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 |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小暑鱔魚賽人參,萬戶候教您這道黃鱔料理滋補過夏

2021-02-07 萬戶候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

小暑(Lesser Heat),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一個節氣,也是幹支歷午月的結束以及未月的起始;



公曆每年7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05°時為小暑。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小暑為小熱,還不十分熱。

我國古代將小暑分為三候:




一候 · 溫風至


指小暑日後,大地上便不再有一絲涼風,而是所有的風中都帶著熱浪。



二候 · 蟋蟀居宇


蟋蟀居宇指,五日後,由於炎熱,蟋蟀離開了田野,到庭院的牆角下以避暑熱。


《詩經·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文中所說的八月即是夏曆的六月,即小暑節氣的時候,由於炎熱,蟋蟀離開了田野,到庭院的牆角下以避暑熱;



三候 · 鷹始鷙


在這一節氣中,老鷹因地面氣溫太高而在清涼的高空中活動。



這三候看的都是人民觀察生物的變化,體會風、看蟲、看鳥,這原本就是中國人對於時節、氣候、物象的把握。

小暑進伏天,天變無常雨連綿,有的年份雨稀少,高溫低溼呈伏旱。

雨季造林好時機,精細認真管果園,

冬修榆樹夏修桑,修整白楊於伏天。

村村戶戶漚綠肥,肥堆如山麥增產。


割曬青草好時機,牲口冬季之「美餐」。

伏天牲口保好膘,秋天種麥不為難。


魚長「三伏」豬三秋,增餌防病是關鍵。


平心靜氣以養心


小暑時節,天氣炎熱,人們容易煩躁不安,愛犯困,少精神。



所以,在自我養護和鍛鍊時,應按五臟主時,夏季為心所主而顧護心陽,平心靜氣,確保心臟機能的旺盛,以符合「春夏養陽」之原則。


注意飲食衛生,飲食宜清淡適量


小暑時節的多雨、高溫,更使得本來就在夏季屬於高發症的消化道疾病,更加多發頻發。



所以,這一時節的飲食,一定要注意飲食衛生,而且飲食要節制,不可貪食、過量;而且飲食以清淡,富有營養為宜。


外出時做好防暑工作


中暑是夏季的常見病,小暑時節的天氣特點更是容易發生中暑。



所以大家外出時一定要做好防暑工作,帶好遮陽傘、遮陽帽等工具,多喝水,並儘量避開午後太陽熱辣時外出。


不要貪涼衝涼水澡、多進冷食


天熱了,人們就喜歡吃冷飲,冰淇淋、雪糕、冰鎮飲品很受大家的青睞;有的人從外面一回來就衝澡,還喜歡衝涼水澡。



可這些對身體健康非常不利,很容易引發身體不適,或者埋下健康隱患。


小暑節氣正是品嘗黃鱔的最佳時節。入夏之後,黃鱔體壯而肥,進入產卵期,其滋味愈加鮮美,滋補功能也達到高峰期。



民間有「小暑黃鱔賽人參」的說法,中醫認為黃鱔性溫味甘,具有補中益氣、補肝脾、除風溼、強筋骨等作用。


其實,「小暑黃鱔賽人參」還有另一層意思,這與中醫學「春夏養陽」的養生思想是一致的,蘊涵著「冬病夏治」之意。



中醫理論認為夏季往往是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風溼性關節炎等疾病的緩解期。


此時若內服具有溫補作用的黃鱔,可以達到調節臟腑、改善不良體質的目的,到冬季就能最大限度地減少或避免上述疾病的發生。


因此,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風溼性關節炎、陽痿、早洩等腎陽虛者,在小暑時節吃黃鱔進補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黃鱔的營養價值極高,含有豐富的DHA和卵磷脂,所含的特種物質鱔魚素,能降低血糖和調節血糖,對糖尿病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而且黃鱔的蛋白質含量很高,每100克鱔魚肉中含有蛋白質18.8克,脂肪卻只有0.9克,更適合中老年人和病後體虛者食用。



過去患眼疾的人都知道吃鱔魚有好處,因為鱔魚含有的維生素A量高得驚人,維生素A可以增進視力,促進上皮的新陳代謝。


今天萬戶候就教您做一道小暑的美味——

響油鱔片】,快來學學吧!

