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的徐志摩:與胡適創立新月社 結識陸小曼

2020-12-12 中國新聞網

  1923年9月28日,徐志摩陪同任叔永、陳衡哲等一班中外名流,由上海乘看潮專車,逶迤南下。車抵斜橋時,杭州一行人已等候在那裡了,船上加胡適、曹誠英、陶行知等共約十人,這一幫遊客向杭州灣進發,然後棄舟步行,逕往觀潮勝地鹽官鎮……

  徐志摩與胡適 創立新月社

  1923年伊始,徐志摩就收到一封詞鋒凌厲的勸誡信,寫信人正是乃師梁啓超。老先生為何如此激忿?1922年3月,張幼儀被動答應只作徐家媳婦、不為志摩之妻的約定後,徐志摩刊布離婚申明。張幼儀此番遠涉重洋萬裡尋夫,為的是團聚,得到的卻是分離,一時輿論譁然。心中點燃了新期待的徐志摩,1922年9月,斷然離歐回國。故國秋風,遊子歸來,然而他面臨的,不獨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的無奈,更有恩師質疑的尷尬。

  徐志摩在與前輩進行了激烈的思想碰撞之後,豁然亮出愛之大纛:「我將於茫茫人海中訪我唯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徐志摩所謂「唯一靈魂之伴侶」,正是清風秀骨的林徽因。林雖然也寫詩,卻天生建築師坯子,她懂得結構的重要,她心裡清楚,她與他,形成不了穩固的結構。可嘆你在那裡慷慨激昂,卻是錯把友情當愛情,她只能漸行漸遠了。桃花流水春去也,到底意難平。

  1923年初,為了在亂世中,保持一份激情和雅興,徐志摩與胡適等情趣相投的文化人,發起不定期的聚餐會,進而由聚餐會改立新月社,並在北京石虎胡同租了一所房子,作為活動場所。情場前途未卜,為了詩,為了友情,徐志摩終於與友人共同打造了一所詩巢,或是一處營地。

  徐志摩無疑是一粒奇異的情種,但他畢竟還有一顆跳動的詩心。風正起於青蘋之末,潮始孕于波濤之下。命裡註定,他既要在情海裡飛舟,也要在詩海裡揚帆。

  那一年的錢塘觀潮

  這年8月下旬始,徐志摩因祖母去世在家居喪。因為悶得慌,便給胡適寫信訴苦:「不知怎的,像是鴿子的翎毛讓人剪了,再也飛騰不起來。」

  之前,在西子湖畔,胡適與曹誠英之戀悄然拉開了帷幕。在胡適婚禮上作伴娘的三嫂之妹曹誠英,離婚後在杭州女子師範學校讀書。同鄉汪靜之對曹誠英一往情深,無奈曹是汪已故未婚妻的姑姑。正當曹舉棋不定之時,舊雨剪燭,胡適像一道光,恰到好處地照射過來,雙雙很快墜入愛河。其後胡適戀戀不捨地回到上海。此間,免不了鴻雁傳書,終於在曹誠英的呼喚聲中,6月8日,胡適回到杭州,24日便在湖畔煙霞洞築下愛巢。

  據《武林舊事》記載:「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最盛」 而觀潮的勝地,恰在海寧。1923年9月28日這一天,正值農曆八月十八。靜極思動的徐志摩,要在這一天,推波助瀾,際會當今風流人物。

  9月25日是中秋節,徐與堂弟同遊西湖,因時間晚了,沒去煙霞洞訪胡適,第二天,逕往煙霞洞,而胡適卻與高夢旦一早去了花塢。27日徐志摩與胡適、陶行知約定,翌日在斜橋會合,同往海寧觀潮,然後匆匆趕往上海,面邀任永叔、朱經農諸人。

