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結構圖解(構造圖)

2020-12-18 溫古淺香小XX

古琴又被稱為瑤琴、七弦琴,在我國的歷史非常悠久,不管是神話故事還是史書記載,古琴的出現時間是所有樂器中最早的,古人也常以琴來傳情,名曲《鳳求凰》講的便是司馬相如追求卓文君的故事。

古琴的結構被擬人化,長約三尺六寸五(約120-125cm),象徵一年365天,寬約六寸(20cm左右),厚約二寸(6公分),底板扁平,面板呈弧形,對應古代的天圓地方之說,整個琴體對應人的身體,有頭、頸、肩、腰、尾、足。

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合五行宮、商、角、徵、羽,周朝時周文王思念其子伯邑考加弦一根,是為文弦,武王伐紂加弦一根,是為武弦,合成文武七弦琴。

古琴的組成:琴面、琴弦、琴徽、嶽山、蠅頭、琴底、龍池、風沼、雁足、軫子、軫池、護軫等。

琴面:

琴面一般選用桐木、杉木等松質木料製成,內外側程瓦弧形,琴面與琴底膠合而成琴。木質的上面髹以大漆(生漆)與鹿角霜(或瓦灰)調和成琴胎,幹透後打磨光滑,是琴面溫潤自然有光澤。琴面內腹斫成膛腔,在龍池風沼處留有微微隆起的納音。一般常見的琴設有兩根音柱(天柱、地柱)連接著面板、底板,傳導振動。

琴弦:

琴放置好後,從外向內縛有七根琴弦,一弦最粗,到七弦逐漸變細。古時琴弦是蠶絲製成,現代則多用鋼弦,偶有使用絲弦者。

琴徽:

古琴一弦的外側面板上鑲有13個小圓點,叫徽、徽位、十三徽。徽多用螺鈿製成,好琴配好徽,也有用金銀玉石鑲嵌的。徽的位置實際上是弦的泛音振動節點,自然而成,其音律為純律,在按音彈奏時則作為按音音準的參考。

嶽山:

在琴頭部位,一條橫著嵌進去的硬木,稱為嶽山。

蠅頭及蠅頭的打結:

用弦頭的一端繞結而成,並位於嶽山頂端系連絨扣的弦結,稱為蠅頭。因兩小圈形如蠅頭而得名,打結時不宜過大過小以求美觀。

絨扣:

連接蠅頭與軫子的絲絞稱為絨扣,絨扣一般用稍粗的真絲絲線搓絞而成。

琴底:

琴底的材質多選用梓木、塞木等硬質木料製成,起反射音響的作用,基本上呈平面形(也有與面板膠合的一面斫成上微凹狀)。

龍池、風沼:

底部的中間和尾部,各有一個出音孔,或長方形或圓形,中部大的叫龍池,底下小的叫風沼。

雁足:

在龍池和風沼之間近風沼處,有兩個支撐琴體兼綁縛琴弦的腳,稱為雁足,因需要承受重力,雁足都用堅實木料製成。

護軫、軫池、軫子:

