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舍離,就是透過整理物品了解自己,整理內心的混沌,讓人生舒適的行動技術。換句話說,就是利用收拾家裡的雜物來整理內心的廢物,讓人生轉而開心的方法。——山下英子《斷舍離》
屋子裡是不是堆滿了閒置物品,不知道如何收拾,柜子裡是不是掛滿了平常不怎麼穿或者不會穿的衣服,可是又捨不得丟掉,這時候該怎麼辦呢?今天,我想向大家推薦一本書《斷舍離》。
《斷舍離》是日本山下英子創作的家庭生活類著作,首次出版於2009年。該書主要講述了日本雜物管理諮詢師山下英子推出的概念:斷=不買、不收取不需要的東西。舍=處理掉堆放在家裡沒用的東西。離=捨棄對物質的迷戀,讓自己處於寬敞舒適,自由自在的空間。
什麼是斷舍離?
斷舍離就是一種通過整理自己的不需要的物品來整理自己內心當中的混沌,讓我們的人生更加簡單清爽舒適的行為技術。簡單的來說,斷舍離就是通過收拾整理清空自己家裡的閒置品,也清空自己內心某些不好的欲望,讓我們的思想更加簡單純粹,通過物品整理,領悟人生哲學。
斷=不買、不收取不需要的東西
書中作者描述和惠小姐拼了命地去收拾自家的廚房,可是在收拾便利店飯盒的時候,發現了店家贈送的塑料盒勺子,因為覺得去聚餐的時候很好用,所以想留下。這個事情也同樣反映出現實中我們經常會遇到的想法,比如我經常去淘寶店買衣服,發現裝衣服的袋子很方便,於是就留下來了,可是在這之前我房間抽屜裡已經有好多個這種袋子,這種袋子我似乎卻很少用。這其實就是我們自己一個非常不好的習慣,留下不需要的東西。
舍=處理掉堆放在家裡沒用的東西。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都捨不得丟棄的一些閒置物品,尤其我們爸媽那一年代的人,認為自己花了錢,不應該扔,很珍貴,就算用不上扔掉也很可惜。作者在書裡闡述是因為我們身處在一個物質過度泛濫的時代,有社會,家庭,自我這幾個關係責任上,而造成了自己捨不得丟棄物品的現象。就像我們一年一度的雙十一,因為滿減,我們會去買我們不需要的東西來湊數。又或者我們在逛街,當街上我們聽到某家店說買東西有優惠或者買一送一,這個時候我們就更加的不會排斥了,趕緊去買感覺不買就是吃虧一樣。但是這個過程我們有沒有認真地想過,我們真的需要這個東西嗎?這個東西對我非常重要,並且有幫助嗎?所以,我們要搞清楚物品與我們的關係。當我們發現一些東西對我們自身沒有作用的時候,我們應該及時清除。
離=捨棄對物質的迷戀,讓自己處於寬敞舒適,自由自在的空間。
當我們說出自己根本無法挑出可以扔東西的時候,就是因為心中有執念所以才扔不出去的。但是當我們開始動手「扔」的過程中,你會發現我們自己內心深處慢慢會發生了很大的改變,而當我們把身邊的物品整理好,該捨棄的捨棄,清楚關係之後,自己就會處在一個非常自在舒適的空間。通過學習和實踐斷舍離,人們也將會重新審視自己與物品的關係,從關注物品轉換為關注自我--我需不需要,一旦開始思考,並致力於將身邊所有"不需要、不適合、不舒服"的東西替換為"需要、適合、舒服"的東西,就能讓環境變得清爽,也會由此改善心靈環境,從外在到內在,徹底煥然一新。這就是斷舍離的目的。
怎麼樣才能學會斷舍離呢?
斷舍離非常簡單,只需要以自己而不是物品為主角,去思考什麼東西最適合現在的自己。只要是不符合這兩個標準的東西,就立即淘汰或是送人。從最初的階段「舍」,要徹底的篩選物品,摒除我們這個習慣性的這個想法:要不還是別扔了,覺得怪可惜的。然後迅速果斷地處理掉,做到了這一點之後,我們生活中對某些猶豫不決的事情也會變得非常果斷。然後,我們需要與物品成為朋友,做精挑細選的工作了,讓身邊的物品保持優勝劣汰的循環,留下適度的量,又確認保留下的東西都是,性能又高,又美觀,看起來就特別的舒服,而自己又可以掌控起來的。所以每次當你注意到自己在負面思考的時候,要能夠"斷"。斷的能力在於"觀",如果你可以觀察到自己的負面思考,你就已經成功一半了。如果能不理會自己的負面思考,還是樂觀、正面地去處理事情,這樣的人就能成功地斷去讓他不幸福的思考模式。
通過實踐斷舍離,人們將清空環境,清空雜念,過簡單清爽的生活,享受自由舒適的人生。整理東西只是初級階段,清掃內心才是真正的高級。不念過去,不畏將來。將自己的生活變得簡單、淡然、從容,放下不必要的包袱,學會享受生活的美妙。你將發現,人生煥然一新,就像書中所說:「不管一件東西有多貴重,多麼稀有,能夠按照自己的需求判斷的人,才夠強大。就如能夠放得下執念的人,才能更加自信」。最後希望大家都可以學會「斷舍離」。
《斷舍離》經典名言分享:
1、從加法生活轉向減法生活很重要,並不是心靈改變了行動,而是行動帶來了心靈的變化。可以說,斷舍離就是一種動禪。
2、能夠收拾好一件東西,就等於遵守了與自己的約定,這件事就成了換取值得信任的自己的信用資金。
3、斷=斷絕想要進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東西。舍=捨棄家裡到處泛濫的破爛兒。離=脫離對物品的執念,處於遊刃有餘的自在的空間。
4、人類最大的罪是不快活,讓人變得快活是讓一切變好的先決條件。我們很容易讓自己隨著別人的心情起伏波動,讓自己陷入別人的引力圈。其實不應該這樣,應該把不快活的人拉到自己的心情快活引力圈裡來。
5、試著使用高於自我形象的物品……一旦發現這種自我貶低的情況,就要有意識地允許自己使用更高級的東西,這就是運用加分法的過程……因為每天都在用的東西非常容易作用於潛意識……到了日常隨便用它也不再感到彆扭的時候,潛意識裡的自我形象也就跟著提高了。 這本書很棒的地方,就是把物品和人的關係做了相當深入的思考。比如上面一段,就很有啟發性。 ……覺得「這東西會壞,說明我還是別用它的好」,進行自我貶低。
6、要是自己能隨便湊合著用一個東西,那別人也會用隨便的態度來對待你。
7、斷舍離的任務就是,取回以往所有被浪費掉的這一切。
8、斷=斷絕不需要的東西,舍=捨棄多餘的廢物,離=脫離對物品的執著
9、「他生活得那麼精緻,可不能隨便拿個粗陋的東西送他就了事了」
10、收拾,是一種篩選必作在到物品的工作。換句看種不說,收拾家實在為覺是作在到捫心自沒而可某都來件物品與當下的自己是不是確定關係,起看別來歲她小我對物品起看得下格取捨、選擇的過程。
11、斷舍離的以過生角自也不是物品,風下媽在覺她是自己,風下媽在覺她且時間軸永地別是現在 。
12、看不見的收納空間只放滿7成 看得見的收納空間只放5成 給別人看的收納空間只放1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