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Lesser Heat),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一個節氣,也是幹支歷午月的結束以及未月的起始;
公曆每年7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05°時為小暑。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小暑為小熱,還不十分熱。
我國古代將小暑分為三候:
一候 · 溫風至
指小暑日後,大地上便不再有一絲涼風,而是所有的風中都帶著熱浪。
二候 · 蟋蟀居宇
蟋蟀居宇指,五日後,由於炎熱,蟋蟀離開了田野,到庭院的牆角下以避暑熱。
《詩經·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文中所說的八月即是夏曆的六月,即小暑節氣的時候,由於炎熱,蟋蟀離開了田野,到庭院的牆角下以避暑熱;
三候 · 鷹始鷙
在這一節氣中,老鷹因地面氣溫太高而在清涼的高空中活動。
這三候看的都是人民觀察生物的變化,體會風、看蟲、看鳥,這原本就是中國人對於時節、氣候、物象的把握。
小暑進伏天,天變無常雨連綿,有的年份雨稀少,高溫低溼呈伏旱。
雨季造林好時機,精細認真管果園,
冬修榆樹夏修桑,修整白楊於伏天。
村村戶戶漚綠肥,肥堆如山麥增產。
割曬青草好時機,牲口冬季之「美餐」。
伏天牲口保好膘,秋天種麥不為難。
魚長「三伏」豬三秋,增餌防病是關鍵。
平心靜氣以養心
小暑時節,天氣炎熱,人們容易煩躁不安,愛犯困,少精神。
所以,在自我養護和鍛鍊時,應按五臟主時,夏季為心所主而顧護心陽,平心靜氣,確保心臟機能的旺盛,以符合「春夏養陽」之原則。
注意飲食衛生,飲食宜清淡適量
小暑時節的多雨、高溫,更使得本來就在夏季屬於高發症的消化道疾病,更加多發頻發。
所以,這一時節的飲食,一定要注意飲食衛生,而且飲食要節制,不可貪食、過量;而且飲食以清淡,富有營養為宜。
外出時做好防暑工作
中暑是夏季的常見病,小暑時節的天氣特點更是容易發生中暑。
所以大家外出時一定要做好防暑工作,帶好遮陽傘、遮陽帽等工具,多喝水,並儘量避開午後太陽熱辣時外出。
不要貪涼衝涼水澡、多進冷食
天熱了,人們就喜歡吃冷飲,冰淇淋、雪糕、冰鎮飲品很受大家的青睞;有的人從外面一回來就衝澡,還喜歡衝涼水澡。
可這些對身體健康非常不利,很容易引發身體不適,或者埋下健康隱患。
小暑節氣正是品嘗黃鱔的最佳時節。入夏之後,黃鱔體壯而肥,進入產卵期,其滋味愈加鮮美,滋補功能也達到高峰期。
民間有「小暑黃鱔賽人參」的說法,中醫認為黃鱔性溫味甘,具有補中益氣、補肝脾、除風溼、強筋骨等作用。
其實,「小暑黃鱔賽人參」還有另一層意思,這與中醫學「春夏養陽」的養生思想是一致的,蘊涵著「冬病夏治」之意。
中醫理論認為夏季往往是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風溼性關節炎等疾病的緩解期。
此時若內服具有溫補作用的黃鱔,可以達到調節臟腑、改善不良體質的目的,到冬季就能最大限度地減少或避免上述疾病的發生。
因此,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風溼性關節炎、陽痿、早洩等腎陽虛者,在小暑時節吃黃鱔進補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黃鱔的營養價值極高,含有豐富的DHA和卵磷脂,所含的特種物質鱔魚素,能降低血糖和調節血糖,對糖尿病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而且黃鱔的蛋白質含量很高,每100克鱔魚肉中含有蛋白質18.8克,脂肪卻只有0.9克,更適合中老年人和病後體虛者食用。
過去患眼疾的人都知道吃鱔魚有好處,因為鱔魚含有的維生素A量高得驚人,維生素A可以增進視力,促進上皮的新陳代謝。
今天萬戶候就教您做一道小暑的美味——
【響油鱔片】,快來學學吧!
鱔魚 500g / 姜 3片 / 蒜 適量
糖 1小勺 / 料酒 1勺/ 花椒 少許
蔥 適量 / 二荊條 3根/ 醬油 1勺
豆瓣醬 1勺/ 紅泡椒 適量
步驟
——
鱔魚宰殺後清洗乾淨,用熱水去除身上黏液後切段,並在鱔背上劃幾刀以便入味。大蔥切段,姜切片,紅泡椒和二荊條切1釐米左右段。
起一鍋倒入油,油溫後放入花椒爆香,加入紅泡椒、薑片及豆瓣醬,小火翻炒5分鐘左右。
倒入洗淨的鱔魚進行翻炒,加入料酒,三四分鐘後加入高湯或開水,放入蒜瓣、二荊條和少許白糖,蓋鍋蓋進行燜煮。
等鍋裡的湯汁還剩三分之一時大火收汁後裝盤即可。
慧雨傳媒
編輯 | 撰稿:張 帆
排版 | 校對:張 帆
免責聲明
圖片來自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