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寫書法的人不寫簡化字,還寫繁體字?

2020-12-20 騰訊網

漢字是華夏民族精魂,是千年華夏文明載體,延續華夏文明,承載了悠久璀璨的中華歷史......

一:漢字發展簡史

1:中國漢字淵遠流長,從遠古巖畫的逐漸演變,經歷了巖畫符號、陶文、陶符文、陶刻文、骨甲刻文、成熟甲骨文,金文,篆書(大篆、小篆),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約三四千餘年的演變(考古載約三千五百餘年),漢字通過造字六法:象形、指事、形聲、會意、轉注、假借,形成極其完善的造字系統模型,幾千年以來,都是使用這套文字系統。

2:廢除「漢字」運動

然到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間,由於中國處於積貧積弱,社會動亂,政治腐朽的歷史時期,巍巍華夏像一個病入膏肓的奄奄一息的老人,一大批具有革命思想的新文化運動者,(都是大咖,不一一枚舉),打出了「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的口號,提出了廢除漢字,廢除文言文,用拉丁化新文字或字母文字作為中國的文字,他們認為這樣可以提高「文明」的傳播,從而覺醒國人,邁出當時社會的困境。

3:「漢字」簡化的歷程

從1935年至2000年間,漢字經歷了無數次的簡化、規範、推廣使用的坎坷歷程,學者們通過對文字造字法,和書法的簡化(主要是草書字符)等方面綜合考慮推敲,對文字進行系統的簡化和完善,以及造字,1956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的《漢字簡化方案》,並最終制定了《簡化字總表》。現在我們通用的是1986年重新發布的簡化字,總共收錄了2235個字。但簡化字後的文字過於抽象,部分文字存在內涵上的片面和嚴重偏離,這樣就會讓諸多文化流逝。長足看來這樣是對華夏文化的傳播和延續是不利的。

二:書法書寫繁體字的必要性

1:中國書法系統的形成,都是圍繞在繁體字基礎上展開的

文字的形成就伴隨著書法的誕生,書法成熟時期完成的系統性,都是繁體字作為唯一文字系統,因此流傳下來的先人法帖都是按照繁體字書寫而成,我們的學習傳承,都是按照繁體的法帖來展開,這樣才能學習到書法的真正內涵。文字取法屬於極其重要的內容。

2:文化的傳承

書法不僅僅承載的是文字本身的書寫;推廣民族文字,捍衛民族精神,傳承華夏文明,延續華夏文脈,也是每一個書法者應盡之責。文字改革,是一個特殊歷史時期而誕生的產物,至今幾十年而已,其正確性和穩定性,有待歷史的考證和檢驗。因此延續千年的繁體字是不能丟棄的。

3:書法情懷的傳承

當代書法人繼承的是中國傳統文人的情懷,各個時期文人的風骨,鑄就了當下文人精神之魂,這種情懷是千年的積澱,先賢的詩文辭賦,答對和唱,都是繁體文字伴隨而誕生的,書法的韻致也是這種情懷的具體體現。

夏庸書法,草書,狂草書法,大草書法,夏庸藝術研究,書法,書法與藝術 ,書法與繪畫

夏庸書法,草書,狂草書法,大草書法,夏庸藝術研究,書法,書法與藝術 ,書法與繪畫

夏庸書法,草書,狂草書法,大草書法,夏庸藝術研究,書法,書法與藝術 ,書法與繪畫

每一個繁體文字背後都有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和傳說......

