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中的洛陽子弟兵

2020-12-25 洛陽網

  1950年10月19日,在中央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略決策下,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開始了為期近3年的艱苦卓絕的抗美援朝戰爭。

  在抗美援朝的大氣候下,當時的洛陽城是什麼樣子?洛陽籍子弟兵有哪些英勇殺敵的英雄故事?就讓我們走近史料、走近老兵,共同回憶這段催人淚下的感人歷史。

抗美援朝,洛陽熱潮迭起

  史料記載,抗美援朝戰爭剛剛開始,我市就掀起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運動。為了宣傳、推動這一運動,洛陽市抗美援朝委員會於1951年4月出版了《抗美援朝報》,向各單位分送。另外,黑板報、有線廣播、歌曲、戲劇、相聲、快板等各種宣傳樣式齊頭並進,其中東北隅街道女黨員王蓮芝(當時50多歲)為在群眾中做宣傳工作,晝夜奔忙,挨門挨戶進行口頭宣傳,群眾稱她為「鐵腳宣傳員」。

據曾任我市總工會主席、市政協常委的劉樹蘭回憶,1951年3月,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市總工會組織全市工人階級先後進行7次聲討美帝、保家衛國集會大遊行。工廠、學校隨處可聽到「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雄壯歌聲。

  由於志願軍長線作戰,就地補給困難,一切作戰物資基本上靠國內供應,在1951年春節和「五一」期間,志願軍歸國代表以及赴朝慰問團代表的演講報告,掀起了各條戰線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熱潮。電廠、印刷廠、煤場通宵達旦,增產節約;鐵路運輸優先運送支前物資;工人、商界人士、郊區勞模都紛紛捐錢捐物,支援前線。據《抗美援朝報》第31期記載,「東北隅派出所座談會上,年近七旬的炊事員曹玉順帶頭捐款40萬元(相當於今天的40元人民幣),不到半個小時,全所18人共捐款414萬元。」與此同時,不到20天,全市6700個商戶就捐送「洛陽市工商號」戰鬥機一架。

愛國青年踴躍參軍

  在洛陽,愛國青年紛紛要求加入志願軍,開赴前線。1951年到1953年,全洛陽縣掀起了三次參軍高潮。

  許多老工人要求送子參軍,還有的青年怕組織不批准,咬破手指,寫血書請戰。當時有102名鐵路分局工人到朝鮮戰場為志願軍運輸物資,他們紛紛表決心:「打不敗美帝國主義決不回故鄉。」

  據時任我市地方志辦公室助研員李保團在《洛陽縣青年赴朝參軍參戰紀略》一文回憶,洛陽縣赴朝入伍戰士,大部分分配在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一軍、六十三軍、六十七軍,其他分配在十五軍、二十一軍、六十四軍、七十八軍。在朝鮮戰場上不少同志參加了錦城、十字架山、上甘嶺等重大戰役,多人立功受獎。其中,龍門杜村杜福先先後立功6次,榮獲「一等功臣」、「二級英雄」等稱號。他曾在上甘嶺戰役中,在電話線被敵軍炮彈炸斷的緊急時刻,用肉體當導線,保證了指揮部與前沿陣地的聯絡。還有孫旗屯的孫文光、白馬寺鎮的陳三等榮立二等功。在這場戰爭中,共有176名洛陽籍戰士在朝鮮戰場光榮犧牲或失蹤。

「活槍架」任西和

  在朝鮮戰場上,湧現出一大批英勇作戰的洛陽子弟兵。來自偃師顧縣鎮的二級英雄、一等功臣、某部機槍連戰士任西和就是其中的一位。

  那是1953年6月12日,第六十七軍以3個團的兵力,在308門火炮、8輛坦克的支援下,向南朝鮮第8師第21團據守的金城以東北漢江西側座首洞南山發起進攻。此山工事堅固,南朝鮮軍稱之為「京畿堡壘」。為了保證戰鬥發起的突然性,第六十七軍參戰各團,在敵前沿構築了秘密屯兵洞700餘個、炮兵和坦克發射陣地100餘個。在進攻開始前一天夜間,第599團第1營與第600團第2營、第3營秘密開進潛伏區和屯兵洞內。晚上9點,志願軍開始以強大的炮兵對敵實施急襲射擊,5分鐘後,步兵向敵陣發起猛烈進攻。

