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師:老衲深知個人修行容易,只要戒律自持,便不難成為高僧

2021-01-08 吳學華看天下

讀傳而敬師,敬師而敬佛。法布施得智慧,財布施得財富,無畏布施得健康

請幫忙轉發本書,功德無量!

南無阿彌陀佛!

上一節說到代表們抬匾到寺院,方丈大和尚說印光大師不求虛名,不會接受的。

代表們很是無奈,但牌匾已經抬來了,不可能再抬回去,林代表對方丈大和尚說:「東西還是留下,我們也照樣畫葫蘆就是了。」說著,就差人去買了綢子將牌匾遮蔽起來,然後稽首告辭。臨走的時候,他們激動地說:「我們的牌匾雖然被大師拒絕了,可我們因此更加領悟到大師淡泊名利的崇高品格,這是大師對我們最好的開示,夠我們終身受用!」

原來,印光大師接到廣東皈依弟子黃筱偉的敦請,說是香港乃至東南亞信徒拜讀了《增廣印光法師文鈔》,憣然信奉淨土,向他陳說普陀行程萬裡,前來親近皈依諸多不便,一致請求大師到香港去一趟,讓皈依弟子當面聆聽大師開示,大家如同久旱望甘雨日夜祈禱。大師深受感動,便離開普陀,暫時駐錫上海太平寺,順便校對中華書局的文稿。

真達和尚見到闊別的師父,自然喜不自禁。得知大師打算到香港去,他關切地進言道:「師父一心弘揚佛法,以圖三根普被東南亞諸國信徒,弟子感佩敬仰。不過弟子總以為師父如今年將七十,那享受清修的話,弟子萬萬不敢說,畢竟香港東南亞語言不通,生活習慣很不相同,而我江浙乃天下佛國,信徒眾多,朝夕早晚都想聆聽師父指點開示,實在不宜離開,懇請師父三思!」

印光大師聽了沉吟半晌,隱隱想起自己至今還不習慣南方的鹹菜,四十年來一直堅持喝白粥,倘若去了香港,生活習慣事小,語言不通就成了弘揚佛法的最大障礙,終於還是下定了決心:「你的話深有道理,反倒是印光慮事不周草率了!也罷,我年近七十來日無多,縱然到了香港,學成屠龍之術,終究無用武之地,不如留在江浙盡綿薄之力!」

那些僧人居士得知大師謝絕了香港方面的邀請,爭相前來請教親近。

此時,印光大師全力投入振興佛教的事業。他得知蘇州靈巖山寺地處偏僻香火功德不足,一度出現了僧人不安心的現象,便親自前往視察,告誡明本法師,讓他代理戒塵法師當住持。然後,親手制訂了六條規箴:1、省;2、儉;3、正;4、謙;5、勤;6、公。

明本恭謹領命,懇請大師開示。

印光大師誠懇地說:「老衲身在佛門已四十多年,深知個人修行容易,只要戒律自持,便不難成為高僧,受到緇素讚譽。然住持是寺院領眾人,個人修行之外,還得周密考慮有關寺院香火功德,乃至僧侶衣食住行油鹽柴米醬醋茶,實是千難萬難了。這就是俗家所說的:不當家不知柴米貴,當了家才知事事難。你只要做到上面制訂的六條規箴,自然僧侶安心,香客信服敬仰,寺院也自然振興了!」

明本深以為然。

安排好靈巖山寺的事務,印光大師來到報國寺閉關。蘇州報國寺,始建於宋代鹹淳年間,在古城蘇州馬龍街一帶。

清鹹豐後,佛教復衰,至光緒末,僧楚泉見寺日趨衰敗,發心重興,特赴京請頒藏經。楚泉離寺後江蘇巡撫程德全聽信幕僚謊話,言報國寺有寺無僧,遂將全寺沒收改建植園。楚泉請經回蘇,寺已易主,只得借地安藏以待機緣。

民國二年程德全罷官閒居,始研佛學而生信心,深悔當初毀寺之舉,乃於民國十年出資購穿心街原中軍衙署,重建報國寺,但規模較小,僅四畝有餘,延請楚泉住持。楚泉辭世,其徒明道繼任。

