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魯華英 綻放人生——英子的山水畫藝術

2020-12-23 藝周刊

近年來,英子在深入體悟前人審美精神的同時,她能勤於思考不僅在創作中傳承中國畫的藝術精神,同時又能不囿於前輩的筆墨圖式,她的作品不是表象上對古人的簡單摹仿,而是極力表現對大自然的超越——既是物質的,也是精神的,更是個體生命意態形式的外化。

英子 (原名:李愛軍),雲真妙人、染香館主、職業畫家,山東省濟寧市人,現居北京。

2014年,就讀於北京榮寶齋畫院,師承中國國畫大師範揚先生、靳文藝先生;此間,在繪畫技藝等方面又多次得到了中國國畫大師霍春陽先生、郭石夫先生、唐輝先生的真傳和指教。2014年7月,在中央電視臺 《水墨丹青》欄目做嘉賓;2015年,曾三次跟隨導師靳文藝先生參加了中央電視臺《名家講堂》的系列節目。

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山東分會會員、曲阜春秋畫院院長、內蒙古師竹軒文化傳媒集團藝委會委員、北京王府書畫院院長、首都博物館書畫院院士、北京榮寶齋畫院範揚工作室畫家、萬朋匯(北京)國際書畫院執行院長。

英子作品

文/何岱新

體現於其作品中的一切,起初都存在於作品之外——存在於人與人之間的實際關係之中,存在於藝術家本人與其他人的心世界之,存在於自然界之中。簡言之,這一切都先存在於生活,然後才再現於藝術作品之中。——〔蘇〕波斯彼洛夫

認識英子可說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她的愛人軒轅子午先生是我的兄弟兼好朋友,是鼎鼎大名的音樂藝術家,那時我們在一起認識了西魯才女英子。

英子最初給我的印象美麗漂亮,為人友善;襟懷坦白,氣質優雅,落落大方;給人一種雍容華貴的感覺。至於她從事學習繪畫的專業來講,我可以毫不客氣的說,我見證了她的整個學習繪畫的艱苦歷程,用心關注了她的每個歷史時期。

英子作品

關於英子從小勵志學習繪畫的故事,中央電視臺「水墨丹青」欄目、濟寧電視臺以及各種媒體業已做了詳細的報導,這裡就不再贅述。

興華時有凌雲志,報國常懷赤子心。2014年,英子帶著理想和藝術抱負毅然走出家門,踏上了追求藝術躋身於中國藝術殿堂的艱苦而不平常的藝術之路,一去就是五年。

英子作品

英子就讀於北京榮寶齋畫院,從師於國畫大師範揚先生、靳文藝先生,五年的時間磨練了英子堅韌不拔的堅強毅力,更鑄就了她的藝術輝煌!先後得到中國繪畫大師霍春陽先生、郭石夫先生、唐輝先生的真傳和指教。

英子作品

辛劬自有稔秋報 強毅可將金石開

中國傳統山水畫博大精深,玄秘深奧。一部中國美術史多半由山水畫史構成,名家薈萃,群星璀璨,大家輩出,名家如雲。大家知道,在這浩如煙海的名家之中又有幾個巾幗之英呢?基本上是男人獨步期間,山水女畫家寥若晨星。而英子的範例,恰恰彌補了這一缺憾,這是多麼的難能可貴呀!

英子的山水畫氣象雍容而磊落,大氣磅礴但又不失細節上的精微。其作品光華四射、萬木蔥蘢,呈現出一派生機盎然的祥瑞之氣,符合現代人的審美情趣,適合作廳堂懸掛。此外,英子的畫也有元四家的風神氣度。一看她的畫,立刻就能被那清新樸茂而層次分明的意象所感染,心中的煩躁頓時蕩然無存。這充分說明,英子深知重巒疊嶂、草木旺盛乃瑞氣徐來的徵兆。若將英子的山水畫懸掛於牆上,則滿室生輝。想必這是人們喜歡她山水畫的一個重要原因。

英子的山水畫,景物自然,疏密有度,一筆一畫刻畫得一絲不苟,蘊涵著英子清正、磊落的人格精神。其實,這正是她的立身姿態的象徵。在中國儒家學者看來,天下的難事,必定開始於容易;天下的大事,必定發端於細微;聖人永遠不會自以為大,所以才能取得平凡人所不能取得的成就。英子的山水畫就是在遵循中國傳統儒學觀念的基礎上創作出來的。

