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庸的人生哲學:在荒謬的世界清醒地活著 給快節奏的世界留白

2020-12-25 海右讀書

朱德庸,享譽華語世界的著名漫畫大師,代表作有《雙響炮》《澀女郎》《什麼事都在發生》《關於上班這件事》《大家都有病》《絕對小孩》等。數十年來,他用灰色幽默解讀著人生困境,療愈著時代的淡淡憂傷,卻又一直如孩子般赤誠。

在這個荒謬又有趣的世界裡,朱德庸自言「是一個城市行走者,也是一個人性觀察家」。近期,朱德庸的《什麼事都在發生》《關於上班這件事》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再版,記者以此為契機,就創作經歷、生活體驗等話題專訪了朱德庸。

畫漫畫是命中注定的機遇

漫畫家朱德庸的聲音通過無線電波從遠隔千山萬水的中國臺灣傳來,儘管有些延遲卻十分清晰,透過他和緩的音色能感受到他真誠、謙和與從容的生活態度。話題從他如何從一個課業不太好的孩子走上漫畫之路開始。

有今天這樣享譽東亞漫畫界的巨大成就,朱德庸認為父親的鼓勵和支持對他來說無比重要。猶如他在《絕對小孩》中描繪的那個小孩和大人彼此看不懂的對方的世界,童年時期的朱德庸不是大人眼中的「乖小孩」,他功課不太好。「在學校裡,成績不太好的小孩很難獲得欣賞和讚許的眼光,反而會受到一些不公正的對待。」朱德庸說。但是他喜歡畫畫,在學校裡遭遇到一些不盡理想的待遇,失落和憂傷瀰漫心田時,他就會以畫畫作為宣洩心中憤懣的出口,「欺負我的同學和老師,我會在漫畫裡讓他們死一百遍。」

雖然很多父母眼中好孩子的標準僅限於課業成績好,父親卻對成績不太好又醉心於畫畫的朱德庸表現出極大的寬容和鼓勵。事實上,他的漫畫天賦也有一部分繼承於父親。「父親青年時期也曾經畫過漫畫,不過祖父並不支持,所以父親後來選擇了財經行業,放棄了繪畫。」朱德庸說,大概父親對喜歡畫畫的孩子感同身受,還給他買來紙筆鼓勵他繼續畫下去。而每當結束不喜歡卻又真實的學校生活回到家中鋪開畫筆後,朱德庸就成了一個無所不能的孩子,把自己感知到的歡樂和憂傷鋪陳到漫畫世界中。很長時期內,畫畫對他而言猶如「心理療愈」一樣,慰藉一個孩子偶爾孤獨不安的心靈。

朱德庸的漫畫總是可以引起人們深深的共鳴,很大一個原因就是他總是能畫出生活中一個個微妙而荒唐的瞬間。在《什麼事都在發生》的序言《窗子外和窗子裡》中他寫道:「……坐著地鐵跑來跑去,在每一座城市中從早到晚散步,為的只是看街頭各式各樣的人群。」默默而冷靜睿智地觀察一切人和事,是朱德庸自幼的習慣,「不喜歡也不善於和別人交流,但是自幼對外面的世界充滿興趣。一個人玩的時候就觀察周圍的世界和人們,一直如此。後來成為漫畫家之後,積累在大腦裡的這個猶如『資訊庫』般的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就成為創作的取之不盡的寶貴素材。」

回想起自己從一個不善言辭、拒絕社交、課業不好的孩子成長為今天的知名漫畫大師,朱德庸用「不可思議」來形容這個過程。他說,人生總是冥冥中有一些巧合和機緣,註定我們走上了怎樣的一條人生之路。

在荒謬的世界清醒地活著

「人沒有辦法同時賺錢又同時花錢,所以我們需要一個老婆。」「履歷表是一個成年人撒謊的最後機會。」「人生就像迷宮,我們用上半生找尋入口,用下半生找尋出口。」即便沒有完整讀過一本朱德庸的漫畫,人們也一定通過報刊、雜誌等其他渠道或多或少聽過這些漫畫中的「金句」。這些句子讓人們微笑之餘,也會度量和思忖。翻閱《什麼事都在發生》《關於上班這件事》,尤其能看到關於職場和生活的思考,這也是近期人民文學出版社再版的兩部朱德庸漫畫。

「在我看來,地球上最大的族群不是男人和女人,而是『上班族』。」朱德庸說,每天地球上的一面天亮之後,無數人擠上公交地鐵去上班;而落日之後,地球的另一面又是日出,這一面的無數人又奔波在上班路上。這個世界上永遠都有一半的人在上班。他坦言,自己曾經短暫上過班,不過發現自己無法勝任準時準點並且被囿於一個空間內的工作方式。青年和中年時期本是人生最精華和昂揚的生命存在,可是人們卻必須通過上班這件事情來換取衣食,這件事情本身就非常荒謬。

