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野|荷蘭布雷達攝影節聚焦多元社會話題:每一種生命的姿態都很美

2021-01-09 青瞳視角

2020年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全世界人民都被套在了一個矛盾的時間和空間裡逃不出去,生活瞬間變得單調乏味。然而,作為荷蘭文化名城布雷達最具特色的城市名片以及荷比盧地區最大的國際攝影節,今年的第九屆布雷達國際攝影節依然如期舉辦。從9月9日開幕直至10月25日結束,布雷達小城的教堂、廣場、社區公園甚至停車場都成為展示攝影作品的開放空間,在今年這一特殊時刻,一幅幅定格的藝術作品溫暖和療愈著觀眾的心。

布雷達攝影節今年的主題是「最好的時代,最壞的時代」,來自於作家查爾斯·狄更斯所著的《雙城記》開篇。攝影節策展人GeertVanEyck認為:「這句話正好可以用來形容當今世界存在的很多社會熱點問題,比如社會平等、種族主義、同性戀文化、女權主義、全球氣候變暖、經濟和政治變化等等。這些熱點問題給社會帶來的變化可以是積極的,也可以是消極的。但是什麼是積極的,什麼是消極的,取決於每個人的觀點。」

在國際攝影界小有名氣的布雷達攝影節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攝影作品展,它更側重於展示當代世界攝影藝術的豐富生態,並聚焦多元性國際社會話題,以原創的攝影作品展示和討論當今社會的各種現象,既有溫暖人心的故事,也不乏對社會現象的尖銳批評。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這次布雷達攝影節的展館遍布全城,200人左右的工作團隊全部由荷蘭當地的老百姓志願者組成。這些普通的老百姓不僅深度參與和守護著攝影節,也用荷蘭的包容文化為攝影節提供了自由開放的藝術氛圍。

南非藝術家Mary Sibande作品

舊郵電大樓、教堂和停車場被先鋒藝術裝點

「想像中國」特展在跨文化語境下呈現「中國形象」

荷蘭社會最普通的人群都是攝影師鏡頭下的模特

布雷達小城的大街小巷都是展館

考慮到新冠疫情,今年的布雷達攝影節不得不在內容和形式上做出相應調整,取消了所有的室內講座和研討類活動,只保留了藝術作品的展覽。這些作品根據主題和材質的不同被組委會分散開來放置在布雷達小城的不同區域,在大街小巷、社區公園、教堂,甚至停車場都能欣賞到豐富的攝影作品。

布雷達的老郵電大樓是其中的一個展覽場地,這是一幢舊的建築物,隨著現代通信方式的不斷革新,它漸漸被淘汰、閒置。房間被切割成很小的展覽空間,裡面依然能看到一些老舊設備的殘留物。組委會在這一簡陋的空間中,用圖片把古舊空間與先鋒藝術融為一體,陽光從側面的窗戶投射進來,灑在或大或小的空間裡,產生了穿越時空的神秘美感。

藝術家勞倫斯·拉斯蒂在這裡展示了她的系列「在伊朗沒有同性戀」,這是伊朗總統穆罕默德·艾哈邁迪·內賈德2007年的一份聲明——在伊朗,同性戀仍然遭受著很大的排斥。拉斯蒂通過她的作品描繪了那些為自己的身份而苦苦掙扎的人。在同一個展覽場地,我們還能看到世界文化的另一面——一位比利時攝影師SeppeVancraywinkel在這裡展示了一群「成年男孩」的亞文化。

布雷達教堂外的「想像中國」特展海報

另一個重要的展館在布雷達大教堂,主題命名為「想像中國」,試圖在跨文化語境下反思「中國形象」的構建與攝影再現危機之間的關係。策展人RubenLundgren曾在中國生活15年,對中國文化和當代中國攝影非常熟悉,他與中國策展人何伊寧合作集結了20名中國攝影師,不遺餘力地推廣他們的作品。這些作品裡有中國南方傳統自梳女,有上海一處公園相親角為子女尋覓結婚對象的父母,有沿著長城一路拍攝反映中國百姓生活狀態的影像照片,也有成片的共享單車。Ruben認為,在當今的中國,智能支付、共享經濟和人工智慧蓬勃發展,大部分人享受著科技為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資源分配和環境保護等問題也愈加突出。「想像中國」群展梳理了過去十年間活躍在中國的攝影實踐者的豐富作品,試圖呈現中國社會現實的複雜性和多元性,從而彌合中西方社會之間的認知鴻溝。