  陶行知這一年被推選為南京安徽公學校長。他率先在公學推行三三新學制,即初中三年高中三年,與美國中學教育接軌。這個學制是在胡適力主下剛獲通過的,陶行知用這種實際行動響應了這位安徽老鄉。9月,陶行知由北京南下,先去上海商務印書館找朱經農。他帶來了《平民千字課》手稿,請時任印書館編輯的朱經農再修改修改,不久該書由商務印書館正式出版。辦完這件事後,陶行知便由上海來到杭州找老鄉胡適。

  經緊張的穿梭聯絡,28日,徐志摩陪同任叔永、莎菲(陳衡哲)、朱經農、莎菲的美國老師Ellery、汪精衛(任叔永代邀)一班中外名流,由上海乘看潮專車,逶迤南下,眾人在斜橋下火車。車抵斜橋時,杭州一行人已等候在那裡了,船上加胡適、曹誠英、陶行知等共約十人,這一幫遊客,分乘兩船,向杭州灣進發。這一段水路,至少十來公裡,然後棄舟步行,逕往觀潮勝地鹽官鎮。

  斜橋會合當兒,臨近正午時分,午餐也準備齊全。於是,「大家集在一隻船裡用餐,十個人擠在小艙裡,滿滿的臂膀都掉不過來。飯菜是大白肉、粉皮包頭魚、豆腐小白菜、芋艿,大家吃得很快活。我替曹女士蒸了一個大芋頭,大家都笑了。」關於這一餐船宴,84年後的2007年,當代作家洪燭,在《海燕·都市美文》上發文,別有一番描繪:「他們一邊欣賞兩岸風光,一邊吃了一餐富有當地特色的船菜,菜譜是:小白菜芋艿、鮮菱豆腐、清炒蝦仁、粉皮鯽魚、雪菜豆板泥、水晶蹄膀、芙蓉蛋湯,胡適他們讚不絕口。」顯然,在菜譜的記述上,兩者略有差異,但我想洪燭一定另有資料來源吧。

  說是觀潮,但看潮又似乎不是這一天的重頭戲,不知何故,連主人的日記,都略而不提。也許這班人,未到海邊,早就心潮澎湃了吧。徐志摩說:「我原定請他們看夜潮,看後即開船到硤石,一早吃錦霞館的羊肉麵,再到俞橋去看了楓葉,再乘早車動身各分南北。後來叔永夫婦執意要回去,結果一半落北,一半上南,我被他們拉到杭州去了。過臨平與曹女士看暝色裡的山影,黑鱗雲裡隱現的初星,西天邊火飾似的紅霞。」

  杭州原班人馬回去時,多了一個徐志摩,還多了一個汪精衛。秋天恰是持螯賞菊的大好時光,他們曾一同到樓外樓吃蟹,吃蟹有講究,汪精衛可能不善此道,徐志摩因而譏他為「大外行」。

  陶行知筆下的 徐志摩

  按推測,這次觀潮的主客,應當是煙霞洞那一對情侶——胡適與曹誠英。但從《西湖日記》裡我們看不到這一點,至多讀到一兩句徐對曹的格外殷勤的記錄,而用筆最多的,反而是披著孫中山信徒外衣的政壇明星汪精衛:

  「……叔永介紹了汪精衛。一九一八年在南京船裡曾經見過他一面,他真是個美男子,可愛!適之說他若是女人一定死心塌地的愛他,他是男子,他也愛他……精衛酒量極好,他一個人喝了大半瓶的白玫瑰。我們講了一路的詩,精衛是做舊詩的,但他卻不偏執,他說他很知道新詩的好處。但他自己因為不曾感悟到新詩應有的新音節,所以不曾嘗試……」

  放下徐的日記,且讓我們把鏡頭稍稍向前推移一下:1924年,孫中山先生仙逝,《總理遺囑》由汪精衛執筆記錄,它表明,這位政壇明星的腳,離中國的權力中心不過一步之遙了——那天他大概有眾星捧月的快感,海闊天高,詩酒酬唱,怎能不意氣風發?

