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況下任何食物,長蟲了必然是壞掉變質了,唯一的處理方法就是扔掉。
但普洱茶卻是個例外,有的」茶蟲「還是好東西呢?
關於普洱茶的茶蟲,有好幾種說法,也就是說,普洱茶裡,可能有幾種」茶蟲「,必須分清,要不然,我說的這種蟲子和您說的不是一種,喝壞了肚子小編可要負責的:
第一種,專門吃茶的蟲子
我們這裡所說的是指那些在成品茶裡的茶蟲,是有益的,而不是說長在新鮮茶葉樹上的蟲。
有的成品普洱茶裡會有這類茶蟲,專門吃茶,而且是好茶。茶蟲死之後變成了茶,泡出的湯色、口感、耐泡程度比陳了50年的生普更漂亮好喝。比50年的生普更難找,有價無市。這種茶蟲的便便還可以拿來喝的,聽說味道還不錯。
茶蟲的特徵:以前出現的那種小茶蟲是白色的,跑得挺快的,有點像蛐蛐,很小個,蚊子大小。還有黑色的小茶蟲,也是個子很小,那是原來白色茶蟲的後期了。
茶蟲一般生命周期不長,不需要其他的加工工序,死在茶裡面久了就會和茶混為一體了。
茶蟲死在茶裡面,並不影響茶的口感,這樣的茶可以喝。另外茶蟲拉在茶裡面的便便也是一樣的,不會對茶有影響,都可以喝。而且是比較好的茶葉才會有,稱之為」蟲屎茶「,也是小有名氣,市價還很高。
第二種,專門吃紙的茶蟲
常喝普洱茶的朋友不難發現,珍藏許久的普洱茶外包裝棉紙上會出現一些小洞,我們管這些小洞叫蟲眼,而蟲眼正是紙蟲幹的。不過紙蟲只是單純的喜歡吃綿紙,專吃包裝茶餅的紙,會把包裝紙蛀得都是洞,這是好的普洱茶回潮的常見現象。對普洱茶的品質來說沒有過多的影響,如果看到珍藏的茶上有蟲眼有紙蟲,別擔心,用毛刷清掃乾淨,然後放到通風乾燥的地方存放就好了。紙蟲不會對普洱茶本身產生影響。
第三種:不是蟲的茶蟲
愛喝普洱茶的朋友,通常會收藏、存放一部分心愛的茶品,在存放過程中,會碰到一種現象:緊壓茶品表面覆蓋有一層類似白霜、白毛的東西。
茶友們私下裡問:我的茶膏買來的時候是好好的,存放過程一直注意倉儲的溫溼度,為什麼還會出現這樣的現象?是不是發黴了呢?
其實這是因為內含物質豐富的普洱茶壓得較緊,在外部環境較為乾燥的情況下,緊壓茶內多餘的水分將糖類物質帶出二產生白霜,有的茶友以為這是普洱茶發黴生蟲了,謂之」茶蟲「其實這是誤解,這種不是蟲的茶蟲,即「白霜」現象只能說明普洱茶內含物質豐富且緊壓程度較高。
第四種:看不見的茶蟲
普洱熟茶的發酵,一直是個神秘的存在,有人甚至總結出」三分靠人,七分靠天的說法,認為普洱茶發酵的規律很難把握,有的廠家用了很好的毛料,嚴格按工藝渥堆,結果卻常常不盡人意;而有時候用很一般的毛料,相同工藝下出堆的熟茶卻往往表現驚豔,這不能簡單地歸納為氣候和水質的問題。曾聽一個有經驗的發酵師傅說,熟茶發酵,選場地比選原料重要!為什麼很多廠家迷信在勐海發的熟茶品質較佳,因為那裡的茶蟲好!
其實,老師傅所言的茶蟲,肉眼是看不見的,它其實是一種有益的微生物,或稱益生菌類,在生活中製作饅頭包子的時候,發過多次的麵缸,很容易就做出香甜柔韌可口的老面饅頭,其實是一個道理,缸裡面的益生菌類較為豐富,也就是茶蟲較好了。普洱熟茶是一種依靠微生物進行發酵的茶類,其發酵工藝的成敗和品質的高低自然是和這個「茶蟲」有著重大關係了。
第五種:過早犧牲的茶蟲
我們在衝泡普洱熟茶時,經常會看到茶湯表面浮著一層白色的漂浮物,同時前面兩三泡的時候「漂浮物」更多。於是對於喝茶的人而言就開始擔心了,這些「漂浮物」究竟是什麼?這樣的普洱茶是好茶嗎?能不能喝?
在普洱茶發酵的過程中,需要翻堆,為保證一個堆子發酵出來的茶葉都發酵均勻。所有會翻堆和開溝。部分在發酵時處於中間位置的茶葉溫度比較高,翻開後突然的溫差,會導致部分發酵有益菌突然停止活動,最後就會停留在茶葉表面,形成白點。這便是之前我們看不到的那些「茶蟲」犧牲後的屍體,只要是沒有異味、沒有繼續擴散。基本多茶葉品質沒有什麼影響。
有人以為,雲南各地的少數民族較多,好多地方的少數民族有吃蟲子的習慣,是不是因為這個樣子,才讓普洱茶有這麼多的蟲子還肆無忌憚地喝它?其實這是個誤會,或者說純屬巧合,只要您從科學的角度去看待,您最終會理解普洱茶身上的許多「不合理」,關於茶蟲的價值,據科學分析,它除了具有各種維生素以外,還含有昆蟲激素和止血物質,經常飲用蟲茶,可以幫助消化,降壓利尿,順氣化痰等,但說到底,這些功效即便沒有蟲茶也是普洱茶本身所具備的,所以喜歡喝蟲茶的人,更多的是喜歡獨特的香氣與醇厚。當然,它畢竟是一種蟲類,如果您有心理障礙,能不能接受它,是您自己的選擇啦。
(編輯:刀哥 部分資料來源於網絡 更多好文請關注新茶媒刀哥說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