鱔魚 500g / 姜 3片 / 蒜 適量

糖 1小勺 / 料酒 1勺/ 花椒 少許

蔥 適量 / 二荊條 3根/ 醬油 1勺

豆瓣醬 1勺/ 紅泡椒 適量


步驟

——




鱔魚宰殺後清洗乾淨,用熱水去除身上黏液後切段,並在鱔背上劃幾刀以便入味。大蔥切段,姜切片,紅泡椒和二荊條切1釐米左右段。




起一鍋倒入油,油溫後放入花椒爆香,加入紅泡椒、薑片及豆瓣醬,小火翻炒5分鐘左右。




倒入洗淨的鱔魚進行翻炒,加入料酒,三四分鐘後加入高湯或開水,放入蒜瓣、二荊條和少許白糖,蓋鍋蓋進行燜煮。




等鍋裡的湯汁還剩三分之一時大火收汁後裝盤即可。





慧雨傳媒


編輯 | 撰稿:張 帆

排版 | 校對:張 帆



免責聲明

圖片來自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不坐久置露天的木料民間還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的說法。暑過後,氣溫高、溼度大。喝羊湯北方則會在小暑、大暑期間喝羊湯,第一可以滋補身體;第二「羊」與「陽」諧音,古人認為夏季陽氣喪失較多,這樣能夠增加陽氣。
  •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六首小暑節氣古詩鑑賞
    且來品鑑幾首小暑節氣古詩:《詠廿四氣詩 小暑六月節》唐·元稹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竹喧先覺雨,山暗已聞雷。戶牖深青靄,階庭長綠苔。鷹鸇新習學,蟋蟀莫相催。這首五言律詩,將小暑節氣特點刻畫得淋漓盡致、形象生趣。起句以「倏忽」二字給人有時光飛逝、彈指一揮的感覺:突然暖暖的熱風吹來,始知原來按序小暑節氣已到來。竹子的喧譁聲仿佛覺察到大雨即將來臨,山色灰暗又似聽見隆隆的雷聲。炎夏的一場場雨,催生了門戶上潮溼的青靄和院落臺階裡蔓布的小綠苔。
  • 二十四節氣-小暑
    《詠廿四氣詩 小暑六月節》唐代:元稹(zhěn)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竹喧先覺雨,山暗已聞雷。戶牖深青靄,階庭長綠苔。吃新"乃"吃辛",是小暑節後第一個辛日。頭伏蘿蔔二伏菜,三伏還能種蕎麥;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封齋:湘西苗族的封齋日在每年小暑前的辰日到小暑後的巳日。這段時期,禁食雞、鴨、魚、鱉、蟹等物。據說誤食了要招災禍,但仍可吃豬、牛、羊肉。
  • 小暑 | 日影炎炎雨紛紛
    當我們談論小暑的時候,我們在說些什麼?小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1個節氣,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10度。我國古代將小暑分為三候:「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鷙。」由於炎熱,蟋蟀離開了田野,到庭院的牆角下以避暑熱;在這一節氣中,老鷹因地面氣溫太高而在清涼的高空中活動。小暑你會做些什麼?
  • 小暑養生|黃鱔賽人參,飲食有三寶
    久坐木料易患病 俗話說:「冬不坐石,夏不坐木。」小暑節氣氣溫高、溼度大,久置露天的木料,如小區或公園裡的木椅木凳,經過露打雨淋,含水分較多,表面看上去是幹的,可是經太陽一曬,溫度升高,便會向外散發潮氣。如果人在上面坐久了,可能誘發痔瘡、風溼和關節炎等病,因此小暑節氣時不宜在木質凳椅上久坐。
  • 小暑黃鱔賽人參