軫子系絨扣調節琴弦鬆緊長度,改變音高之用,所用紅木、紫檀等堅韌耐磨的木料製成。底板上有儲放軫子的淺平凹槽,稱為軫池。底板琴頭兩側向下垂凸的部位稱為護軫。

相關焦點

  • 汽車傳動系統——離合器總成結構圖解
    汽車行駛系統——彈簧減震器結構圖解汽車行駛系統——車輪和車輞結構圖解汽車行駛系統——輪胎的結構全面圖解汽車傳動系統——傳動系的種類圖解 汽車傳動系統——離合器總成結構圖解
  • 古琴的結構與分類
    知其結構,可謂通其韻有心品古琴,其形足以使人心怡長約三尺六寸五(約120-125cm)象徵一年365天寬約六寸(約20cm)古琴頭上部稱為額額下鑲有用以架弦的硬木稱為嶽山,又稱臨嶽,是古琴的最高部分古琴底部中間和尾部,各有一個出音孔或長方形或圓形中部大的叫龍池,底下小的叫風沼
  • 汽車行駛系統——輪胎的結構全面圖解
    汽車行駛系統——彈簧減震器結構圖解汽車行駛系統——車輪和車輞結構圖解汽車行駛系統——輪胎的結構全面圖解汽車傳動系統——傳動系的種類圖解 汽車傳動系統——離合器總成結構圖解
  • 潛水推進器結構圖解淺談工作原理及其結構
    潛水推進器結構圖解淺談工作原理及其結構 ,「r44opv」   中藍水處理成套設備(南京)有限公司,潛水推進器結構,產品齊全,質量可靠,廣泛應用,歡迎來電諮詢選購!
  • 汽車行駛系統——車輪和車輞結構圖解
    汽車行駛系統——彈簧減震器結構圖解汽車行駛系統——車輪和車輞結構圖解汽車行駛系統——輪胎的結構全面圖解汽車傳動系統——傳動系的種類圖解 汽車傳動系統——離合器總成結構圖解
  • 專家繪製遠古全球板塊構造圖 填補地球5億年空白
    我們與同事一道發表了地球歷史上一段5億年跨度時期(即從10億年前至5.2億年前)的全球板塊構造圖。在YouTube視頻中,地圖上的顏色標出了目前這些大陸的位置。淺藍色是印度、馬達加斯加島和阿拉伯半島,洋紅色是澳大利亞和南極洲,白色是西伯利亞,紅色是北美洲,橘色是非洲,深藍色是南美洲,黃色是中國,綠色是東北歐。時間範圍至關重要。
  • 閃電優家分享馬桶下面周圍一圈滲水原因圖解!
    為什麼馬桶下水口周圍一圈會漏水到樓下首先看下馬桶的構造圖,如下圖!從圖解可以得到初步的斷定馬桶水的進水口和出水口。進水口一般屬於外部因素,一旦進水口漏水是非常容易解決的。一般也不需要拆除馬桶。馬桶主要漏水的原因是出水口,這裡說的出水口也就是下水口。
  • ——認識古琴 古琴形制與材料
    古琴在數千年中華文化的懷抱裡生長成熟,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浸透於琴器,令其滿溢文明的光彩。現今古琴的形狀尺寸在一千八百年至近兩千年前的東漢年間就已基本定型。而琴的歷史則更加久遠。《周易》有言:「昔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以觀法於地。遠取諸物,近取諸身,始畫八卦,扣桐有音,削之為琴。」
  • 圖解汽車(9) 汽車差速器結構原理解析
    閱讀提示:  PCauto技術頻道圖解類文章都可以使用全新的高清圖解形式進行閱讀。大家可以通過點擊上面圖片連結跳轉到圖解模式。  跟前面說的環形齒輪結構的差速器不同的是,託森差速器內部為蝸輪蝸杆行星齒輪結構。託森差速器一般在四驅汽車上作為中央差速用。
  • 古琴入門——挑選篇
    現在古琴藝術再次復興,學習和愛好古琴的人也越來越多了。全國各藝術專業院校也陸續開設了古琴專業,有力的推動了古琴文化的普及和發展。因為古琴的製作和挑選有較強的專業性,因此很多初學古琴的愛好者感到挑琴時很茫然,不知道如何去正確挑選。很多人花了錢,得到的卻是一張不能彈的琴,浪費了寶貴的時間和金錢。
  • 研究 || 中國古琴漫話
    古琴的結構比較特殊,音箱不像箏等樂器那樣粘板而成,其面和底是各由一塊整木掏空而成。其音箱壁較厚且不規則,內部又有納音、池沼、天地柱等特殊結構,沒有古箏的樂器上的音碼,靠手指在琴面上按壓和走動來取音。古琴由於不需要「品」(柱碼),其有效琴弦特別長,琴弦振幅大,而其音箱壁較厚,所以彈奏時發音蒼古渾厚,餘韻悠長。而左手在琴面上可以上下反覆吟猱琴弦,其聲欲逝復起,久久徘徊不去。所以古琴具有便於靈活彈奏,餘音綿長不絕等特點,豐富的彈奏手法和結構特點使得古琴具有獨特的走手音,更加強了古琴的表現力和人的感情抒發能力,這種聲音表現力是其它樂器難以具備和媲美的。
  • 詞語|古琴中英文詳解