  進攻中,某機槍連擔任掩護,步兵分隊剛發起衝擊,一挺重機槍架就被敵炮炸壞。敵人稠密的子彈攔住了志願軍的衝擊道路。這時抽調別的機槍已經來不及了,在這緊急關頭,25歲的任西和把火熱的槍身抄起來,放在自己的右肩上,急促喊道:「打呀!」戰士賈來福不忍開槍,任西和急了:「咱倆不都是共產黨員嗎?不都是為了打美國鬼子嗎?哪管受了受不了!你儘管打吧!」只見任西和緊抓住滾燙的槍身,兩眼狠狠盯著敵人機槍噴吐的火舌。排長憤怒地喊了聲:「打!」子彈如暴雨般噴射。賈來福用懇求的語氣地對任西和說:「你往前靠靠,前面稍微好一點。」任西和說:「沒關係,你就放心打吧!你看,我是個活槍架!」就這樣,機槍在任西和的肩膀上左右轉動,哪兒有火力點,他就讓槍口對準哪兒。不大會兒,就把敵人的兩個火力點封鎖住了。

  排長摸了摸任西和的雙手和雙肩。雙手燙焦了,雙肩隆起了許多紫黑的血泡,那從機槍下邊排出來的彈殼,把他的脊背砸得血肉模糊。排長把機槍奪過來架在自己的肩上,命令賈來福:「打!」但剛打出幾十發子彈,任西和又把槍奪了過去。沒多久,任西和的雙腿又多處負傷。衛生員來給他包紮傷口,突然,一顆炮彈在空中爆炸,任西和壯烈犧牲。

  現在偃師市顧縣鎮顧縣村,還矗立著一尊手持鋼槍的英雄塑像,他就是年僅25歲的「活槍架」任西和。(記者 劉愛國 實習生 常書香)