「想像中國」展館的志願者

布雷達博物館也是一個重要的展覽場所,這裡的展覽主題為「模特的力量」。作為這個展館的策展人,荷蘭攝影家JanHoek認為,「在這最好與最壞的時代裡,如果您真的想改變某些東西,那麼就必須以一種截然不同的方式來對待它。」JanHoek將11個擁有不同身份標籤的人作為拍攝對像,他將權力交給這些身份、性格、社會角色各不相同的模特,讓他們決定自己想要被怎麼樣描繪。MohanVerstegen是這些模特中的一個,他身材高大挺拔,在孩童時期被一對荷蘭夫婦從印度領養來到荷蘭。他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最終成為一名軍醫。中學的時候他就已經清楚地意識到自己是一個同性戀者,在荷蘭社會,這本不是一件大事,然而他生活和工作在軍隊這個相對陽剛的世界裡,歧視與偏見不可避免,因此他成為了一名同性戀活動家,為身處特殊環境下的同性戀群體發聲。他想告訴大家,同性戀者依然可以陽剛。模特中還有一名唐氏症候群患者BruinParry,他喜歡舞蹈、攝影、繪畫,將自己想像成他的偶像麥可·傑克遜(美國著名歌星)在歌唱並舞蹈。模特裡還有為自己的肥胖身體而感到驕傲的樂天派女孩,有積極展示荷蘭現代綠色農業的農民,他們不僅是攝影師鏡頭裡的模特,更是荷蘭社會最普通的人群。

唐氏症候群模特Bruin Parry

在布雷達市中心廣場和公園裡漫步,還可以欣賞來自世界各國藝術家的攝影作品。奧地利攝影師KlausThymann和SimonNorfolk的作品裡都是被當地人用帆布包裹起來的冰山,為了遮擋紫外線,延緩冰川融化的速度,人們不得不用最原始的手段保護家園。悽美的畫面帶來視覺衝擊,提醒人們要直面全球氣候變暖這個嚴峻的問題。廣場上還有一組色彩鮮豔奪目的作品來自南非藝術家MarySibande,她既是小有名氣的黑人設計師、雕塑家、攝影師和演員,同時還是一名人權平等的倡導者,在為南非黑人伸張權利的各種活動中不斷做出努力。作品中她用自己製作的衣服與道具裝扮成黑人奴僕,同時也用色彩明亮的畫面展示黑人的多才多藝。廣場中央還有生活在威爾斯的波蘭人MichalIwanowski和摩洛哥青年M』hammedKilito用圖片展示著他們各自的故事。

本屆攝影展這種開放式的布展模式在疫情期間儘可能拉開參與者之間的空間距離,同時也將作品浸入到普通百姓的生活中,這種結合情境、跨越時空的展覽方式,讓觀眾在不可知的疫情中仍然能感受到當下時代的多元與美好。

「整容肖像」展遭爭議而被取消

足球評論員發表歧視言論而被取消電視節目

荷蘭眾議院自由黨主席言語攻擊荷蘭外國人而被取消講話

「整容肖像」風波折射荷蘭「取消文化」

200人的工作團隊全由志願者組成

15歲以上的荷蘭人有一半以上從事過志願活動

社區居民自發守護戶外攝影展品

布雷達百姓默默守護和深度參與攝影節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布雷達攝影節200人左右的工作團隊全部由志願者組成,有工程人員、廚師,也有售票員、老師等,都是樸實的普通荷蘭老百姓。

TjeerdKnoop是一名退休人員,他已經參加了兩屆布雷達攝影節的志願工作。上一屆攝影節他曾擔任講解員的工作,而這屆攝影節上,他的工作是搭建場館,前後忙碌了13周。JohanOudijk則是布雷達大學的一名教職員工,他的工作是在學校做策劃。因為喜歡攝影,他利用業餘時間義務為攝影節做管理工作,「我們這個團隊的成員有一半是退休人員,有一半是有自己工作的。大家都不計較在這裡做什麼具體的工種,能做什麼就儘量做,哪怕是體力活。我們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攝影展志願者之間確實更像朋友間的合作,並沒有上下級的概念,每個人對自己的志願工作都非常認真。

