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下英子《斷舍離》:透過物品整理,領悟人生哲學

2020-12-17 劉犇犇呀

斷舍離,就是透過整理物品了解自己,整理內心的混沌,讓人生舒適的行動技術。換句話說,就是利用收拾家裡的雜物來整理內心的廢物,讓人生轉而開心的方法。——山下英子《斷舍離》

屋子裡是不是堆滿了閒置物品,不知道如何收拾,柜子裡是不是掛滿了平常不怎麼穿或者不會穿的衣服,可是又捨不得丟掉,這時候該怎麼辦呢?今天,我想向大家推薦一本書《斷舍離》。

《斷舍離》是日本山下英子創作的家庭生活類著作,首次出版於2009年。該書主要講述了日本雜物管理諮詢師山下英子推出的概念:斷=不買、不收取不需要的東西。舍=處理掉堆放在家裡沒用的東西。離=捨棄對物質的迷戀,讓自己處於寬敞舒適,自由自在的空間。

什麼是斷舍離?

斷舍離就是一種通過整理自己的不需要的物品來整理自己內心當中的混沌,讓我們的人生更加簡單清爽舒適的行為技術。簡單的來說,斷舍離就是通過收拾整理清空自己家裡的閒置品,也清空自己內心某些不好的欲望,讓我們的思想更加簡單純粹,通過物品整理,領悟人生哲學。

斷=不買、不收取不需要的東西

書中作者描述和惠小姐拼了命地去收拾自家的廚房,可是在收拾便利店飯盒的時候,發現了店家贈送的塑料盒勺子,因為覺得去聚餐的時候很好用,所以想留下。這個事情也同樣反映出現實中我們經常會遇到的想法,比如我經常去淘寶店買衣服,發現裝衣服的袋子很方便,於是就留下來了,可是在這之前我房間抽屜裡已經有好多個這種袋子,這種袋子我似乎卻很少用。這其實就是我們自己一個非常不好的習慣,留下不需要的東西。

舍=處理掉堆放在家裡沒用的東西。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都捨不得丟棄的一些閒置物品,尤其我們爸媽那一年代的人,認為自己花了錢,不應該扔,很珍貴,就算用不上扔掉也很可惜。作者在書裡闡述是因為我們身處在一個物質過度泛濫的時代,有社會,家庭,自我這幾個關係責任上,而造成了自己捨不得丟棄物品的現象。就像我們一年一度的雙十一,因為滿減,我們會去買我們不需要的東西來湊數。又或者我們在逛街,當街上我們聽到某家店說買東西有優惠或者買一送一,這個時候我們就更加的不會排斥了,趕緊去買感覺不買就是吃虧一樣。但是這個過程我們有沒有認真地想過,我們真的需要這個東西嗎?這個東西對我非常重要,並且有幫助嗎?所以,我們要搞清楚物品與我們的關係。當我們發現一些東西對我們自身沒有作用的時候,我們應該及時清除。

離=捨棄對物質的迷戀,讓自己處於寬敞舒適,自由自在的空間。

當我們說出自己根本無法挑出可以扔東西的時候,就是因為心中有執念所以才扔不出去的。但是當我們開始動手「扔」的過程中,你會發現我們自己內心深處慢慢會發生了很大的改變,而當我們把身邊的物品整理好,該捨棄的捨棄,清楚關係之後,自己就會處在一個非常自在舒適的空間。通過學習和實踐斷舍離,人們也將會重新審視自己與物品的關係,從關注物品轉換為關注自我--我需不需要,一旦開始思考,並致力於將身邊所有"不需要、不適合、不舒服"的東西替換為"需要、適合、舒服"的東西,就能讓環境變得清爽,也會由此改善心靈環境,從外在到內在,徹底煥然一新。這就是斷舍離的目的。

怎麼樣才能學會斷舍離呢?

斷舍離非常簡單,只需要以自己而不是物品為主角,去思考什麼東西最適合現在的自己。只要是不符合這兩個標準的東西,就立即淘汰或是送人。從最初的階段「舍」,要徹底的篩選物品,摒除我們這個習慣性的這個想法:要不還是別扔了,覺得怪可惜的。然後迅速果斷地處理掉,做到了這一點之後,我們生活中對某些猶豫不決的事情也會變得非常果斷。然後,我們需要與物品成為朋友,做精挑細選的工作了,讓身邊的物品保持優勝劣汰的循環,留下適度的量,又確認保留下的東西都是,性能又高,又美觀,看起來就特別的舒服,而自己又可以掌控起來的。所以每次當你注意到自己在負面思考的時候,要能夠"斷"。斷的能力在於"觀",如果你可以觀察到自己的負面思考,你就已經成功一半了。如果能不理會自己的負面思考,還是樂觀、正面地去處理事情,這樣的人就能成功地斷去讓他不幸福的思考模式。