  又是一年秋光好,在新月社的一次活動中,徐志摩結識京師名媛陸小曼,陸雖是北大教授王庚的妻子,但一個傾慕其才情,一個迷戀其風情,兩情一拍即合。徐與陸也許更不是一副好的結構,但他倆同具詩人氣質,只要願意,一步登上月宮,折丹桂,邀吳剛,豈奈我何?不過後來,胡適與陸小曼之間又上演了一場沒有爆發的「四角糾紛」——當年有傳言,說最初是胡適看上陸小曼,無法跟太太離婚,小曼才轉而許身志摩的。待到徐志摩和陸小曼的風流事傳遍九城,而胡適又盡力撮合……這些,當然是後話了。

  陶行知聞訊,回憶前年觀潮途中的一番對話,寫了一篇《精衛與志摩的喜事觀》,發表在《申報·自由談》上。他與汪終究不是一路人,但以他與志摩的友誼,對其人生取向,自然有所惋惜:失了戀才寫出好詩來,歌德失掉夏綠蒂而《少年維特的煩惱》一書卻佔據了普天下青年們的心靈,志摩知道這個道理卻不能終身奉行;小曼答了一聲Yes之後,詩神便向志摩不告而別了。他當然還會做詩,只是沒有從前的那麼好;在愛讀詩的人們看來是何等重大的一個損失啊。

