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佳品苦苦菜
民謠云: 苦菜長,清明過後,鶯飛草長,正是「春風吹,荒灘野地是糧倉。」
挑苦苦菜的大好時機。苦苦菜是我國人民最早發現食用的野菜之一。在漫長的封建社會裡,農民們在每年春天青黃不接之時,要靠苦苦菜就飯、充飢。民間還有歌謠: 帶苦嘗,勝空「苦苦菜,雖逆口,腸。」道出了苦苦菜在災荒年月的汗馬功勞。
苦苦菜,苦中帶澀,澀中帶甜,新鮮爽口,清涼嫩香。它營養豐富,含有人體所需要的多種維生素、礦物質、膽鹼、糖類、甙類、鞣質、核黃素和甘露醇等。它具有清熱、涼血和解毒的功能。農村人把它挑來燙熟,冷淘涼拌,調以鹽、醋、辣油或蒜泥,清涼辣香,堪稱野蔬佳餚。也有村婦用黃米汁醃成黃色,吃起來酸中帶甜,脆嫩爽口,堪稱一絕。近年來,隨著人們保健意識的不斷增強,苦苦萊這一保健佳品已出現在餐廳盛宴上,昔日「下裡巴」菜如今登上大雅之堂,備受青睞。
苦苦菜性寒無毒,具有清熱涼血解毒的功能,民間常用它治療咽喉炎、闌尾炎、黃疸肝炎等病症。近年來,日本醫學界用苦菜汁提取甙類物質對治療白血病、宮頸癌、直腸癌、肛門癌等取得了顯著療效。
賀蘭紫蘑最鮮美
賀蘭山紫蘑菇也叫賀蘑,產於賀蘭山海拔 2000~3000米的青海雲杉及腐阜文爛的苔蘚上,平羅境內多有生長。幾十年來,人們曾努力進行人工培育,均以豐失敗告終。賀蘑吸引人的不僅僅是無可挑剔的鮮美味道,更是那「幽居在空谷」的野生魅力。
賀蘑生長於每年 8~9月,如果 8月份林區雨量充沛,溫溼度、熱量適宜,就會有大量的紫蘑菇生長,因此賀蘑的產量和質量是根據當地氣候所決定的。賀蘭山紫蘑菇是以絲膜菌為主的天然野生菌種,紫絨絲膜菌為紫紅色,菌蓋呈扁半球形,個大,肉厚,鮮食肉質細膩,口感極佳;白絲膜菌為白色,菌蓋邊沿帶鏽褐色;藍絲膜菌為藍紫色,幹後變為鏽褐色;而血紅絲膜菌為暗血紅色或紫褐色。選購幹品時最好的辦法就是聞,幹品鮮味很濃,有股奇異的略帶點發黴的味道。
賀蘭山紫蘑菇不僅營養豐富,而且藥用價值高,含有 30多種酶。入藥或食療可治療多種疾病,益氣活血,祛風除溼,化痰理氣,益味助食,利小便,可預防佝僂病,治貧血、降低膽固醇和防止肝硬化,能預防流行性感冒等症。因此,人們把它稱作當代的「保健食品」「抗癌新兵」氣味賀蘭山紫蘑菇口感純正,醇香,內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多種胺基酸、菌糖、脂肪、維生素和人體所需的鉀、鐵、磷、鎂等多種微量元素。被譽為「山珍」,是饋贈貴賓的特色禮品之一。
大漠真味青沙芥
沙芥為兩年生十字花科植物,是一種分櫱植物。沙芥的再生能力極強,每隔 15~20天可採摘一次。沙芥的幼根又名山蘿蔔,因為其具有十分獨特的保健理療作用,故人稱沙漠人參。
沙芥分布在陝、甘、寧、內蒙古等省區沙丘之間,平羅境內多有生長。平羅市場上的沙芥主要來源於陶樂地區的沙漠裡。陶樂沙芥葉片肉質肥厚,有芥辣味,風味精香。沙芥渾身是寶,是人們喜食的一種蔬菜。幼苗莖葉和成株嫩葉可炒食或涼拌,亦可幹制或醃製。醃製時,先剔除黃葉後,用涼水洗 2~3遍,水控幹後,放入開水鍋汆約 4分鐘,上下翻兩次,撈出,涼後放入壇內。10公斤沙芥加 0.5公斤鹽,上面壓一塊壓菜石。把汆沙芥的水澄清,置冷後,倒入壇內,至把沙芥全部淹沒為止。用紗布等把壇口蓋好,以防塵土及蠅、蚊等進入,一星期後即可食用。取食後要把壇口用紗布等及時蓋嚴實。沙芥根洗淨清煮脫水後晾曬或醃製,既可保味又可保鮮。
沙芥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具有行氣、消食、止痛、解毒、清肺的功效。沙芥葉具有解酒、解毒、助消化的功效。根具有止咳、清肺的功效,可治療氣管炎。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