通過實踐斷舍離,人們將清空環境,清空雜念,過簡單清爽的生活,享受自由舒適的人生。整理東西只是初級階段,清掃內心才是真正的高級。不念過去,不畏將來。將自己的生活變得簡單、淡然、從容,放下不必要的包袱,學會享受生活的美妙。你將發現,人生煥然一新,就像書中所說:「不管一件東西有多貴重,多麼稀有,能夠按照自己的需求判斷的人,才夠強大。就如能夠放得下執念的人,才能更加自信」。最後希望大家都可以學會「斷舍離」。

《斷舍離》經典名言分享:

1、從加法生活轉向減法生活很重要,並不是心靈改變了行動,而是行動帶來了心靈的變化。可以說,斷舍離就是一種動禪。

2、能夠收拾好一件東西,就等於遵守了與自己的約定,這件事就成了換取值得信任的自己的信用資金。

3、斷=斷絕想要進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東西。舍=捨棄家裡到處泛濫的破爛兒。離=脫離對物品的執念,處於遊刃有餘的自在的空間。

4、人類最大的罪是不快活,讓人變得快活是讓一切變好的先決條件。我們很容易讓自己隨著別人的心情起伏波動,讓自己陷入別人的引力圈。其實不應該這樣,應該把不快活的人拉到自己的心情快活引力圈裡來。

5、試著使用高於自我形象的物品……一旦發現這種自我貶低的情況,就要有意識地允許自己使用更高級的東西,這就是運用加分法的過程……因為每天都在用的東西非常容易作用於潛意識……到了日常隨便用它也不再感到彆扭的時候,潛意識裡的自我形象也就跟著提高了。 這本書很棒的地方,就是把物品和人的關係做了相當深入的思考。比如上面一段,就很有啟發性。 ……覺得「這東西會壞,說明我還是別用它的好」,進行自我貶低。

6、要是自己能隨便湊合著用一個東西,那別人也會用隨便的態度來對待你。

7、斷舍離的任務就是,取回以往所有被浪費掉的這一切。

8、斷=斷絕不需要的東西,舍=捨棄多餘的廢物,離=脫離對物品的執著

9、「他生活得那麼精緻,可不能隨便拿個粗陋的東西送他就了事了」

10、收拾,是一種篩選必作在到物品的工作。換句看種不說,收拾家實在為覺是作在到捫心自沒而可某都來件物品與當下的自己是不是確定關係,起看別來歲她小我對物品起看得下格取捨、選擇的過程。