「更荒謬的是,老闆常常跟員工講提高工作效率,比如原來8小時的工作壓縮到4小時完成。可是,你在4小時完成後,另外4個小時也不屬於你,老闆反而會交給你更多的工作。」朱德庸說,可是普通人對這種荒謬的現狀又無力改變,這些事情在地球上的每一個角落又無法不發生,所以他用《關於上班這件事》來嘲諷關於上班的一切荒唐和無奈。

從上班延伸到更廣闊的生活層面,荒謬也隨之蔓延。對於生命本身,朱德庸反覆用「荒謬」這個詞來形容。他總是冷靜觀察著這個可笑、可嘆的大千世界,也用畫筆嘲諷著這個世界的幾多荒謬。大多數情況下,庸碌的人們忙碌追逐著自己想要的一切,這其實就陷入了荒謬本身;而最終不管是求而得之還是求之不得,人們都難免失望。而世界,也就在荒謬中無限循環。

既然看透了生活的荒謬本質,那本人是不是一個清醒的人?對此朱德庸笑言,「荒謬是個圈子,我也一直在跳進跳出。」在生活和工作中,他一直努力保持自己的原則和節奏,比如親力親為漫繪的每一筆,拒絕團隊創作,把更多時間放在生活方面。「不過有時也難免工作過度,也難免會迷惑。回過頭來審視,自己竟然也變成了自己筆下嘲諷的荒謬之人。」朱德庸坦言,好處是,即便也是在荒謬和清醒之間跳進跳出,在這個過程中亦不乏人生的新體驗。

快節奏的人生也需要留白

如果說《關於上班這件事》嘲諷了荒唐的職場,那麼《什麼事都在發生》則是審視了更複雜和多樣的人生、人性。一地雞毛的夫妻關係,一切都先我們一步的生命階段,一生都在尋找平衡點的自己……都是你我熟悉的人生困境。猶如朱德庸所說,人生像一個撒滿珠寶的荒原,大家都在尋找閃爍的寶石,但大部分時間,你只看得到荒原上的孤煙蔓草。

「每個人都在拼命地做,拼命地跑,他們所承受的甚至超過自己所能負擔的——害怕一旦停下來就會被社會所拋棄。」正是因為看慣了每個人都停不下來的快節奏的人生,朱德庸畫了《什麼事都在發生》。有時候,不管人們如何費心選擇,終究難免面臨人生的各種困境,而應付人生困境實乃辛苦之事。也由此,他覺得人生不必太過追趕,而是最好要有所留白。如果人們能夠偶爾駐足,偷得浮生半日閒,才會真正有機會感受和思考。這種留白帶給人們的不是慌張和倉皇,應該是平靜和從容。

比起其他作家和漫畫家,朱德庸算不上一個高產的作家,他始終保持著自己的創作節奏。回看數十年的這些作品,從《什麼事都在發生》,到《關於上班這件事》,再到《大家都有病》《絕對小孩》等,「似乎冥冥之中有一個脈絡下來,這條脈絡都是在談論和思考人生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人們應該如何處理這個充滿困惑和困境的人生。」朱德庸說,尤其是到了《絕對小孩》,他讓人們回憶起小時候的自己,曾經有什麼樣的夢想,曾經想成為什麼樣的人,這些當年的夢想或許能稍微慰藉這荒謬的人生。

生活中的朱德庸是個非常恬淡甚至寡淡的人。他留給生活更多的時間,因為「有生活才會有創作」。朱德庸坦言,日常他不愛玩也不愛吃,不喜歡聚會也不喜歡社交,只是很喜歡散步。「不管是在我生活的還是別的城市,有時間有機會就會散步。用走路的方式感受居住在一所城市裡的人們,是我最喜歡的了解城市的方式。散步是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事情。」朱德庸說,除此之外,音樂對他而言也是一種重要而愉悅的審美方式。醉心於優美的音樂時,仿佛可以短暫離開紛擾的世界,從而進入另一個時空,那是一段充盈而輕鬆的心靈旅行。

