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一定要寫繁體字嗎?繁體字還適應今天的文字教育嗎?

2020-12-20 松風閣書法日講

我認為書法作品的內容,是既可以選擇寫繁體字的,也是可以選擇寫簡體字的,但是這裡需要注意的一個問題就是,如果你在作品中所寫的字全部都是繁體字,那麼你就要把所有的字都變為繁體字,不能有一點模稜兩可的地方。

如果你要選擇的是簡體字來進行書法創作,那麼就不要摻雜有繁體字的字跡,一定要全部都採用簡體字來進行操作,不能繁簡兩用或者摻雜,這樣的話就會顯得不倫不類,不是很講究。

關於繁體和簡體的爭論,實際上一直都是存在的,那麼繁體和簡體,他們在字體的關係上是什麼樣子的呢?

實際上,我們現在所用的字是繁體字的一種變形,也就是說我們現在使用的簡體字是從當年古代繁體字中進簡化和省略的一種字體。

建國之初,為了普及文化,我們將以往的繁體字進行了減少,推廣了簡體字,作為我們使用和書寫的工具,那麼這種工作的意義就是使得我們學習漢字的成本和難度大大的下降,有利於我們文化的普及和教育事業的發展。

但是它帶來了一個不好的弊端,就是簡體字的使用,使得年輕的我們,完全使用簡體字成長起來的一代人,對傳統文化產生了很重要的隔閡,很多人在現代接觸到繁體字的時候,已經不能夠很準確的使用和辨別他們了,這是非常令人痛心的事情。

如果從整個社會發展以及文化發展的角度來說,文字從比較繁雜的姿態向比較簡單的抽象符號演進的趨勢是不可阻擋的發展趨勢,但是我們在從繁體字直接蹦到簡體字這個過程中,它所依賴的不是社會大眾約定俗成的一個逐漸的演變,而是用一種行政的力量,用一種突變的方式來促成這種變化,那麼,這就會使得在這種跳躍式的發展和變化過程中,很多傳統的東西被丟棄,甚至是被拋棄掉了,造成了文化上的一種斷裂和傷痕。

所以文字不是不能夠節省,也不是不能夠進行簡化,而是我們在簡化的過程中一定要遵循歷史發展的規律,遵循文化發展的規律,不能一味的用行政性的命令,或者說用一種比較快速激進的方式來促成這一變化,雖然這樣的目的可能是帶有非常良好的動機,但是也會造成一些意想不到的意外的結果。

至於現如今繁體字還能不能適應現在我們的文字教育這個問題,我認為繁體字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可以適應我們現在文字的教學的,甚至它可以作為我們現在簡體字為主的教學過程中一種適當的補充,我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設繁體字課堂,幫助學生們了解一定的繁體字知識,讓他們學會掌握,甚至書寫一批繁體字,讓他們了解到古代的繁體字文化,使得學生和繁體字之間的關係不是那麼陌生和割裂,促進他們對於傳統文化的興趣和了解。

