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帶領鄉親脫貧致富,湖工大教授讓老米酒不再巷子深

2020-12-25 楚天都市報

楚天都市報記者向一帆 通訊員史凡

「廠房要改造得更自動化一些,這樣既能節約人力資源,產品包裝也更乾淨」。21日,在麻城市高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廠房裡,湖北工業大學生物工程與食品學院教授陳茂彬,正拉著老闆丁高峰,提出對工廠的改造建議。

2017年,麻城人陳茂彬受麻城市委人才辦邀請回到家鄉,改造麻城土特產老米酒的製造工藝。而這一次返鄉後,他不僅幫助家鄉老米酒和菊花等產業經濟發展,還為家鄉發展引回智囊團。3年來,陳茂彬先後為麻城引進9個項目,帶動當地400餘名農民工就業。

陳茂彬與青梅老米酒

自費請人外出學習 老米酒走出深巷子

「老米酒,蔸子火,除了皇帝就數我」。酒香濃鬱的木子店老米酒是麻城人家喻戶曉的美味,但由於保質期短、品牌力弱、各自為戰等原因,讓美酒一直藏在深巷。直至2017年省人社廳在麻城舉辦的一次活動上,麻城市委人才辦原負責人唐敬東與老鄉「酒專家」陳茂彬結識,老米酒產業的發展問題才得以突破。

受釀造工藝影響,麻城老米酒如遇高溫加熱,酒的風味會變苦。同樣,沒經過高溫殺菌的酒,即使在冬天,保質期也超不過3個月。通過調研走訪,陳茂彬發現,延長老米酒的保質期,是老米酒走出麻城的關鍵。

調研結束後,陳茂彬帶著老米酒的樣品一頭扎進實驗室裡,通過對國內外幾十個菌種的實驗,陳茂彬將優選出的菌種和麻城野生金銀花配比成酒麴,研發出一種更優於傳統老米酒的發酵酒麴,保證了老米酒風味的統一性和穩定性。同時,在灌裝時使用溫度較低的熱灌裝殺菌技術,讓原本僅有3個月保質期的老米酒,平均保質期延長至一年。

陳茂彬開發的菊花系列產品

「陳教授來之前,木子店鎮上的老米酒幾乎沒有品牌,同行競爭也不正規,這樣非常不利於老米酒產業化。」唐敬東說。為打造出品牌老米酒,陳茂彬組織了十多人的調研團隊,帶領團隊奔波在武漢、麻城兩地,吃住在山區農家,深入十多家酒坊做深入的引導工作,還自費邀請這些企業負責人到河南、十堰等外地企業參觀學習。

隨後,陳茂彬為老米酒制定了統一的生產技術標準,俏米娘、蔸子火、巴水源等老米酒品牌被相繼打造。同時,在政府的支持下,「麻城市老米酒行業協會」成立,過去互不往來的老闆們也不再各自為戰。

如今,老米酒已成為麻城木子店全鎮產業發展的引擎和科技扶貧攻堅的重要支柱產業。目前,木子店鎮老米酒產業常年就業人數超過1000人,上下遊對接產業從業人員也在3000人以上,許多釀酒戶都通過老米酒脫貧致富。

解決保鮮難題 新鮮菊花芽菜將走上餐桌

與老米酒一樣,深藏在大別山深處的菊花,也是麻城市不被外人熟知的寶貝。去年,麻城市委人才辦找到陳茂彬,希望他能幫助家鄉的菊花走得更遠。

接到任務後,陳茂彬又將眼光瞄準菊花芽菜,「菊花芽菜是菊花的嫩尖,味道爽口,不僅能用來涼拌,還能下火鍋,是一種富含維生素的功能性野菜。」陳茂彬說。為了把菊花芽菜推廣出去,他又找到丁高峰,與企業合作把菜賣得更遠。

菊花芽菜

21日,記者跟隨陳茂彬來到高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看到廠房改造正如火如荼,生產鮮菊花芽菜的準備工作正有條不紊地進行。

「過去菊花芽菜都是通過鮮燙後直供酒店後廚,市面上很少能看到新鮮菊花芽菜,最難的技術點就是菊花的保鮮。」丁高峰說,傳統食材大多都是衝氮氣保鮮,但在菊花芽菜上效果不佳。