其實,志願服務是荷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和荷蘭中央統計局的數據,荷蘭15歲及以上的人群中約有50%的人從事過某種志願活動,這些活動內容廣泛,包括教師、運動俱樂部教練、護士、廚師、司機、社會工作者、圖書管理員、翻譯、律師等。除了為這次攝影節服務,志願者TjeerdKnoop常年在布雷達的少年宮音樂沙龍義務設計並製作一些宣傳海報,有時候也會為來諮詢的家長或孩子做一些講解。

任何一種文化藝術活動,受眾都是相當重要的組成部分。除了專業的攝影藝術家之外,布雷達百姓對攝影節的熱情並沒有因為疫情而減少。在攝影節的各個場館,常常可以看到矗立在作品前仔細端詳的參觀者,而且大部分人會穿戴整齊且正式。這對他們來說就是一次重要的儀式,也是與藝術的近距離對話。

西裝革履的Ron是一位70歲的退休老人,他在參觀「想像中國」群展的時候用流利的中文說:「我年輕的時候在臺灣工作過很多年,一直很喜歡中國文化。這次中國館的展覽我是一定要來看看的,照片背後的那些故事很吸引我,雖然有些藝術作品我不太懂,但是我尊重這些作品。」Ankie利用周末的時間特意和朋友一起來參觀攝影節,她說:「我對這個攝影節感興趣的原因是,在這裡你可以看到不同的人和故事,你會覺得每一種生命的姿態都很美。」

那些與展出作品共處一個社區的布雷達居民也在默默守護著身邊這些藝術品。Dorry說:「我家旁邊展出的那些作品都很美,我們社區所有的人都很喜歡,大家都覺得要好好保護它們。前些天有幾個年輕的男孩準備在其中一幅圖片上亂畫,被我們大家發現後立即制止了。從那天之後,我們大家都特別注意去保護這些放置在戶外的作品。」

停車場道路兩邊的作品

「禁止歧視」列入荷蘭憲法第一條

大部分荷蘭人並不認為荷蘭是世界上最開放的國家

荷蘭法律有灰色地帶,但道德底線很清晰

從攝影節看包容的荷蘭

除了匯聚最具創造性的當代攝影作品,布雷達攝影節一直聚焦於國際性社會話題,同性戀群體、人權活動家、環境保護倡導者、政治腐敗的反對者等多元議題都有自由表達的空間。展出的作品不乏另類、尖銳的各種表現形式,這使攝影節更像一個展示社會性話題、講述故事的媒介,而這種自由的氛圍與荷蘭的包容文化有著密切關係。

所有荷蘭人從很小的時候就被教育要重視和包容與自己不同的人,這種不同涵蓋了個人性格、思維方式、宗教信仰和對事物的偏好。荷蘭憲法第一條就是「禁止歧視」,將這一點寫在憲法第一條,可見它的重要性。

荷蘭是全球第一個同性戀婚姻合法的國家,同性戀者的權利在這裡得到極大的保護,它不僅僅停留在法律層面,在日常生活中,同性戀者也並非另類人群。對於每一個荷蘭人來說,同性戀只是性取向不同而已。同性婚姻組成的家庭在荷蘭比比皆是,他們相親相愛,共同建設家庭,收養境遇不好的兒童。他(她)可能是你的鄰居,也可能是你的同事;他們不用避諱,也無需感到痛苦。

荷蘭法律中還有一條「禁止在公共場合以男性、女性劃分人群」,這條法律旨在保護那些不能確定自己性別的人群。所以,你絕對不會在荷蘭的火車站、飛機場廣播裡聽到「親愛的女士們、先生們」這樣的稱呼。

荷蘭也是全球第一個安樂死合法化的國家。支持者認為,比起讓公民用嚇人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給他們提供有尊嚴的死法更人性化。當然,安樂死有著相當嚴格的申請和執行過程。

