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類似或者相同的產品,它們的外包裝,甚至外形和顏色等設計都不一樣呢? 經常逛超市的人會發現,超市貨架上的可樂、雪碧、橙汁等飲料,各種酒類甚至醬油、醋之類的液體,不論是塑料的、玻璃的,還是錫鋁的,它們的包裝都是圓瓶子。而牛奶卻是例外,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牛奶包裝盒都是方形的。這是為什麼呢? 按理說,正方體的容器比圓柱體的容器能夠更加節約貨架空間,使貨架得到更加經濟的利用,那麼為什麼其他飲料的生產商不改用方形的容器呢?
一種原因是,我們平時所喝的飲料、純淨水等,多數人都選擇擰開蓋子直接對著嘴喝。而且可樂這種碳酸型飲料,開了蓋之後不宜長時間存放,我們也不會將它儲存起來慢慢喝。所以,設計成圓柱形就更符合人體的設計,拿起來更稱手,並且抵消了它所帶來的額外存儲成本。但是牛奶跟其他飲料不同,它可以長時間儲存,人們大多數情況下也不會直接就著盒子喝,而是倒在杯子裡或者用吸管喝,所以是否用圓柱形包裝對它來說並不重要。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牛奶裝在方盒子裡呢?
這時候就要說到成本效益原則了。我可以斷言,即使大多數人都將牛奶拿在手裡直接喝,牛奶的包裝盒依舊不會設計成圓形,這是因為牛奶需要冷藏。 沒錯,牛奶與可樂等飲料的另一個不同點,也是決定它們包裝不同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牛奶需要冷藏。 我想,所有人應該都具備這個常識:方形物體比圓形物體節省空間。 超市裡面,像可樂、雪碧這些飲料都是放在一般的開放式的貨柜上,這種貨架不需要通電,買來之後一般也不需要額外的費用。但是牛奶則不同,牛奶的保質期很短,這一特性決定了它需要放在專門的冰櫃裡冷藏。為了節省空間,使用方形盒子就顯得划算太多。而如果把裝牛奶的容器設計為圓柱形,那麼我們就需要更多、更大的冰箱,用電量就隨之增加,運營成本也隨之增高。
聽完我的解釋之後,有朋友也許會問:「照你這麼說,冰激凌也需要冷藏,也有運營成本,可是大多數的冰激凌都是圓盒子呀?」 當然,冰激凌的設計主要是為了照顧消費者的心理需求。我們不難發現,像冰激凌、巧克力杯、小蛋糕等這一類的食物都是圓形包裝。這是因為方形的盒子有稜角,如果將包裝盒設計成方形的,一些邊邊角角裡的食物就很難被吃到,顧客會因此產生厭煩心理,以後再購買此類商品的欲望就會下降。 從而我們能夠發現,有很多我們平時不在意的小細節其實充分體現了產品設計的經濟學,就好比上面這兩個例子,就向我們展示出了產品的設計對於經濟利益的重要性。 產品造型設計中的經濟因素不僅與能節省多少空間這樣的理性數學幾何計算有關,有時候還與人的錯覺有關。
同樣以飲料為例。如果仔細留心觀察各種飲品的包裝,你就能發現,市面上細細長長的圓柱形包裝罐應用得比較廣泛,比那些矮矮胖胖的圓柱形包裝罐多得多。其實,用數學的思維稍微計算一下,在容積相等的情況下,矮矮胖胖的包裝罐更加節省材料,那麼為什麼生產商還一直採用細細長長的形狀作為包裝罐的造型呢? 答案其實很簡單,視覺效果。都說眼見為實,其實很多情況下,眼見不一定為實。人眼本身具有一定的錯覺,同等長度的兩根木棒擺在一起,拼成一個直角,即一條橫著放,一條豎著放,人們一定會覺得豎著擺的木棒要比橫著擺的木棒更長一些。應用到飲料包裝罐上,人們就會認為細細長長的包裝罐裝的飲料更多,矮胖的包裝罐裝得少,下意識地就會選擇購買細長包裝的飲料。但其實這兩種包裝罐裡的容積是相同的。 因此,生產商將飲料包裝罐大多設計為細長的造型,這樣更符合消費者的心理,也就能獲得更大的效益。
我曾經認識一個在企業生產線做工的人,主要負責維修電器開關。他曾給我講過他的一個經歷: 以前老生產線,現場設備上的開關「原配」是西屋電器的,美國貨。這種開關的核心部件佔整個開關體積的40%都不到,卻用了一個超大的外殼。當時他還認為美國人有點傻,根本沒必要做那麼大的外殼,不僅浪費錢,還浪費空間,並且外觀很醜。 後來那種開關停產了,生產線上的開關用了很長一段時間後,老化壞了,就只能換成國產的一個品牌。新換的開關核心部件的構造大體和原來的差不多,但外形很小巧很緊湊,既節約空間又漂亮。 直到有一次國產開關壞掉了,他去參與維修時才發現,西屋的開關雖然被他吐槽了那麼久,但是它的設計非常人性化!因為他只需要把後蓋拆開就能操作,外殼裡那些多餘的空間剛好能容納小型的電工起子。而國產的,不把開關整個拆散就根本沒地方下手維修。
所以,產品設計「既要包含最符合消費者心意的功能,又要滿足賣方保持低價、便於競爭的需求」,這也就是說,產品設計必須在兩者之間找到平衡,產品設計的功能既要符合成本效益原則,又要遵守服務顧客原則。因此有些經濟學家認為,「若且唯若收益不低於成本時,才應採取行動。因此,只有收益(以願意支付額外費用的消費者數量來衡量)不低於成本(以增加某一功能所能吸引的額外消費者數量來衡量)的時候,才應當增設某一產品功能」。 例如,飛機廁所的衝水按鈕。一般家用馬桶的衝水按鈕你一伸手就能按到,而飛機上的馬桶按鈕卻被設置在正對人後背的位置,必須起身才能按到它,特別不方便。
這樣的設計有什麼原理嗎?飛機上的馬桶和家用馬桶的不同之處在於,飛機在天上飛行,沒有足夠的水源,所以廁所裡的馬桶是依靠抽空氣造成真空吸力來衝走排洩物的。剛開始,飛機上馬桶的衝水按鈕也是設置在手邊上的,看似非常方便,結果它卻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很多大胖子或屁股比較豐滿的人,在按下抽水按鈕的時候,被吸在了馬桶上。這種局面就未免太尷尬了。為此,航空公司貼上警示牌,空姐友情提醒,甚至在空乘訓練裡加了一項怎麼撬被吸住的乘客……然而這樣並沒有什麼用。 直到後來一個波音公司的設計師把按鈕改到了現在這個很彆扭的地方才解決問題,因為這樣一來,乘客就必須站起身來按按鈕,實在懶得動的,也得抬下屁股轉過身來,這樣就會有空氣進來。 近年來,產品設計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視,因為它不僅與產品形象相關,更與經濟緊密掛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