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黃浦系列活動新鮮出爐(上)

2021-03-02 黃浦最上海

你知道嗎?

本周六是國際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為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

保護意識,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營造非遺保護的良好社會氛圍,

在市文旅局和區文旅局的指導下,

今年,黃浦區將以「線上活動」為主,

協同組織「非遺購物節」,

開展以「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為主題的

非遺宣傳展示系列活動!

快來了解一下~

非遺雲遊短視頻

雲賞黃浦好風光

在這條線路上,有新天地石庫門和老式弄堂的上海風情,有湖心亭九曲橋和豫園燈會的古典氣息,有鐫刻十裡洋場百年記憶的上海大世界,有散發縷縷藥香始於光緒年間的蔡同德堂,還有陳列著文房四寶聞得到書香氣的筆墨博物館……滿目的琳琅或許已讓您目不暇接,那麼不妨跟隨主持人的腳步來一次穿越之旅,體驗一回老上海街頭的娛樂活動,生動詼諧的西洋鏡表演定能為您帶來不少樂趣。如果你是個美食愛好者,心心念念著舌尖美味,那麼這條線路上皮薄餡豐的南翔小籠包、軟糯適中的沈大成糕團最適合您不過,還有老正興本幫菜等多家上海老字號的非遺美食待您 「雲打卡」,讓您意猶未盡。

好看的,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短視頻都將為您一一呈現,待您雲端領略黃浦非遺好風光。

大世界講壇正如荼

醫藥餐飲皆可有

為普及非遺知識和健康生活理念,在迎接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之際,上海大世界傳藝中心(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黃浦分中心)力圖深化大世界講壇品牌效能,結合 「非遺傳承,健康生活」的主題,圍繞傳統醫藥和餐飲類非遺項目,推出三期線上直播、多方互動的大世界講壇特色講座,只要關注傳藝中心公眾號發布的最新活動信息,準時準點進入非遺雲課堂板塊的直播間,即可將三期特色講座收入囊中。

小小一塊梨膏糖,背後故事不簡單。它是生津潤燥止咳的特色名點,也是上海家喻戶曉的名特產,更是為抗疫前線送去支持與堅定的一口甘甜。這款老字號產品是如何製作而成,為何「千裡投食」的主角從最初選擇的梨膏糖變為梨膏露,在運輸過程中面對的交通管制,裝貨卸貨等難題是如何化解與克服,梨膏糖背後蘊含的人生哲理與抗疫智慧又該如何思考,在6月的大世界講壇特色課程中,將為大家解密這個早期網紅食品的製作工藝。

如今,傳統醫藥正日漸受到越來越多的人重視,養生、保健等詞也開始成為輿論熱點。趁著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之際,蔡同德堂的專家將來到大世界講壇,與我們分享生活中的中醫小知識。怎樣才是正確合理的養生之道、神奇的中藥煎膏又是如何調製而成、製作精美的端午香囊蘊含哪些寓意……這是一個圍繞健康生活的科普講座,希望通過這個契機,讓每位觀眾在生活中學以致用,更科學地去看待傳統醫學。

老上海人小時候的味道,年輕人好吃的味道,新上海人一吃便難以忘懷的「上海味道」在哪裡?在「哈氏」食品!那你知道哈氏的昨天、今天與明天嗎?來自於哈氏的「匠人」將會為您細細道來上海城市名片級的糕點故事與文化,為您一一揭開「哈氏」食品的小秘密。這是一個「好看又好吃」的講座。

非遺宣傳「雲」策略

線上活動亮風採

上海大世界傳藝中心(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黃浦分中心)依託「文化雲」等網絡平臺,廣泛發動項目及傳承人,以非遺項目聯動、線上線下活動導覽等形式,參與「雲展覽、雲展演、雲課堂、雲集市、雲旅遊」等線上活動。

