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凡人讚歌,在滾滾洪流中激蕩

2020-12-11 海南日報數字報
  上接A01版 

  可是,當看到海口多路段積水人們出行不便時,他仍堅持每天5點多出門,瘦弱的身影,在各積水點奔波,清理管道垃圾。 

  18日上午,在南海大道與坡巷村路口,為掏出井蓋加快排水,吳清鶴幾乎半截身子泡在水裡,路人都為他感到擔心,對著他喊:「阿公,水太急了,你綁根繩子我們牽著你,免得被水帶進去!」

  ……

  風雨中,這些看似平凡的人,卻因堅守自己的崗位,為大家排除了險情,凡此種種,匯聚成一股暖流,激蕩在災區民眾的心裡。

  英勇救人

  彰顯人性之善之美

  今日臨城,安靜的文瀾江水繞城緩緩遠去,城區路網全面恢復通行,可是,龐日爭的中巴車卻出不去了,因為他的車被拖到了修理廠裡。

  17日至19日期間,臨城鎮多個村莊被淹,數千村民被洪水圍困。在危急關頭,是龐日爭帶著3輛中巴車在各鄉村和安置點之間冒雨往返,救出了1000多名被困村民。為此,他整整48小時沒有回家,在深及腰部的水裡,蹚了一個又一個來回,餓了就嚼餅乾,渴了就喝礦泉水,困了就在駕駛座上稍稍打個盹……

  在臨城,還有一位為人樂道的「鉤車英雄」,他叫王信初,是臨高縣博厚鎮美所村人。洪峰來臨當晚,他原本是把自家的挖掘機(當地俗稱鉤車)開到臨城鎮德老村的丈母娘家避險的,不料聽說附近有村民掉進被水淹沒的田洋,生死未卜。「人命關天啊!」明知風險極大,他還是毫不猶豫駕著鉤車跟出去救人。

  那驚心動魄的一晚,讓經歷過的每個人都刻骨銘心。獲救村民鄧學寶說,當時雨大風疾,湍急的洪水讓裝滿黃沙的11噸位的大卡車都不敢靠近,但王信初卻勇敢地駕著鉤車,6次衝進水中,在生死一線的關頭,救回了9條生命。

  在經受大災大難考驗時,這些「平民英雄」不計個人得失,他們英勇無畏的精神感天動地,他們彰顯了人性之善之美,淨化著千萬顆心靈,是一曲新時代的讚歌。

  奉獻愛心

  凝聚滿滿正能量

  暴雨可以摧垮家園,卻摧不垮災難中閃耀著的人性光輝。洪水漸退時,來自四面八方的救援物資一撥撥湧進災區。

  在臨高,縣人民醫院受災嚴重,從三亞、海口、儋州等地馳援而來的民間救援力量,自發組成「洪水艄公」,將一個個急症患者接送於醫院和縣城之間,緊緊連接起生命的紐帶。

  在儋州,木棠鎮衛生院內,來自海醫附屬醫院外科、皮膚科、消化科、呼吸科、骨科的7名醫生連日開展義診活動。「儋州水災嚴重,容易出現腸道疾病和皮膚病,我們專程從海口趕過來,平均每天都要看幾十個病號,他們大多數人因腳部長時間泡水而出現潰爛,必須及時處理。」海醫附屬醫院相關負責人說。

  在昌江,數十名志願者組成調查組深入村裡,調查養殖戶受災情況,幫助村民做好災後重建工作,把損失降到最低。

  在海口,風雨帶來的影響雖不及西部市縣嚴重,但總有一些人的電話始終為需要救助的市民24小時暢通,總有一些人的雙手攙扶著其他有需要的人……比如城管隊員曾德寧,他脫掉上衣為3歲男孩禦寒的溫情畫面,久久印刻在人們的腦海中。

  眾多志願者中,有一個小小的身影格外引人注意,她叫戴新,今年8歲。18日夜裡,當戴新得知父親戴鴻道和其他志願者將深入災區運送物資時,她強烈要求參與並保證說:「爸爸我會聽話的。」奔赴災區後,戴新全身溼透也不喊苦叫累。正在搬運物資的志願者看她還是個孩子,勸她休息,她卻不樂意了。她說,雖然自己力氣小,別人搬兩箱,她只能搬一箱,但也能出一份力,「幫助別人就很開心」。

