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身上有一個詛咒。我小學畢業那年,學校裡換了全新的塑膠跑道;初中畢業時整個學校都遷去了新校區;高中畢業那年所有的黑板都換成了電子白板。每次我都會精準地與學校裡硬體升級帶來的便利擦肩而過。
因此前兩天當我發現萬裡學院原本的第一食堂已經變成了網紅「注1」食堂時,就知道詛咒再次生效了。
我在萬裡上學那會兒,第一食堂實在是沒有什麼競爭力。既不像校內的商業廣場裡那樣選擇多樣,又沒有像第三食堂的灌湯包一樣讓人惦念的美食。饒是如此,當我看見已被改造成為萬家錢湖餐廳的原第一食堂時,心裡還是隱隱有些期待的。
錢湖餐廳的整體色調非常對得起網紅食堂這個稱號,藍、粉、金三色搭配出了一種一目了然的ins風「注2」,給人的感覺就是這裡「咔」的一聲就在時尚界完成了一次一步登天。
進入廳內,這種網紅感無形中又加深了幾個百分點,中間這棵粉紅色的樹要負主要責任。
裡面可按色調大致分為三個區域,風格各有不同。
走到最裡面,就是食堂打菜的窗口了。可惜我來得晚,菜品已經所剩不多。最後一共打了六個菜、兩份飯。
在食堂兩側還有零散的幾家小店,寧波隨處可見的連鎖大店牛吃草和串騷在這裡都能看到。
最裡面是一家生煎鋪子,看起來不起眼,可這裡排隊的人卻是最多的。我將近七點到的這裡,買生煎還是要排隊。
最後我們一行人又分別買了牛吃草的牛肉麵一份、串騷自選的涮菜一份、醉麥的鮮肉生煎、蝦仁生煎各四個,再加上一碗粥。
找到桌子坐下來,先算筆帳。首先是食堂裡的飯菜,六個菜裡兩個全葷,兩個半葷,兩個素菜,加上兩碗飯一共28元。
接著是牛吃草的牛肉麵19元,醉麥的八個生煎加一碗粥一共21元。串騷的自選涮菜共花費40元,大約有7、8樣葷菜和3、4種素菜。我們一行四人,一共花費108元。
牛肉麵
生煎+粥
涮菜
味道方面也基本保持了水準。食堂飯菜的味道就是普通的中式快餐的味道,沒有什麼好苛責的,吃著舒服,更重要的是便宜實惠。牛吃草、串騷這樣的連鎖店的口味就更不必多說,全憑個人喜好,沒有什麼可挑剔的。
但驚喜也是有的,比如這個生煎。個頭雖然算不上太大,但餡和皮的比例拿捏得很好。更重要的是它做出了厚底生煎應有的酥脆口感,味道也夠鮮。能在學校食堂吃上這樣一餐,應該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了。
如果對這幾樣不滿意,食堂的二樓還有更多選擇。什麼蓋澆飯、酸菜魚、麻辣香鍋、骨頭飯,這裡基本上就是一個快餐種類的集合體。但我實在沒有全試一遍的肚量,只能挑兩樣有代表性的:麻辣香鍋和烤魚。
烤魚等的時間稍久一些,大約十到十五分鐘。上菜時會把魚放在一個鐵盤上,但尺寸比外面的烤魚小了許多。這樣一份烤魚+米飯一共27元。
可以看到魚受到了厚葬,身上蓋滿的豆皮和豆芽要翻個幾回才能看見魚的真身。魚肉實際上是處理過的魚排,已經吃不出本身的味道。但得益於厚重的調料,乍一吃與印象中的烤魚味也沒什麼差別。
麻辣香鍋更合我的口味,食材夠新鮮,味道也符合預期。比起以前吃過的不麻也不辣的麻辣香鍋來說,這裡實在的多。價格也算實惠,稱下來一共26.65元。
從網紅食堂出來,雖然已經撐得走不動道,但心裡卻感覺空落落的,好像忘記了一件重要的事。「是什麼事呢?」我一邊琢磨一邊閒逛,不知不覺走到了商廣門口。
看見「商業廣場」幾個大字,我一拍大腿:「對了!忘記買臺灣美食了!」
身為一個曾經的萬裡學子,每次回學校都去吃一次臺灣美食是我一直恪守的程序正義。這是一家藏在商業廣場裡的快餐店,實際上裡面賣的東西並不臺灣。但論味道和性價比,這裡絕對是我心目中的萬裡第一餐廳。
在網紅食堂被撐得意識渙散,到這我只能打包了。兩葷一素,一共15元。
自從出了學校,我幾乎忘記了一頓正常價格的飯菜應該是什麼樣子了。上學的時候總是在抱怨學校裡的東西難吃,但偶爾回想起來,這可能是我最懷念的味道之一了。
【包爺知識點】
「注1」網紅:「為名所累」的簡稱。
「注2」ins風:一種感官審美上的兒童讀物。