荷蘭並不是一個移民國家,與美國、加拿大或者澳大利亞這些移民國家相比,荷蘭似乎並不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但事實上因為歷史的原因,這裡容納著大量的土耳其、摩洛哥勞工的後裔,也有從曾經的殖民地蘇利南和印度尼西亞而來的移民後裔。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通過其他途徑而來的外族。不同的文化傳統與宗教信仰在這裡匯聚,社會文化的複雜性不言而喻。但是因為荷蘭社會的包容,複雜的社會問題得到了較好的平衡。比如荷蘭有很多教會學校,雖然接受來自教會的資金支持,但他們卻明文規定,學校和任何老師都不可以向學生們宣傳天主教的教義,至於學生自己信仰什麼樣的宗教完全是個人選擇。作為一個地道的荷蘭人,RuudAdriaansen從小就生活在多元的文化中。他說:「我們荷蘭人包容來自不同國家的文化、宗教,相互尊重是必須的。我們也歡迎不同文化的到來與交流,當然來到這裡的人也需要同時學會尊重『不同』。」

基於荷蘭社會的包容,很多人認為荷蘭是世界上最開放的國家,其實大部分荷蘭人自己並不這麼認為。比如很多人以為大麻在荷蘭合法,事實上在荷蘭一切毒品都是禁止的,大麻並不是合法的。荷蘭人CorneZandbergen告訴筆者,荷蘭的禁毒政策是「公共衛生」導向式的。「荷蘭法律不僅對大麻的購買量有嚴格的規定,對開設大麻館也有相當嚴格的審查機制。近些年迫於國際社會的壓力,荷蘭政府對大麻種植、生產與銷售這個鏈條的管理趨於扼殺態勢。對於大麻的容忍態度是為了保證吸食者每天使用大麻的質量(減少因摻假或混吸而引起的健康威脅)和劑量(每人每天不得超過5克)。如果沒有這樣的一個緩衝地帶,大麻生意就會淪為地下非法交易,黑社會組織也將更加猖獗,大麻質量也很難得到控制。當然這裡面也有一些長久以來的經濟利益的因素。」

筆者的另一位荷蘭朋友MarcoJacobs說:「開放、紅燈街和大麻合法化這些標籤絕對不能代表荷蘭文化。如果讓我跟別人介紹荷蘭,我會告訴他,荷蘭是包容和具有創新精神的。我們法律上容忍一些灰色的東西,但我們的道德底線從來都是非常清晰的。」