    古籍記載伏羲作琴,又有神農作琴、黃帝造琴、唐堯造琴等傳說;舜定琴為五弦,文王增一弦,武王伐紂又增一弦為七弦;可見古琴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古琴是中華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樂器,自古「琴」為其特指,20世紀20年代為與鋼琴區分改稱古琴。琴有「士無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書」之說。
  • 奧特曼怪獸身體構造圖被公開,金谷橋長這樣,布魯斯設定被揭曉
    怪獸雷德王擁有著很恐怖的外表,看起來像是骷髏,宛如恐怖片中惡鬼一般,但是令人感到非常稀奇的是,它的內在結構被人解構出來以後,發現內部依舊是血肉之軀,內臟器官和胃袋、心臟都不缺,可謂是「五臟俱全」,但是它作為一個怪獸,當然不可能跟真正的動物內臟構造一模一樣,事實上它的內臟都是形狀奇怪、位置奇怪的,當然這也讓它的存在顯得更有邏輯、更合理了一些
  • 「古琴」為什麼不能叫「古琴」?
    對於「古琴」這個叫法,看著不爽,聽著還是不爽,而且已經不爽很久了。為什麼說「古琴」不能被叫作「古琴」呢?有人說「古琴」的「古」代表的是起源的遠古,那更為久遠的壎為什麼不叫「古壎」呢?再說,也沒有把簫叫做「古簫「的吧?
  • 古琴琴材的組成與用意
    木乙古琴-杉木伏羲琴我們現在常見的古琴都是什麼材質的呢?古琴的底板材料在斫制好了之後是看不到的,一般只能從古琴後面的龍池鳳沼來仔細查看其面板的材質。木乙古琴-杉木靈機式總之,一床好琴最重要的是音色,音色還是靠斫琴師的經驗和技術水平,起決定因素的是槽腹結構和漆胎的處理,否則用再好的木料也做不出音色好的琴。
  • 陽泉非遺古琴,一張古琴做出來需3年時間200道程序
    推開劉世海家老舊的大門,是另一番景象,預示著這位古稀老人的與眾不同:狹小的室內,目之所及,除了家具,就是堆放著的層層疊疊的木頭,靠牆擺放著的一張張未完工的古琴,點出了老人的身份——斫琴師。古琴又名七弦琴、瑤琴,是我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
  • 古琴泰鬥李祥霆古琴藝術講座 在京華琴館舉行
    古琴泰鬥李祥霆「古琴藝術概說」講座在京華琴館舉行  搜狐娛樂訊 2014年10月14日,中央音樂學院古琴教授、古琴泰鬥李祥霆先生應邀在南鑼鼓巷東棉花胡同的京華琴館作關於「古琴藝術概說」的專題講座。古琴是一門古典藝術,融入了現代元素的古琴音樂,的確更容易被擁有現代審美觀念的聽眾所理解。可古琴作為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他的原本風貌是不能被淡化的。所以我們強調學會正確欣賞古琴音樂的重要性,當你有了廣泛的綜合的音樂審美能力時,我相信你就能體會到真正的古琴藝術了!」  講座結束之後,京華琴館還為到場聽眾安排了李祥霆先生出版書籍以及音像製品的籤售活動。
  • 古琴的價格|古琴的價格差距為什麼那麼大
    古琴初學者在購買古琴的時候往往首先關注的是古琴的價格,但是了解了一番之後,就會發現古琴的價格差距有點大,那為什麼會造成了這種局面呢?又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價格的差距今天就來了解一下。目前來講,古琴市場上眾多的名家親斫古琴價格都在最少的十幾萬以上了,像王鵬、倪詩韻,馬維衡,曾成偉,李明忠這樣的名家琴已經是目前國內頂級的斫琴大師了。幾十萬起步的親斫琴也是目前古琴市場裡的正常價位了。
  • 讓古琴再鳴太古之音——臺灣琴師林立正的工匠精神
    他曾是漁船船長,帶領船員遠渡重洋,而立之年接觸古琴,拜名家為師,後致力延續、提升傳統斫琴技藝,推動兩岸古琴音樂交流。1月17日,林立正(左)和次子林法在臺北「梓作坊古琴藝術工坊」內製琴。根據對古琴內部結構的推測,花了近兩年時間,林立正的第一床琴總算完成了,但琴弦又該上哪去買呢?後來他輾轉找到古琴名家孫毓芹,經指點才慢慢摸到制琴門道。1月17日,臺北「梓作坊古琴藝術工坊」,林立正從工具箱內取出制琴的工具。他的制琴工具有上百種。
  • 單眼相機組成結構是什麼
    有些人在剛接觸單眼相機的時候不知道什麼是單眼相機,也不知道單眼相機組成結構是什麼。現在的相機都是數位相機,其實單眼相機也是數位相機的一種,也是數位相機中最為特殊的一種,它代表著專業高端。在單眼相機的結構中,最為重要的是照相的反光鏡和相機上端圓拱形結構內安裝的五面鏡或五稜鏡。拍攝者正是使用這種結構從取景器中直接觀察到通過鏡頭的影像。由單鏡頭反光相機的構造圖可以看到,光線透過鏡頭到達反光鏡後,折射到上面的對焦屏,並結成影像,透過接目鏡和五稜鏡,拍攝者就可以在取景器中看到外面的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