    央廣網北京7月8日消息 7月7日,正式迎來了小暑節氣。有句俗語說:「小暑黃鱔賽人參」,意在讓人們在小暑節氣前後多食用黃鱔,從中醫角度來講,黃鱔性溫味甘,具有補中益氣、補肝脾、除風溼等作用。而從營養學角度來說,黃鱔在魚類中屬於熱量較低的那種,和紅色肉類比熱量就更低了,但所含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卻一點也不低,所以也較適合天氣炎熱時食用。夏季,上班族長期呆在空調房內,還容易出現「乾眼症」,因此除了黃鱔以外,我們還應該多食用胡蘿蔔、河蚌等食物,同時應注意多補充水分。
  • 安徽名人館【雲社教】「小暑尋涼意」——徽節氣·小暑(附視頻)
    小暑時節有什麼好吃的、好看的、好玩的?對城市居民來說,節氣還有意義嗎?……    2020年7月5日,安徽名人館「小暑尋涼意」——徽節氣·小暑線上雲社教節目應邀而來,讓我們跟隨教育員的解說一起沿著二十四節氣的脈絡,記錄、感受自然的變化,學節氣、賦詩歌,品民俗。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 小暑節氣之景山攬勝
    那麼,去看看小暑時節的景山吧。而當年崇禎皇帝上吊自殺的那棵槐樹也已經在文革中被紅衛兵殘毀致死,現在看到的這棵古槐是1996年景山公園管理處重新移植栽種的,樹齡已有150多年。發生過的事成為歷史,就此定格。因為疫情的原因,今年夏天沒有旅行團,遊客少了很多。
  • 小暑· 消暑
    文/邱明瑜「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小暑伴著溫風降臨人間。此時起,空氣濁而炎日蒸,但仍非最熱之極。古代曆書載:「鬥指辛為小暑,斯時天氣已熱,尚未達於極點,故名也。」小暑之「暑」,東漢劉熙《釋名》中有形象化解讀:「暑,煮也,熱如煮物也。」暑熱有多難耐,韓愈所言極是——「如坐深甑遭蒸炊」,天地如蒸鍋,萬物在其間像是被火蒸騰。小暑金將伏,隨著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即將到來,暑氣臨近沸騰,消暑就變成人們當下最緊要之事。而小暑三候「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壁,三候鷹始鷙」,實則為消暑的三種境界。
  •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來了,這些風俗你都知道嗎?
    在古代,雖然沒有空調和電扇,古人也會利用自己的智慧來防暑降溫。扇子,是古人必不可少的「夏日伴侶」。唐代詩人錢起在《避暑納涼》寫道:「木槿花開畏日長,時搖輕扇倚繩床」,就描繪了一幅古人躺在繩床中輕搖蒲扇,享受微微涼風的悠閒場景。用冰消暑,在古代也十分常見。在宋朝,六月初六日為「天貺節」,皇帝會向臣屬賜「冰麨」和「炒麵」。
  • 小暑吃什麼傳統食物?最新2020小暑朋友圈文案說說圖片推薦
    小暑吃什麼傳統食物?  小暑節氣吃餃子、蓮藕、黃鱔、芒果、麵條、羊肉等傳統食物。民間素有小暑吃藕的說法,認為小暑食用以適當方式烹製的鮮藕,能夠治療血虛失眠。  小暑朋友圈文案推薦  小暑至 蛙聲響,荷花香 縱飲一盞美酒好時光  晴熱小暑,開心消暑。  山風散浮熱,不覺夏日長。
  • 小暑丨十首關於小暑的詩詞,讓你清涼一夏
    小暑丨十首關於小暑的詩詞,讓你清涼一夏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之小暑,小暑節氣的到來,一方面給我們帶來了暑熱,另一方面也提醒我們一年的時間已經過半了,許多要完成的事情還沒有完成。別急,我們來精選十首精美的古詩詞,讓你清涼一夏。
  • 小暑:雪藕冰桃情自適,風定池蓮自在香
    鬥柄指東,天下皆春;鬥柄指南,天下皆夏;小暑三候詩曰: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竹喧先覺雨,山暗已聞雷。戶牖深青靄,階庭長綠苔。這就造成了衣服、書畫被蟲蛀鼠咬。03 小暑黃鱔賽人參小暑節令,食黃鱔。主要是此時的黃鱔個大而肥,滋味鮮美,是其滋補功效最佳的時候。故而,民間有「小暑黃鱔賽人參」的說法。