透過布雷達攝影節,我們看到了荷蘭文化的包容;從荷蘭人對「包容」的詮釋上,我們則可以看到不一樣的包容思維。

文/李婷婷

供圖/池洪

內容來自北京青年報

相關焦點

  • 他倆把「想像中國」群展帶進了荷蘭布雷達大教堂
    BredaPhoto 2020攝影節主題:最好的時代,最壞的時代分展覽題目:想像中國展覽地點:荷蘭布雷達市,布雷達大教堂(Grote Kerk)展覽時間:2020年9月9日——2020
  • 荷蘭布雷達展園:遊走在梵谷童年記憶裡的風景
    ,靠近比利時邊境,全國大部分都在海平面以下,是一個真正的「水的國度」。文森特·梵谷出生在荷蘭布雷達,在這裡度過了他的童年。在布雷達這樣的城市裡,城鄉之間的距離很短,幾分鐘內就會置身於綠色的鄉村,而來自城市外部的綠色植物越來越多地被引入城市內部。綠色城市,健康生活,2021年揚州世園會上呈現的荷蘭布雷達展園(Breda Garden, the Netherlands),是遊走在文森特·梵谷童年記憶裡的風景。
  • 荷乙:格拉夫夏普VS布雷達!布雷達豪取七連勝?
    荷乙:格拉夫夏普VS布雷達!布雷達豪取七連勝?北京時間10月10日00:45,荷乙聯賽第7輪比賽正式開打,首場比賽由格拉夫夏普主場對戰布雷達。格拉夫夏普和布雷達是荷蘭各大聯賽的老對手了,他們的交手次數自然也是很多。
  • 布雷達vs阿爾克馬爾青年隊 布雷達實力佔優-足球分析-捷報比分網
    競彩編號:005 布雷達vs阿爾克馬爾青年隊   比賽:荷蘭乙級聯賽   比賽時間:2020-01-18 03:00   北京時間2020年01月18日03:00,荷蘭乙級聯賽的一場比賽,布雷達主場迎戰阿爾克馬爾青年隊,阿爾克馬爾青年隊上一輪比賽獲勝,本場能否延續好的勢頭?
  • 2019阿爾勒攝影節印象:50年,繼承與發展
    晚上八點,埃米爾·孔布大道的交通停止了,變成一段步行街,這是攝影節開幕之夜的「主會場」,除了酒水和美食,沿街還一路排開了近十個不同的拍照點,從提供閃亮服裝的非洲照相館到立刻能在街邊暗房衝洗出照片的古典溼版攝影,這些體驗項目似乎以一種不同的方式提醒參與者攝影的多樣性。
  • 西方史:解析布雷達戰事激烈階段所發生的變故
    引言這一年的4月23日,就在布雷達戰事最激烈的時候,莫裡斯親王去世了,這似乎是布雷達戰役不利的徵兆。他的異母所生的弟弟韓德列克立即被聯省議會宣布為執政官以及荷蘭軍隊的總指揮,宣誓就職。 他是「沉默者」威廉最小的兒子,在父親被刺以前六個月出生。
  • 荷乙:布雷達VS坎布爾、埃因霍溫青年隊VS奈梅亨
    周二001 荷乙 布雷達VS坎布爾 2020-10-21 00:45 布雷達球隊在最近的5場主場比賽中,布雷達都有3個或3個以上的進球,球隊已經連續6場的主場比賽獲勝,布雷達連贏了最近7場的比賽,布雷達在本賽季有50%的比賽都有進球,本賽季,布雷達83%的比賽在半場前進球,在過去的三場比賽中,布雷達都在上半場和下半場都有進球,在過去的8場比賽中,布雷達在上半場都有進球,但是由於上輪的比賽推遲,比對手多休息了8天的時間,球員體能上有優勢,新賽季開局極佳,豪取了聯賽的六連勝,目前高居積分榜的首位。
  • 荷蘭有哪些H類大學,值得你了解一下
    很多人即便知道了什麼是H類大學,也無法逐一去了解每一所大學,並進行全面的對比。不管是官方的排名,還是中介的推薦,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水分,這些信息都並不完全值得信賴。我們作為過來人,在荷蘭留學和生活多年,且身邊有很多相同經歷的朋友。今天想給大家說說,我們心中「值得你多了解一下」的H類大學名單。
  • 英國脫歐後,讓布雷達大教堂傷腦筋的居然是石頭
    關注荷蘭,從關注一網荷蘭開始! 英國已經於2020年1月31日離開了歐盟,到今年年底,歐洲和英國之間將會商討建立新的貿易協定,許多荷蘭公司和組織還不確定這對他們意味著什麼。
  • 荷蘭史:綿延的戰事與國內外局勢
    他們派遣了萊頓大學教授西蒙·伊皮斯科丕烏斯於12月7日做了慷慨激昂的申辯,他呼籲在荷蘭教會內部對阿明尼烏主義做出寬容的姿態,允許這種神學思想的合理存在,並且對執政官莫裡斯親王提出了批評。在隨後的幾個月時間裡,「抗辯派」並沒有扭轉局面。
  • 2019麗水攝影節|當代青年影像7人聯展的《探尋之下》
    這些作品無論表現形式還是創作手法,以及觀點呈現,都充滿了當下年輕人的獨立思考的氣質。希望這次展覽能夠呈現不同的展陳形式,也期待藉助麗水攝影節這個平臺,以及網絡和媒體的傳播,與觀眾產生一種互動和對話,這種對話不僅是攝影師和作品的密語,也是觀者和作品之間的交流。同時,我們希冀通過這7位藝術家的作品,來產生一種微妙的連結,藉此探討藝術和自我以及他者之間的關係。