英子作品

永潤墨香傾瀚海 常將慧意許山川

英子的中國山水畫氣勢磅礴,間有色彩斑斕的作品更具欣賞性。其構圖方面由於無數次身臨太行、燕山、沂蒙山、泰山等寫生,對北方人文地理感受倍深,故章法雄渾、險峻,多以場景宏大、山勢雄偉厚重的高遠法來布局,多以表現太行燕趙山川為主題。她創作的大幅山水畫,給人的感受有一種震憾博大的氣韻在畫面中流動,雄渾奇險的山勢,層巒疊障的大壑幽谷、溪瀑曲水、林木疏密相間、山石高低錯落,房屋樓臺自然得體、毫無造作之感,一眼望去尤如身臨其境。

英子的寫生山水畫多選用色彩層層渲染,色調雖豔,然畫面凝重沉渾,把自然界的光感應用在畫面中,水在流,氣在動,視覺衝擊極強。當今一些畫家畫的太行算是比較好的展現了太行山的精神,但多是以墨求黑,北方山川的質感略顯不足,又過於造勢,而英子筆下的太行則是凝重中又見靈動,以墨兼色達其靈魂,以色融墨展其精神,色彩的高度誇張又不失真實的物景,別開生面的探索出了一條屬於自我風格的藝術表現方法,越來越多的受到世人的矚目和同仁的認可。

英子作品

昌文有志何言晚 隆業逢時自得春

我們大家都知道,北方山石的雄渾博大氣勢是與南方山水有所不同的。這種雄渾厚重裡有一股真氣,這種氣流就是北方山水間的陽剛之氣。這種氣流在英子的心中流淌,在她的畫中普遍得以展現。我們常說「畫如其人」,太行的山石紋理粗獷而有節奏,植被稀少而樹木挺立,形體滄桑而裸露,千百年風吹雨打「堅忍不拔」直面天地間、傲然屹立。這正像是一個人,一個飽經風霜、坎坷多難卻依舊自強自信、永不停止的追求理想,勇往無前去面對世人的人。

正是感悟到了這點,英子便產生了別樣的境界,所謂「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畫家作品中學養的展現必定來自其豐富的閱歷,來自於對名山大川的揣度臨摹以及用筆用墨的得心應手,也必定得益於對大自然的深刻感悟,靈魂的融入,天人合一的理念,血脈的湧動,使其筆下壘起的高山大壑這股沖天氣流在她的作品中撞擊著人們的靈魂。

英子作品

樸誠處事路高遠 明達作人業久長

近年來,英子在深入體悟前人審美精神的同時,她能勤於思考不僅在創作中傳承中國畫的藝術精神,同時又能不囿於前輩的筆墨圖式,她的作品不是表象上對古人的簡單摹仿,而是極力表現對大自然的超越——既是物質的,也是精神的,更是個體生命意態形式的外化。

賞讀英子的作品,即可感受到傳統水墨的無窮魅力,又能探尋到她在融燴中西,執著創新方面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她能把在作品中流露的細膩情感融入到大自然的玄妙流轉之中,隨物宛轉,與心徘徊,通過其筆下的形象,營造出精神棲息的港灣,表述著淨化心靈的人文情懷。在筆墨語言的運用中,她以古拙的書法用筆入畫,遒勁厚重,蒼老雄健;用色古豔清新,豔而不俗;色墨對比強烈,極具視覺衝擊力和感染力。作品樸素生動,意趣盎然,洋溢著濃鬱的生活氣息和現代審美情趣。

英子作品

英子在學習前輩大家藝術創造精神的同時,還承襲了他們的品德和情懷,更把師長作為榜樣,努力提升自己的學養,提高自己的境界,這正是其能在藝術領域獲取成績的原因所在。

古人道:「聖人含道應物,賢者澄懷味象」。董其昌說:「胸中脫去塵濁,丘壑自然內營」。英子可以毫不客氣的說,她是一位頗具天份和悟性的畫家,她有著嚴謹慎密的冶學態度,非常注重藝術家的自身修養,在她認為,繪畫的實質是寄興,抒情,寫心,要追求崇高的境界,創造理想的獨特風格,就必須有純真的童心,虔誠的善心,慈悲的佛心。她堅信鑄就風格之根本非長期艱苦修煉不可。有童心方能潔淨無邪,有善心方有血肉之真情,有佛心方能慈愛抑惡。童心入畫渾然天成,非矯揉造作所能企及;從善如流之愛心,必熱愛生活充滿情感樂趣,作品自然會有雋永的藝術感染力,心靈蕩滌有辱良知的汙垢,由動至靜而淨,升華至純淨之超脫境地,遂駕馭高智心靈之自我,方入自在之化境。