閒話少絮,卻說民國十九年(1930年)二月,印光大師來寺掩關之後,四方信眾紛至沓來,致穿心街上人接不暇,盛況空前。

是年五月的一天,趙茂林居士帶著妻子和兒子達觀,還有朋友喬大年從上海專程來到蘇州請求皈依。

趙茂林的兒子達觀才七歲,初次乘坐火車,滿心說不完的興奮,見了什麼都覺得好奇。他不時將腦袋伸出車窗,飽覽窗外沿途農村風光,看見一條牛在河邊安心吃草,也會高聲驚叫:「爸爸,那是什麼猛獸?」

趙茂林笑著說:「這是牛,農夫用來犁田的牲畜,不是猛獸。」

這一路有說有笑的,沒留神忽然大雨傾盆,小達觀忽然腦袋發燙,趴在爸爸膝蓋上嘔吐開來。趙茂林明白這是著涼感冒了,心裡不由得幾分著急起來。

到了報國寺,首先叩見明道法師,請他轉報印光大師。明道領著他們拜關,合掌頂禮三拜。行禮之後,印光大師認出他來,便和藹地說:「你來了。這兩年信念堅定了嗎?念佛的功課訂定好了嗎?」

趙茂林張口結舌,囁嚅著說:「弟子回稟師父,因為經營大江南飯店,還要兼顧玻璃廠,事務繁雜,念佛功課還沒有訂,信念倒是堅定不移了的。」

印光大師一聽,和藹的臉色變得嚴肅起來:「訂定了念佛功課,信念才算堅定。不定念佛功課,信念便不夠堅定。好在你還誠實,沒有在我面前說謊。」

趙茂林滿心羞愧,連忙保證回去制訂念佛功課,懇請大師接受妻子和朋友皈依。

正在這時候,達觀忽然大叫肚子疼。趙茂林手忙腳亂,剛剛將兒子抱進廁所,便譁譁地瀉開了。趙茂林想起近段時間流行霍亂,頓時手足無措。他妻子禁不住哭出聲來:「出門時還好好的,一下子就這樣了,怎麼辦呢?」

印光大師聽到了,趕緊將頭伸出窗外,連聲說;「那小孩有病,抱過來!你們快抱過來!」(預知印光大師如何救助孩子,請看下一節)

