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埋沉管海底隧道,全長6700米,如果漏水怎麼辦?

2021-01-16 李歡歡說旅遊

中國在建築方面具有世界領先的實力,在古代有震驚世界的建築,如長城。近代以來,出現了震撼人心的宏偉工程,如三峽大壩。世界其他地方的許多項目也由中國承擔,例如巴拿馬運河的拓寬。近年來,中國完成的最重要的工程港珠澳大橋。

港珠澳大橋顧名思義,是連接香港、珠海和澳門的跨海大橋。它的建成拉近了內地與港澳的聯繫,極大地促進了珠江三角洲的經濟發展,港珠澳大橋三地相連,隔海而建,使得大橋的設計使用了更加複雜的技術,它不僅是一座跨海大橋,也是一條海底隧道。

該隧道全長6700米,是中國第一條海上沉管隧道,也是世界上最長的公路沉管海底隧道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裡程長,海底深,讓人不禁擔憂。如果隧道裡的縫隙漏了,隧道裡的人還有活路嗎?

這個不用擔心。隧道修建時,採用水壓焊接,將預製好的隧道管道密封兩天,然後沉入指定地點,管道通過水壓連接,管道之間的密封壁後來被拆除,管道之間的緩衝區可以有效避免裂縫,隧道不太脆,具有一定的韌性。此外,港珠澳海底隧道還回填礫石,覆蓋海底淤泥下的隧道,減少了流動海水對隧道的影響,保證了隧道的使用壽命。

當然,沒有什麼是絕對不可能的,只是隧道的建造者為事故預留了逃生空間,隧道內每500米有一個停車場,每240米有一條逃生路線。如果發生事故,人們可以及時從逃生路線離開。看了這些大家有沒有放心一點呢?

今天,小編將首先在這裡介紹它。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旅遊信息,請關注我的帳戶!這裡有最令人興奮的景點和最奇怪的習俗。你一定不能錯過那些熱愛旅行和冒險的人!來關注,評論,轉發!