相關焦點

  • 中小學教繁體字 有必要嗎
    你認識繁體字嗎?先別急著說「不認識」,我相信中國所有的大媽和大爺,多多少少都認識幾個,比如:「發」、「萬」、「東」等等,近期出了個熱搜話題,中小學生該不該學習繁體字?這事,你怎麼看?中小學生該不該學習繁體字。
  • 《書法問集》188、毛筆字的行書必須寫繁體字嗎?
    毛筆字不一定必須寫繁體字,與其說繁體字不如說是古時候的漢字。如果想要寫一幅符合古時候書寫習慣的字,或者是一幅作品的時候,目前階段不管行書,楷書,甚至草書都必須用繁體字。個人練習無所謂簡繁。啟老曾說:」有人曾問我:有些『書法家』不愛寫 『簡化字』,你卻肯用簡化字去題書籤、寫牌匾,原因何在?我的回答很簡單:文字是語言的符號,是人與人交際的工具。
  • 書法創作應該寫繁體字還是寫簡體字?
    在書法圈裡,寫繁體字異體字廢棄字不規範字的現象非常普遍,有些書法愛好者在臨帖的時候,就連字中的敗筆都臨得惟妙惟肖,以寫繁體字異體字廢棄字不規範字為美,這確實是一種審美怪癖,其實簡化字也有其簡約的美,有些簡化字寫出來時
  • 學習毛筆書法為什麼要用繁體字?
    學習毛筆書法最好要用繁體字,這是被普遍認可的,以前參加書法考試,試卷上面會有要求,要求考生要繁簡體統一,要麼全部用簡體,要麼全部用繁體,但真要是答卷全部用簡體,總分肯定要下來。既然練習了毛筆書法了,就不差這幾百個繁體字了。
  • 中國還有哪些地區用繁體字,繁體字是否高大上,應該被恢復嗎?
    而簡化字通過迅速的推廣和普及,在一定程度上,徹底的挽救了漢字,避免了它的滅亡。魯迅先生就曾經致力於,消滅漢字,因為他認為漢字不好學習,勞苦大眾文盲率太高,想要把漢字拉丁化,因為拉丁就26個字母,學習起來更好學,可是他沒有想到的是,勞苦大眾飯都吃不飽,你就算把漢字拉丁化,老百姓照樣不識字。魯迅先生的願望沒有得以實現,所以漢字保留了下來。
  • 為什麼現在寫書法的人不寫簡化字,還寫繁體字?
    二:書法書寫繁體字的必要性 1:中國書法系統的形成,都是圍繞在繁體字基礎上展開的文字的形成就伴隨著書法的誕生,書法成熟時期完成的系統性,都是繁體字作為唯一文字系統,因此流傳下來的先人法帖都是按照繁體字書寫而成,我們的學習傳承,都是按照繁體的法帖來展開,這樣才能學習到書法的真正內涵。
  • 為什麼有的人喜歡寫繁體字,簡體字是在建國後才出現的嗎?
    我們在手機上看電視、電影的時候,有時候一些古代劇節目會出現簡體字,有不少彈幕評論就在那裡自以為是地質疑編劇或導演,嘲笑人家沒文化,說那時就有簡體字了嗎?還動不動就要讓編劇出來「聊聊人生」,或者要「給導演寄刀片」。實際上,那些人真正應該嘲笑的是自己,看看自己的「語文是不是體育教師教的」才對。事實是,簡體字自古有之,歷史上很多朝代,都有簡體字的出現。
  • 「繁簡之爭」中小學生有必要學繁體字嗎?
    而所有科目的學習,對於絕大多數小學生、初中生乃至高中生而言,語文又是最難提分的……所以面對這樣的現狀,有人提出要求再把繁體字納入到中小學教育中來,那麼引起強烈的反彈是必然的——而且我們有理由相信:我們不知道支持者是誰,但是反對者中的絕大多數一定是孩子的父母們!
  • 中小學要學繁體字?教育部回應了!網友:繁體寫「憂鬱的烏龜」試試
    01近期,有政協委員提出《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教育部對此作了回應,昨天還衝上了微博的熱搜。教育部日前在官網公開相關答覆:自古以來,漢字由繁趨簡的發展演變趨勢十分顯著。文字並不完全等同於文化。中小學經典閱讀和書法教育中會涉及繁體字教育有關內容。
  • 最好的繁體字識讀教育是什麼
    近日,針對《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教育部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明確規定,「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以普通話和規範漢字為基本的教育教學用語用字。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事實上,繁體字與簡體字,本就一脈相承,根植於同一種文化。漢字從甲骨文、金文變為篆書,再變為隸書、楷書,總趨勢就是從繁到簡。我倒是由此想到一個書法教育的話題——書法教育涉及的就是繁體字。與其疊床架屋地專門開設繁體字識讀課,不如將書法教育落到實處,讓孩子們在一豎一鉤中,更好地理解我們的傳統。
  • 孫曉雲對書法有自己的理解方式:小時候主要寫繁體字
    在當下書壇,孫曉雲的書法造詣無疑是非常突出的。這位書法家從名不見經傳,一步一步走上書法頂端水準,除了刻苦的書法修煉之外,還在於她對書法藝術有獨特的理解方式。孫曉雲不僅是一位用毛筆寫書法的書法家,還是一位認真思考過書法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書法理論家,她的書法理論集,為廣大書法愛好者從理論層面讀透書法提供了平臺和思路。孫曉雲對書法的理解有許多獨特的觀點。比如她曾經說書法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用筆去寫,還要用心去寫。這種書人合一的思想境界,似乎很少人能夠達到。
