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川渝人那邊那麼喜歡吃麻辣,因為四川的地勢的原因。四川屬於盆地地形,地區潮溼,溼氣很重,長期呆在潮溼的地方,人體內的溼氣越來越重,所以他們必須要吃麻辣的東西去溼氣,而花椒和辣椒對去溼氣很有效果。據說辣椒是在明朝末年的時候傳入我們國家的,剛開始是貴州雲南那邊的人開始吃辣椒,四川吃辣椒的歷史記載相對比較晚,但現在提到四川和重慶,對他們的印象就是那邊的人特別會吃辣。
為什麼川渝人又那麼喜歡吃火鍋呢?四川重慶火鍋的發源地在長江之濱瀘州邊,後傳至重慶,因為重慶的水路,交通比較發達,所以火鍋這種吃法就在重慶流傳下來。在以前人們都是挑一個大鐵盆,放一些牛雜、毛肚和小菜等等,在路邊上叫賣,很多江邊的縴夫在冬天吃上幾口驅寒還填飽了肚子。
到了民國的時候,才有人把這種吃法搬進了飯店裡面,叫做火鍋店。到了後來抗日戰爭的時候,這種吃法的火鍋店日益興旺。很多商人和當官的,都覺得吃火鍋非常的高檔。後來國民黨的人跑到了臺灣,但是他們還十分想念四川火鍋的味道,然後在臺灣開起了火鍋店,但是他們開的火鍋店還是沒有重慶火鍋店的味道。
四川重慶的火鍋以麻辣為主。火鍋的底料用牛油、色拉油、幹辣椒、花椒、白糖、姜、骨頭湯、陳皮、茴香、八角、桂皮和香葉等等很多調料製作而成,具體方法還真不知道。反正就是一塊紅紅的火鍋底料,在吃火鍋的時候,加些高湯煮化,表面厚厚的一層牛油非常的香。現在比較出名的火鍋底料牌子是橋頭牌火鍋底料,在全國各地的超市裡面都有賣這種橋頭牌的火鍋底料。如果你想想吃重慶四川的火鍋,又不想去外面吃,你就可以到超市裡面買一包火鍋底料回家自己做,在夏天開著空調吃著火鍋也是一種享受。
在四川重慶,您如果點一個全清湯的火鍋,他們那邊火鍋服務員會用鄙視的眼光看著你,而且還不會給你吃全清湯的。清湯的火鍋還叫火鍋嗎?在他們看來,吃火鍋就要吃麻辣香鮮的,又麻又辣才是真正的口味。對他們來說,清湯的都叫湯鍋。但是重慶有鴛鴦鍋、鍋中鍋和九宮格的火鍋,可以吃辣的也可以不吃辣的,幾個朋友一起去吃,滿足了所有人的口味。
在其他地方,比如江浙滬地區,吃火鍋都是清湯為主。在沒有吃過重慶火鍋之前,小編一直覺得一鍋湯幾個菜都是叫火鍋,像以前經常吃的心靈雞湯、海底撈、北京老火鍋等,這些也都是火鍋。雖然不同於重慶麻辣口味的火鍋,但在小編看來都是一樣的,吃不了辣,選擇去吃個海底撈還是可以的。
老北京火鍋主要以涮羊肉為主,用的鍋也是很奇特,它用的銅鍋,中間一個圓筒突起,用煤炭燒鍋。冬天一群人圍著銅鍋邊上邊涮著羊肉邊烤火,十分的暖和。
海底撈火鍋以吃海鮮為主,清湯火鍋,加上新鮮海鮮的鮮美,吃的就是海鮮的原汁原味,所以海底撈選擇的是清湯,裡面的蝦滑是非常的鮮美的。
小編曾經在重慶待過兩年,去重慶之前,辣椒是一點都不碰的。但是沒辦法,入鄉隨俗,那邊人吃的菜都比較辣,總不能餓著肚子吧,也就被逼學會了吃辣。出去聚會也都是吃火鍋比較多,但是點的是鴛鴦鍋,我也是偶爾嘗一下紅湯,吃著吃著,就愛上了重慶的火鍋。後來發現自己吃辣的一點問題都沒有了,還覺得重慶火鍋是真的好吃。
隨著時代的發展,重慶的火鍋漸漸的成為全國出名的食物。很多人到重慶旅遊,一定要吃上重慶的火鍋,才沒有算白來來重慶一趟,重慶也成為了現在全國各地最出名的一個旅遊城市。
隨著現代經濟的迅速發展,交通越來越便利,重慶的火鍋店也開滿了全國各地。重慶火鍋的食材很方便就可以運到全國各地,價格也不會太貴,和其他火鍋店相比比較優惠了,比海底撈火鍋便宜多了,讓那些去不了重慶的人也可以吃上正宗的重慶火鍋,嘗嘗川渝風味。
四川重慶最著名的火鍋就是毛肚火鍋,四川重慶人吃火鍋一定要點上一盤毛肚。
火鍋怎麼吃?吃的方法也很有講究,涮的時間短了肉不熟,吃了會拉肚子,涮的時間長了太熟了,肉吃起來又很老不好吃。四川重慶那邊有一種吃法叫做七上八下,就是用筷子夾著鴨腸或毛肚,將它放入在火鍋中,筷子不鬆開,然後再慢慢把毛肚提起來,再放下去這樣來來回回七八下,毛肚就熟了可以吃了。
現在吃火鍋的菜品也越來越多,牛身上的內臟、牛肝、牛心和牛舌等等都可以用來涮火鍋。重慶人吃火鍋必點的菜品有毛肚、嫩牛肉、耗兒魚、鴨腸、豆皮、老肉片、黃喉、郡花(雞胗)、毛肚是必點的食材中投票最高的。吃火鍋前,都要點上一盤酥肉,酥肉是豬五花肉裹上澱粉和雞蛋液放油裡面炸出來的,非常的香酥。酥肉也是重慶有名的一道小吃,不管是吃火鍋還是吃其他的,重慶人吃之前都會先點一盤酥肉吃。
重慶滿大街都是火鍋店,每個火鍋店的生意都非常不錯,除了紅湯的火鍋,其他的也都是湯鍋,畢竟火鍋吃多了還是上火。重慶作為一個直轄市,外來人口也是很多的,所以演變出很多清湯的火鍋,畢竟也有很多人不吃辣椒。湯鍋味清淡,不加任何辣椒和花椒,一般都是用排骨、菌菇和雞鴨等等熬製的湯做底料,再點許多小菜涮著吃。清湯鍋涮毛肚的話就不好吃了,還有耗兒魚和鴨腸等等都是在紅湯中才好吃,比如排骨湯鍋店、菌菇湯鍋店和肚子雞湯鍋店,這些都是比較好吃的湯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