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殿英盜墓後,無數珍寶就像人間蒸發了一樣,現如今有了一些眉目

2020-12-15 指點江山

清東陵是由順治帝親自選址建造的清朝皇家陵墓群。

與此同時,清東陵也是我國目前規模最為宏偉、體系最完整、布局最合理的一個帝王建築群。該陵園坐落於河北省遵化境內,由5座帝陵、4座後陵、5座妃園寢、1座公主陵組成,埋葬著順治(孝陵)、康熙(景陵)、乾隆(裕陵)、鹹豐(定陵)、同治(惠陵)等帝王和慈安、慈禧(定東陵)等后妃。

可以說,這座陵墓裡埋葬的,是清朝乃至中國歷史上都算是赫赫有名的大人物。

此外,這座清東陵氣勢宏大壯觀,由於其建造的時候,正處於清朝統治最為鼎盛的時期,所以,耗資巨大。而且,在中國近代時期,慈禧對清東陵的建設持續了長達十四年之久,前後消耗了227萬兩白銀。可以看出,清代統治者對清東陵建造的重視程度。

更有甚者,陵墓自身的奢華程度,更是引發了眾多國內外人士,對其內部寶藏的「好奇心」。一直以來,很多人都對清東陵內的無數寶藏存有窺視之心。直到1928年7月2日,時任國民黨第六集團軍第十二軍軍長的孫殿英,打著進行軍事演習的幌子,秘密將清東陵的慈禧墓和乾隆墓給挖掘了。

之後,他從中盜取了大量的金銀財寶。孫殿英的部隊搜刮完畢之後不久,各路散兵和土匪也跑到清東陵,繼續洗劫其中的財寶。就這樣,慈禧墓和乾隆的陵墓被洗劫一空。一時之間,全國境內一片譁然,眾多媒體新聞紛紛報導這一「強盜行徑」,並進行了嚴厲的譴責。

話說,乾隆爺的裕陵始建於乾隆八年,歷經了九年的建造才宣告完成,總共耗費了200多萬兩,其陵墓的豪華程度可見一斑。然而,對於孫殿英當初到底搶走了多少珠寶,我們卻沒有辦法考證。

但是,據清末太監李蓮英的口述,其侄子記錄的《愛月軒筆記》中的記載,慈禧在入殮的時候,陪葬品非常多,且多為稀世珍寶:

「慈禧屍體頭頂荷葉,腳踩蓮花,寓「步步生蓮」之意。衣服上穿綴著大珠四百二十顆、中珠一千顆、一分小珠四千五百顆,大小寶石一千一百三十五塊。金絲錦被,制價八萬四千兩,鑲八分珠一百粒、三分珠三百零四粒、一分珠五百粒、六釐珠一千二百粒、米珠一萬零五百粒、紅藍寶石大塊者約重四錢者十八、小塊者六十七、紫母綠五分重者二塊、碧璽、白玉共二百零三塊......」

不過,由於該筆記中記載的眾多珍寶,在清宮的檔案中沒有記錄,所以,很多人都質疑這個筆記內容的真實性。然而,也有專家認為,雖然,在清宮的官方資料中沒有此類記載,但在上世紀40年代,卻有很多文章提到該筆記。此外,清宮檔案中不僅沒記載這些珍寶,還連慈禧入殮的情形都沒有相關記載。

所以,這些筆記在此類事件的研究中,則成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參考資料。

根據《愛月軒筆記》,以及對慈禧太后陵寢的實地考察,人們對該墓地的建築結構和內部裝飾有了一定的了解。

位於菩陀峪定的東陵,建築用料考究,精工細作,外觀裝飾非常豪華。該陵墓有三個大殿,其主要採用木質構架組成,所有木頭都是名貴的黃花梨。而且,在大殿以及月臺周圍,配有雕刻了龍鳳呈祥、海水江崖圖案的石欄杆。此外,在殿前,還有丹陛石,採用的是非常高超的高浮雕加透雕的技法,無論是丹鳳還是蛟龍,都刻畫地栩栩如生、維妙維肖。

但是,對於乾隆的裕陵地宮,由於沒有像《愛月軒筆記》這樣的記載,所以,人們對該陵墓中的隨葬珍寶了解並不多。不過,通過對乾隆帝生前的個人喜好進行分析,乾隆盛世並不是浪得虛名,其陵寢肯定也是富麗堂皇,奢華無比。然而,關於這些被盜珍寶的下落問題,卻始終是一個謎團。當年,徐源泉是清東陵盜寶案件的關鍵人物,他當時擔任國民黨第六集團軍總司令,是孫殿英的直屬領導。

據說,孫殿英離開清東陵後,曾經給徐源泉上交了兩箱子珠寶,名義是繳匪所獲。但是,關於這兩箱珠寶,因為,當初東陵盜案鬧得滿城風雨,所以,徐源泉並不敢私藏。據說,北平衛戍司令部將這些珠寶存進了大陸銀行。後來,隨著高等軍法會對此案審理的不了了之,這批文物也不知了所蹤。