簡單生活,清醒繪畫,朱德庸帶給讀者的,卻是一個複雜通透又能戳中你瘙癢的有關人生的漫繪世界。

新時報記者:徐敏

相關焦點

  • 朱德庸:世間幾多荒謬,且行且看且畫
    他說,人生總是冥冥中有一些巧合和機緣,註定我們走上了怎樣的一條人生之路。在荒謬的世界清醒地活著  「人沒有辦法同時賺錢又同時花錢,所以我們需要一個老婆。」「履歷表是一個成年人撒謊的最後機會。」「人生就像迷宮,我們用上半生找尋入口,用下半生找尋出口。」即便沒有完整讀過一本朱德庸的漫畫,人們也一定通過報刊、雜誌等其他渠道或多或少聽過這些漫畫中的「金句」。
  • 朱德庸:這個荒謬又有趣的世界,什麼事都在發生
    朱德庸:這個荒謬又有趣的世界,什麼事都在發生 2020-12-02 18: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紅星書評丨朱德庸:在上班的意義和荒謬之間選擇一個平衡點
    朱德庸在自序裡,朱德庸說起自己29歲那年的一個夜晚,他走路去上班。「那是我第一份工作——坐班時數少、待遇高的報社漫畫編輯。已經遲到很久了,我卻越走越慢。」結果,朱德庸在走向這份被我豔羨的工作的路上,默默回想了一下這20多年的人生,發現足有25年時間都在上學、退學、補習班、軍隊和辦公室之間度過,「因為我必須做別人認為我必須去做的事。」
  • 加繆:人生就是一連串的荒謬
    1937年,加繆開始職業的寫作生涯,並在同年出版了第一部作品《反與正》,在這部抑鬱悲愴的作品中,他提出了「人的孤獨」「死亡伴隨」和「荒謬生存」的觀點,幾乎涵蓋了後來加繆的所有哲學觀點。在加繆的哲學思想中,荒謬是作為起點提出的,而《西西弗斯的神話》更是將其表現到了極致,他從荒謬這個前提出發對心靈進行探索。使加繆的這一系列論述構成了二十世紀西方文學中最具有規模、最具有體系的荒誕觀。
  • 生命虛無荒謬,但過程本身就是意義
    「今天的工人終生都在勞動,終日完成的是同樣的工作,這樣的命運並非不比西西弗的命運荒謬。但是這種命運只有在工人變得有意識的偶然時刻才是悲劇性的。」這裡就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下人們意識不到這種荒誕,而在這種無意識的情況下生活在荒誕裡。另一種情況下,人們認識到荒誕,但依然選擇推著巨石上山。而加繆讚頌的,是清醒的看到荒謬,但依然懷有勇氣和激情去與荒謬的命運鬥爭的人。
  • 看完朱德庸的漫畫會開懷大笑,然後流下一滴眼淚
    朱德庸我相信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都帶著他的天賦,有人的天賦是畫畫,有人的天賦是音樂,有的是工程有的是科學。朱德庸:我發覺人的一生,大部分時候都不是自己決定的,出生,上幼兒園,上小學、中學、大學……我從小不喜歡上學,每次暑假結束要開學,我就在教室裡莫名其妙地嚎啕大哭。別人還以為我生病了,其實就是因為我覺得上學實在太無趣了。人需要選擇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而不是追尋別人給你的指示。
  • 荒謬與意義——人類必修的精神始原
    史鐵生實踐了先行到死中去曾經人類享受著原始的自由,世界在他們周圍,他們覺得這就是我的世界。但是有一天,對於死亡的知覺讓他們突然醒悟,世界不是我的,我的時間有一天也會用完,肉體會腐爛,精神一去不復返,人類由此從動物世界中掙脫出來,文明與藝術,神性與信仰,都是源於對死亡的超越與思考。最近翻開了加繆的《西西弗斯神話》,西西弗斯和他的石頭像我們解釋了人生是什麼。
  • 「哲學有什麼用?」這是一個很荒謬的問題
    #中國人如果不革新自己的傳統觀念,是沒有辦法真正走進「哲學世界」。如果從邏輯上可以察覺到這個「主體」的存在,那麼自然就可以認識到這個問題的荒謬之處了。如果你問的是,學哲學對你自己有什麼?那我哪裡知道,每個人的訴求都是不一樣的。對我個人的意義,恐怕也不能對等對你個人的意義吧?那麼「哲學」有沒有一個普遍性的價值?一個普遍性的作用?
  • 名人堂·訪談丨漫畫家朱德庸:不希望把自己當賺錢機器,更看重創...
    運用漫畫去表達嚴肅的課題,朱德庸是一個優秀的代表。在《澀女郎》《雙響炮》《醋溜族》《關於上班這件事中》等四格漫畫作品裡,我們看到朱德庸運用生動的人物形象,來傳達他對世界、對生活生發出的種種聰明通透的觀點,在書的背後既會咯咯地笑,笑之後會陷入思索。2020年又傳來了朱德庸漫畫代表作之一《澀女郎》再次被翻拍成電視劇的消息。「澀女郎」和「朱德庸」一度又成為熱門話題。