何為中國山水畫,既用筆工整又兼隨意性,層層渲染且不落俗套,作品遠觀之得其勢、近看之取其質是謂也。

英子作品

梅花香自苦寒來 鰲頭喜在汗水中

中國繪畫是「靈性」藝術。中國畫要有靈性,就不能停留在畫事、畫物上,中國畫是在畫詩、畫詩的意境,中國畫的靈性必有一定的詩性特徵。要保持其靈性,顯然靠製作意識、設計意識、平面構成等所謂現代意識是不可能做到的。

英子的可貴在於她沒有跟著時髦亂跑。她的畫來自大自然,來自現實生活,是真情實感, 她重詩情畫意,她的畫是她對人生的感悟。她畫層巒疊秀、林海茫茫;她畫滄海的旭日、金披霞光;她畫春棹漁歌、湖上風光;她畫激流奔湍、飛瀑千丈;她畫層林盡染;她畫萬年洪荒!她的畫能感人!她的畫有天籟音!她的畫富有詩性。

英子作品

英子不去鑽奇營巧,她的畫有傳統功底而不被傳統所囿,她的畫是真正來自於自然生活的感受,是自然生活的高度概括與提煉,借景抒懷,她敢於探索,走前人沒有開拓的路,敢於去探索世界,而這種敢於搏擊的精神又與她本人的性情產生了強烈的共鳴。觀其畫得見她在自己的藝術領域不斷進取,執著的探索必見成果。

看當今中國畫壇,年青一代急功好利者多,出現一個有才氣者不易、出現一個有氣質者更難、出現一個有思想境界者就難上加難了。英子的探索已初見成果,「行百裡者半九十」,願她拋開當今的世風,沿著自己的道路探索再探索,確立藝術上的自我,在藝術的道路上勇攀新的高峰!

