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區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即將開啟!

2020-12-24 北京朝陽官方發布

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您知道什麼是文化遺產,什麼是自然遺產,該如何保護文化遺產嗎?

6月12日起,朝陽區文化和旅遊局將舉辦「文蘊朝陽 活態傳承」——朝陽區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趕緊抓住機會,跟小編一起走近文化和自然遺產吧。

活動以「文蘊朝陽 活態傳承」為主題,分為「雲」主題活動、現場主題活動和系列活動三部分。

◆ 「雲」主題活動主要以直播的形式帶領大家感受朝陽傳統文化底蘊;

◆ 現場活動以「魅力運河 活化傳承」為主題,增強全社會的文化遺產保護意識,持續擦亮朝陽區文化遺產保護金名片;

◆ 分會場活動則是一些博物館、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和非遺項目單位在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期間舉辦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

接下來,小編就帶大家詳細了解一下此次活動的具體內容!

來源:文明朝陽微信

相關焦點

  • 福州市舉辦系列活動迎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廈門網訊 據福州日報報導: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  主會場活動 13日在福州文廟舉行,同時設立羅源、永泰分會場  鼓樓 13日9:00開啟,將開展2個小時的非遺展演活動
  •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成都武侯祠推出系列非遺體驗活動
    央廣網成都6月9日消息(記者賈宜超)6月9日是「2018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成都武侯祠博物館以文化惠民為核心,圍繞「多彩非遺,美好生活」的活動主題,推出一系列非遺體驗活動,讓更多公眾了解非遺、傳承文化。
  •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奇美丹霞」系列活動舉行
    近日,廣東省「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奇美丹霞」系列活動在丹霞山舉行,活動旨在多角度展示近年來我省自然遺產保護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果,加大對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的社會宣傳,提升全社會保護遺產意識,營造保護自然遺產的良好氛圍,助力韶關市創建全國森林城市。
  • 廣東省博物館「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啟動
    大洋網訊 昨日是中國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為了響應今年文化和旅遊部非遺活動主題「非遺傳承健康生活」,廣東省博物館本次推出「粵傳承粵健康」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以線上直播為主,結合線下互動體驗,宣傳廣東非遺文化。廣東省博物館選取涼茶、針灸、嶺南醫食等具有廣東特色的非遺項目,策劃了一系列線上與線下活動。
  • 閩清縣開展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系列活動
    非遺進古厝系列展演走進塔莊鎮蓮宅村。(閩清縣文化館供圖)福州新聞網6月13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林瑞琪 實習生 張玲穎)昨日,閩清縣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系列活動正式啟動。第四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授牌儀式同時舉行,閩清牛拳、閩清龍窯柴燒技藝、閩清橄欖露手工製作技藝等10個非遺項目獲授牌。「家家戶戶都吃的粉幹原來也和非遺有關。」「沒想到溪源老油坊的榨油手藝還有這麼多門道。」當天,閩清當地多個非遺項目以圖文並茂的展板亮相,將其歷史內涵、文化價值娓娓到來,讓當地的居民直呼「漲知識」。
  •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開啟傳統文化之旅
    天南地北話小康【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開啟傳統文化之旅】今天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在河南省駐馬店市文化旅遊創意產業園區的文旅特色小鎮,皇家驛站核心體驗區專門為小朋友提供了免費文化體驗活動。泥玩,樹葉標本,植物印染……孩子們爭先恐後,不亦樂乎。
  •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天山天池舉辦系列活動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是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是中國文化建設重要主題之一。天山天池作為世界自然遺產,天山天池西王母文化是第四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為傳承文化瑰寶,守護自然之家,天山天池在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將舉辦:非遺集市首發天山天池遺產日紀念門票舉辦主題旅遊活動保護遺產接力環湖徒步賽
  • 黃浦「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非遺「大餐」雲上見!
    黃浦區將在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期間以「線上活動」為主,協同組織「非遺購物節」,開展以「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為主題的非遺宣傳展示系列活動。 上海大世界傳藝中心(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黃浦分中心)推出「非遺發現之旅」短視頻。
  • 北京文博|新技術護航文化遺產未來!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咱們...
    五六月份的 「5.18 國際博物館日」和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是文博圈一年一度的「重頭戲」。在這段時間內,博物館和遺產地張開雙臂迎接新朋友、擁抱老朋友,呼籲大家一起關注文物保護與文博事業的發展。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題為「文化遺產的傳播與傳承」,北京地區將圍繞「新技術護航文化遺產未來」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新技術如何助力文化遺產的傳播與傳承?又將引領文化遺產走向怎樣的未來?
  • 2020「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餘杭區非遺保護月開啟
    浙江在線6月9日訊(通訊員 黃薇薇)2020年6月13日是國務院確定的我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今年農曆五月,是餘杭區第十五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月」。  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暨餘杭區第十五個「非遺保護月」以「悅·多彩非遺 享·健康生活」為主題,從歷史、技藝、人文、民生多角度展現非遺在人民大眾健康生活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讓保護文化和自然遺產的概念深入人心