(本人是佛家皈依之人,師父是湖南常德仙池古寺主持靈悟法師,所有布施和稿酬,都會轉帳給師父,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印光大師:老衲深知個人修行容易,只要戒律自持,便不難成為高僧
    原來,印光大師接到廣東皈依弟子黃筱偉的敦請,說是香港乃至東南亞信徒拜讀了《增廣印光法師文鈔》,憣然信奉淨土,向他陳說普陀行程萬裡,前來親近皈依諸多不便,一致請求大師到香港去一趟,讓皈依弟子當面聆聽大師開示,大家如同久旱望甘雨日夜祈禱。大師深受感動,便離開普陀,暫時駐錫上海太平寺,順便校對中華書局的文稿。
  • 印光大師得到總統賜匾,卻躲避盛譽,成為佛教界的一段佳話
    兩人身在官場,深知官場規矩,這總統親筆題詞,放在清朝時候便是御筆欽賜,文武百官都得山呼萬歲,受賜的本人自當感激涕零叩頭謝恩。如今是民國,至少也得恭恭敬敬鞠躬致謝才好吧?可印光大師面對殊榮如此淡然,實在出於黃涵之和陶在東的意外。好在他們也深知大師人品,更增加了對大師的敬佩。兩人公務繁忙,說了幾句客套話即匆匆告辭。
  • 印光大師為了振興佛教,安撫僧人的不安之心,親手制訂了六條規箴
    此時,印光大師全力投入振興佛教的事業。他得知蘇州靈巖山寺地處偏僻香火功德不足,一度出現了僧人不安心的現象,便親自前往視察,告誡明本法師,讓他代理戒塵法師當住持。然後,親手制訂了六條規箴:1、省;2、儉;3、正;4、謙;5、勤;6、公。明本恭謹領命,懇請大師開示。
  • 印光大師得到總統賜匾,卻躲避盛譽,成為佛教界的一段佳話
    兩人身在官場,深知官場規矩,這總統親筆題詞,放在清朝時候便是御筆欽賜,文武百官都得山呼萬歲,受賜的本人自當感激涕零叩頭謝恩。如今是民國,至少也得恭恭敬敬鞠躬致謝才好吧?可印光大師面對殊榮如此淡然,實在出於黃涵之和陶在東的意外。好在他們也深知大師人品,更增加了對大師的敬佩。兩人公務繁忙,說了幾句客套話即匆匆告辭。
  • 印光大師欣慰:你們捨生忘死去抗日,勝過我這個只會念經的老和尚
    上一節說到印光大師將八十高齡,弟子們商議著給他祝壽。「好啊!師父弘揚佛法一輩子,收到成千上萬的功德,全都分文不留,也清苦了一輩子,如今年將八十,我們正該給師父祝壽祝賀祝賀!」眾弟子紛紛答應,深知師父不會允許,只好瞞著印光大師,悄悄籌備開來。
  • 印光大師摒除成見,去監獄講佛法因果,促進囚犯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那些處在人生迷茫中的朋友,建議你們沉下心來,好好看完這兩本書,看看這兩個得道的高僧,是怎麼做人處事的,相信你們對人生會有一個真正的領悟。)話說大醒等人對整頓僧伽制度之事請求印光開示,印光對僧人不守清規的現象實在是見得太多了,甚至還曾當面斥責他們是「賤僧」。
  • 印光大師開示:禮佛修行,在於內心而不在於形式,居家修行也一樣
    上一節說到很多人拜入印光大師門下,懇求收為弟子,其中有諸希賢校長和過女士。印光大師簡單詢問了諸希賢的家庭情況,便懇切地說:「諸居士,請聽老衲忠言。須知當今國民十有八九都是目不識丁的文盲,老衲時常痛心疾首。你是孝貞女,身負教書育人之重任,就應該盡心盡力教育學生。
  • 印光大師高聲宣誦佛號,在佛堂大殿產生出轟鳴,蓋過了漢奸的狂笑
    印光大師似乎看出他們沒敢說出來的疑惑,轉而和顏悅色地說:「你們不用擔心,那個居士是我最得意的皈依弟子,正在做一件功德無量的大善事。就算日本人前來盤查,也有我一力承擔,你們儘管安心念佛。」那遊擊隊長很是感動,囑咐李得勝好好養傷,還要警惕日偽漢奸,便連夜告辭。
  • 印光大師舌戰禪宗高僧,宣揚淨土宗眾生皆可成佛,此舉令對方折服
    想不到藕益大師枉為高僧,居然寫出這樣的要解來,給了愚夫愚婦一道護身符!長此以往,天下緇素必誤入淨土歧途,實在是斷滅佛種,罪過滔天!你如果真的想要報答佛祖恩典,就應該將這樣的書毀滅淨盡,何必抄注出來,反而助長它流通呢!」印光見他越說越激憤,似乎這本《彌陀要解》是他不共戴天之仇人,心裡暗暗驚奇,待他心氣平靜下來,才慢慢地說:「法師認為藕益大師罪過滔天,其實還沒有找到罪過的根源。
  • 近代四大高僧之一印光大師的「十念計數法」
    印光法師(1861—1940),即釋印光,法名聖量,字印光,自稱常慚愧僧,又因仰慕佛教淨土宗開山祖師——當年在廬山修行的慧遠大師,故又號繼廬行者,民國四大高僧之一(四人分別是虛雲老和尚、太虛法師、印光法師和弘一法師
  • 印光大師:善心助人,福報連綿;不願付出而求佛保佑,何來福報