為了能將新鮮菊花芽菜完好送至消費者手上,陳茂彬和團隊成員通過多次實驗,將氮氣等幾種氣體混合,配比出一種新的保鮮氣體,解決了菊花芽菜的保鮮問題。

涼拌菊花芽菜

中遊加工廠家配備好後,陳茂彬還積極活動,打通產業上下遊,不僅與麻城種菊戶預約了下個季節的數千畝菊花,還與盒馬鮮生、錢大媽等大型生鮮零售商籤訂供貨協議,保證菊花芽菜的銷售問題。下個菊花芽菜季,武漢和深圳市民的餐桌上,即可吃到新鮮的菊花芽菜。

近期,陳茂彬還組建成立了「麻城菊花芽菜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打通一、二、三產業,解決麻城菊花芽菜產業發展的痛點與難點,實現種植、加工、銷售三產融合發展。

與此同時,生產菊花肩頸貼等產品的五味菊(湖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是陳茂彬近來重點幫扶的企業,他為該企業的新產品增添了新元素。

「原本公司是主營艾草系列的康復產品,產品改造時,陳教授把菊花元素增添到產品裡,現在銷路不錯。」據該公司總經理丁保坤介紹,在中醫說法裡,艾草和菊花一陰一陽,兩者交融更有保健效果。開發新產品時,陳茂彬不僅為企業提出新想法,還為丁保坤聯繫了湖北省中醫院、麻城市中醫院的專家對產品論證,待許可證辦好後,產品就能被醫院接受。

積極招商引智 帶動400餘名農民工就業

除了科技扶貧外,陳茂彬還積極推動家鄉與學校共建「湖北工業大學麻城產業技術研究院」,將學校生物發酵、功能食品、生物醫藥、文創設計、電子商務等5個專家創新研發團隊引進麻城。

通過技術指導和成果轉化,陳茂彬已與麻城本地20多家農產品深加工企業建立緊密的合作關係,幫助企業提升產品研發和生產能力,菊花蘇打水、菊花餅、菊花肩頸貼等15款菊花新產品,一經上市便受到許多消費者歡迎。目前,以陳茂彬科研團隊作為技術支撐,研發的各種新產品由原來一個系列擴展到十個系列,品種數擴充到120個。

陳茂彬與種植戶

為了讓家鄉產業更加多元,陳茂彬協助當地政府,積極為家鄉企業招商引資、引進人才。「我的家鄉麻城在大別山山區,經濟發展原本就有些薄弱,我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為家鄉做點貢獻。」返鄉三年,陳茂彬先後為麻城引進9個項目,企業落地後帶動當地400餘名農民工就業。此外,陳茂彬先後把華中農業大學、省農科院、武漢大學等30多名科技人才帶到麻城,為麻城農業產業開發出點子。

把脈問診特色產業,陳茂彬用三年時間摸索走出一條依託科技創新進行產業扶貧的新道路。未來,他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力量擴大與市場對接、與企業合作的力度,做實做深產業技術開發和成果轉化工作,幫助更多鄉親們脫貧致富。