選送西洋鏡表演和上海道教音樂參與「雲展演」

「西洋鏡表演」的項目傳承人石衛華創作了以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為題材的快板說唱「抗疫有方」。上海道教音樂呈送了精彩的非遺演出打擊樂「龍騰虎躍」。

· 上海道教音樂視頻 ·

選送海派剪紙藝術與海派旗袍盤扣製作技藝參與「雲課堂」

海派剪紙青年傳承人李詩憶錄製了非遺雲課堂,教大家學習功夫熊貓剪紙,通過輕鬆、趣味的形式把海派剪紙融入到有趣的手工藝中。


· 海派剪紙視頻 ·

海派旗袍盤扣製作技藝傳承人劉秋雁用互動短視頻的方式,介紹了該技藝及其工作室為旗袍盤扣的保護與傳承所做的努力。

選送哈氏海派糕點製作技藝、上海喜庚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參與「雲市集」

哈氏海派糕點6月將推出與貴州省級非遺項目赤水竹編合作的非遺老字號跨界新品:「竹報平安」禮盒。

上海喜庚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線上店鋪「非遺大世界」,上線了新汝窯瓷、上海土布包、五穀雜糧工藝畫、海派剪紙等產品,帶您走進非遺的器物之美、分享來自手工匠人的傳世之作。

非遺遇上購物節

網絡平臺共攜手

在文化和旅遊部非遺司、商務部流通發展司等單位的支持下,上海大世界傳藝中心(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黃浦分中心)鼓勵黃浦區非遺項目保護單位積極參加由阿里、京東、拼多多等多家網絡聯合舉辦「非遺購物節」,幫助其在各網絡平臺開展營銷活動。截至目前有周虎臣毛筆製作技藝、曹素功墨錠製作技藝、梨膏糖製作技藝、海派剪紙藝術、海派旗袍盤扣製作技藝、六神丸製作技藝、琉璃燒制技藝、哈氏海派糕點製作技藝、杏花樓廣式月餅製作技藝、曜變建盞燒制技藝、製版拓印工藝等11個項目20家店鋪入駐阿里、京東、拼多多等平臺。

此外,海派剪紙藝術、周虎臣毛筆製作技藝、海派旗袍盤扣製作技藝等還入駐了「東家手藝人」app,東家將在站內開設一級類目入口,搭建「中國非遺」館,建設永不落幕的線上非遺購物節,進行常態化運營。

此次活動旨在全面展示黃浦區各類優秀非遺資源,讓社會公眾通過更便捷、更生動、更貼近的方式關注、了解、參與生活中豐富多彩的非遺及其生動實踐,吸引廣大市民走進「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了解黃浦區非遺傳承和保護實踐成果。同時貫徹落中央關於統籌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重要指示精神,幫助非遺傳承人、項目保護單位及相關企業拓展銷售渠道,推動相關企業復工復產,促進社會消費。

「四史」中的上海技藝

——非遺主題展

為了迎接建黨99周年,以廣泛開展的「四史」教育黨課學習為契機,通過「四史」各時期中具有代表性的重大革命事件與上海技藝代表作品的融合展示,見證與經歷上海人民在黨的帶領領下,走過紅色記憶、走過改革開放、走過社會發展,走向繁榮昌盛的精彩歷程,上海大世界傳藝中心(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黃浦分中心)擬在2020年7月舉辦「「四史」中的上海技藝——紅色記憶與上海技藝展」。

城市之根·「非遺在社區」

豫園街道民俗文化展

圍繞「非遺傳承、健康生活」主題,為了進一步激發「非遺在社區」活力,弘揚民俗文化、承載文化生活,賦予生命活力,深化突現非遺「見人、見物、見生活」的生動實踐,持續提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公眾認知度、活動參與度。上海大世界傳藝中心(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黃浦分中心)將協助豫園街道舉辦於9月中下旬開始為期兩個月的「城市之根——老城廂民俗文化藝術聯展」。