11、斷舍離的以過生角自也不是物品,風下媽在覺她是自己,風下媽在覺她且時間軸永地別是現在 。

12、看不見的收納空間只放滿7成 看得見的收納空間只放5成 給別人看的收納空間只放1成

相關焦點

  • 山下英子《斷舍離》:人生走到困境,要學會「斷舍離」
    山下英子的《斷舍離》不但教會了我們如何去收納房間,也教會我們如何去整理自己的生活,「斷舍離」的概念,簡單地將就是留下有用的,把沒用的東西都從自己的身邊送走,你會發現你的人生豁然開朗。該斷的人斷掉,該捨棄的東西捨棄掉,該離別的過去就大膽告別,如果你能做到真正的「斷舍離」,那你的人生會變得幸福起來。
  • 教你如何斷舍離,山下英子《斷舍離》
    什麼是斷舍離斷舍離這個概念出自山下英子,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山下英子是誰,那麼來介紹下吧。山下英子是一名日本雜物諮詢師,生於東京,是顛覆百萬人生活方式的史上最強人生整理概念「斷舍離」創始人。提起日本,可能第一想到的是櫻花,再而,想到日本就會有一種乾淨的感覺,覺得他們很會歸納,然而斷舍離可不是歸納。山下英子在書中寫道,「斷」指的是斷絕想要進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東西,「舍」即捨棄家裡到處泛濫的破爛,「離」說的是脫離對物品的執念。
  • 山下英子「斷舍離」:定期捨棄這三樣東西,你會越活越高級
    所以,「斷舍離」的生活理念逐漸走進大眾的視野,雖然只有3個字,但卻蘊藏著豐富的哲理,他能幫助我們找到最重要的東西,引導我們去做最重要的事情。今天,小編就整理歸納出我們定期需要捨棄的這三樣東西,只有做到斷舍離,我們才會越活越通透!
  • 這是最完整的「斷舍離」法則,別讓過剩的物品毀了你的生活
    《斷舍離》一本書名看上去很有中古古典韻味的書籍,其實是畢業於日本早稻大學的山下英子所寫。《斷舍離》和山下英子山下英子出生於東京,是點福利時概念「斷舍離」思想的創始人,《斷舍離》這本書在中國如此暢銷,實屬她的意料之外。
  • 斷舍離技巧:一件物品到底該不該扔呢?教你學會這2點來判斷
    物品不是中心。」斷舍離「中強調,應以自己為判斷中心,並且以當下為時間軸。「斷舍離」的概念出自日本雜物管理諮詢師山下英子的《斷舍離》一書,斷=斷絕不需要的東西,舍=捨棄多餘的廢物,離=脫離對物品的執著。所謂斷舍離,就是透過整理物品了解自己,整理心中的混沌,讓人生舒適的人生哲學。
  • 日本35歲主婦,10年堅持斷舍離,看起來像20歲,如今生活美成詩
    「斷舍離」一詞起源於日本斷=斷絕不需要的東西舍=捨棄多餘的廢物離=脫離對物品的執著「斷舍離」的觀念,是由日本雜物管理諮詢師山下英子>提出的人生整理觀念。她和斷舍離相遇在高野山的寺廟,那一天,她在寺廟裡借宿。在僧人的房間靜坐,她發現,修行僧都非常愛惜自己的生活用品,房間的物品不多,但都是生活必需品,所有的物品都擺放整潔,每個角落都打掃的乾乾淨淨。
  • 山下英子《斷舍離》:用清零的態度過好人生,用坦然心態愛己愛人
    日本作家山下英子《斷舍離·人生清單》一書中提出的靈魂反問:「如果明天就是生命的終點,如何更好地活在當下?」這是值得我們每個人都要好好思考的問題。其實,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天、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我們對擁有的物品、金錢、人際關係、各階段的自我、信息、各種情感等等都會不停地斷舍離。筆者認為,要想過好自己理想的人生,一定要學會清零的態度,對抑制自我成長的人和物、環境、情緒的斷舍離。學會用「捨棄」來加速人生的新陳代謝。
  • 陳數推薦《斷舍離》:濃縮成10句話,可能會讓你的生活過得幸福!
    在2013年,陳數遇到了該書的中文版斷舍離。而且,由於受書中思想的影響,她還親自拜訪了作家山下英子。陳數在短短14個月裡就拍了4部戲。那時候,大家都在為她取得的豐碩成果歡呼。唯有她,為自己失去太多而痛苦。此時,她有幸讀到了《斷舍離》一書。在斷舍離的過程中,她說,她的身心都得到了很好的放鬆和解毒。
  • 《斷舍離》:斷舍離不僅是「摒棄」物品,更是一種精緻的生活態度
    《斷舍離》:斷舍離不僅是「摒棄」物品,更是一種精緻的生活態度首次看山下英子的《斷舍離》,總是覺得雲裡霧裡,但是如果細細品讀,簡直是一本教人精緻生活的好書,把斷舍離運用到生活中,一下子就能簡單很多,也能提高生活的品質與質量
  • 「斷舍離」火了!被5.3億人圍觀,丟東西的感覺太舒服了
    打開「斷舍離」這個話題,我們不難發現,這已經被5.3億人圍觀了。但要是說是誰帶火起來的,那就別的不得不說這個叫「羽仔」的小女生。羽仔出了一期視頻,因為深受山下英子《斷舍離》的影響,羽仔正好借著休息時間記錄這一次的徹底「大清潔」!
