墊錢做前期規劃,多次實地勘測,手動測繪並驗算、製圖……年輕時的周建國為規劃設計好貴州首個大型跨地區、跨流域、長距離調水工程,在困難時期傾注了滿腔熱血。
「黔中地區是貴州省城市最密集、交通最發達、工業基礎最好,人口最集中的地區,包括省會貴陽市、安順市等,這裡的用水問題得不到解決,隨著人口增長與城鎮化規模擴大,當地百姓的生活將因水源補給跟不上發展而受到制約。」今年81歲的周建國老人搞了一輩子的水利水電規劃,作為貴州省水利專家、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原院長的他,回憶起65年前為什麼要規劃黔中水利樞紐時如是說。
在降水豐沛的貴州山區,眾多名川奔騰不息。但有水難留,典型的喀斯特巖溶地貌,加之山多地少、石多土少、雨多庫少,貴州位居全國第九的水資源總量,利用率卻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
黔北深山,黃大髮帶領著當地群眾歷經36載絕壁鑿渠;烏蒙峽谷,牛欄江畔的百姓過去世代下河背水吃;石漠連片,百姓曾經守著烏江,也只得每日到井邊肩挑百斤水……
解除水困是貴州人民千百年的熱望,引來好水,將造福一方。
「十二五」以來,在貴州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和國家有關部委的大力支持下,貴州舉全省之力加速破解工程性缺水短板,相繼啟動了水利建設「三大會戰」、水利建設「三年行動計劃」、農村飲水安全攻堅決戰行動等,水利改革發展進入了大投入、大建設、大發展時期。
作別昔日引水、用水之艱,2131萬人次農村居民和200.5萬農村學校師生的飲水安全問題得以解決,年供水保障能力達123.7億立方米。汩汩清泉沁潤人民心田,活水來、百業興,水利進步也助推了當地經濟社會得到不斷發展。
幸福生活水先行
黔西縣鐘山鎮貓山村山清水秀的村容,讓人難以將這裡與缺水聯繫起來。可過去這個秀美的村寨水源匱乏,山林深處的群眾因居所附近缺水,生活步入窘境,日子越過越窮。
如今,村口的荷塘已說明這裡不再缺水。走進小壩一組管水員姚登品家中,打開水龍頭,清冽的自來水汩汩流淌,一家子笑意滿面。
引水入戶給姚登品帶來的喜悅,源於2005年以來,黔西縣先後投入共計3.28億元資金啟動實施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脫貧攻堅「四有五覆蓋」飲水工程、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黔西縣「全面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攻堅決戰行動」項目、農村小水窖水質進化提升工程。
「十五年前,政府為我們修建了小水窖,今年又為了方便大家用水,重新找水源、建工程、鋪管網,讓家家戶戶都喝到『方便水』『放心水』。作為管水員,我會認真履行職責,做好管護工作,因為這可不只解決了我這一代人的吃水問題。」姚登品笑道。
2020年2月入戶水接通後,姚登品還很快買來了盼望已久的熱水器;有了穩定安全的用水環境後,未來家中煮酒、養殖的規模還能得以擴大。
曾經,「年年天上降雨多,地上人人到處找水喝」是興義市石漠化山區用水的常態。「雨水期靠蓄水,枯水期靠買水。」想起過去家中總是斷水的日子,興義市泥凼鎮金竹凼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吳天華真是感慨萬千。
如今,吳天華走進廚房擰開水龍頭,清澈的自來水「譁譁」地流淌出來。這樣用水便捷、飲水放心的日子,讓經歷過「水困」的吳天華喜笑顏開。
據了解,興義市實施了多座水庫的建設。2019年底,該市28萬山區群眾告別用水難,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基本解決,民生用水實現全覆蓋。
以山林深處的山泉為水源,新建取水池、高位調節池、輸配水管網、低壓輸電線路等,經過電力提蓄,興義市威舍鎮阿依村大木廠組的村民在家就能輕鬆喝上清甜的山泉。
這個曾經地處省界、交通閉塞的村寨,不僅有了「脫貧水」,還走上了「致富路」。依靠便捷的水源,當地的烤菸種植、黑山羊養殖產業等得到快速發展。
夙興夜寐戰一線
2018年7月以來,貴州啟動實施了全面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攻堅決戰行動。2020年1月中旬以來,又啟動脫貧攻堅農村飲水安全掛牌督戰,發力提升水利民生福祉。
承壓而為、誓在攻堅。2020年初,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在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下,全省水利系統凝聚力量,組建18支隊伍1000餘名隊員的督戰工作隊,以「9+3」地區為主攻區、20個有貧困人口的縣區為排雷區、其它縣區為鞏固區的督戰路線圖,集中開展問題排查、整改、銷號行動,著眼按時打贏農村飲水安全殲滅戰,夙興夜寐戰一線,志在奪取這一划時代新勝利。