相關焦點

  • 黃浦「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非遺「大餐」雲上見!
    黃浦區將在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期間以「線上活動」為主,協同組織「非遺購物節」,開展以「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為主題的非遺宣傳展示系列活動。 上海大世界傳藝中心(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黃浦分中心)推出「非遺發現之旅」短視頻。
  • 大世界傳藝中心 | 2020年黃浦區「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
    為普及非遺知識和健康生活理念,在迎接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之際,上海大世界傳藝中心(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黃浦分中心)力圖深化大世界講壇品牌效能,結合 「非遺傳承,健康生活」的主題,圍繞傳統醫藥和餐飲類非遺項目,推出三期線上直播、多方互動的大世界講壇特色講座,只要關注傳藝中心公眾號發布的最新活動信息,準時準點進入非遺雲課堂板塊的直播間,即可將三期特色講座收入囊中。
  • 廣東省博物館「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啟動
    大洋網訊 昨日是中國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為了響應今年文化和旅遊部非遺活動主題「非遺傳承健康生活」,廣東省博物館本次推出「粵傳承粵健康」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以線上直播為主,結合線下互動體驗,宣傳廣東非遺文化。廣東省博物館選取涼茶、針灸、嶺南醫食等具有廣東特色的非遺項目,策劃了一系列線上與線下活動。
  • 朝陽區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即將開啟!
    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您知道什麼是文化遺產,什麼是自然遺產,該如何保護文化遺產嗎?6月12日起,朝陽區文化和旅遊局將舉辦「文蘊朝陽 活態傳承」——朝陽區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趕緊抓住機會,跟小編一起走近文化和自然遺產吧。
  •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奇美丹霞」系列活動舉行
    近日,廣東省「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奇美丹霞」系列活動在丹霞山舉行,活動旨在多角度展示近年來我省自然遺產保護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果,加大對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的社會宣傳,提升全社會保護遺產意識,營造保護自然遺產的良好氛圍,助力韶關市創建全國森林城市。
  • 蒲城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展示展演系列活動啟動
    (渭南日報 記者 徐蕊 通訊員 程軍濤 何琳)為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意識,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6月10日上午,以「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為主題的蒲城縣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展示展演系列活動在荊姚鎮紀村磚雕古建廠啟動。
  • 福州市舉辦系列活動迎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廈門網訊 據福州日報報導: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  主會場活動 13日在福州文廟舉行,同時設立羅源、永泰分會場  鼓樓 13日9:00開啟,將開展2個小時的非遺展演活動
  • 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大沽口炮臺遺址博物館六大系列活動等你來
    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大沽口炮臺遺址博物館六大系列活動等你來 2020-06-13 16: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讓我們邂逅在多倫路」
    6月13日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該怎麼玩才有趣?奉上「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直播節目單1份↙10多條主題線路「主播」們帶你雲遊上海灘!邂逅多倫路多倫路文化名人街南傍四川北路商業鬧市,北鄰魯迅公園、虹口足球場;全長550米,呈「L」形狀。1911年建成,當時命名為竇樂安路。
  •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天山天池舉辦系列活動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是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是中國文化建設重要主題之一。天山天池作為世界自然遺產,天山天池西王母文化是第四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為傳承文化瑰寶,守護自然之家,天山天池在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將舉辦:非遺集市首發天山天池遺產日紀念門票舉辦主題旅遊活動保護遺產接力環湖徒步賽
  • 閩清縣開展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系列活動
    非遺進古厝系列展演走進塔莊鎮蓮宅村。(閩清縣文化館供圖)福州新聞網6月13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林瑞琪 實習生 張玲穎)昨日,閩清縣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系列活動正式啟動。第四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授牌儀式同時舉行,閩清牛拳、閩清龍窯柴燒技藝、閩清橄欖露手工製作技藝等10個非遺項目獲授牌。「家家戶戶都吃的粉幹原來也和非遺有關。」「沒想到溪源老油坊的榨油手藝還有這麼多門道。」當天,閩清當地多個非遺項目以圖文並茂的展板亮相,將其歷史內涵、文化價值娓娓到來,讓當地的居民直呼「漲知識」。