相關焦點

  • 書法創作應該寫繁體字還是寫簡體字?
    在書法圈裡,寫繁體字異體字廢棄字不規範字的現象非常普遍,有些書法愛好者在臨帖的時候,就連字中的敗筆都臨得惟妙惟肖,以寫繁體字異體字廢棄字不規範字為美,這確實是一種審美怪癖,其實簡化字也有其簡約的美,有些簡化字寫出來時
  • 孫曉雲對書法有自己的理解方式:小時候主要寫繁體字
    在當下書壇,孫曉雲的書法造詣無疑是非常突出的。這位書法家從名不見經傳,一步一步走上書法頂端水準,除了刻苦的書法修煉之外,還在於她對書法藝術有獨特的理解方式。孫曉雲不僅是一位用毛筆寫書法的書法家,還是一位認真思考過書法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書法理論家,她的書法理論集,為廣大書法愛好者從理論層面讀透書法提供了平臺和思路。孫曉雲對書法的理解有許多獨特的觀點。比如她曾經說書法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用筆去寫,還要用心去寫。這種書人合一的思想境界,似乎很少人能夠達到。
  • 《書法問集》188、毛筆字的行書必須寫繁體字嗎?
    毛筆字不一定必須寫繁體字,與其說繁體字不如說是古時候的漢字。如果想要寫一幅符合古時候書寫習慣的字,或者是一幅作品的時候,目前階段不管行書,楷書,甚至草書都必須用繁體字。個人練習無所謂簡繁。啟老曾說:」有人曾問我:有些『書法家』不愛寫 『簡化字』,你卻肯用簡化字去題書籤、寫牌匾,原因何在?我的回答很簡單:文字是語言的符號,是人與人交際的工具。
  • 臺灣人為什麼也會寫簡體字?
    這是因為我們現行的這套簡體中文其實並不全是簡化字,很多字是沒有變化的。我們平時閱讀繁體字的文章,因為有了這樣的基礎,所以即使有幾個不認識的繁體字,通過上下文的意思也能輕鬆的理解閱讀。但是文字閱讀和書寫確實是兩個概念,讓我們寫繁體中文,我覺得除了個別一些喜歡書法創作的,沒有幾個人能知道怎麼寫。
  • 書法可以寫簡體字嗎?
    今天,書思推薦大家閱讀來自雲南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成聯方的文章,深度剖析簡體與書法的淵源。 書法創作只能寫繁體字的觀點是書法界普遍贊同的,但是,在現代漢語的簡化字時代,這個觀點卻有很多漏洞。一是因為古代經典碑帖、古代典籍中都有簡化字,二是因為國家文字政策也要求書寫簡化字、推廣簡化字。所以,書法界如何應對簡化字,是一個非常複雜的課題。
  • 為什麼有的人喜歡寫繁體字,簡體字是在建國後才出現的嗎?
    在太平天國時期,就已經官方承認了簡體字的合法地位,推行了簡化字的方案。民國時期,也曾多次出現推行簡體字的行動。新中國剛建國時,大部分老百姓還不識字,文盲比較多,有礙民族素質的提高和新中國的發展進步。鑑於繁體字難學、難記、難認,書寫效率不高,普通民眾學習起來比較困難,難以快速地掃除文盲,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知識文化水平,從而開始大規模地推進漢字簡化的運動。
  • 書法一定要寫繁體字嗎?繁體字還適應今天的文字教育嗎?
    我認為書法作品的內容,是既可以選擇寫繁體字的,也是可以選擇寫簡體字的,但是這裡需要注意的一個問題就是,如果你在作品中所寫的字全部都是繁體字,那麼你就要把所有的字都變為繁體字,不能有一點模稜兩可的地方。如果你要選擇的是簡體字來進行書法創作,那麼就不要摻雜有繁體字的字跡,一定要全部都採用簡體字來進行操作,不能繁簡兩用或者摻雜,這樣的話就會顯得不倫不類,不是很講究。關於繁體和簡體的爭論,實際上一直都是存在的,那麼繁體和簡體,他們在字體的關係上是什麼樣子的呢?
  • 日常書寫:寫什麼,怎麼寫
    「我們現在看到最好的古人書法也不一定有很強的文學性,比如魏晉時期的手札,我們認為他書法好並不是因為他有多大的文學價值,因此現在也應該一樣。但是書法在當下成為獨立的藝術門類以後,我們對其本體的諸多問題應該付與更多的理性思考乃至全方位的數據化考量,比如用筆、結字、章法、墨色等方面。
  • 百米廣告牆 寫滿繁體字 雙井附近的「繁體」牆
    百米廣告牆 寫滿繁體字廣告牆的繁體字中間還有幾米花花綠綠的圖畫。「爸爸,這牆上寫的是什麼字啊?」旁邊一位大約七八歲的小女孩指著廣告牆問爸爸。「歡笑灑滿……」小女孩的爸爸大聲「翻譯」著牆上的字。「我們老師在課堂上教我們寫的字不是這麼寫。」「過去古代人寫的字就是這樣的。現代人應該寫簡體字才對。走吧,別看了。」爸爸邊給小女孩解釋邊拽著小女孩走了。「繁體字的宣傳語中夾雜著兒童畫,並且還用近百米長的牆來宣傳,有這樣做宣傳的嗎?」
  • 馮小剛:想救傳統文化須恢復繁體字,易中天:你把亂灶龜鬱寫寫看
    馮小剛:想救傳統文化須恢復繁體字,易中天:你把亂灶龜鬱寫寫看中國人民隨著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開始注重文化的學習和交流,尤其是對老祖宗留下來的傳統文化頗為喜愛。不僅是有一部分平民百姓對繁體字寵愛有加,明星或各界的「精英人士」也在不斷呼籲恢復繁體字,比如央視知名主持人、演員張國立和馮小剛等人。在2008年的時候,黃宏和鬱鈞劍聯合了21位明星向有關部門遞交了一份「小學增設繁體字」的提案,理由就是挽救傳統文化,馮小剛的態度更是堅定:想要挽救傳統文化,必須恢復繁體字才行。為什麼馮小剛一心想恢復繁體字呢?