被野蜂蜇傷,不慎滑落山溝,手指肌腱斷裂……這是貴州省脫貧攻堅農村飲水安全第四工作隊成員陳巍巍在榕江縣計劃鄉九秋村查看水毀點時的親身經歷。
2020年6月以來,強降水引發了榕江縣農村飲水安全實施管道破損。連續的降水衝刷水體,偶有塌方的石塊滾落到山間公路上。由陳巍巍、王遠強、黎業三人組成的工作隊工程組奔赴計劃鄉加宜村水毀現場,針對設施毀損情況,細心檢查、現場研判,協調各部門緊急搶修,確保在最短時間內給村民供水。
2020年11月7日,47歲的貴州省水投水務集團貞豐公司副總經理王培賢因長期連續高負荷工作並加班熬夜後突發腦溢血。這位在貴州「9+3」脫貧攻堅重點縣——晴隆縣沙子鎮督戰農村飲水安全的排頭兵、公司工程建設的得力幹將、幫扶村群眾眼裡的熱心人、母親眼裡的孝順兒子,由於病發突然,最終長辭於世。
周一白天參加例會、安排工作;周二凌晨5點,趕往晴隆參加農村飲水安全掛牌督戰;周四一早,赴興義市參加汙水處理廠工程建設招投標會議;周五回到貞豐縣,白天到沙坪、魯貢兩鄉鎮督促檢查汙水處理廠建設進度,晚上與工程部同志一起加班整理督戰工作小結,完善汙水處理廠工程資料,直到次日凌晨5點多,這才做完所有工作……這是王培賢生命最後一周的工作日程。
在掛牌督戰的238天裡,王培賢帶領貴州省脫貧攻堅農村飲水安全掛牌督戰第十一隊第八小組實地走訪1806人,現場踏勘農村飲水集中供水工程51處,解決沙子鎮農村飲水短板問題9個,管護方面問題9處,按期完成29處未配備消毒設施工程、省委組織部反饋22個問題、州專班督查14個問題的整改,沙子鎮6個村3789戶16000人的飲水達到現行飲水安全標準,圓滿完成督戰任務。
英雄已逝,事業永存。正是因為有太多像王培賢一樣的勇擔當、肯作為的一線水利人,才讓廣大人民群眾都用上「穩定水、乾淨水、放心水」 。
截至2020年6月底,國務院、水利部和省委省政府等上級部門反饋脫貧攻堅農村飲水安全各類問題共99個,已全部整改完成;大普查發現存在的445戶飲水安全問題已全部整改完成銷號;脫貧攻堅農村飲水安全督戰發現的1840戶7766人、22275處未配備消毒設施工程、1816工程管理方面、310處季節性缺水工程的短板問題已全部完成整改銷號。
水利樞紐利萬民
貴州為破解「工程性缺水」千年之困,狠抓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一座座大型水利樞紐工程在黔貴大地的山川峽谷中崛起。
「十二五」以來,貴州投入水利資金2600多億元,開工建設大中小型水庫418座。新增農田灌溉793.07萬畝,治理病險水庫1176座,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23萬平方公裡,實施中小河流治理項目686個,年供水保障能力達123.7億立方米。新增水電裝機151.22萬千瓦。
其實早在2008年,周建國等幾代水利人的夢想就已變作現實——黔中水利樞紐工程終獲國家批准立項,並於2009年11月30日正式動工。可此後面臨的是層層建設技術難關,水利部水規總院副總工程師關志誠就曾表示:「在典型的山區省和以巖溶地貌為主的複雜地理環境中建造大型水利工程,某些方面的施工難度甚至超過了南水北調工程。」
即便如此,工程還是一路攻堅克難、步步挺進,2018年1月28日,黔中水利樞紐工程平寨水庫開閘放水,標誌著黔中水利樞紐一期工程試通水成功。半個多世紀的等待,黔中人民終於等來了遠方的三岔河潤澤這片土地。
已通水的一期工程,可解決貴陽市2020年城市供水需要及貴州省7個縣區、42個鄉鎮51.17萬畝農田灌溉,5個縣區、28個鄉鎮供水,農村35萬人和31.5萬頭牲畜飲水安全問題,樞紐水庫大壩年調水量5.5億立方米。
為響應中央「兩新一重」政策,加強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貴州仍在積極投建水利工程。2020年初,夾巖、黃家灣、馬嶺、鳳山等水利樞紐工程全力以赴克服疫情影響,吹響「集結號」,用「戰時狀態」推進施工進度,2月底,五大在建重大水利工程項目和401個中小型骨幹水源工程全部復工;3月底,全省重大水利工程項目和水利行業規上企業如期實現百分百復工復產,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2020年,貴州繼續紮實推進「水網會戰」投資計劃,鳳山水庫導流洞已貫通;黃家灣水庫、夾巖水庫大壩已封頂;馬嶺水庫已下閘蓄水;觀音水庫有望年內開工建設,花灘子水庫爭取具備開工條件。石龍水庫、英武水庫等大型水庫前期工作有序推進。中小型水庫建設同步推進,累計完成骨幹水源工程蓄水驗收35座,完成竣工驗收9座,新增供水保障能力2.17億立方米,為年度目標任務的94%;年內新開工中小型水庫46座,佔年度目標任務的66%。
水利建設高位推進,幾代水利人夢想變現實,水利人在黔中大地辛苦跋涉勘測,在深山中甘守寂寞地揮灑汗水建設,換來了喝上好水的百姓臉上的幸福笑容,人民群眾真切感受到了水利事業發展帶來的紅利。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管 雲
編輯 李蘭松
編審 王淑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