返回洛陽網首頁>>

相關焦點

  • 62位洛陽籍抗美援朝烈士葬在朝鮮兩個陵園
    20日,《洛陽晚報》記者從「唐山好人」張紅琢那裡獲取了一份名單,上面記錄著62位葬在朝鮮兩個陵園內洛陽籍烈士的信息。2016年8月,張紅琢親赴朝鮮收集整理抗美援朝烈士信息,一共找到62位洛陽籍烈士,以洛龍區、偃師市、伊川縣、新安縣、孟津縣人居多。  新聞回顧  張紅琢是一位全國聞名的「尋親使者」。
  • 洛陽晚報聯合「尋親使者」幫助安葬在朝鮮的62位抗美援朝烈士尋親
    抗美援朝烈士紀念碑(張紅琢供圖)  「是《洛陽晚報》記者嗎?!謝謝你們和張紅琢老師,65年了,我終於知道老父親安葬在朝鮮什麼地方了!」  22日,《洛陽晚報》官方微信以《尋跡!62位洛陽抗美援朝烈士葬在朝鮮兩個陵園……》為題,推送了一份長長的名單,上面刊載了62位洛陽籍抗美援朝志願軍犧牲後被安葬在陵園的信息。
  • 抗美援朝中的湖南力量
    無湘不成軍,在這場艱苦卓絕的戰鬥中,湖南人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湖湘將士的血性令敵人膽寒,讓天地動容!  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爆發。美國政府派遣第七艦隊侵入臺灣海峽。1950年10月初,美軍悍然越過三八線,把戰火燒到中朝邊境。
  • 洛陽上元村:第一碗餃子端給抗美援朝老戰士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高菊 實習生 孫冰坡 通訊員 葛高遠 白玉傑 文圖「第一碗餃子應該端給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戰士李老伯。」12月21日這一天,洛陽市伊川縣平等鄉上元村70歲以上老人迎來了脫貧後的第三個「冬至」。
  • 洛陽伊川縣上元村:第一碗餃子端給抗美援朝老戰士
    映象網訊(記者 徐孟國 通訊員 葛高遠 白玉傑)「第一碗餃子端給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戰士李老伯。」12月21日這一天,伊川縣平等鄉上元村70歲以上老人迎來了脫貧後的第三個「冬至」。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現已87歲高齡的李撈接過王立峰端來的餃子時激動不已,連連道謝。(映象網洛陽新聞熱線:15136323555,投稿郵箱:yxw2012@163.com。映象網「大象陪辦」電話:18003719699)【來源:映象網】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滾滾洪流中,又見子弟兵的身影
    哪裡有災情,哪裡就有人民子弟兵!數萬名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官兵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奮戰在抗洪搶險第一線,盡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人民子弟兵行動迅速、作風頑強,在一次又一次完成急難險重抗洪任務中,展現了對黨的無限忠誠、對人民的無比熱愛和對勝利的堅定決心。
  • 抗美援朝鐵血湘軍,五任司令員均為湖南人,打出了中國人血性
    在這場艱苦卓絕的戰鬥中,湖南人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數萬湖湘英豪慷慨赴朝。湖湘將士的血性令敵人膽寒,讓天地動容! 百萬優秀中華兒女滿含著一腔熱血,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打出了國威和軍威。 無湘不成軍!三湘子弟踴躍報名參加志願軍。有數據顯示,戰爭期間,湖南省共有67000多名熱血青年報名參加志願軍,三湘子弟兵們不怕犧牲、勇敢殺敵,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了硝煙瀰漫的異國他鄉。
  • 抗美援朝戰場軼事:志願軍騎摩託吃牛肉
    坊間一直有傳言:抗美援朝的第一次戰役至第三次戰役,志願軍的確順風順水。自從李奇微將軍接替麥克阿瑟成為「聯合國軍」總司令後,發現了志願軍「禮拜攻勢」和「月夜攻勢」的奧秘,便逐漸在戰場上取得主動,如果韓戰不停戰接著打,以美軍為首的多國部隊肯定能獲勝。事實果真如此嗎? 「胡說八道。美國大兵在進步,我們就沒有進步嗎?」
  • 一聲聲感謝 送給子弟兵
    一聲聲感謝 送給子弟兵 2020-08-10 15:45:35   來源:蕪湖新聞網
  • 上甘嶺戰役,抗美援朝慘烈的一戰,雙方傷亡巨大,美軍損失多少
    我們今天的和平來之不易,是廣大人民子弟兵經歷了激烈的鬥爭才換取來的。中國在近代通過抗日戰爭將日本侵略者趕出了中國國門,但我國人民在抗戰中也為此付出了沉痛的代價。好不容易,中國人民推倒了壓在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迎來了解放,但是美國人卻又挑起了新的戰爭。