相關焦點

  • 民國愛情往事:徐志摩,林徽因,陸小曼
    徐志摩的人生被隱去很多,除了那兩段婚姻和被無限放大的三個女人之外,他還懷揣著報國理想、以政論文章針砭時弊的青年熱血,他和那個時代的讀書人憂心家國,嚮往自由。他創立的新月派,匯集了文學圈的許多人,他的詩歌具有鮮明的風格,影響了好幾批人。胡適這樣評價他:徐志摩的人生觀只有三個大字:一個是愛,一個是自由,一個是美。
  • 【人物】民國大家之徐志摩:新月派代表詩人
    1923年成立新月社。1924年任北京大學教授。1926年任光華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前身)、大夏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前身)和南京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為南京大學)教授。1930年辭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職務,應胡適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學教授,兼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教授。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濟南號」郵政飛機北上,途中因大霧瀰漫,飛機觸山,不幸罹難。代表作品有《再別康橋》《翡冷翠的一夜》。
  • 中華讀書報:張彭春與「新月派」
    就在這一時期,張彭春正同胡適、徐志摩、梁實秋、陳源(西瀅)等文友籌備組織文學社,社名尚未確定。張彭春便把「新月」二字推薦給朋友們,大家欣然接受,於是就產生了「新月社」。  「新月社」最初以小型聚會形式出現,後發展成俱樂部形式舉辦活動。1924年4月,泰戈爾訪華,5月8日在北平度過他的64歲生日。
  • 梁啓超為徐志摩做的古今中外都沒有的訓婚詞,志摩陸小曼林徽因的...
    胡適 胡適出面請梁啓超為徐志摩和陸小曼證婚 早在1918年6月,正在北京大學讀書的徐志摩拜梁啓超為師,梁啓超欣賞徐志摩的才華,徐志摩不顧父母反對,與結髮妻子張幼儀離婚,又要娶有夫之婦陸小曼。一是他不喜歡陸小曼,認為這樣的女人品行輕薄;二是覺得兒子離婚已屬大逆不道,再娶一個有夫之婦更是有辱門風。後經胡適、劉海粟等人斡旋,徐父才勉強同意兒子再婚。但他提出:婚禮必須由胡適做介紹人,梁啓超證婚,否則不承認。
  • 渴望自由, 追求真理,徐志摩和他的新月派抒情詩
    徐志摩,著名新月派現代詩人,散文家。他倡導新詩格律,對中國新詩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也是新月詩社成員。1918年赴美國學習銀行學,1921年又赴英國留學,入劍橋大學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濟學。他深受西方教育的薰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1931年乘飛機由南京飛往北平途中墜機去世。
  • 「新月派」名稱的由來
    一九一九年南開大學創立。為了適應未來更高的教學要求,張彭春再次赴美深造,進入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攻讀博士學位,師從著名教育家杜威。  在美國期間,張彭春結識了一位品學兼優的中國女留學生蔡秀珠,兩人由相識到相戀。一九二一年五月,他們在紐約舉行了婚禮。一九二二年四月,張彭春的論文《從教育入手使中國現代化》通過了教育學博士學位。六月,長女明珉出生。
  • 胡適喜歡過陸小曼嗎?
    徐志摩和陸小曼的愛情故事,轟動了整個民國。朋友妻,不可欺,按理說,作為徐志摩好朋友的胡適,不應該對陸小曼有任何的非分之想。可是卻有一種傳聞,是胡適先看上的陸小曼,因為妻子汪東秀不同意離婚,胡適迫於無奈,才把陸小曼介紹給了好朋友徐志摩,這樣自己還可以經常見到並且親近陸小曼。這種說法可信嗎?了解徐志摩和陸小曼愛情故事的人很多,但知曉胡適和陸小曼關係的人卻很少。
  • 中國近代著名的文學團體,徐志摩、胡適、聞一多都是主要成員
    1922年秋天,詩人徐志摩從海外遊學歸來,剛剛經歷失戀的他為了排遣心中的寂寥,發起了一個小型的聚餐會,邀請朋友們來暢談歡聚。誰也沒有想到的是,就是這樣一個小小的聚餐會,竟然逐漸發展形成了中國近代文學史上著名的詩歌流派,新月派,並擴大成立了著名的文學團體新月社。新月社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影響較大的文學社團。
  • 徐志摩失事:死狀慘烈,陸小曼不願收屍,墓地前35級石階寓意深遠
    1926年農曆七夕情人節,徐志摩和陸小曼在北京北海公園舉行了婚禮,梁啓超擔任證婚人。梁啓超在證婚詞裡訓斥了兩人,「你們兩人都是過來人,離過婚又重新結婚,都是用情不專。以後要痛自悔悟,重新做人!願你們這是最後一次結婚!」
  • 陳毓賢:回顧胡適和徐志摩怎樣談白話詩
