6月10日,全國首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陝西主場活動在西安市臨潼區華清宮景區拉開帷幕。陝西省文物局副局長羅文利、陝旅集團黨委副書記常夢春、陝西省文物局副局長周魁英、陝西省文物局副局長賈強以及各文物系統單位120餘人參加了本次活動。
  • 欽州市將舉辦2017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欽州市2017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題活動暨千年古龍窯火祭大典於6月9日至11日舉行,歷時三天,活動的主題是:「弘揚文化和自然遺產,推動坭興陶產業發展」。去年活動以千年古龍窯點火儀式拉開文化遺產日活動帷幕,大夥共同見證了傳承千年的窯火熊熊燃起;而今年重頭戲是在6月10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當天上午開幕時,大家共同見證古龍窯的開窯儀式,各坭興陶大師、坭興陶企業製作的陶坯經過古龍窯柴火的傳統技藝鍛燒出窯的產品將進行現場展示和銷售,現場可以親自見證古龍窯的燒製成果
  • 聚焦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廣西有哪些瑰麗多彩的文化和自然遺產?做了...
    此次活動的舉辦,廣西向世界展示了瑰麗多姿的文化和自然遺產,也展示了作為脫貧攻堅主戰場和文化遺產大區的廣西,努力把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深度融入經濟社會發展中,全力推動文物保護利用工作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延續城市文脈、助力鄉村振興、促進老區發展、豐富百姓生活作出的積極貢獻。
  • 河北省將啟動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網絡活動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龔正龍)2020年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今年的主題是「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6月1日,記者從河北省非遺保護中心獲悉,為慶祝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河北省將以網絡作為活動主陣地,在全省開展河北非遺購物節、「雲遊非遺」河北省非遺特色資源網絡展播、「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專題網絡講座、非遺公開課網絡展播、遺產日網絡主題微視頻、「抗擊疫情眾志成城」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主題作品展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展示傳播活動。 河北非遺購物節海報。
  •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迎來非遺美食節,千餘中華老字號上美團專題推介
    (原標題:「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迎來非遺美食節,千餘中華老字號上美團專題推介)
  • 西安市鐘鼓樓博物館舉辦2019年「國際博物館日」及「文化和自然...
    2019年5月25日,西安市鐘鼓樓博物館在鼓樓舉辦了「國際博物館日」及「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惠民演出活動。特邀華陰市迷胡劇團於當日下午14:00至14:30分進行了《李亞仙·蓮花落》、《血淚仇·王桂花紡線》、《屠夫狀元·定親》、《民俗迷胡·打懶婆娘》四個非物質文化遺產迷糊戲曲目的演出。
  •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讓保護文化和自然遺產的概念深入人心
    2016年9月,國務院批覆住房城鄉建設部,同意自2017年起,將每年6月第二個星期六的「文化遺產日」,調整設立為「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是以,今年為我國首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口號為:「保護文物,人人有責」「一帶一路新舞臺,文化遺產活起來」「保護文化遺產,擦亮中國名片,講好中國故事」「弘揚民族文化,傳承中華遺產」「相約古都洛陽,感受華夏文明」。  而第六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作為2017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活動的主場活動將於6月10-18日在成都舉辦,以「非遺保護——傳承發展的生動實踐」為主題。
  • 玉山縣舉辦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活動
    6月13日,是我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玉山縣圍繞「非遺傳承健康生活」主題,在文化館非遺展廳舉辦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活動。玉山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汪美玉,副縣長俞銀水與廣大群眾一起觀展。  硯臺凝聚了制硯藝人的聰明智慧和辛勤汗水。
  •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陝西省主場活動在鳳堰古梯田舉行
    央廣網西安6月13日消息(記者雷愷)2020年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陝西省主場活動今天(6月13日)在陝西省安康市漢陰縣漩渦鎮的「鳳堰古梯田移民生態博物館」舉行。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鳳堰梯田授牌儀式同時舉行。
  • 北京文博|新技術護航文化遺產未來!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咱們...
    五六月份的 「5.18 國際博物館日」和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是文博圈一年一度的「重頭戲」。在這段時間內,博物館和遺產地張開雙臂迎接新朋友、擁抱老朋友,呼籲大家一起關注文物保護與文博事業的發展。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題為「文化遺產的傳播與傳承」,北京地區將圍繞「新技術護航文化遺產未來」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新技術如何助力文化遺產的傳播與傳承?又將引領文化遺產走向怎樣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