當然,也有人認為,徐源泉私藏了這批珍寶。

在1931年,徐源泉耗資10萬大洋在倉埠鎮,建起了一座佔地面積達到4230平方米的公寓。該建築不僅採用了中西合璧的設計風格,連外觀和內部設計都非常富麗堂皇。此外,公館的地下還修建了一個密道,據說,是用來藏這批寶藏的,更有很多「知情者」向外界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林庚凡是徐源泉姐姐的養子,根據老人回憶:「自己小時候曾經去徐公館玩耍,當時,對於徐公館內部的豪華裝修印象深刻......」

還有,他自稱去過公館的內部地道,並看到了數目眾多,值錢的寶貝。他說:「徐源泉本人非常喜歡騎馬,特別對那種高頭大馬甚是鍾愛。此外,徐源泉的妻子還有一頂鳳冠,金光燦爛,十分耀眼。而且,徐公館的大門之前是朝北的,後來,因為徐源泉覺得朝北不吉利便將大門改成了現在的朝西北方向。」

所以,林庚凡老人認為:徐公館的地下珍寶應該就是清東陵的財寶。

然而,還有一種說法,是孫殿英將珍寶作為禮品,獻給了當時國民黨政權的要員們。

當時,清東陵盜寶案發生之後,社會輿論壓力很大,社會各界都要求當時的政府能夠趕緊抓住盜墓者,並給予嚴厲懲罰。所以,孫殿英一看大事不妙,便通過戴笠向蔣介石、宋美齡、宋子文、孔祥熙、何應欽等要人進行行賄,以求自保。

多年以後,據孫殿英身邊的參謀長文強回憶,孫殿英曾經多次無意間向自己說起:「乾隆墓中陪葬的珠寶數目很多,最寶貴的就是乾隆脖子上佩戴的一串朝珠,上面一共有一百零八顆珠子,據說,代表的是十八羅漢。」總而言之,在清東陵盜寶案發生後,這些被盜的珍寶或者是用來行賄,或者是被變賣,或者是被損毀、私藏,或者是被偷偷販賣到了海外,具體的去向沒有人能給出明確的答案。

而且,這些珍寶就像是人間蒸發了一樣,從此了無音訊,不免讓後人覺得感傷和無奈。

參考資料:

