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長沙嶽麓山上有許多名勝古蹟,其中的亭類建築應該有幾十個,但最有名的一定非愛晚亭莫屬。愛晚亭始建於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由嶽麓書院山長羅典主持建造,最初命名為紅葉亭。時任湖廣總督畢沅認為亭名過於俗氣,不夠雅致,建議改為愛晚亭。兩個亭名雖然均源自唐代詩人杜牧的名句「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但後者顯然更有意境,更富詩意。

愛晚亭為重簷攢尖頂方亭,四根金柱為木質,四根擎簷柱為石質,覆綠色琉璃瓦。愛晚亭多次損毀、多次重建,基本樣式也有所改變,現存建築為1952年重建。

愛晚亭坐西朝東,東西兩面頂層簷下各懸「愛晚亭」紅底金字匾額。該匾額為時任湖南大學校長李達敦請毛澤東題寫。毛澤東是書法大家,但其卻很少為人題寫匾額,「愛晚亭」應該是他題寫的僅有幾塊匾額之一。毛澤東在長沙讀書時,愛晚亭是他和志同道合的同學們經常聚會的地方。愛晚亭還曾見證了毛澤東和楊開慧的不朽愛情。

在愛晚亭正面擎簷石柱上有一副對聯「山徑晚紅舒五百夭桃新種得;峽雲深翠滴一雙馴鶴待籠來」。該對聯的撰寫者是羅典。羅典為湘潭人,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進士,曾任鴻臚寺少卿;辭官後在嶽麓書院講席27年。清宣統三年(1911年),時任湖南學監程頌萬將羅典的對聯刻寫在擎簷柱上。

愛晚亭亭內梁枋上懸有一塊墨底金字橫匾,上刻毛澤東手跡《泌園春·長沙》詞。毛澤東的這首《沁園春·長沙》與他的另一首《沁園春·雪》堪稱雙壁,其中的豪邁之情和英雄主義氣概一以貫之,是毛澤東詩詞的巔峰之作。

愛晚亭中原來保存有一通1911年鐫刻的四面碑,碑上刻有南宋張南軒和清代錢南園遊歷嶽麓山時題寫的兩首七律,稱「放鶴石刻」或「二南石刻」。因該碑內容與愛晚亭沒有直接關係,現在這通四面碑已經被移至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