相關焦點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現代青年農場主」帶領鄉親脫貧致富
    她大學畢業後,主動來到農村創業;她養殖的小龍蝦在市場上供不應求;她種出的「稻蝦米」以良好的口碑獲得了客戶青睞;她用學到的知識技術幫鄉親們一起脫貧致富;她開啟網店銷售,在今年疫情期間實現了穩定的營銷……近日,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來到蘆溪村,見證了趙九梅和她充滿生機活力的新型農場。
  • 德興「電商達人」齊慧東:深懷感恩之心 帶領鄉親脫貧致富
    脫貧攻堅的路上,贛鄱大地湧現出一批批先進個人,他們滿懷激情,用智慧和勇氣,帶領大家走上致富之路。從5月14日起,中國江西網推出系列融媒體報導,聚焦脫貧攻堅中湧現的感恩奮進典型人物,講訴他們在脫貧攻堅過程中的感人故事。今日推出第二十五篇,走近德興市新崗山鎮齊慧東。
  • 賀燕昌:發展鄉村旅遊 帶領鄉親致富
    賀燕昌:發展鄉村旅遊 帶領鄉親致富 2020-12-08 11:12:54   來源:安慶新聞網
  • 「無人科技 便捷生活」——西工大成功舉辦第五屆無人機論壇
    西工大新聞網6月10日電(胡天贇 楊揚 攝影記者 周軍平)6月5日,由西北工業大學黨委學生工作部、學生職業發展指導服務中心、航空學院聯合主辦,航空學院611-西工大校園俱樂部、陝西省無人機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西工大中航智無人機俱樂部聯合承辦的第五屆無人機論壇在西北工業大學友誼校區舉辦
  • 媒體報導|湖北「牧羊女」劉錦秀:帶領大別山鄉親致富,16年堅守鋪就...
    劉錦秀現任湖北名羊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羅田縣錦秀林牧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她小時候因為家庭貧困, 13歲就外出打工,23歲返回家鄉創業。如今,她帶領山區農民發展黑山羊產業,示範引領返鄉農民在家門口創業,堅持不懈地向貧困宣戰,從一個普通的牧羊女成長為山區農民創新創業、產業扶貧的「領頭羊」。在她的帶領下,黑山羊產業逐步發展成為羅田縣農民脫貧增收的特色支柱產業。
  • 國際多學科結構優化協會主席奧勒·西格蒙德教授受聘西工大客座教授
    西工大新聞網4月11日電 (呂芬 攝影記者 盧迪)4月8日,國際多學科結構優化協會主席、丹麥科技大學教授奧勒·西格蒙德從西北工業大學副校長魏炳波手中接過聘書,正式成為西工大客座教授。奧勒·西格蒙德先生表示非常榮幸能夠成為西工大客座教授,並與與會人員進行了廣泛交流。
  • 劉志亮:發展艾草和蔬菜種植,帶領陽信翟王村鄉親們脫貧致富
    進村伊始,他便為帶領群眾發家致富操起了心。「艾草芊芊,植於湯南。療我唇兮,佑工身健。」當年,被名醫華佗用扁鵲廟裡的仙艾治好病後,漢獻帝留下了這句詩讚美艾草。如今,劉志亮瞄準艾草產業,在翟王村謀劃打造完整艾草產業鏈。有著2000多年種植歷史的艾草,成為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致富寶」。
  • 武昌理工學院退休老教授趙雙運: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
    種油茶、除雜草、教技術;養土雞、撿雞蛋、開微店……在麻城市三河口鎮舒家畈村大田鋪的山旮旯裡,武昌理工學院退休教授趙雙運深入山區用科技來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近日被當地推薦為扶貧典型。青山綠水好風景,總不能讓鄉親們看風景喝西北風去。最終,他選擇了種植經濟林油茶樹,向油茶樹要效益。將山坡薄地種植油茶樹,既退耕還林,又增加了收入,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為了把油茶基地做成示範,把技術傳授給村民,趙教授手把手地教。怎麼施肥、怎麼除草?怎麼套種中藥材黃精?每顆油茶苗都用大棚膜包住、用小樹樁加以固定,這些都是技術要素。
  • 洛陽這個退伍老兵返鄉創業 帶領鄉親們種車釐子、開服裝廠脫貧致富
    為了讓村民「種有所獲」,楊獻偉隨即成立了孟津縣櫻農種植專業合作社,並請教授來村裡講課,協調村民統一購買物資,同時吸納貧困戶74戶,每年每戶收益800元,還聘請貧困戶到合作社幹工,每戶工資之外另加50元。  2018年,楊獻偉夫婦投資400餘萬元成立服裝公司,建成近3000平方的扶貧製衣車間,安排就業崗位近百個,帶動全鎮7個村共328貧困戶受益。因此,楊獻偉於當年被評為「最美洛陽人」。
  • 南工大要逆天了!
    南工大是首批入選國家 「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 (2011計劃)的14所高校之一 2018 Top 1%高被引中國作者 南工大的吳宇平教授、付麗君教授 入選綜合化學類榜單 邵宗平教授入選材料類榜單 南工大人,太牛了!