  • 小暑至 小暑六月節
    小暑至 小暑六月節 元稹【唐】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 小暑 | 枕冷簟涼深院 無事小神仙
    攝影:TREVOR POTTELBERG唐人元稹詩《小暑六月節》中寫道「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至,極也,溫熱之風至此而極矣。小暑時節大地上不再有一絲涼風,所有的風中都帶著熱浪,如韓愈所言「如坐深甑(zèng)遭蒸炊」。小暑亦正好趕上入伏,「小暑過,每日熱三分。」
  • 「曬書」、「喝粥吃藕」、「烹黃鱔」,原來蘇州人的小暑是這麼過的
    即使熱在三伏,仍舊心念詩書,這是愛書人獨有的閒情雅趣。  「小暑吃黍,大暑吃谷」,自宋朝末年時起,在南方就出現了在每年小暑過後早稻成熟時開鐮食新的習俗,蘇州也不例外。「食新」即是在小暑嘗新米,老蘇州總要買一些新米用慢火熬成粥。幼年時在外婆家過小暑,最喜歡吃粥面上那一層厚厚的米油,粥煮好後在風扇下放至半涼,半透明的米油結好了,在洋鑊子裡舒展開來。
  • 今日小暑:你捧出一個炎夏,我尋覓一方清涼,最美小暑古詩詞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小暑節氣,宣告季夏時節正式開始。我國古代將小暑分為三候:一候溫風至,小暑後便不再有一絲涼風,所有風都帶著熱浪。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飄雨的日子透過窗去觀賞庭院中的雨景,享受聽雨的曼妙
  • 這三道菜美味可口,有道菜 民間有「小暑黃鱔賽人參」的說法
    這三道菜美味可口,有道菜 民間有「小暑黃鱔賽人參」的說法幹煸黃鱔幹煸黃鱔是一道美食,主要食材是鮮活黃鱔500克、芹黃100克。選肚黃肉厚的鮮活黃鱔剖腹去骨,斬去頭尾,切成約8釐米長、筷於頭粗的絲。炒鍋置火上,下素油燒至200℃,下鱔魚絲煸至水分基本揮發後,烹入料酒。移偏火上略焙約3一4分鐘,然後移正火上提鍋煸炒,並下豆瓣煸至油呈紅色,下姜、蒜絲炒勻,加鹽、醬油、芹黃稍炒,淋少許醋和麻油和勻,起鍋裝盤,撒上花椒麵即成。為經濟性食用魚,一般以活魚販售,市場上的黃鱔多是人工養殖,以南部養殖較多。在臺灣多以切片油炒食之;在華人地區視為補血強壯劑。
  • 小暑丨溫風至盛夏始,螢蟲夜裡納微涼
    唐朝詩人元稹在《小暑六月節》中這樣寫道:「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竹喧先覺雨,山暗已聞雷。」一幅小暑節氣的美好景象就這樣在我們眼前生動地鋪展開來……小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的第十一個節氣,夏天的第五個節氣,表示季夏時節的正式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載:「六月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
  • 小暑來了,三伏天跟著也來了
    小暑諺語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接大暑,熱得無處躲。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小暑不見日頭,大暑曬開石頭。小暑熱過頭,秋天冷得早。小暑熱得透,大暑涼颼颼。大暑小暑,灌死老鼠。小暑南風,大暑旱。小暑打雷,大暑破圩。小暑開始熱,減衣身上輕,抓緊種蔬菜,備足過嚴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