  • 河北省將啟動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網絡活動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龔正龍)2020年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今年的主題是「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6月1日,記者從河北省非遺保護中心獲悉,為慶祝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河北省將以網絡作為活動主陣地,在全省開展河北非遺購物節、「雲遊非遺」河北省非遺特色資源網絡展播、「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專題網絡講座、非遺公開課網絡展播、遺產日網絡主題微視頻、「抗擊疫情眾志成城」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主題作品展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展示傳播活動。 河北非遺購物節海報。
  • 2020「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餘杭區非遺保護月開啟
    浙江在線6月9日訊(通訊員 黃薇薇)2020年6月13日是國務院確定的我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今年農曆五月,是餘杭區第十五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月」。  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暨餘杭區第十五個「非遺保護月」以「悅·多彩非遺 享·健康生活」為主題,從歷史、技藝、人文、民生多角度展現非遺在人民大眾健康生活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 「建設浙江大花園——2020『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走進江郎山」活動...
    6月13日上午,「建設浙江大花園——2020『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走進江郎山」活動的啟動儀式在江郎山山腳的倒影湖前隆重舉行。通過線上線下聯動,宣傳以江郎山世界自然遺產地為代表的全省風景名勝區等自然遺產及其生態價值、科學價值、社會價值,宣傳推動浙江大花園建設進程。
  • 2020「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將在浙江唯一的世界自然遺產江郎山舉行...
    建設浙江大花園——2020「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走進江郎山打造浙江大花園璀璨明珠,探索世界自然遺產江郎山,6月13日,2020文化和自然遺產日2010年8月2日,江郎山與廣東丹霞山、貴州赤水、湖南崀山、福建泰寧大金湖、江西龍虎山以「中國丹霞」的名義捆綁申遺成功,江郎山成為浙江省首個世界遺產、江浙滬唯一的世界自然遺產。
  • 2020「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走進江郎山在江山啟動
    都市快報江南六月,草木蔥蘢,素有「雄奇冠天下,秀麗甲東南」之譽的江郎山巍然矗立,是浙江省首個世界遺產。昨天上午,在江郎山腳的倒影湖前,當大屏幕動畫中的三爿石走過億萬年的滄海桑田,終於巍然崛起在江山大地上,「建設浙江大花園——2020『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走進江郎山」活動正式啟動。
  • 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舌尖上的非遺」——蒙古族美食
    為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意識,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6月12日,文體旅遊廣電局組織融媒體中心、非遺中心等相關部門工作人員來到我旗白彥花鎮塔汗其嘎查,親身體驗了蒙古族烤全羊、蒙餐(血腸、養肝、羊肚)、冰煮羊、奶食等製作全過程。
  • 【活動預告】潮州古城所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
    關注「文化潮州」 搶先了解潮州文化廣電旅遊體育資訊 關注 6月13日是第15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它是中國文化建設重要主題之一,體現了國家對保護文化遺產的高度重視。
  •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讓保護文化和自然遺產的概念深入人心
    2016年9月,國務院批覆住房城鄉建設部,同意自2017年起,將每年6月第二個星期六的「文化遺產日」,調整設立為「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是以,今年為我國首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口號為:「保護文物,人人有責」「一帶一路新舞臺,文化遺產活起來」「保護文化遺產,擦亮中國名片,講好中國故事」「弘揚民族文化,傳承中華遺產」「相約古都洛陽,感受華夏文明」。  而第六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作為2017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活動的主場活動將於6月10-18日在成都舉辦,以「非遺保護——傳承發展的生動實踐」為主題。
  •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成都武侯祠推出系列非遺體驗活動
    央廣網成都6月9日消息(記者賈宜超)6月9日是「2018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成都武侯祠博物館以文化惠民為核心,圍繞「多彩非遺,美好生活」的活動主題,推出一系列非遺體驗活動,讓更多公眾了解非遺、傳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