  • 《斷舍離》講的是什麼,物質和精神層面如何抉擇,作者告訴你答案
    整理房間——斷舍離這些讓人心煩和難過的瑣事,就是生活中不快樂的根源,如果你想要一個「煥然一新」的人生,那就從整理好房間,拋棄沒用的「雜物」開始吧。斷舍離整理房間只是一個簡單的開始,現在社會各種快節奏的信息、海量的物品充斥著我們的生活空間,果斷丟棄及時整理我們就可以輕裝上陣。
  • 《斷舍離》中的10句話,陳數:在物品的斷舍中,找到真正的自己!
    說到山下英子,可能會有人不知道,她是東京人,從日本的早稻田大學畢業,也是《斷舍離》的原作者,她創造的「斷舍離」理念,影響了無數人,每一個遇見她的人都相見恨晚。山下英子在學生時代就開始有意識地接觸瑜伽和禪宗,來幫助自己獲得平和的心態,她很早就知道,最讓人痛苦的事情,就是永遠活在「關係」之中。
  • 《兩周逃出髒亂房間》:重建思維框架,用斷舍離的方法整理人生
    相比於山下英子著重對整理概念進行描述的《斷舍離》,《兩周逃出髒亂房間》更多的是描述作者勝間和代對於她自己房間整理的過程和進行斷舍離後多帶來的好處。對於勝間和代的部分整理建議我是保留意見的。因為勝間和代與我們普通人不同,她被《華爾街日報》評為「全球最值得矚目的50位女性」之一,19歲便通過日本註冊會計師複試,是當之無愧的「理財天后」。
  • 斷舍離心理學:定期扔這3樣東西,你會活得很高級
    「斷舍離」一詞首次出現於日本著名的雜物管理諮詢專家山下英子的同名書籍《斷舍離》中。斷舍離是指正視眼前的事物與現象,將它們一一斷絕、捨棄、脫離,通過不斷重複這一過程,從而實現提升自身檔次的修行哲學。山下英子作為斷舍離的倡導者就是從感情上的「舍」開始的,山下英子年輕的時候與很多日本女性一樣,家庭中照顧孩子和父母,事業上輔佐丈夫,但是這並不是她想要的生活。在丈夫的牙科診所工作並不能讓他體會到自己的價值,再加上家中婆婆施予的價值觀的壓力,山下英子發現自己在這段家庭中已經出現太多羈絆,自己和丈夫的愛情也不再純粹了。
  • 獨居女孩堅持「斷舍離」不亂買,室內乾淨又時尚,享受精緻生活
    斷舍離是更高級的生活哲學時代的發展,帶來的是生活方式的改變,和以前把瘋狂購物當成解壓方式不同,現在人們越來越重視生活品質,想要在繁雜的社會環境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一方淨土。正如山下英子在《斷舍離》一書中說到:「斷舍離的主角並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而時間軸永遠都是現在。」
  • 堅持十年「斷舍離」,把生活過得美如詩
    斷=斷絕不需要的東西舍=捨棄多餘的廢物離=脫離對物品的執著「斷舍離」的觀念,是由日本雜物管理諮詢師山下英子提出的人生整理觀念。所謂斷舍離,就是透過整理物品了解自己,整理心中的混沌,讓人生舒適的行動技術。日本家庭主婦tomo,原本並不是一個喜歡收納整理的人,也捨不得扔東西。
  • 日本妻子的斷舍離:斷子,舍夫,離家庭,網友:這和離婚啥區別
    之後,山下英子到處宣傳她的「斷舍離」理論,開始應對於各種媒體,7年前在東京租借了公寓,以此為契機,開始了「卒婚」生活。「對於我來說,卒婚是將斷舍離的概念融入日常生活中的最終結果。當夫婦兩人,無法滿足於想要的社會以及夫婦需求時,或許卒婚就是最好的選擇。拋棄被婚姻制度束縛的夫婦概念的話,夫婦會更加自由的生活。」她說。
  • 《斷舍離》中最理智的一句話,短短25個字,卻戳中成年人痛點
    本著這樣的目的,以及這種全新的思想,越來越多的人愛上了斷舍離。《斷舍離》一本書名看上去很有中古古典韻味的書籍,其實是畢業於日本早稻大學的山下英子所寫。《斷舍離》和山下英子山下英子出生於動靜,是點福利時概念「斷舍離」思想的創始人,《斷舍離》這本書在中國如此暢銷,實屬她的意料之外。
  • 日本35歲主婦堅持斷舍離10年,年輕似少女,原來簡單才是最好的
    近年來,「斷舍離」十分流行,大多數人是通過家居整理知道這個概念的。按其字面意思來看,就是「斷絕、捨棄、脫離」那些不需要、不喜歡、無意義的物品。它是通過整理物品來了解自己,整理心中的混沌,讓人生舒適的行動技術。
  • 《斷舍離》:斷掉執念,來一場心靈淨化之旅
    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人生大部分的焦躁、煩惱,都來源於繩子沒有斷掉,這根繩子有可能是名利,也有可能是執著,只有丟掉這根繩子,對心中的煩惱和執念斷舍離,人生才能重獲自由。那麼怎樣斷舍離,讓心靈重獲自由呢?山下英子的《斷舍離》這本書介紹的是,斷掉不需要的東西,脫離心中的執念,人生才能輕盈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