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洪水面前再現迷彩方陣。
7月以來,湖北、江西、安徽等多地連降暴雨,長江、淮河、洞庭湖、鄱陽湖、太湖等江河湖泊處於超警戒水位,多座堤壩出現漫堤潰堤險情,汛情十分嚴峻,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受到嚴重威脅。
哪裡有災情,哪裡就有人民子弟兵!數萬名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官兵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奮戰在抗洪搶險第一線,盡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人民子弟兵行動迅速、作風頑強,在一次又一次完成急難險重抗洪任務中,展現了對黨的無限忠誠、對人民的無比熱愛和對勝利的堅定決心。
哪裡有洪水險情,就向哪裡馳援衝鋒
湖北告急!江西告急!安徽告急!
武警湖北總隊、湖北省軍區、中部戰區陸軍某舟橋旅、空降兵某旅出動!火箭軍某旅、東部戰區陸軍某舟橋旅、聯勤保障部隊某大隊出動!第71集團軍、第72集團軍、第73集團軍出動!
洪水面前,人民子弟兵用「哪裡人民最需要,就出現在哪裡;哪裡任務最艱巨,就戰鬥在哪裡」的堅定行動,詮釋了對黨的無限忠誠、對人民的無比熱愛。
「你們來得太及時了!」7月8日,看到解放軍來了,湖北省黃梅縣桂壩村的村民看到了希望。上午9時,接到出動命令,中部戰區陸軍某舟橋旅立即收攏人員,2小時機動120餘公裡,直接從鄂州某駐訓場趕到受災區域,迅即展開人員搜救和搶築子堤任務,成為第一支到達桂壩村的作戰部隊。
7月8日9時,因水位超汛限水位,浙江省新安江水庫建成以來首次9孔全開洩洪,洩洪洪水危及新安江中學高考考點。「快點,再快點!決不能影響考生!」武警浙江總隊緊急啟動應急預案,火速收攏人員,出動300餘名官兵奔赴一線。官兵經過7個小時連續奮戰,裝填、搬運沙袋近萬隻,壘砌道路800米,為考生開闢了一段安全通道。
當前,全國汛期進入「七下八上」階段,解放軍和武警所屬多支部隊聞令而動,從營區、海訓場、演訓場出發,緊急向災區馳援,關鍵時刻發揮了突擊隊作用。
汛情發生以來,第71集團軍快速成立應急指揮小組,黨委領導牽頭掛帥,迅速啟動應急預案,部署搶險救災任務,帶領部隊抵達抗洪一線。11日凌晨接到命令後,該集團軍某旅分處安徽、山東兩個點位的官兵,僅用24小時便完成集結收攏。
「汛情就是命令!我特此向旅黨委請戰,申請停止休假,同戰友一起趕赴災區抗洪搶險。」去年在重大演習中勇救戰車榮立一等功的譚斌,原計劃近期休假,在得知部隊有抗洪搶險任務後,他立即退票奔赴抗洪一線投入戰鬥。某合成旅數天時間內,就收到各類「請戰書」千餘人次。
7月14日7時40分,曾參加軍隊援鄂醫療隊的東部戰區總醫院泌尿外科醫生傅點接到醫院電話:「抽組去江西抗洪任務,8時30分集結完畢。」來不及多想,傅點一邊和妻子解釋,一邊拿起背囊就出發。
剛出紅區一線,又上抗洪大堤。在無錫聯勤保障中心醫療隊中,有28人曾參加軍隊援鄂醫療隊。對他們而言,官兵和群眾需要的地方,就是軍隊醫務人員戰鬥保障的地方。
人民軍隊與人民血脈相連。每當大的災害出現,人民軍隊總是堅決聽黨指揮,為了人民利益挺身而出。不論前面橫亙著多麼巨大的困難,不論面臨著多麼嚴峻的挑戰,人民軍隊都不負重託、不辱使命,拉得出、衝得上、打得贏。
把人民舉過頭頂,被人民捧在手心
「那支參加九八抗洪的部隊,又回來了!」
九八抗洪時,黨中央、中央軍委一聲令下,某集團軍「抗洪搶險英雄營」官兵連夜從國防光纜施工現場直接轉戰至九江大堤。在隨後的52個日夜,官兵叫響「人在堤在」的口號,吃住在搶險一線,先後排除大小險情214處,出色完成搶築龍開河防洪堤、搶運石料等急難險重任務。
7月14日23時30分,「抗洪搶險英雄營」官兵從皖東某演訓場機動,還未抵達宿營地域就接到任務:對江西省永修縣九合聯圩恆豐段一處泡泉險情進行處置。面對泡泉泉眼大、滲水快的實際情況,該營5連連長徐崇輝帶領「黨員突擊隊」衝在一線。經過近兩小時的奮戰,成功排除險情。
時隔22年,那句「誓與大堤共存亡」的吶喊,至今還在人們耳畔迴蕩;那塊矗立堤壩上的「生死牌」,至今仍震撼人心;同樣為了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戰天鬥地的人民子弟兵,如今又逆行而上。
第71集團軍某旅連長孫金龍,不久前在訓練中肩部受傷,7月7日才出院的他,在部隊受領抗洪搶險任務後,不顧肩膀裡的鋼釘毅然決定帶領連隊官兵出戰九江抗洪一線。指導員勸他留守,孫金龍說:「作為榮譽連隊的連長,肩膀就是有10顆鋼釘,我也要帶著兄弟們上!」