【《清史稿·卷十一·高宗本紀二》、《清史稿·后妃列傳》、《世界遺產名錄》】

相關焦點

  • 好在孫殿英不識貨,將慈禧陪葬的絕世珍寶扔了,如今估值過億
    好在孫殿英不識貨,將慈禧陪葬的絕世珍寶扔了,如今估值過億滿清殺了我祖宗三代,不得不報仇革命。孫中山有同盟會、國民黨,革了滿清的命;馮煥章(馮玉祥)用槍桿子去逼宮,把末代皇帝溥儀及其皇族趕出了皇宮。我孫殿英槍桿子沒得幾條,只有革死人的命。
  • 孫殿英手下在盜墓之前,對慈禧棺材做一件恐怖的事,想想很搞笑!
    譚溫江想要盜墓成功,他自有辦法,那就是尋找當初給慈禧修陵的石匠後人,這個人找到後,經過他的指點,這才從啞巴院照壁的底下,挖出了慈禧墓道的唯一入口。譚溫江找到墓道入口,接下來,就是挖開金剛牆,再用撞木撞開石門,陵墓中的石門被打開後,慈禧巨大的棺槨就出現在譚溫江的面前。虎死雄風在。
  • 揭秘慈禧陵墓被盜案:墓門被炸數億珍寶遺失
    奢靡的清皇陵,也吸引來無數盜墓者。這一皇家陵寢遭遇過怎樣的劫難?無數珍寶又流落何方?  皇陵埋藏巨大財富  據清東陵博物館副館長、清東陵文物管理處研究室主任李寅介紹,作為清朝入關後的第一座皇家陵寢,這裡埋葬著包括順治、康熙、乾隆、鹹豐、同治共計大清王朝5位帝王、15位皇后、136位妃嬪,1位皇子,共計157位墓主人。
  • 孫殿英盜慈禧墓後,清東陵又迎來神秘盜墓人,看到同治老婆像活人
    因為貪婪,恨不得把生前所有的好東西全都帶到墓坑裡,慈禧死後棺內葬有大量價值連城的隨葬品,結果引發了孫殿英盜掘洗劫。雖然溥儀派人將其重殮,但清東陵卻由此迎來了一場盜陵災難。1945年日本人敗走後,這一區域基本接近管理空白地帶,因此,有人便想到了盜墓發財,致使清東陵被盜的陵寢達11座,眾多珍寶不知去向。也正因為這個原因,清東陵第二次被盜案一直披著神秘的面紗。這次盜陵的始作俑者是一個叫王紹義的土匪頭子,他一直藏匿在陵寢周邊,盤算著如何像孫殿英那樣發一筆大財。
  • 「東陵大盜」孫殿英,為何不盜明十三陵?
    孫殿英也因為盜墓而聞名全國,說起孫殿英人們也只會想到盜墓,但其實孫殿英在抗日戰中也是有一定的功績的。在熱河一戰中,地頭蛇湯玉麟帶著自己的十萬大軍逃跑,而孫殿英則是和日本人硬碰硬,要誓死守住熱河,可見孫殿英對日本人的態度也很是強硬。雖說他幹過盜墓那種不齒的事,但是面對日本人他跟所有的中國人一樣。
  • 清東陵盜寶後,背上盜墓將軍之名的孫殿英為何會「放過」明十三陵
    清帝退位後,雖然紫禁城裡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清東陵卻絲毫沒有受到任何影響,不僅仍然設有大量的護陵人員,就連機構也仍然承襲清制,甚至還有旗兵、綠營兵駐紮於此地,但隨著世事的變遷,東陵開始漸漸脫離清室的掌握,護陵大臣也名存實亡,不僅未能有效的保護陵墓,反而還串通外人,倒賣財物,就這樣,東陵的破壞與日俱增,直至有人企圖全面挖掘偷盜,大發橫財。
  • ...對孫殿英說:我倆才是反清英雄,我幹活的你乾死的,這句話啥意思?
    據相當記載稱,孫殿英炸開慈禧太后的定東陵,得慈禧葉赫那拉氏之屍,雖歷經十數年而不腐。孫部從金槨內棺盜竊了大量稀世珍寶,慈禧太后也被扒得只剩下一條褲衩。但他仍不滿足,再掘乾隆皇帝弘曆的裕陵,他親自進墓點視寶物,得珍珠、翡翠、玉石、象牙、雕刻、字畫、書籤、寶劍等無數。
  • 「東陵大盜」孫殿英死後,他的後代結局咋樣?兒子竟是位大人物
    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獲得文物最便捷的渠道就是盜取墓葬。有很多考古學家經常會在各種墓葬中,發現一些珍貴的文物,當然一些盜墓者更會惦記這些陵墓中的珍貴寶貝,因此出現了很多令我們痛恨的盜墓事件。既然提到盜墓賊,很多人就都會想起孫殿英。孫殿英曾經用暴力手段炸毀了清東陵,將那裡的文物洗劫一空,此後孫殿英就給大家留下了一個無惡不作的形象,他更是被稱為「東陵大盜」。
  • 東陵大盜孫殿英,投降日本人做漢奸,被抓獲後為何受寬待
    據後來零零星星的信息表明,孫殿英在這次盜掘中,獲得了大量的稀世珍寶,連普通的士兵,都能收穫寶珠百十顆。可憐曾經高高在上的乾陵和慈禧,他們的屍體被一群匪兵扯得七零八落,拋屍棺外。這件事引起全國輿論大譁,以溥儀為代表的滿清遺老們,和民主人士,紛紛要求國民黨當局嚴懲「東陵大盜」孫殿英。
  • 孫殿英在東陵盜取大量珍寶,個個價值連城,它們最終都流向哪裡?
    在將慈禧墓中的寶物劫掠一空後,孫殿英意猶未盡,隨即又對乾隆帝的裕陵大肆盜掘,獲得珍珠、翡翠、玉石、象牙、雕刻、字畫、書籤、寶劍等稀世珍品無數,足足裝了四五十箱。其中價值最高的,無疑是乾隆帝身邊一把九龍寶劍,以及脖頸上掛著的一串朝珠。九龍寶劍長約5尺,上雕9條金龍,劍鞘用名貴鯊魚皮製成,嵌滿紅藍寶石及金剛鑽,堪稱價值連城。