相關焦點

  • 港珠澳大橋6700米的海底隧道,漏水了怎麼逃生?看完終於明白了
    港珠澳大橋6700米的海底隧道,漏水了怎麼逃生?看完終於明白了說到我國的基建水平,在國際上都是處於領先的水平,更是給予中國一個「基建狂魔」的稱號,去年十月份港珠澳大橋成功通車,同時也讓世界各地的人們見證了中國的崛起。
  • 港珠澳大橋長達6700米的海底隧道,萬一漏水了怎麼辦?看完放心了
    這座跨海大橋在2018年10月份的時候就已經開通了,這也讓當地的居民出行變得更加的方便,之後想要去香港、澳門旅遊的人也可以選擇自駕的方式,這座大橋全長55千米,投資超過千億,創造了多項世界紀錄。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座跨海大橋,橋下還有海底隧道,這條海底隧道長為6700米。
  •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長6700米,為何不怕漏水呢?答案在這裡
    大家應該都知道,港珠澳大橋是有一段海底隧道的。這條海底隧道全長6700米,並且都是在水下修建的。換句話說,就是海底隧道從建成以後,就一直在海水中,這時就有人問了,海底隧道為何不怕漏水?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揭曉答案吧。其實我們的港珠澳大橋並不像其他隧道一樣,是採用特殊的工作原理來修建的,主要採用了水力壓接的辦法。
  • 大連灣海底隧道首節沉管與北岸暗埋段精準「牽手」
    集群工程——大連灣海底隧道首節沉管成功沉放海底,與北岸暗埋段實現精準對接。隧道全長5.1公裡,共由18節沉管組成。此次安裝的E1沉管為非標準管節,長135米,寬33.4米,高9.7米,重約4.1萬噸。12月8日10時30分,在6艘拖輪組成的拖輪編隊拖帶下,我國首個沉管浮運安裝專用施工船組「津安2」和「津安3」拖帶E1沉管準時起航。
  •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長6700米,漏水該如何逃生?給工程師點讚
    眾所周知港珠澳大橋有一部分海底沉管隧道,這個隧道部分長約5600米,最大的安裝水深超過40米,也具有當今世界最高的埋深度和綜合技術,這個隧道如今已經修建完成,但很多人對它產生了很大的興趣。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長6700米,落水該如何逃生?
  • 海底隧道外面全是水,假如不慎漏水了,乘客又該如何逃生?
    導語:海底隧道外面全是水,假如不慎漏水了,乘客又該如何逃生?據了解,港珠澳大橋的海底隧道部分全長有6.7公裡,隧道外面全部是水,打破了世界紀錄,不過有人就說了,如果不慎隧道漏水了那麼人們該怎麼逃生呢?事實上,能被海水衝刷到的只是隧道的淺埋部分,而海底深處的隧道採用的是全球最先進也是唯一的深埋沉管的隧道,而這段隧道根本不會遭受到海水的撞擊。
  • 揭秘,承受170噸水壓的港珠澳海底隧道會漏水?看完給工程師點讚
    我國於二零一七年三月完成了港澳珠大橋海底隧道,最後一個關係的安裝。隧道全長六點七公裡,海底部分五千六百六十四米,打破了世界紀錄。那麼問題來了,隧道經受海浪日復一日衝刷。難道這不會漏水嗎?萬一遇上漏水該怎麼辦呢?你們想過這個問題嗎。
  • 深中通道海底隧道首節沉管成功下水 打造世界最寬海底隧道
    眼前的沉管長123.5米,寬46米,高10.6米,重達6萬噸。未來它將與其他31節沉管一起組成深中通道的海底隧道部分。這也將是世界上最寬的海底隧道。 中交四航局深中通道項目總工程師 黃文慧:沉管灌水之後在淺塢區橫移到深塢區。深塢跟大海是相通的。未來沉管由深塢區直接運往海底隧道的安裝現場。
  • 大連灣海底隧道和深中通道同日進行海底沉管安裝
    大連灣海底隧道和深中通道同日進行海底沉管安裝 2020-12-09 20: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連灣海底隧道首節沉管安裝成功
    12月9日,歷經17小時的連續作業,中國北方首條大型跨海沉管隧道集群工程——大連灣海底隧道首節沉管成功沉放海底,與北岸暗埋段實現精準對接,標誌著中國寒冷地區首條海底沉管隧道建設實現零的突破。  大連灣海底隧道是繼港珠澳大橋之後,又一項技術條件複雜、環保要求高的跨海交通集群工程,該項目由中交第一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負責施工。該隧道全長5.1千米,共由18節沉管組成,此次安裝的E1沉管為非標準管節,長135米,寬33.4米,高9.7米,重約4.1萬噸。
  •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明日貫通,海底兜風電話暢通