  • 【傳承紅色基因】平山團與「子弟兵」的由來
    ,718團參謀長左齊在伏擊日軍運輸大隊的戰鬥中左臂受傷,白求恩大夫連夜為他做右肩關節離斷手術,保住了他的生命。 1939年5月,717團在日軍「掃蕩」中被包抄,718團緊急馳援。在戰鬥中對日軍形成反包圍,展開近距離肉搏戰。這次戰鬥激戰7天7夜,共斃傷日軍1000餘人,其中擊斃敵人600多人,俘虜敵人11人,僅3營戰士王家川一人就殺死了8個日寇。此外,還繳獲九二式步兵炮2門、迫擊炮3門,輕重機槍22挺、步馬槍800多支,戰馬200多匹。
  • 走進航空安全員的世界,不穿軍裝還是人民子弟兵
    可以說,脫下軍裝他們照樣是乘客們值得信賴的空中「子弟兵」。 退伍偵察兵劉成立 身著便裝含而不露首航的飛行安保團隊堪稱退伍軍人精英集結地。劉成立是某集團軍特種作戰旅主攻特種偵察方面的特種兵。當航空安全員,堪稱專業對口。
  • 陝西人民對抗美援朝的貢獻:萬眾一心 踴躍支前 保家衛國
    12月,駐陝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9兵團奉命赴朝作戰,陝西人民歡送子弟兵慷慨出徵。1951年2月25日,省委作出《關於開展抗美援朝運動的決定》,要求各級黨委進行時事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廣泛開展抗美援朝宣傳。3月,全省從省到縣相繼成立各級抗美援朝分會。
  • 洛陽子弟兵救火不留姓名 _新聞中心_洛陽網
    白楊(圖片由被採訪者提供)  經過一個多月的尋找,漯河市郾城區李集鎮白莊村塑料製品廠負責人王朝軒終於在洛陽找到了恩人「等他回到洛陽,我一定要和他見一面!」昨日,王朝軒在電話裡告訴《洛陽晚報》記者。  廠裡失火,年輕人救火之後悄悄離開  事情要從今年2月19日(農曆大年初一)說起。今年49歲的王朝軒,在漯河市郾城區李集鎮白莊村開了一家塑料製品廠。春節期間,廠裡放假,他就把已經加工好的產品打包放在倉庫裡。
  • 這七十年,抗美援朝作品中「長津湖」是什麼樣?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戰70周年。抗美援朝是新中國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在艱苦卓絕的抗美援朝過程中湧現出大批英雄人物,誕生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在文學領域,70年來有關抗美援朝的書寫一直都沒有間斷過。
  • 【抗美援朝70年·老兵】李德印:做插進敵人心臟的「尖刀」
    值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映象網記者來到抗美援朝老兵的身旁,聆聽他們的抗美援朝故事,還原那段戰火紛飛的浴血歲月。銘記偉大勝利,捍衛和平正義,致敬英雄「老兵」。映象網記者 楊增強 實習生 陳震宇
  • 從故事中領略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上指出:「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抵禦了帝國主義侵略擴張,捍衛了新中國安全,保衛了中國人民和平生活,穩定了朝鮮半島局勢,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鍛造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 長眠朝鮮的87位洛陽籍志願軍烈士 他們中有您的親人嗎 ?
    近日,一份名為「為洛陽籍志願軍烈士尋親」的烈士名單,在微信朋友圈中熱傳。昨日,《洛陽晚報》記者第一時間聯繫上了發布這份名單的志願者,同時也是烈士後代的徐中珍,請她講述這份名單背後的故事。  為了讓更多英靈踏上回家的路,我們將這份名單與之前發布過的還沒有找到親人的志願軍烈士名單一起公布。
  • 和縣烏江鎮:揮淚送別抗洪子弟兵 演繹濃濃魚水情深
    「子弟兵要走了!」得知官兵們要啟程返營,烏江鎮黨委政府在部隊撤離前天晚上,連夜送去「抗洪救災中流砥柱、風雨同舟魚水深情」錦旗,表達衷心感謝和依依不捨之情!8月9日天剛拂曉,臨汾旅官兵臨時駐紮營地的烏江鎮濮集中學校園門口主幹道兩側,數百名駐地幹群和師生自發聚集於此,敲鑼打鼓,揮舞著小紅旗,夾道相送馳援烏江抗洪搶險子弟兵勝利班師。軍車從臨時營地緩緩駛出,前來送行的人群情不自禁鼓起掌來,歡送聲此起彼伏。
  • 聖墟:九道一身世謎團揭開,荒天帝石昊800子弟兵之一
    文/小小說編年史導讀:在《完美世界》這本小說中,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百戰不殆,百戰不死,他們跟隨荒天帝石昊徵戰九天,他們,曾是那個時代最璀璨,最耀眼的星星之一。在最新章節《不曾凋零的子弟兵》中,九道一親口所言:「老夫作為那位昔日的八百子弟兵之一,什麼大場面沒見過,百戰不死,還怕你們這些小魚小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