災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7月8日,受連續特大暴雨影響,湖北省黃梅縣老石屋村考田河河堤潰口10餘米,造成大片農田淹沒。潰口處,水流湍急,深淺不知,人跳下去會不會被衝走?誰心裡都沒底。而緊急險情又需要人下水轉運沙袋,現場救援的武警湖北總隊機動一大隊二中隊官兵紛紛請戰,中隊長黃達、指導員向思奇帶領8名黨員骨幹第一批毅然跳進洪水進行作業。
每當有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官兵參加抗洪的消息發布,「不贊網紅不追星,只贊人民子弟兵」這句話經常會出現在評論區。子弟兵把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舉過頭頂,人民群眾也把子弟兵捧在手心。
「軍人和嬰兒的對視,好暖!」7月9日,一張軍人和嬰兒的對視照火遍朋友圈。這名軍人是中部戰區陸軍某舟橋旅政委羅詞鳳。7月8日下午,他帶隊進入湖北省黃梅縣桂壩村搜救轉移群眾時,聽見一名嬰兒的哭鬧聲,他馬上抱起嬰兒進行安撫。這一幕被上傳網絡後,被網友稱讚為「溫暖對視」。
「解放軍叔叔,喝碗木耳湯吧!」近日,在江西省鄱陽縣鴉鵲湖鄉西河東聯圩的堤壩上,出現暖心一幕:一個小女孩給正在鏟砂石的戰士遞上一碗木耳蓮子湯。隨同小女孩一同前來的奶奶說:「她父母在外地打工,聽說我要來給解放軍官兵送湯,就一定要跟我來。」
7月11日,空降兵某旅連續在鄱陽湖奮戰16小時封堵缺口,附近百姓紛紛給戰士們送來西瓜,當被官兵以部隊紀律為由謝絕時,一位村民急得喊道:「這不是一針一線,這是咱們老百姓的一片心意!」
攜行裝備多更新,鋼多氣盈骨更硬
參加九八抗洪時,中部戰區陸軍某舟橋旅二級軍士長靳浩雷還是一名下士。時隔22年,他再次來到抗洪一線,對兩次抗洪的變化感觸很深。
原來用老式操舟機,啟動困難、動力不足、容易熄火,現在使用新型操舟機,故障率低、操作靈活、機動性強;原來江堤都是泥巴路,救援車輛很難快速到達,現在村村通公路,交通運輸方便快捷;原來抗洪時吃的是井水,洗衣服用的是魚塘裡的水,現在全用上了自來水;原來在守堤的日子裡,基本都是啃方便麵吃饅頭度過,現在能保證有熱飯熱菜送到一線……
細心的網友會發現,危難時刻衝在前面的還是那熟悉的迷彩身影,但抗洪裝備已更新換代。從氣象水文預報到防汛監測預警,從無人機紅外偵察到各類信息指揮平臺……隨著科技搶險利器的廣泛應用,抗洪一線官兵如虎添翼,部隊遂行任務能力大幅提升。
第73集團軍某工化旅對江西省餘干縣信瑞聯圩騰溪段長達14公裡的堤壩進行無人機勘察,運用三維建模技術,準確掌握堤壩高度、坡度數據及其周邊水文、植被情況,並對堤壩保持低空飛行巡查,及時發現泡泉、滲水等問題;同時運用水文測繪儀精確計算河幅、流速等水文數據,持續跟蹤汛情。
7月15日,第73集團軍某旅偵察科科長施澤勇帶領偵察班操控無人機對任務大堤進行低空紅外偵測時,發現一處隱藏在蘆葦叢中的泡泉。抵近現場觀察發現,泡泉正在不斷擴大。他們當即計算圍堰、封堵所需的土方量,在應急分隊趕來前,及時制訂出反濾圍井處置方案。
天上無人機持續盤旋,水上衝鋒舟劈波斬浪……在湖北省軍區指揮所裡,指揮員通過查閱「國防雲」,各地氣象、水文、交通等信息盡在掌握之中。該省軍區領導說:「有了『國防雲』,搶險救災就有了『千裡眼』『順風耳』,救災行動事半功倍。」
在抗洪一線採訪,記者發現,參加抗洪的部隊攜行裝備不同、任務分工不同,但在精細化、科學化抗洪方面均有很大進步。東部戰區擔負氣象水文值班任務的某部官兵利用氣象水文信息綜合顯示應用系統、精細化數值預報系統和一體化預報保障平臺,可對轄區內主要幹支流200餘個水文站點進行監測,動態預報雨情水情變化趨勢及幅度,為抗洪搶險部隊提供保障建議60餘條。
「高科技裝備在保障官兵生命安全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東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師領導介紹,與以往不同,執行救援任務的官兵除了身著救生衣,還在腰間系了一條僅有5釐米寬的氣脹式救生腰帶。如果不慎落水,只需拉開充氣閥門,儲氣瓶很快會將氣囊充滿,變成圍在腰間的救生圈。
曾參加過九八抗洪的第72集團軍某旅政委朱明瑞連續多天和官兵戰鬥在抗洪一線,所見所聞讓他感慨萬千:「今年抗洪之所以比往年多了一些從容,是因為抗洪裝備有更新,抗洪手段更先進,鋼多了,氣更盈骨更硬!」
望著滾滾長江水,朱明瑞自信地說:「汛情還在繼續,我們有信心完成後續任務……」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