    原來徐志摩之所以沒有受舊詩詞「中毒」,沒寫纏過足的白話詩,是因他根本不會做舊詩詞;對他來說詞往往是炫人耳目的把戲。他刻意遠離詞,害怕沉溺在奇巧纖麗的詞藻裡自己作詩會矯揉造作起來。此後徐志摩和胡適一同辦新月書局和《新月》月刊,這裡就不必贅言了。徐志摩1931年尾逝世。那一年,他到北大教英文,和陳夢家等創辦《詩刊》季刊,又在北平女子大學兼職。
  • 徐志摩紀念館杭州落成 這裡都展示了什麼?
    今年8月9日,徐志摩紀念館在杭州上塘路97號大院內誕生。徐志摩是中國現代詩人,以他的詩、以他創辦的新月社和他主編的《新月》雜誌而名揚海內外。奇怪的是,他的故鄉浙江海寧、與他關係密切的北京和上海,均無他的紀念館,反而是他短暫攻讀大學的天津立起了他的雕像,他飛機失事的濟南設立了研究會,而今,他的第一個紀念館,終於在他中學求學地杭州落成。
  • 「陸小曼」志摩如果不死,不會跟著走胡適的路,可能走聞一多的路
    在民國時期的著名才子佳人中,徐志摩和陸小曼是最被人經常說起的。陸小曼1903年11月7日,出生於上海市孔家弄的一個官宦之家。其父親陸定是伊藤博文的得意弟子。1922年,19歲的陸小曼奉父母之命與王庚結婚。王庚在當時前途遠大,曾留學美國,與美國名將艾森豪同學。和陸小曼結婚時,他已是陸軍上校。
  • 徐志摩婚禮上慘遭梁啓超毒舌,證婚詞還能這樣說
    徐志摩及影視形象徐志摩和陸小曼屬於再組家庭,徐志摩的第一個老婆叫張幼儀。徐志摩陸小曼影視形象陸小曼北京有名的交際花,18歲就精通英文和法文,曾經被外交部邀請去接待外賓,1922年結婚,1924年因出演《春香鬧學》結識徐志摩,馬上與徐志摩進入熱戀時期,1925
  • 徐志摩眼中的陸小曼
    1922年,陸小曼的寄父母唐在禮夫婦替陸軍軍官王賡向陸小曼提親,陸小曼的父母同意了。婚後不久,陸小曼便覺得自己和王賡在性情和愛好上有很大差異,夫妻漸漸失和。徐志摩便在這樣的情況下闖入了陸小曼的世界。徐志摩與王賡均曾受教於梁思成,二人是同門好友。徐志摩經常與王賡、陸小曼一起外出,遊玩閒坐,談文論道,在這個過程中,徐、陸二人漸生情愫。但他們的感情面臨多大的壓力可想而知。
  • 徐志摩寫了一封情書,陸小曼看後肉麻得不行,還被魯迅嘲諷了一番
    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詩人,提起徐志摩,喜歡他的人通常會想到他詩裡的愛與美,性靈與自由,不喜歡他的人則給他貼上了「渣男」的標籤。他的《再別康橋》中醉人的詩意讓讀者對康橋充滿嚮往,但是他的「渣男行徑」也被許多人所詬病。
  • 稱呼徐志摩「摩摩」的陸小曼,用盡餘生34年,只為徐志摩做一件事
    因為精通英語和法語,17歲的陸小曼就被北洋政府外交總長顧維鈞聘用兼職擔任外交翻譯,見到的都是各國頂級要人。又因為外貌出眾,她被胡適稱為是北京城一道不可不看的風景。上陸府求親的媒人之多,可以說是踏破了門檻。1922年,19歲的她嫁給了王賡,這個人選確實是陸家父母千挑萬選的結果。
  • 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詩人,有一個夫人張幼儀,後又娶了一個陸小曼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一下他在生活中到底是什麼樣子的,還是大家心中的那個徐志摩嗎,一起跟隨小編去看看吧。首先我們知道的是,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詩人和散文家。他的代表作包括《再別康橋》和《翡冷翠的一夜》。說到徐志摩,當然要說的就是他和陸小曼的婚姻。事實上,在陸小曼嫁給徐志摩之後。他也有一個妻子張幼儀。
  • 新月社是如何跟創造社交惡的?
    ·新月社》 陝西人民出版社  2009年3月出版 在徐志摩的眼裡,胡適是一個溫暖敦厚、令人尊敬的師長,也是一個可以在一起"談書談詩談友情談愛談戀談人生談此談彼"的親密夥伴。如果說徐志摩是日後新月社的靈魂的話,那麼,胡適就是新月社的領袖。當然,在新月社之前,他倆只是一對志同道合的摯友,一對能夠寬容彼此的密友。
  • 最美人間四月天:才子徐志摩短暫的生命裡有四位愛人,有點擠
    02才子徐志摩: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原名章譯[xù],字U[yǒu]森,留學英國時改名志摩。曾用過的筆名有南湖、詩哲、海谷、谷、大兵、雲中鶴、仙鶴、刪我、心手、黃狗、諤諤等。浙江海寧硤石人。現代詩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詩人,新月詩社成員。
  • 賦詩千尋又見「新月社」 長安新曲相約「四月天」
    著名書畫家陳澤勝先生為重啟新月社書寫長卷,首屆詩會發起人(右起:李樹喜、曹蕾、桑硼飛、陳寧、馬晨、陳澤勝、任曉凡、黃莽等)。  1923年成立於北京的新月社,由胡適、徐志摩、林徽因、聞一多等對中國文化和社會進步曾有著巨大影響的文人組成,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影響較大的一個文學社團。活動名稱取自民國才女林徽因的著名詩作,《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詩會以詩歌為主題,融入了戲劇、音樂、書法和當代藝術等多種表現形式,呈現了一場別致趣味的文化藝術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