英子作品

英子作品

英子作品

英子作品

英子作品

相關焦點

  • 值得收藏的詩情山水畫——發現林敦席山水畫藝術
    這就是"詩情山水畫"給人的一種無限迷戀的魅力,流連忘返,駐足畫前,身臨畫外,情在畫中。如果說這就是藝術給我們身心的淨化,更是藝術家給我們營造的意境。讓人忘卻城市的喧囂,忘卻繁雜的世俗,忘卻煩惱的現實,行走於重塑自我的心境。這既是生活的點綴也是藝術的真諦。詩情山水畫作品欣賞縱觀藝術流派,能夠創作"詩情"作品的大有人在,能夠揮墨書豪描繪氣壯山河的"山水"佳作的也人才輩出。
  • 陳建的山水畫藝術
    山東藝術學院原院長、山東美協主席,著名畫家張志民如是說。陳建的山水畫,取法高古,在煙雲、雨霧與山川、屋舍中,盡顯脫俗之氣,畫家營造的是一個遠離凡塵、浮華與喧囂的清淨之地,是當代人精神家園與理想境界的凝定與濃縮;在今日,以當代文化情懷,回眸並重視山水詩意的古典面貌,無疑是一種心靈需要與精神渴求,同時,也反映出在面對市場經濟時,藝術日漸敗退中一種藝術的堅守和永恆性追求的可貴精神。
  • 《人生果實》津端修一和津端英子的老年生活卻意外的溫馨和自在
    在看《人生果實》這部紀錄片之前,我很少認真思考衰老和死亡。大多數人避諱討論這個話題,認為不吉利,距離我們還很遙遠,更大的原因是恐懼。衰老和死亡,意味著疾病、痛苦、生活無法自理、腦子不能清晰思考等我們不想面對的事。《人生果實》裡津端修一和津端英子的老年生活卻意外的溫馨和自在。
  • 中國畫-山水畫中的點景藝術!
    山水畫中的點景藝術。人們常常說,山水畫中所呈現的景致是「可遊」、「可居」的。在中國山水畫中,除了一些體量比較大的主體景物,例如山石、樹木以外,畫家們往往還會添加一些小的點景在山水畫中,用來豐富畫面的內容、渲染氛圍,從而傳達出畫家自身獨特的情趣。
  • 英子奶奶教我們的:當摯愛親人離去,如何過自己的日子
    曾經,有一對日本國寶級老夫婦180歲的豐盈人生,讓我們不再懼怕衰老與死亡。如今,老夫婦中的那位修一先生已經先走了,留下英子,她依然要將這人生路獨行下去。2年前,英子女士也走了,留下了這本《永遠的小春日和之人生無悔》,這是小春日和的最終篇章,其中記錄了英子女士生命最後的故事,從修一先生去世後,英子的落寞與覺醒,也是電影《人生果實》的續篇。
  • 英子評詩微刊第229期||石興林詩詞&英子選評
    遊西湖石興林雀鳥柳間啼,湖邊一望迷。       「英子評詩」公眾號設置英子評詩、英子說詩、英子視點、詩詞漫談、論壇擷英、名家風採、詩家風採、詞家風採、詩詞人物、瓊苑新聲、嚶鳴酬贈、群英詩會、群英點評等欄目。
  • 丹青妙筆繪逸品——倪瓚的山水畫藝術及內涵
    [1]這種恬退、瀟散、內斂以求自足的思想情緒,充分體現在倪瓚的山水畫創作中,其畫以恬靜、悽苦、悲涼的情思意境和蕭散簡遠的藝術風格,成為我國山水畫史上前所未有的逸品。倪瓚在《答張仲藻書》中說:「僕之所謂畫者,不過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娛耳!」[2]其逸品的形成,絕非簡單的逸筆草草那麼簡單,而和他師造化、學古人是分不開的。
  • 山下英子《斷舍離》:透過物品整理,領悟人生哲學
    斷舍離,就是透過整理物品了解自己,整理內心的混沌,讓人生舒適的行動技術。換句話說,就是利用收拾家裡的雜物來整理內心的廢物,讓人生轉而開心的方法。——山下英子《斷舍離》屋子裡是不是堆滿了閒置物品,不知道如何收拾,柜子裡是不是掛滿了平常不怎麼穿或者不會穿的衣服,可是又捨不得丟掉,這時候該怎麼辦呢?
  • 英子:高山流水共題詩——賞評劉慶霖、王海娜詩詞(上)
    英子:高山流水共題詩——賞評劉慶霖、王海娜詩詞(上)「山青青,水碧碧,高山流水韻依依,一聲聲,如泣如訴如悲啼,嘆的是:人生難得一知己所謂大,就是既包涵宇宙的運化規律,又隱隱浮現著人生的本根——天地人混元一體。詩人感受著天地之氣,其間的道理在心而不必言出。當天邊出現「一線橙紅」之時,耳邊聽到的是人們的歡呼聲,以共同的歡呼道出內心的喜悅。轉結想像奇特,比喻貼切,將山海霞天比喻成巨蚌,從而順勢帶出精彩結句:徐徐吐出太陽珠。此「巨蚌」吐出的是太陽珠子,如此驚豔的想像足見詩人妙思。
  • 發揚光大外公李可染的山水畫藝術是俞雨華歷史使命
    這不,著名女畫家俞雨華已經在全國各地連續舉辦了五場個人山水畫作品展,還是無法滿足收藏家的需求。有人又找理由了,說俞雨華擁有山水畫大師李可染這樣的外公,屬於近水樓臺先得月,只能是個例外,沒有普遍性。這話其實又錯了,即使是李可染本人,也得靠作品說話,並非張張都是精品。而作為俞雨華本人,反而覺得肩上的擔子更重了。
  • 畫家山川的山水畫藝術特點分析,靈動不俗飄逸韻律