  匯涓流而成江海,積小善而成大德。凡人善舉的點滴匯聚,是能改變世風人心的道德洪流。災難中,每一個伸出援手的人,會讓善行義舉積石成山,凝聚成推動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

  (本報臨城8月24日電)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我們與春天同行
    面對社會生活中的一些消極現象,海南日報人總是堅持真理,秉筆諍言,弘揚正氣,關注民生、為百姓立言。  早在1952年,《新海南報》就發表《和抗拒批評、積壓讀者來信的現象作堅決鬥爭》,展露出一張新生報紙輿論監督的鋒芒。《公共海灘豈能設卡收費》、《陵水怪事:學童竟領教師工資》……一篇篇輿論監督報導痛快淋漓,發人深省。  昨天的新聞,就是今天的歷史。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一片丹心著風雲
    如何在「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波詭雲譎中,保持「亂雲飛渡仍從容」的政治定力,看清「不畏浮雲遮望眼」的變革方位?  其實,在中國地方傳媒格局中,素有「廣東的報紙、湖南的電視、海南的網絡」的說法。因此,海南「小省辦大媒體」的切身體會,也讓人更習慣於這樣看問題:一定要在歷史大勢中感知發展脈搏,一定要在時代變革中懂得順勢而為,也一定要在勇立潮頭時扛起海南擔當。
  • 海南日報數字報-岬角
  • 海南日報數字報-紅葉好題詩 再度喜團圓
    文\海南日報記者 計思佳 實習生 鍾圓圓  近日,4K戲曲數字電影瓊劇《喜團圓》的殺青讓人想起54年前,海南第一部瓊劇電影《紅葉題詩》拍攝並上映的人與事。
  • 海南日報數字報-新加坡的「海南生活」
    試試儂店裡的『歌碧歐』和咖椰包羅,比起海南的味道怎麼樣?」7月29日下午,「老爸茶」店裡的幾位七旬老人,圍坐一桌,每人面前一杯被他們稱為「歌碧歐」的咖啡,和一碟蘸著椰絲椰蓉的甜麵包。他們或講文昌話或講瓊海話,你一句我一句,聊著關於海南的事情。  這些喝「老爸茶」的老人,得知我們是海南日報來採訪的記者,非常熱情。其中一位有著儒雅氣質的老人,招呼我們落座。
  • 海南日報數字報-當代海南論壇'2014冬季峰會徵文公告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的順利召開,是中國法治建設進程中的重要裡程碑,開啟了中國依法治國新時代
  • 海南日報數字報-最美紅燭映天涯
    今晚,由海南省教育廳、海南日報報業集團、光明日報海南記者站聯合推出的2015年度「尋找海南最美教師」大型公益活動頒獎盛典在海南大學思源學堂隆重舉行。10名最美教師用他們的動人事跡,向大家展示了三尺講臺上所演繹出的精彩人生。  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羅保銘對此次評選活動十分重視。在晚會現場播放的事先錄製短片中,羅保銘向全省奮戰在教育一線的老師們道了一聲誠摯的「老師們好!」
  • 海南日報數字報-鍛造海南咖啡真味道
    文\海南日報記者 鄧鈺  儘管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海南咖啡便名聲在外,盛名之下的海南咖啡產業
  • 海南日報數字報
    海南牽動異鄉人的情懷  2007年前後,蔣平曾為青海省創作過旅遊形象歌曲《青溜溜青海青溜溜青》和秦皇島市市歌《夢幻秦皇島》。他首次與海南結緣是在2006年。因機緣巧合,蔣平到了海南三亞,短短的時間裡卻讓蔣平對三亞的椰風海韻、碧水藍天傾心不已。從那時起,蔣平萌生了寫海南的願望。2006年海南之行後,蔣平寫下了關於海南的三十多首歌詞。「以前從沒有去過海南,總覺得海南很遙遠。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人在馬來西亞
    2014年是中馬建交40周年,以及海南與馬來西亞檳城結為友好城市一周年。  而在歷史上,中國與馬來亞(含今天的馬來西亞)的關係可謂源遠流長,最早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秦漢時期。