    印光大師握住國文教員的手,娓娓而談:「眾生降臨世間,便帶來無限苦難和諸多苦惱。唯有忠臣孝子和虔誠佛徒能泰然自若,真正做到『無故加之而不怒,驟然臨之而不驚』的無我境界,然而這並非容易啊!古人曾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此言深合佛理,足夠我輩深思銘記。當今人心不古,更得從小事做起,必須孝敬父母,友愛兄弟,還要夫妻互敬,對小孩不要溺愛。
  • 印光大師欣慰:你們捨生忘死去抗日,勝過我這個只會念經的老和尚
    上一節說到印光大師將八十高齡,弟子們商議著給他祝壽。「好啊!師父弘揚佛法一輩子,收到成千上萬的功德,全都分文不留,也清苦了一輩子,如今年將八十,我們正該給師父祝壽祝賀祝賀!」眾弟子紛紛答應,深知師父不會允許,只好瞞著印光大師,悄悄籌備開來。
  • 印光大師欣慰:你們捨生忘死去抗日,勝過我這個只會念經的老和尚
    眾弟子紛紛答應,深知師父不會允許,只好瞞著印光大師,悄悄籌備開來。他們沒想到,儘管他們籌劃周密,終於還是被師父覺察出來了,於是,印光大師召集寺院僧眾講話:「聽說眾道友正在為我籌辦八十壽辰祝壽活動,印光感謝大家一片好意,卻不得不懇求你們,不必辦了!印光出家以來,也曾出席過給高僧舉辦的祝壽,可我個人向來反對搞祝壽活動。
  • 弘一法師是華嚴宗高僧,堅持拜在印光大師門下轉求淨土,原因何在
    弘一法師仍然直挺挺跪在佛像前,慘然一笑說:「大師,你若答應了,弟子才肯起來!」「你呀!叫我說什麼才好呢?」印光大師也動了執拗脾氣,「我早就說過,法師才學聲譽遠遠勝過我百倍,萬萬不敢以師父自居!你若願意彼此師兄弟相稱,老衲才敢答應。如果執意硬要鬧玄虛當什么弟子,印光也情願燃臂香發誓!」
  • 民國時期「四大高僧」:虛雲大師、印光大師、弘一法師、太虛法師
    ,古代比較著名的高僧就有禪宗六位祖師,他們分別為:達摩祖師、慧可大師、僧璨大師、道信大師、弘忍大師、惠能大師。以上六位大師乃佛門之龍象,他們不僅擁有高深的道行,同時在中華禪宗文化基礎上作出了很大的貢獻。隨著歷代祖師的精心培養,後輩也不斷湧出大量的佛教僧才,在民國時期就出現了海內外公認的「四大高僧」,他們德高望重、戒行高潔,堪稱佛門修行之典範。下面筆者就為大家分享民國時期「四大高僧」。
  • 印光大師:淨土法門,別無奇特之處。只要懇切至誠,無不蒙佛接引
    可是到了第二天,印光大師仍然清早起床,看不出精神疲乏的現象,讓他們不由得暗暗驚奇。晚餐的時候,印光大師照常習慣喝了一碗米粥,他精神抖擻地說:「住持升座,乃是寺院頭等大事。印光忝為靈巖山寺僧人,必當屆時給妙真師送座!」「弟子道行淺薄,師兄弟們錯愛抬舉,實在深感惶恐慚愧。師父乃是名滿天下的高僧大德,您給弟子送座,弟子何以敢當?」妙真感激涕零,幾乎泣不成聲。
  • 印光大師以為:能否成為佛門弟子,並不在僧俗,最根本乃保持善根
    上一節說到印光大師覺得那女居士所想的,實在太過於荒誕,所以無法開示,女居士一再相求。印光大師斬釘截鐵地說:「印光自知才疏學淺,乃一平庸出家人,並非什麼活佛。如此毫不自量口出大言,自誤誤人,老衲告辭了!」看到大師拂袖而起,那女居士羞愧難當,掩面賠罪說:「請大師恕罪!
  • 印光大師高聲宣誦佛號,在佛堂大殿產生出轟鳴,蓋過了漢奸的狂笑
    印光大師似乎看出他們沒敢說出來的疑惑,轉而和顏悅色地說:「你們不用擔心,那個居士是我最得意的皈依弟子,正在做一件功德無量的大善事。就算日本人前來盤查,也有我一力承擔,你們儘管安心念佛。」那遊擊隊長很是感動,囑咐李得勝好好養傷,還要警惕日偽漢奸,便連夜告辭。
  • 明學長老:印光大師五條規約 我們至今嚴格遵行
    編者按:明學長老,當代高僧,1923年出生於浙江湖州,1948年出家,同年在寶華山受戒。1980年升任靈巖山寺方丈,並於同年創辦中國佛學院靈巖山分院。明學長老繼承印光大師遺風,制訂《靈巖山寺共住規約》,得到中佛協趙樸初會長充分肯定,以身作則,恪守規矩,幾十年如一日,德高望重,深受大眾敬重,現任中國佛教協會諮議委員會副主席、江蘇省佛協名譽會長、中國佛學院靈巖山分院及棲霞山分院院長、蘇州靈巖山寺方丈。2015年4月8日,明學長老接受國家宗教局宗教雜誌社「佛教勝地行」採訪組採訪,並就所提問題作出簡要回答。
  • 印光大師涅槃,留下五色舍利子,成為靈巖山寺的鎮寺之寶
    那些處在人生迷茫中的朋友,建議你們沉下心來,好好看完這兩本書,看看這兩個得道的高僧,是怎麼做人處事的,相信你們對人生會有一個真正的領悟。)上一節說到印光大師往生淨土,雖然留言喪事不能隆重,但是得到消息的弟子和朋友,相繼來電弔唁,而且很多人在家中設置香案祭奠,痛哭不已。也有不少人前往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