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回來的路上,看到開業三個月的一家中小型超市今日倒閉清貨了,上周我經過時還在裡面買了一些生活用品。
真是風雲變幻,實體行業已經漸漸被網購逼入絕境了。
這家中小型超市營業面積大約400多平米,貨物種類也很齊全,價格也比便利店優惠,為什麼才開業三個月便宣布清貨倒閉呢?
這是我租房周邊一個優質商圈的大型超市,昨天過去看到竟然也在一周前關門大吉了。
這家超市在大型綜合賣場負一樓擁有近千平的營業面積,去年這個時候擁有的員工人數大概也有20多人。
為何最近不管是大超市還是小百貨都大面積關門呢?
筆者根據現在的環境綜合分析一下超市倒閉潮的深層次原因。
我認為可以分為三部分來分析:
1,大商業環境影響
自線上商城2015年到今,雙十一,六一八等等購物節活動,一天營收數千億,可以絕對性的認定:大環境下,線上生意已經把線下實體店擠壓到牆角,從營業額來分析,百貨類線上銷售額與線下銷售額比例為63%比37%!
相信大家近日來也感受到了,相關部門也在不斷去調控,希望改變這種商業環境,就算不能改變,也開始進行抵制了!
2,主流消費群體的消費方式改變
隨著80、90後成為社會的主要消費群體,加之移動網際網路與手機的迅速發展,我們中青年一代已經形成「無手機不生活」的狀態。
生活節奏的加快,現在人都想偷下懶。
為什麼外賣市場增長這麼快?
也說明現在大部分人連走100米的時間都不想浪費,所以呢,這是消費群體和消費方式的改變。
3,百貨經營者思維跟不上時代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高速發展,生活方式的潛移默化,一些商場百貨經營者思維固化,還在採取廠家-經銷商-顧客-貨款月結等老舊經營模式,這種方式在3年前或許還能撐下去,但現在已經到了5G時代,確實要被慢慢淘汰了!
有很多人談到超市大面積倒閉是與最近各大巨頭加入社區團購有很大的關係。
不可否認,這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草。
細數一下除了這類社區團購在爭搶市場外,還有已經運營許久的30分鐘送到家的平臺,都獲得了巨額融資,背後也是各大巨頭在指揮著。
其實我們能看到、能想到的,高層早有結論了,不信?
我們拭目以待!
明年或許就有更加針對性的條款來糾正目前的市場導向。
我是專業從事到家服務和「家務繼龍哥」,歡迎大家點讚關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