  • 安倍也會書法,但他是寫漢字還是日文,完全出乎預料
    安倍也會中國書法,但由於日本字和中國字不完全一樣,那麼他寫的書法到底是漢字還是日文呢,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看他書法前,我們先來看看這二幅吧。 這是安倍的妻子昭惠和梅拉尼共同舉起了「和平」二個字,看來他們對中國漢字還是挺感興趣的啊。這是安倍在展示一幅中國書法作品,其內容是「風雲論道」。
  • 學習毛筆書法為什麼要用繁體字?
    學習毛筆書法最好要用繁體字,這是被普遍認可的,以前參加書法考試,試卷上面會有要求,要求考生要繁簡體統一,要麼全部用簡體,要麼全部用繁體,但真要是答卷全部用簡體,總分肯定要下來。既然練習了毛筆書法了,就不差這幾百個繁體字了。
  • 中小學要學繁體字?教育部回應了!網友:繁體寫「憂鬱的烏龜」試試
    01近期,有政協委員提出《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教育部對此作了回應,昨天還衝上了微博的熱搜。教育部日前在官網公開相關答覆:自古以來,漢字由繁趨簡的發展演變趨勢十分顯著。文字並不完全等同於文化。中小學經典閱讀和書法教育中會涉及繁體字教育有關內容。
  • 揮春必備|新春寫春聯30個一寫就錯的繁體字對照
    新春寫春聯30個一寫就錯的繁體字對照過年中最具儀式感的事,莫過於精心準備幾幅賀歲春聯。無聯不成春,有聯春更濃。繁體字不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如果我們經常閱讀的話可能接觸的繁體字比較多,所以也不會陌生。現在有些少數的對聯會用繁體字寫出來,那麼,如果說會寫幾個繁體字的,可能真的不多。可能一時半會我們真的需要想一下會寫幾個,寫的對不對?以下是幾個容易寫錯有比較簡單的繁體字。我們特意編輯了新春寫春聯30個一寫就錯的繁體字對照,以供你揮春時參考。
  • 恢復繁體字為何又被提起?
    自「倉頡造字」的傳說至今,中國漢字的數量已超過九萬個,哪怕是博學鴻儒,能夠全部認識九萬漢字的人或許沒有。因此即使都是簡化字,老師叫不出學生的名字、播音員讀白字,也大可不必驚訝。漢字是形音義的結合,其形有書法美,講造形布局;其音通音樂美,有韻律節奏;其義富哲理美,蘊思想內涵。
  • 誰說靳東人設崩塌,就他這種書法,一般明星可寫不出來
    誰說靳東人設崩塌,就他的這種書法,瀟灑穩重,一般明星可寫不出來。靳東還有一個外號叫「老幹部」,很多人認為是古板的意思,在我看來,這3個字不僅僅是說他成熟穩重,也是對他喜歡傳統文化的一種讚美,靳東喜歡中國傳統文化已經是眾所周知的一件事情,除了平時使用繁體字,靳東還非常喜歡書法,據說他還經常參加一些書法類的活動,去年唐代書法大師顏真卿的真跡,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的《祭侄文稿》在東京展出的時候,有網友就在現場看到了靳東,「顏真卿真跡展
  • 簡體字的前世今生——為什麼說簡體字對繁體字的揚棄,是一件大好事
    2.以前說繁體字太繁瑣,難學難寫,不利於傳播,但是現在很多人都是用電腦輸入,再繁瑣的字打起來也一樣,所以這個問題已經漸漸不存在。3.恢復使用繁體字有利於兩岸統一。現在臺灣依然用繁體字,並稱其為「正體字」,深有意味,還要為「正體字」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給祖國大陸方面造成了壓力。而更多的自然是網上「民間」網友的爭論,並很快從內地延伸到了港澳臺地區。
  • 為何臺灣港澳用繁體字,中國大陸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用簡體字
    ,還經常看到一些不認識的漢字,當時有一批漢字簡化的已經非常難看。沒了自己沒了美觀,於是呢就終止的那批漢字,實行了我們現在所用到的簡化字吶,在臺灣呢由於在大陸時期呢,他們就有簡化漢字的計劃,於是到了臺灣之後呢,由於國共的對立,他們終止了這個計劃,因為他們認為啊,他們的繁體字更能代表中國文化,於是呢產生了這種文化的競爭,直到現在在臺灣依然用著繁體字,那麼香港和澳門為什麼也用繁體字呢,因為啊,新中國在成立之初,實行的這種簡化字的標準
  • 顏真卿的「繁體字」
    顏真卿的「繁體字」多數人臨寫顏體,不太注意顏體字帖裡文字結構變化。如果您臨寫過《多寶塔碑》與《顏勤禮碑》,不知道是否發現過倆碑帖有同字不同結構的問題?因為教育部在《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裡列出了《多寶塔碑》與《顏勤禮碑》為中小學階段的臨摹範本,所以本文以此倆碑帖為對象,針對同字不同結構的所謂「簡化字」、「繁體字」進行歸納和分析,希望對此教學有所幫助,或當此拋磚引玉。這裡所指的「簡化字」和「繁體字」是一個比喻,那麼所指何為?
  • 長期寫毛筆字練書法,竟然有九重好處?!
    長期寫毛筆字練書法,對人有九重好處?這是我個人的體悟和歸結,雖一家之言想必有借鑑之用,故稟告如下:李傳波《沁園春雪》作品來源:易從網一、重拾書寫樂趣。書寫已被鍵盤手和手指控取代,練書法可以重新體會書寫之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