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遊輪進入「大船時代」,各家企業競相造豪華遊輪。
上月,由重慶冠達世紀遊輪有限公司(冠達世紀遊輪)耗資近3億元打造的超豪華遊輪「世紀榮耀」號順利靠抵重慶朝天門碼頭,該遊輪為首艘新一代高端豪華遊輪,多項指標創長江乃至世界內河遊輪新紀錄。
10月21日,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獲悉, 重慶大美長江三峽遊輪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大美遊輪」(831408))正在建造的 「華夏神女3」號遊輪,預計2021年4月將投入使用,將超越「世紀榮耀號」,成為長江航線上最長和最寬大的郵輪,多項指標將再次刷新紀錄。
華夏神女3號寬度超世紀榮耀
「世紀榮耀」號全長149.99米,總噸位1.5萬噸,型寬21米,型深4.6米,最大吃水深度3.1米,設計航速26公裡/小時,共有6層樓,260間客房,8種主題房型,載客量最大為650人,該船由重慶中江船業有限公司耗資近3億元打造。
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獲悉,大美遊輪正在建造的 「華夏神女3」號遊輪,預計2021年4月將投入使用,將超越「世紀榮耀號」,成為長江航線上最長、最寬大的郵輪,多項指標將再次刷新紀錄。
據了解, 「華夏神女3號」,預估投資3億元,2019年6月25日正式開工建造,也為重慶中江船業有限公司打造,總噸位1.5萬噸,長149.99米,與「世紀榮耀號」一樣,但「華夏神女3號」寬為23.2米,較「世紀榮耀號」寬度多2.2米。
「華夏神女3號」型深4.60米,7層甲板,擁有9種房型,載客量650餘人,建成下水後將超越「世紀榮耀號」,成為長江航線上最長(並列)和最寬大的郵輪。
長江遊輪企業競相造大船
然而,「華夏神女3」號未來紀錄不會保持太久,將會被後來建造的新豪華遊輪打破。
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獲悉,今年10月10日,長江海外遊輪旅遊有限公司運營的長航集團長江新一代高端遊輪建造合同籤約,該遊輪的多項指標也將刷新以往紀錄。
業內人士介紹,作為長江最大遊輪民企,冠達世紀遊輪旗下的世紀遊輪系列之「世紀凱歌」號,以「世紀榮耀」號的尺度參數、總體布置圖為藍本,業已開工建造,預計2020年12月投入運營。
同時,世紀遊輪系列之「世紀遠航」號將於本月開工建造, 預計2021年投入運營。
而「世紀綠洲」、「世紀夢想」將於今年11月開工,均以「世紀榮耀」為藍本,都是650客位的船。
由於其設計、用材、建造、裝飾處理等與時俱進, 將更為科學、精巧,全船功能更為強大,屆時,長江乃至世界內河遊輪相關紀錄也會有所突破。
豪華遊輪成行走的搖錢樹?
長江遊輪企業為何競相建造大型豪華遊輪?
有業內人士指出,這和長江遊輪旅遊市場目前紅火是分不開的,豪華遊輪就是行走的搖錢樹,遊輪企業有較好的效益,自然不會雪藏稀缺的指標,而是競相投入大舉造船。
從新三板掛牌渝企大美遊輪(831408)可看出,2018年財報顯示,營業收入為9732.69萬元,對比上年同期9271.81萬元,上漲4.97%;歸屬於掛牌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182.3萬元,對比上年同期839.3萬元,上漲40.87%;基本每股收益為0.18元。
大美遊輪歸屬於掛牌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為1023.2萬元,同比增長 31.76%。
截止2018年12月31日,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為3335.11萬元,較上年期末163.39萬元,上漲76.18%。
報告期內,2018年大美遊輪每股經營現金流量為0.5元,較上年期末增長76.18%;每股淨資產為1.38元,較上年期末增長2.99%;淨資產收益率為12.93%,較上年期末增長32.39%。
大美遊輪為2014年12月9日新三板掛牌,公司主營長江水上旅客運輸、重慶至宜昌的涉外豪華遊輪、酒店經營及旅行社業務,目前大美遊輪擁有「華夏神女1號」 、「華夏神女2號」兩艘豪華遊輪。
新聞背景
長江沿線遊輪遊客接待量大增
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獲悉,長江是世界大河中唯一全年無冰凍可持續通航的大江。隨著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走廊的不斷完善,以及人民群眾日益旺盛的旅遊需求,遊輪旅遊業得到發展。
截至2018年底,長江沿線擁有遊輪共計108艘、4.1萬客位,其中,經營省際航線的遊輪(以下簡稱「省際遊輪」)企業13家,船舶共計52艘,擁有1.67萬客位,經營省內都市水上觀光的遊輪(以下簡稱「都市遊輪」)共計56艘,擁有2.43萬客位。
數據顯示,2018年長江內河遊輪班次達到5103個航次,接待遊客近100萬人次,載客率達80%以上,同時連續年均增幅保持在30%以上。長江沿線遊輪完成遊客接待量約760萬人次,約為2014年的1.6倍。
作為長江最大的民營遊輪企業——冠達世紀遊輪2016年已經從A股市場退出,沒有披露公開的財務信息。
不過,冠達世紀遊輪官網顯示,旗下有7艘豪華遊輪。華龍證券重慶投資顧問牛陽認為,按照每艘船一年5000萬元收入保守估計,全年就是3.5億元,比照大美遊輪的淨利率12.15%,冠達世紀遊輪保守估計一年淨利潤有4200萬元。
(文章來源:上遊新聞·重慶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