  • 恢復繁體字為何又被提起?
    複雜的繁體字在毛筆時代不易書寫,古人在開藥方、寫唱本、寫私信時使用筆畫簡單的字,被稱作俗體字,與官方用來寫史書、習書法的「正體字」並行存在,難登大雅之堂。行書、草書等書法體系中,就留有大量的草書字、俗字、簡寫字。比如《詩經》中 「於」皆寫作「於」,漢《吳仲山碑》中的「餘」就寫作「餘」,《正字通》中的「墳」、「聽」俗作「墳」、「聽」。
  • 顏真卿的「繁體字」
    顏真卿的「繁體字」多數人臨寫顏體,不太注意顏體字帖裡文字結構變化。如果您臨寫過《多寶塔碑》與《顏勤禮碑》,不知道是否發現過倆碑帖有同字不同結構的問題?因為教育部在《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裡列出了《多寶塔碑》與《顏勤禮碑》為中小學階段的臨摹範本,所以本文以此倆碑帖為對象,針對同字不同結構的所謂「簡化字」、「繁體字」進行歸納和分析,希望對此教學有所幫助,或當此拋磚引玉。這裡所指的「簡化字」和「繁體字」是一個比喻,那麼所指何為?
  • 中小學生要學繁體字?教育部的回應衝上了熱搜,網友吵翻了!
    【短評:看了文中一部分支持方和反對方的觀點,如網友所說,可以考慮把一些繁體字、甲骨文等融入到熱門的遊戲、漫畫、影視、課外讀物、動漫等等之中,在日常生活中讓他們根據自己的興趣自動自發的去腦補相關知識,能認識、會讀即可,不強求會寫;可以考慮設計成選修、選答題、加分題等多種形式,目的主要是篩選出一批批對繁體字、甲骨文等古文字、古文化感興趣的學生,或擅長於此的學生,
  • 香港為什麼全是繁體字
    圖:網絡很多人雖然還寫不出繁體字,但是流利地讀出來那可是完全沒問題的。而且別說是繁體字了,根據研究表明,英語也是如此,不信你讀著下面的一段話試試看?部分繁體字在書法中的正確用法:幹:對應三個繁體字:(幹)涉,(乾)燥,(幹)部;後:對應兩個繁體字:(後)面,皇(後);系:對應三個繁體字:唔(系),關(係),聯(繫);歷:對應兩個繁體字:(歷)史,日(曆);鍾:對應兩個繁體字:時((後)面,皇(後)鐘),(鍾)意;板:對應兩個繁體字:老(闆
  • 提案建議「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教育部答覆
    要讀懂這些信息首先要能讀懂漢字記錄的各個歷史時期的漢語書面語,但經過長期的歷史發展,漢語發生了很大變化,人們現在通過文字資料了解古代文化信息的困難主要在於記錄這些信息的語言從古至今發生了很大變化,認識繁體字的人不經過專門的古漢語、古代文化知識等的學習、培訓,也一樣讀不懂古典詩文,不能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知曉中國文化的由來。同樣,現在古典詩文都已經有簡化字版,如果不經過專門訓練,也一樣讀不懂。
  • 主城大街小巷繁體字泛濫(圖文)
    孫元明說,目前,大陸通用的是簡化字,但港臺地區一直都在使用繁體字。隨著港臺影片的流行,繁體字似乎也成了一種流行符號。從內因上談,繁體字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書法中應用很普遍,在書寫方面,繁體字本身構成上比較對稱、豐滿,更具美感、文化感和凝重感,因而,許多店鋪在命名或者書寫招牌時偏向於採用繁體字。
  • 中小學生識讀繁體字?給學生增負,你的良心不痛嗎
    中小學該不該進行繁體字識讀教學?權威回復來了:①文字作為記錄語言的工具,應當便於使用。自古以來,漢字由繁趨簡的發展演變趨勢十分顯著。②有數據表明,多數人基本能夠認讀繁體字。③根據相關法律,學校教學應依法使用規範漢字。
  • 這四位明星發文章偏要用繁體字,羅晉還是其中之一
    文章的內容倒是沒有什麼,而且在與文字上。首先上用簡體字配文 還有更早的嗎事後卻秒刪,改成了繁體字 就是這個小小的發現讓大家起了爭執,原來羅晉發文都是繁體字啊其實愛用繁體字發文的明星還不止羅晉一位,比如周筆暢還有老帥哥靳東也是用繁體字發文甚至連蔣欣也是如此雖然說用簡體字還是繁體字都是明星們的自由,而且能弘揚下繁體字的精髓也是很不錯的。
  • 支付寶一字千金能發繁體字嗎 一字千金髮哪些繁體字紅包更大
    支付寶一字千金能發繁體字嗎 一字千金髮哪些繁體字紅包更大時間:2018-02-05 23:2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支付寶一字千金能發繁體字嗎 一字千金髮哪些繁體字紅包更大 支付寶一字千金活動開始之後,很多網友都開始尋找那些有特別意義的字,支付寶一字千金能發繁體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