    2016年9月,國務院批覆住房城鄉建設部,同意自2017年起,將每年6月第二個星期六的「文化遺產日」,調整設立為「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是以,今年為我國首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口號為:「保護文物,人人有責」「一帶一路新舞臺,文化遺產活起來」「保護文化遺產,擦亮中國名片,講好中國故事」「弘揚民族文化,傳承中華遺產」「相約古都洛陽,感受華夏文明」。  而第六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作為2017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活動的主場活動將於6月10-18日在成都舉辦,以「非遺保護——傳承發展的生動實踐」為主題。
  • 傳承文化根脈 共築民族未來——2019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福建宣傳展示展演系列活動即將啟動
    2019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展示展演活動序號活動名稱活動時間活動地點主要內容及特點12019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福建主會場開幕式6月8日福州三坊七巷圍繞「非遺保護 中國實踐 閩臺傳承」主題,組織開展福建省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名冊項目的展演展示、閩臺非遺精品展、閩臺傳統武術展演,舉辦福建省第六批省級非遺項目頒牌儀式、《福建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三)首發式、《福建非物質文化遺產
  • 2020「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黃浦系列活動新鮮出爐(上)
    本周六是國際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為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意識,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營造非遺保護的良好社會氛圍,在市文旅局和區文旅局的指導下,今年,黃浦區將以「線上活動」為主,協同組織「非遺購物節」,開展以「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為主題的非遺宣傳展示系列活動!
  • 2019溫嶺「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彰顯傳承力量
    6月8日上午9點,溫嶺市九龍湖聽雨軒明清古建築內,鑼鼓喧天,熱鬧非凡。由溫嶺市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溫嶺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溫嶺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聯合承辦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場宣傳活動在這裡隆重開幕。溫嶺市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黨委書記、局長李東飛,黨委委員、副局長王靜等參加開幕儀式。
  • 蒲城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展示展演系列活動啟動
    (渭南日報 記者 徐蕊 通訊員 程軍濤 何琳)為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意識,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6月10日上午,以「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為主題的蒲城縣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展示展演系列活動在荊姚鎮紀村磚雕古建廠啟動。
  •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來襲,南靖土樓精彩不容錯過!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源自文化遺產日,為中國文化建設重要主題之一。2016年9月,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於同意設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的批覆》,同意自2017年起,將每年6月第二個星期六的「文化遺產日」,調整設立為「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 2019「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台州主場活動啟動
    2019「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台州主場活動啟動發布時間:2019-06-17 15:35:412019「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台州主場活動啟動關於山海水城的非遺,你了解多少呢?昨日,2019「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台州主場(仙居)宣傳活動暨台州留仙裡非遺文化園開園儀式在仙居縣德信·留仙裡非遺文化街舉行。現場,一場「非遺文化大餐」拉開了帷幕。
  • 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大沽口炮臺遺址博物館六大系列活動等你來
    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大沽口炮臺遺址博物館六大系列活動等你來 2020-06-13 16: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迎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我市將舉辦金東文旅消費季系列活動
    6月13日是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由金華市金東區文化和旅遊局主辦的「金東文旅消費季」系列活動,將於當天在赤松鎮錦林佛手文化園正式啟動。本次「金東文旅消費季」活動以「惠民生、促消費、活經濟」為主題,旨在讓更多的人了解文化遺產
  • 開平開啟2020世界文化遺產嘉年華系列活動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開市平旅遊行業產生了衝擊,為了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社會經濟發展,開平市舉辦2020世界文化遺產嘉年華系列活動,出實招,見實效,加快推動文旅產業復甦。2007年6月28日,「開平碉樓與村落」申請世界文化遺產項目在紐西蘭第31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獲得通過,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35處世界遺產,中國由此誕生了首個華僑文化的世界遺產項目!這使廣東省實現了世界遺產零的突破,填補了中國在華僑文化遺產上的空白,填補了世界遺產在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空白,讓華僑文化得到了世界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