  • 寫給活著累、迷茫、悲傷、痛苦、孤獨、寂寞、自殺的人!
    每天有無數人搜索活著累、迷茫、悲傷、痛苦、孤獨、寂寞、想自殺等詞語及怎麼辦,也同樣每天會產生無數的回覆,但十分遺憾的是這些回復全是治標不治本的,治本的方法是對世界和人生有正確的認知,十之有九的痛苦都因對世界和人生錯誤的認知,我們要以智慧抵禦痛苦,如此才能獲得一生的安寧。
  • 在這荒謬的世界,我們都是異鄉人:卡謬的思想旅程(下)
    所以,文本被作者製作出來後就是向世界開放,文本的意義是由讀者所創造。世界與生活充滿深邃的複雜性,在世界這個舞臺上演著無止盡的戲劇。每一套戲劇都會落幕,好讓另一部故事上場,永恆地排演著人事的繁華滄桑。這是作為世界真實的荒謬。
  • 生活在這個荒謬的世界裡,我們卻都不擅長告別
    誠如加繆所言,哲學的荒誕性在於:我們不滿於這個世界的存在,但我們卻無力改變這個世界。考研的確是一條殘酷的荊棘之路,特別是對於小鞠這個普通學校的普通學生而言,可我卻不能憑著自己的一腔熱血和愚昧的自信去改變前進的曲折。努力的確能夠改變很多東西,但可能大多數人需要的是:如何去踐行自己的努力。
  • 坤鵬論:什麼是荒謬?
    它被稱為方法的懷疑,這是一個著名的哲學專用名詞。也就是以懷疑為方法,而非以懷疑為目的。因此,加繆不認為自己的哲學是所謂的荒謬哲學,也不是荒謬主義。因為如果荒謬是思考的結果,等於以荒謬作為目的,那才是荒謬主義。
  • 漫畫家朱德庸:創作者要保持單純的生活,以及,人們應當學會掌控自己
    在 2011 年第六屆中國作家富豪榜子榜單「漫畫作家富豪榜」上,朱德庸憑藉 6190 萬元的十年版稅總收入成為了「首富」。朱德庸的四格漫畫,連同他的幽默、他的朱氏哲學,以一種輕鬆俏皮的方式影響著人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
  • 二十位世界哲學大師對生命的觀點
    他被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但沒有留下著作,其思想和生平記述於後來的學者(主要是他的學生柏拉圖)和同時代的劇作家阿里斯託芬的劇作中。柏拉圖的《對話》一書記載了蘇格拉底在倫理學領域的貢獻。他的哲學主張有「美德即知識」,「認識你自己」,「理想存在於一個只有智者才能了解的世界」等。
  • 適當留白,人生不用太滿
    從而更加集中地刻畫了老翁專心於垂釣的神氣,也給欣賞者提供了一種渺遠的意境和廣闊的想像餘地。適度的留白,只在筆墨勾勒,皴染之間。留白可以是無限廣闊的天空、河流、湖泊;也可以是婉若遊龍的小溪、山路、峽谷。國畫裡的留白若能拿捏得當,那留白的部分就會形態萬千,意境幽遠,讓人浮想聯翩。
  • 哲學對於人生的意義
    正當戰爭迫在眉睫之時,有一位名叫黑格爾的年輕哲學教員正在匆匆趕寫一本書。這是一部非常艱深的哲學著作,它有著一個令人生畏的標題——精神現象學。但這本書的內容卻使人「意氣風發」,它極好地把握住了那段艱險歲月的緊張,激動和焦慮。舊的生活方式行將結束,新的生活方式正要開始。
  • 人為什麼活著?一個老而不老的哲學問題
    人 為什麼活著?生活中總有坎坎坷坷,荊棘密布。同時也會有春風得意,笑看人生。又如前人所說:「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人的一生本來就不不長,還有八九不如意。只有一二的得意。那為何還要在這個痛苦的世間不如意的活著呢?
  • 荒謬不會導致虛無主義的人生|阿爾貝·加繆逝世60周年
    他始終強調,荒謬不會導致虛無主義的人生,而是要在道德上作出努力。「我所能做的一切,就是要展示即使是在一個沒有上帝的世界裡,也能夠產生豐富的行為方式,獨自處於宇宙中的人仍然能夠創造他自己的價值。我認為這就是,這個時代擺在我們面前的唯一問題。」而今這也許仍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大的問題之一。加繆的作品已經成為受困擾者的指引——但那卻成為加繆感到不安的身份。
  • 《人生海海》:好好活著,才是與這個世界最好的相處方式
    自己與世界打交道的方式無所謂好壞,好好活著,就是對這個世界最好的相處方式。這個道理是我在《人生海海》中才明白的。歷時八年,作者麥家以自己的故鄉為創作背景,用「人生海海」這句閩南方言作為中心主旨,貫穿整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