    筆墨濃淡皴擦,新穎不落俗套,山川老師筆下的山水畫充滿桃源氣息,形成了自己獨有的山水藝術特點,高雅有韻律! 山川老師的山水畫富有震撼人心的藝術魅力。與濃濃的禪意不無關係:「詩書畫意貴於禪,拈花一笑九重天。六朝往事渾如昨,細對山川說宋元。」其筆下的山水重筆情墨趣,抒發個性,利用水和墨的交融、滲染、衝刷而造出清新、靜謐、淡逸的氛圍,更具感染力,在溼中求幹,溼而不軟,淡而不簡,讓人始終停留在虛無恬靜的境界中:「取捨由人不由天,虛實繁簡總悠然。知白守黑尋常事,心無掛礙通幽玄。」
  • 《小歡喜》乖乖女英子為何會走向跳河的極端?
    在最新的預告中,英子在酒店碰到了父母,父母追著她來到了海邊,她站在岸上想要往下跳,父母勸她下來好好溝通,她歇斯底裡的吶喊,對父母說,沒法和她們好好的溝通,每一句話都透露著絕望,為什麼一向乖乖聽話的英子會走向極端呢?
  • 中國山水畫欣賞
    中國山水畫欣賞  文|閒雲山館-李家興書畫藝術空間本文選自「閒雲山館-李家興書畫藝術空間」中國山水畫簡稱「山水」。中國山水畫是中國人情思中最為厚重的沉澱。遊山玩水的大陸文化意識,以山為德、水為性的內在修為意識, 咫尺天涯 的視錯覺意識,一直成為 山水畫 演繹的中軸主線。從山水畫中,我們可以集中體味中國畫 的意境、格調、氣韻和色調。再沒有那一個畫科能向山水畫那樣給國人以更多的情感。若說與他人談經辯道,山水畫便是民族的底蘊、古典的底氣、我的圖像、人的性情。
  • 教你如何斷舍離,山下英子《斷舍離》
    什麼是斷舍離斷舍離這個概念出自山下英子,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山下英子是誰,那麼來介紹下吧。山下英子是一名日本雜物諮詢師,生於東京,是顛覆百萬人生活方式的史上最強人生整理概念「斷舍離」創始人。山下英子在書中寫道,「斷」指的是斷絕想要進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東西,「舍」即捨棄家裡到處泛濫的破爛,「離」說的是脫離對物品的執念。斷舍離的主角並不是物品,而是自己 山下英子為何斷舍離?
  • 《城南舊事》:爸爸花兒落了,13歲英子是父親是丈夫,經歷什麼
    林海音,小名英子,13歲那年,英子小學畢業,父親連她的畢業典禮都來不及參加,就被肺病奪走了生命,英子的快樂童年戛然而止,成為她人生中不可忽視的轉折。這個轉折前後,英子都經歷了什麼?1,祖籍臺灣的英子,1918年,生於日本大阪。
  • 「藝術中國」——熊師輝山水畫賞析
    熊師輝擅長於民族風情山水畫創作,以獨特的氣韻、表心、體道、玄虛、意象,在傳統筆墨基礎上把絢麗的色彩與水墨融合,形成自己獨特的畫意風格和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作品多次作為國家禮物饋贈各國政要及各大博物館收藏,其中《碩果》、《苗嶺春色》、《秋韻》、《春》、《夏》、《秋》《冬》等國畫作品作為國禮饋贈給亞奧理事會官員及韓國文化部部長裴鍾信先生、南非經貿委員會主席等政要等
  • 英子 你快回來呀
    英子是我妹妹。記憶中的她一直都是那個長著圓圓的臉盤,扎著兩個羊角辮的小丫頭。她笑起來特別好看,腮幫子上兩個小酒窩。爹媽都沒有讀過什麼書,脾氣暴躁,生氣了抄起傢伙就打。我和弟弟經常挨打,英子也不例外。不過,英子更悽慘。
  • 宋代:中國山水畫的成熟期
    中國山水畫是指通過對山川自然景觀的描繪,使我們可以體會到有獨特中國韻味的意境和格調。它是中國人對美、對自然、對自我修養、對人生感悟的具象化藝術形態。是中國文化最為深厚的積澱之一。今天主要說下宋代的山水畫作品。
  • 中國山水畫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夢湖
    出版有《王夢湖畫集》、《王夢湖百幅作品集》、《中國山水畫寫生創作畫法》、《國畫名家小品技法》、《中國山水畫名家技法講座·王夢湖寫意山水畫藝術》、《名家名畫·王夢湖寫意山水畫作品》、《美術家——王夢湖專輯》、《中國當代名家畫集·王夢湖》等專著。王夢湖的山水畫緣物寄情,始終以一種蓬勃的活力與清新的氣息,給人一種新穎而鮮活的造化之美。
  • 《你是我兄弟》英子死心塌地的愛著老二,老二勸英子找更好的人
    劇中大多數人都支持馬學軍跟英子在一起,而不是跟那個一出現就會讓馬學軍出事情,中看不中用的「一枝花」。網上很多網友也在爭論馬學軍選擇誰才是對的這個問題,當然,贊成跟英子在一起的人居多。他們都說,英子是多麼好一個女人啊,對馬學軍一心一意,死心塌地,馬學軍落難的時候她也一直不離不棄,還有高學歷高能力,這麼優秀的一個女人,馬老二要是能選擇她那該多好啊!而花蕾蕾呢,正如馬老二給她取的那綽號一樣,是「一枝花」,還是一支嬌嫩的花,從小生活在溫室裡,漂亮,單純,脆弱,清高,不懂人情世故。她只適合被人捧在手心裡呵護著,插在花瓶裡欣賞著,她能給馬學軍帶來什麼好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