  • 海南日報數字報-無法割捨的海南滋味
    文\海南日報記者 劉夢曉  海南人的清晨,從一碗熱騰騰的粉湯開始。佐料豐富的粉湯,鮮、香、鹹,滋味飽滿。但若要說到味道的層次,還需再加一抹辣,才能夠真正讓味蕾得到滿足,打開一天的食慾。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的無價瑰寶
    據海南日報1月28日報導,陳宏介紹這一在西沙群島海域發現的珊瑚其特點是「沒有珊瑚隔,珊瑚杯的直徑非常微小」。雖然對一個新物種的確認尚需要通過論文去詳細描述,並通過論文發表以獲得科學界的公認,但南海海域尚有很多我們有待發現的物種生存,卻是不爭的事實。  無獨有偶,2014年9月,來自加利福尼亞州科學院的海洋科學家們在加州海域深達600英尺左右的地方發現了弱柳珊瑚屬的一個新物種。
  • 《民族日報》數字報全新改版上線
    《民族日報》數字報全新改版上線每日甘肅網  發布時間:2020-05-28 17:41:59  編輯:蘇燕平  為了讓讀者更快速、便捷地獲取當地新聞資訊,《民族日報》全新改版的數字報於5月26日正式上線。
  • 海南日報數字報-「娘惹」美食的誘惑!
    ■ 本報記者 侯賽  自上世紀五十年代起,印尼、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的海南華僑們紛紛返鄉
  • 海南日報數字報-曼谷街頭的海南味
    ■ 本報特派記者 況昌勳 蔡瀟 嶽嵬  醒目的中文招牌、騎樓的建築風格,鱗次櫛比的商鋪中銷售著海南菜
  • 滾滾紅塵的洪流,你的笑,是中流砥柱力挽狂瀾!
    你的笑給粉絲以安心,一笑定軍心,是希望是生機是力量;你的笑給路人以友善,一笑展風華,是光明是正義是理想;你的笑給對手以蔑視,一笑退瘴霧,是金戈是鐵騎是勝利;滾滾紅塵的洪流泰戈爾說: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報之以歌。公益路上,你以共情投入,只為凝聚力量,打到點上。艾青說: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平凡的世界,溫柔的你,博大胸懷裡,跳動赤子心,一抹微笑定乾坤。。
  • 海南日報數字報-紀錄影像中的多彩海南
    事實上,從早期的《海南紅山之外》到現在的《潮起海之南》,海南題材紀錄片已經走過了80年的歷史,其中有不少精品力作,它們共同打造了多彩的海南,成為海南形象構建不可忽視的元素,同時也是確立海南文化自信的新平臺。  紀錄片讓紅色傳奇走進大眾視野  在共和國的締造史中,海南具有特殊意義。
  • 海南日報數字報-黎族「新民歌」傳唱四方
    文\海南日報記者 陳蔚林  1950年以後,海南島上不斷誕生黎族「新民歌」,如《叫儂唱歌儂就唱》《久久不見久久見》《五指山上五條河》等,都是人們耳熟能詳、朗朗上口的曲目,它們在傳承黎族民歌傳統經典曲韻的同時,也反映了黎族人民對新生活的讚美
  • 海南日報數字報-五指山早春茶今「開採」
    同時,海南早春茶比內地產茶區早上市3個月左右,春節前後便可喝到當年新茶,這是國內其他茶區不具備區域和生態優勢,素有「華夏第一早春茶」美譽。  海南日報報業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舉辦早春茶開採節系列活動,既可以充分展示海南作為我國唯一的熱帶茶區的優勢,又可以展現海南優良的生態環境,讓早春茶成為海南的一張亮麗名片。
  • 海南日報數字報-星空海南 光影豐饒
    當天20時許,第二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首場戶外沙灘放映啟幕,觀眾們席坐於夜幕星空下,伴隨習習海風,重溫了經典影片《隨我婆娑》。戶外沙灘放映是海南島國際電影節的特色,充分利用海南獨特的地理環境優勢,在沙灘上搭建露天影院,讓影迷們在椰風海韻、疏星細浪間,享受舒適愜意的觀影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