  • 脫貧攻堅丨護鳥人楊金偉帶領鄉親脫貧致富的「鳥」事
    如今,布朗山寨村民的經濟收入除了茶葉、咖啡等作物,鄉親們還利用當地生態優勢,主動進山保護常年生活在這裡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大紫胸鸚鵡等鳥類,通過當起護鳥人,著力打造觀鳥經濟,走出了一條脫貧致富的新路子。清晨的芒壩被大霧籠罩,鄉村「姿色」若隱若現。村民楊金偉如往常一樣騎著摩託車到山裡的鳥塘投食,這件事,他已經堅持了五年。
  • 艾爾肯•麥麥提尼亞孜:帶領鄉親們富起來才是真的富
    艾爾肯•麥麥提尼亞孜:帶領鄉親們富起來才是真的富 2020-12-05 14: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樂昌這名「老稅務」帶領村民脫貧致富
    今年51歲的他是一名「老稅務」,幹了多年的稅務專管員。2010年3月他就被派到雲巖鎮祖嶺村駐村開展扶貧開發「雙到」工作,2016年至今又被選派到雲巖鎮駐鎮參與新時期脫貧攻堅工作,在脫貧攻堅一線一幹就是十年。
  • 馬山「中醫世家」走出「電商達人」帶領村民脫貧致富
    鄉裡有著傳承百年的傳統工藝,也有很多閒置的勞動力,可是缺乏經營理念,「等靠要」的思想嚴重,導致人和農產品都走不出去,貧困的帽子重重壓在鄉親身上。「在從小就有的『從商夢』助推下,經過深思熟慮,2004年,28歲的何運仲頂著全家人的反對,棄醫從商。他先是南下廣東,經過3年的努力摸索,和朋友在珠海成立了泰鑫達條碼技術有限公司。
  • 石門:董事長當名譽村主任,帶領鄉親致富
    石門縣自開啟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以來,湖南天瑞佳宇置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唐熙鐵積極響應號召,秉持「一人致富不算富,帶領鄉親同致富」的理念,發揮「頭雁」作用,主動接下了楚江街道龍鳳社區名譽村主任的聘書,擔起了帶領當地群眾致富奔小康的重擔。1971年出生的唐熙鐵,原是一名企業下崗工人。
  • 西北工業大學紀念楊彭基教授誕辰100周年
    西工大黨委副書記、副校長鄭永安,陝西省科協學會部部長田世坡,陝西省計算機學會理事長王守智,西工大黨委宣傳部等職能部門負責人,西工大老教師代表,楊彭基先生的親屬及數十位弟子聚集一堂,深情緬懷楊彭基教授獻身航空教育的光輝一生。西工大現代設計與集成製造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張定華教授主持紀念大會。
  • 南工大開元環保科技董事長孫軼民專訪 :入駐滁州高教科創城自己就...
    南京工大開元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是南京工業大學產業集團骨幹企業,2016年入駐到滁州高教科創城。2016年公司註冊時,銷售額只有99萬。2017年5月,南京工大開元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滁州)順利投產,當年銷售額達到近2000萬。
  • 米酒贈勇士,福澤眾鄉親——湖北麻城「老米酒之鄉」抗疫探訪錄
    戰後,殷郊與部屬定居於此,留下"殷郊太子墓"、"殷郊園遺址"等歷史遺蹟和殷商宮廷釀製米酒工藝,即聞名天下的東山老米酒工藝。"老米酒、蔸子火,過了皇帝就是我!"這首民謠從秦朝一直流傳至今。(一)木子店探訪:老屋灣老米酒品質揭秘老屋灣老米酒質量優良,受人喜愛緣於磁谷水、美人糯、銀花曲等得天獨厚的條件。
  • 這位985教授正值盛年,卻為何帶領團隊加盟浙江大學?別有內情!
    華中生教授先後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併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此外,他還擔任中國優選法統籌法與經濟數學研究會和中國管理科學與工程學會常務理事等多個學術職務,並擔任多個國際國內學術期刊編委。在中國科技大學,華中生教授逐漸成長為管理學科頗具影響力的領軍人物。
  • 攜手「貝客青年精品公寓」南京工大科技產業園配套再升級 全方位...
    南京工大科技產業園配套再升級 全方位助力無憂創業自2015年7月,江北新區獲批國家級新區之後,越來越多的創業者們把自己的創業熱情和青春夢想投注於此。在這片創業熱土上,一個立足於整合政府、高校、社會優勢資源,專為科技創新創業項目提供「孵化器+加速器」的科技園——南京工大科技產業園已在此深耕近10年,成為無數年輕創業者們夢想實現的搖籃。在創業者們的眼中,工大科技產業園被津津樂道的不僅僅有功能健全的辦公環境、優質優效的政策扶持,更有全方位、保姆式的貼心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