  • 高雄國際攝影節(2017年11月)徵集青年策展人
    2017月11月18日至12月3日,《拓─真實與擬真之間》高雄國際攝影節將隆重舉行,現面向廣大攝友徵集有策展經驗,或有志於從事策展事業、有一定攝影審美和組織能力的青年策展人3位。當今社會因雲端信息方便讓更多可能性不斷地發生,也讓各種事物更趨完美,而影像也不例外。但這也顯現當今許多影像,因光鮮亮麗而缺乏無常的不確定性與質樸殘缺的不完美,因過度包裝缺乏事物本身的含蓄與謙和,更缺乏影像的獨樹一格之美。「拓」希冀找回以真實形式呈現多元的信息,試圖找到0與1以外/之間,這片無窮無盡的遼闊視野。
  • ...全荷蘭都變成了跳蚤市場|鹿特丹市|跳蚤|荷蘭_社會|阿姆斯特丹
    後來,我在義烏小商品城看到橙色的東西時,就想起了荷蘭女王節。我們也沒有吆喝,路過的人通常會停下來看看,因為我們的東西雜,色彩豐富,搞清楚都是些什麼,眼睛需要停留些時間。如果東西品類少,掃一眼就看完了,路人也就走過去了。這是我們無意中發現的擺攤技巧。2013年荷蘭女王節,我們的攤位,現在很難想像這些東西能賣出去。
  • 藝術與社群|專訪京都國際攝影節創辦人中西祐介
    隨著藝術與社會生活的關係越來越緊密,世界各地湧現了大量的藝術節、攝影節。很多時候,這樣的藝術節、攝影節,都與當地的旅遊產業緊密相關,與地方政府的宣傳密不可分。而日本京都國際攝影節或許算得上一個比較特殊的例子。
  • 【圖集】國內最高質量的攝影節都展些什麼? – FOTOMEN
    [/alert]連州攝影年展的專業工作始終圍繞攝影本身的發展以及由攝影而注視的世界及其問題而展開,因此,今年的主題定為「擴張的地域」,意欲將話題引向人類無序的擴張,共同關注人類整體的命運。11月21日至12月10日期間,本屆年展分為主題展、大師展、特別展、個展和群展五個部分,展出來自英國、南非、法國、美國、墨西哥、新加坡、土耳其等國家的攝影師的作品。
  • 曾經關押過數百亞洲人的荷蘭監獄被關閉,原因是沒有人犯罪了
    荷蘭,國土總面積4.15萬平方公裡,居住著約1700萬國民,在2013年的聯合國世界幸福指數報告中(World Happiness Report),荷蘭名列第四位!前不久,在荷蘭布雷達的一所監獄被正式關閉,原因是3.3萬平方米的監獄只關押著不到一百個犯人。
  • 【@LOFT | 話題聚焦】藝術行旅進行時
    中文網絡對應評論文章為《談資比名牌包貴的社會》,作者:萬維鋼藝術浪潮與社會形態的更迭密切相關。在難民潮和恐怖主義危機等緊張的社會政治背景下,2017年的歐洲大陸迎來了三大藝術盛會,人們從世界各地相逢於歐洲藝術之夏:5月13日開幕的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以「藝術萬歲」為題,主張在缺乏人道主義精神的世界中,將藝術作為反思、自我表達、自由與探討問題的「基礎」;始終在拓展藝術前線的卡塞爾文獻展已走到第14屆,並首次在卡塞爾之外的城市希臘雅典設立第二展場;始創於1977年並堅持每十年一屆的明斯特雕塑項目
  • Photoworks攝影節新玩法: 11位藝術家的作品盒
    與此同時,Photoworks還會舉行線上活動,幫助關註解讀「盒子」中涉及的作品與主題,與觀眾一同創造一個在世界任意角落都可以體驗到的攝影節,從而為攝影節的觀看和互動提供新的可能。「Festival in a box」 實體「每一幅作品都可以被展示在牆上,無論是在家裡,辦公室,畫廊,教室,或你的社群中。你有無數種方式來布置展覽,用膠帶或夾子來掛在你喜歡的地方。盒子裡也包含了每一幅作品的標籤,標明了藝術家及作品信息。你可以和朋友們一起把它展示出來,單獨展覽,或在未來某日再次把它掛起來。它也可以摺疊起來,變成你書架上的一件特殊物品。」
  • 荷蘭王國的社會價值觀
    現在出國的人越來越多了,有相當一部分人是去了歐洲,有的是去旅遊也有的是去求學,今天我要介紹的是歐洲小國荷蘭王國,荷蘭以海堤風車及鬱金香為世人所知,但荷蘭王國寬容的社會寬容度也是世界聞名,>荷蘭王國的國微的圖片荷蘭王國是全球第一個同性婚姻與安樂死合法化國家和墮胎的法律是世界範圍內最為自由化的,荷蘭女子通常比較開放,去過荷蘭旅遊的朋友都知道
  • 《澳大利亞生活》攝影展賽聚焦澳大利亞多元文化生活
    新華網雪梨5月20日電(王梓喬)澳大利亞最負盛名的的攝影作品展賽,2019年度《澳大利亞生活》17日在雪梨公眾藝術節中拉開帷幕,來自全澳各地的攝影愛好者們都將有機會通過手中的鏡頭捕捉澳大利亞生活的精彩瞬間, 並贏得一萬澳元的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