  • 盜墓的祖師爺溫韜:盜大唐18座皇陵,連曹操的摸金校尉都甘拜下風
    」白話文的意思就是:「曹操又設置了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這兩個職位,專門用來盜墓,偷盜過的墓穴,連屍骸都露在外面。」據說,曹操用從梁王墓中盜得的寶物,養活了手下的軍隊3年。魯迅先生曾考究過曹操的盜墓傳言,他曾經說,「曹操設了『摸金校尉』之類的職員,專門盜墓」。
  • 「東陵大盜」——孫殿英
    >(1889年-1947年),字魁元,乳名金貴,歸德府永城(今河南永城)人,有「東陵大盜」之稱。1930年參加中原大戰反蔣,失敗後為張學良收編。抗戰爆發後,歷任冀察遊擊總司令、新五軍軍長。1943年在河南對日作戰時被俘,旋投汪偽任「豫北剿共軍總司令」。抗日戰爭結束後又追隨蔣介石反共,打內戰。1947年被解放軍所俘,後病逝於戰犯收留所。
  • 關中18座唐朝皇陵,溫韜挖了17座盜墓,為何偏留下一座不挖?
    提到盜墓,大家自然而然會想到孫殿英,他曾經冒天下之大不韙,挖了慈禧的陵墓,盜取了許多珍寶,民國時期引起軒然大波,孫殿英不僅僅盜走了慈禧的陪葬品,還把慈禧的遺骸拋出棺槨之外任意蹂躪,一時間引來當時人們無數唾罵,後來孫殿英的名字就跟盜墓畫上了等號。
  • 一村裡彈棉花的老人,盜挖了11座清皇陵,近萬件珍寶至今下落不明
    其實盜墓之人從古至今都存在,比如曹操便曾經做過這樣的事情,但是倘若說起中國近代歷史上著名的盜墓之人的話,就不得不提到孫殿英了。孫殿英,字魁元,又字科元,乳名金貴,河南永城人,為明朝兵部尚書、東閣大學士孫承宗後裔。孫殿英是民國時期的軍閥,初為直系,後來歷次投降鎮嵩軍、國民軍、奉軍、國民革命軍、日軍、汪精衛政府,可謂是現代版的呂布,國共戰爭中被俘,毒癮發作而卒。
  • 慈禧口中價值8億夜明珠,如今下落已查清?可能在一美國大亨手中
    慈禧口中價值8億夜明珠,如今下落已查清?可能在一美國大亨手中 慈禧太后的陪葬品也是非常豐富,負責主持其出殯入葬的是她生前的貼身太監李蓮英,李蓮英與他的侄子合寫了《愛樂軒筆記》,其中詳細寫有慈禧太后隨葬品的種類、數量、位置以及價值等,慈禧太后棺內陪葬的珍寶就價值高達億兩白銀。
  • 東陵大盜孫殿英後人現狀如何?兒子成萬人敬仰的大人物,名字世人皆知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朝廷的政權會像北極星一樣穩定,不會更改,只要沒人來盜取政權,那一切都會相安無事。關於盜賊,中國近現代史上有一位叫做孫殿英的人物,直到現在人們對於他的爭議程度還是比較高的。
  • 孫殿英先當土匪後盜清陵,後代近況如何?兒子是萬人敬仰的大人物
    秦始皇在去世之後,他的皇陵更是輝煌大氣,裡面有無數的奇珍異寶。除此之外,中國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便是大清。既然說到清朝,就離不開一個女人:慈禧太后。慈禧太后以心狠手辣著稱,她「翻手為雲覆手為掌」,將國家政權緊緊攥在自己手中,垂簾聽政,讓皇帝成為她的傀儡。慈禧生前非常奢華,去世之後同樣還是有著珍奇寶貝的陪伴。
  • 孫殿英後人今何在?兒子和父親「對著幹」,成萬人崇敬的大人物
    孫殿英要不是炸開清東陵,親屬製造了盜掘皇陵大案,想必在軍閥如雲的清末民初時期,根本沒有人能記得還有他這一號人物。 古語有云:「老子英雄兒好漢,老子狗熊兒賴蛋。」,孫殿英後人今何在?雖然東陵大盜孫殿英做了很多不光彩的事,但他的兒子卻和父親「對著幹」,成萬人崇敬的大人物。
  • 揭秘:為什麼孫殿英不盜明十三陵,答案終於被說出!
    清東陵盜寶案發之後,孫殿英一推六二五將責任都推給了手下第一師師長譚溫江,隨後又大肆行賄,逃脫了審判,由於和滿人有殺父之仇,孫殿英將盜墓的行為解釋稱為父報仇,後來更是美化成革命行為。明皇陵在歷史上有過四個危險時期一、李自成進京歷史上農民起義軍搗毀皇陵可以說是屢見不鮮,赤眉,黃巢,都曾靠盜墓發家,李自成進京後明十三陵確實岌岌可危。可是李自成在北京一共就住了四十幾天,期間要穩定北京局勢,還要面對山海關的吳三桂以及關外的滿清,實在沒有精力打盜墓的注意便匆匆敗退。
  • 孫殿英盜掘乾隆帝裕陵後,為何將其屍體拖出,還當眾敲碎牙齒?
    清東陵為世人所知,並非因為它的自然環境優越,而是因為它的傳說:上個世紀初,一代大盜孫殿英公然挖掘了乾隆、慈禧等帝後的陵墓。孫殿英,生於1889年,河南永城農家樂。孫殿英出身貧寒,性格卻很豪爽,喜歡打抱不平。但他這種俠義精神是個人主義的表現,孫殿英常與市井之徒為伍,也曾在家鄉做過強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