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庸武俠小說裡,武林中一直有兩個名氣最大,地位尊崇的門派,那就是少林和武當,這兩個門派都是習武之人的武學的聖地、正所謂、南尊武當、北崇少林。
天下武功出少林
少林寺自建寺以來,享譽武林千百年「地位尊崇」,無論任何時代,也一直是武林領袖之一。
少林寺「藏經閣」裡那無數的絕世神功,曾令武林中多少人想一睹之,但又深深的忌憚著。千百年來,無論正邪兩道的絕頂高手,也沒幾個人敢在「少林寺」輕易的造次「踏入雷池一步。
天下武功出少林 同樣的少林武功也出自天下
少林寺也是一個避世的地方,很多在「少林寺」出家的僧人,在江湖中本已經是頂尖的武林高手或者別的各種人才,因為各種原因或者看破了紅塵而選擇了出家,而少林寺就是最好的選擇。
像蕭遠山、慕容博、謝遜等他們都歸隱了少林,一身本事都成了少林的武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也可以這麼說,放下屠刀,你的武功就是「少林寺」的了。
所以少林寺「海納百川,吸取了非常多的人才和各種武學,讓少林寺一直保持著強有力的競爭。
少林寺的武功傳承也比較良性,只要你有天賦、願意學武或者去藏經閣看看書,就基本可以說是武林高手了,所以少林寺從不缺人才。
在某個時代,「少林寺」存在感沒那麼強,風頭被別人壓過了,比如什麼「全真教」逍遙派、什麼東邪西毒之類的,但「少林寺」依舊保持著非常好的傳承。
而回望過去,「全真教」逍遙派」之類的頂尖門派都已淹沒在時代的洪流之中,而「少林寺」卻積澱了深厚的武學底蘊,讓「少林寺」千百年來仍屹立於武林的頂端。
如果問一下「少林寺」最後悔的事是什麼,那應該就是後悔趕走了張君寶。
張君寶少年出身於「少林寺」,因是俗家弟子被冤枉偷學「少林武功」被趕出「少林寺」多少年以後,一個叫做「武當」的門派如異軍突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武林中成為和「少林寺」並駕齊驅的領袖地位,從此少林寺在武林中再也不能一家獨大。
武當這個門派短短幾十年,猶如坐上了火箭一樣,一躍成為比肩少林寺的大門派。
像「少林寺」這類的大門派,都是經過幾十代人的努力和數百年的積累,才能有如今的輝煌。而「武當」呢崛起的太快太猛、到「倚天屠龍記」之時「武當派」在武林中已是和千年古剎「少林寺」並駕齊驅的領袖地位。
武當是怎麼一下子崛起的呢,回望過去的武林時代、第三次「華山論劍之後,也意味著一個舊武林時代的結束, 也隨著老一輩的武林名宿的逝去,武學也處於一個改革的時期。
毫無疑問張三丰是新武學的創新開闊者,金庸在《倚天屠龍記》中對張三丰描繪道,
張三丰是一位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大宗師。他以自悟的拳理、道家衝虛圓通之道和《九陽真經》中所載相生相剋的內功相發明,創出了輝映後世、照耀千古的武當一派武功。
這寥寥數語以道出了,張三丰武學造詣已是巔峰級別,還有就是張三丰勇於探索研究,一百歲還走在創新的道路上,動不動就是閉關,最後還在百歲之時研究出了「太極拳」
太極功」也已深明精奧,從此武當一派定可在武林中大放異採,當不輸於天竺達摩東傳的少林派武功。
上面張三丰的話,自信的表明自己所創的武學已經決不在「少林達摩之下」「也證明了「武當張三丰」是比肩甚至超越「少林達摩祖師」的人物。
《倚天屠龍記》無論有多少厲害的武功,什麼「九陽神功」乾坤大挪移」也無法掩蓋張三丰的新武學「太極拳」的光芒,「太極拳」的橫空問世,令人耳目一新,也刷新了武學的新局面。
在「倚天屠師」大會上,武當的俞連舟和殷梨亭所展示的「太極拳」和太極劍」激戰舊式武學「九陰真經」毫不落下風,這也是新武學和舊武學的第一次最為正面的交鋒,這一戰「武當二俠」的武當武功讓天下群雄震驚不已,比起「周芷若」速成的九陰真經」太極拳」更讓世人驚嘆不已。
而在同時代「一代女俠」郭襄創立的峨眉派,雖然也成為六大門派,但峨眉派實在難以和武當相提並論,就靠一把倚天劍裝逼了。
武當的成功,其創始人張三丰是貢獻最大的,但也絕少不了徒弟「武當七俠」的功勞,「武當七俠」在江湖上行俠仗義,讓「武當」的威名更甚。
武當派不像別的門派,總是惦記著前人的高深武功。而張三丰和徒弟們,對武學有著勇於創新和探索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