    四年34次「深海之吻」 沉管隧道滴水不漏港珠澳大橋主體採用「橋—島—隧」方案建設,去年9月27日主橋已經貫通,7月7日即將貫通的島隧工程為港珠澳大橋核心控制性工程,包括兩個面積為十萬平方米的人工島和一條長達6.7公裡的海底沉管隧道,為國內首條外海沉管隧道,也是當今世界上最長、埋深最深、綜合技術難度最高的沉管隧道。
  • 海底沉管隧道施工智能化!深中通道首節沉管成功安裝
    海底沉管隧道施工智能化!6月17日,歷經34小時的連續作業,由中交一航局承建的世界首例雙向八車道鋼殼沉管隧道——深中通道首節沉管成功沉放海底,與西人工島在40米深海下實現「深情一吻」。此次安裝剛剛經歷颱風「鸚鵡」的幹擾,克服了技術首創、船舶首制、氣象多變、長距離浮運等多個困難挑戰,為粵港澳大灣區「交通先行」助力加速。
  • 港珠澳大橋隧道46米深,萬一漏水了怎麼逃生?看完佩服中國工程師
    這座跨海大橋全長55千米,建立在平均水深為37米的海面上。在建橋時,為了增加殼體穩定性,也採用了一部分海底隧道,但港珠澳大橋的隧道足足有46米深,萬一漏水又該怎麼逃生呢?在建造這個項目之初,其實我國工程師就已經想好了對策。這座大橋的海底隧道其實並非是直接建設在海水當中,而是直接利用沉管技術,將管道沉入到淤泥中。
  •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最後一節沉管安裝成功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最後一節沉管安裝成功 原標題: 至此,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33節沉管全部安裝完畢,已建隧道總長達到5652米,距最終合龍僅差12米。 全長5664米的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由33節巨型沉管對接安裝而成,包括28節直線段沉管和5節曲線段沉管,從東西人工島兩端相對安裝。E30沉管長171米,整體呈梯形,是位於海底隧道合龍口的東側,是保證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全線成功安裝的最後一道關口,精度要求前所未有。
  • 首節沉管成功安裝!大連灣海底隧道全國新突破!
    12月9日曆經17小時的連續作業由中交一航局負責施工的我國北方首條大型跨海沉管隧道集群工程——大連灣海底隧道首節沉管成功沉放海底與北岸暗埋段實現精準對接標誌著我國寒冷地區首條海底沉管隧道建設
  • 最寬的海底隧道!深中通道海底隧道首節沉管成功下水
    央視網消息:深中通道是連接廣東深圳和中山的跨海大橋。昨天(12日)上午,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工程的首節沉管成功下水,開始了出海安裝前的最後一道工序作業,海底隧道安裝進入倒計時。眼前的沉管長123.5米,寬46米,高10.6米,重達6萬噸。未來它將與其他31節沉管一起組成深中通道的海底隧道部分。這也將是世界上最寬的海底隧道。「沉管下水」也意味著它將第一次經歷在水中的密封性考驗。此前,它都是在陸地上進行施工建設。而密封性驗證不僅對沉管安裝至關重要,更是未來海底隧道安全運行的關鍵因素。
  • 港珠澳大橋隧道在海底40米處,如果滲水了,該怎麼辦?
    文/濤聲依舊港珠澳大橋隧道在海底40米處,如果滲水了,該如何處理?作為世界上最長的沉管隧道,其長度達到了6.7公裡,海底部分長度是5664米,其隧道位於海底的40米處,這可謂是是個非常深的距離了,作為一條沉管隧道,如果碰到了滲水的情況,該如何處理呢?其實設計師們早就將各種情況考慮清楚了。
  • 5600米沉管隧道「滴水不漏」!港珠澳大橋如何做到的
    據南方日報報導,3月7日早上8點40分左右,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最後一節沉管成功安放,意味著這個「世紀工程」打贏沉管安裝的「收官之戰」。  全世界任何一個隧道所有者和設計師都明白,建造100%水密的隧道意味著什麼樣的挑戰。一位歐洲著名島隧專家曾說,全世界的節段式沉管漏水率平均值為10%左右,目前尚沒有沉管隧道100%不漏水的紀錄。
  • 深中通道8萬噸沉管完成海底對接!
    深中通道8萬噸沉管完成海底對接!深中通道項目採用的鋼殼混凝土沉管隧道結構,國內缺乏相應設計標準、建設技術及經驗,尤其在島隧結合部實現人工島與沉管對接混凝土澆築質量控制、鋼殼沉管多次轉場的結構質量控制以及管節長距離浮運安裝的風險管控等都面臨非常大的挑戰。
  • 建在海底46米之下的港珠澳大橋隧道,萬一漏水怎麼辦?看完很佩服
    港珠澳大橋建設被譽為是我國近代最偉大的工程之一,在平均水深達到37米的地方建設一條55千米長的跨海大橋,其工程建造難度是很多人都無法想像的,在建橋時,為了增加殼體穩定性,也採用了一部分海底隧道,但港珠澳大橋的隧道足足有46米深,萬一漏水又該怎麼逃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